《铸剑》:向死而生,一部关于复仇的绝唱,一首末路英雄的悲歌

《铸剑》:向死而生,一部关于复仇的绝唱,一首末路英雄的悲歌

首页角色扮演铸剑师起源更新时间:2024-04-30

1926年底,目睹过女师大事件、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的鲁迅离京南下,痛恨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残暴的他,在内心的激愤之下创作出了大量振聋发聩的作品,其中有一篇小说尤为特别,那就是《铸剑》。

与鲁迅传统写作题材不同,《铸剑》取材于《列异传》、《搜神记》、《楚王铸剑记》等古籍所载的故事“三王冢”,讲述了一个子报父仇的故事。十六岁的少年眉间尺,从母亲那里听说父亲因为铸出名剑而被猜疑的楚王斩掉了脑袋,于是决心拿起父亲留下的宝剑去找楚王报仇,却因优柔寡断的性格而迟迟不能达成心愿。正在这时,他遇到了黑衣侠士晏之敖 ,于是,他割下自己的头颅交给晏之敖 ,在他的帮助下*死了楚王,报了父仇。

通过高超的加工和改编,鲁迅重新赋予了这个老故事全新的内涵,既写出了自己呼唤民众“抽刃而起,以血偿血”的激越悲壮,又批判了国民麻木的看客心理,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残暴多疑的君王,忍辱偷生的妻子,向死而生的少年,挺身而出的侠士,这四个人物形象互相对比呼应,前后连续,谱写了一首关于末路英雄的悲壮的赞歌。

残暴多疑的君王楚王,制造了最原始的仇恨

《铸剑》整部小说的悲剧起源,源于一个残暴多疑的君王楚王。楚王得到了一块异宝,便决计用它来铸一把剑,用它来保护国家,上阵*敌和防身,于是他找到了有名的铸剑师干将,命令他用这块奇异的铁块来打造出一把名剑。

因为被楚王选中,干将只得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的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方才练成两把剑。聪明的干将知道,楚王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这回自己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会*掉自己,免得自己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敌或者超过他。

干将的猜测没有错,当他为楚王献上宝剑时,楚王第一个就拿他祭了剑,为了怕干将的鬼魂作怪,楚王还将他的身首分别深埋在了前门和后苑两处地方。

在我看来,剑贯穿着整部小说,铸剑的原因起于楚王,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源于楚王,君王想要得到一柄宝剑固然无可厚非,但因为害怕别人也得到同样的宝剑而*掉铸剑师,却赤裸裸的将他的残暴、狭隘和多疑展现的淋漓尽致。宝剑的炼成导致了干将的*身之祸,也为他今后的被*埋下伏笔。

忍辱偷生的妻子莫邪,拉开了复仇的序幕

干将和莫邪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传说中,莫邪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妻子,每当干将铸剑的时候,莫邪就会为他扇扇子、擦汗水。她对干将的感情基础来自于崇拜。她曾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他的工具,我早已都卖掉了来救了穷了,你已经看不见一点遗迹;但他是一个世上无二的铸剑的名工。”

她用梦幻的描述来讲说剑成时的情景,“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这个身怀六甲的夫人满心欢喜,以为夫妻俩能得到君王的奖赏,却在听到丈夫的必死之言后留下了眼泪。

莫邪眼睁睁的看着干将向楚王献上宝剑,然后被*,天人永隔,她是恨的,但因为身怀有孕,这种恨又不能即时得到释放。她所能做的,便是在流泪后隐姓埋名卖掉家里所有铸剑的工具,将两人的孩子抚养长大。

在自己的孩子满十六岁的时候,莫邪将干将死亡的真相告诉了他,她指点儿子,取出了深藏的另一柄宝剑,为儿子准备好衣衫和行囊,让他用这柄父亲留下的雄剑,去*死楚王,替父报仇。

在我看来,忍辱偷生的莫邪本身负担了贯穿前后两个悲剧的纽带作用。正是因为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却无法亲自为夫报仇,所以莫邪才会在干将死后十六年间,时刻牢记他的临别遗言。报仇变成了她十六年间的信仰,她因此变得沉重,戴上了重重的枷锁,直到儿子接过这复仇的重任,她才稍得喘息。

向死而生的少年眉间尺,为复仇献上了自己的头颅

作为干将的遗腹子,眉间尺是可悲的,在他的未来里,没有其他选择,当他的母亲告诉他自己父亲的死因时,他的人生意义就只剩下了义无反顾的复仇。在眉间尺的身上,存在着一种矛盾的气质。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他是优柔寡断、缺少历练的,这种优柔寡断在小说的一开始就鲜明的表现了出来。

当眉间尺听见偷吃的老鼠终于掉进水翁里时,他一面觉得它活该,“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一次又一次的用芦柴将老鼠捣下去;另一方面,当他看到老鼠频死挣扎时又觉得它可怜,折断芦柴将它夹出来;最后当老鼠缓过来似乎要站起来逃走时,他又不觉提起左脚将它踩死,踩死之后又觉得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在恨不得老鼠死掉——可怜老鼠将死——踩死老鼠——因自己踩死老鼠难受这整个过程中,眉间尺优柔寡断的性格暴露无遗。在我看来,眉间尺这种优柔寡断的性格和又和他得知父亲死亡真相后的决绝产生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当眉间尺得知真相后,他的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可以这么说,仇恨为眉间尺优柔寡断的性格涂上了一抹浓烈的红色,让眉间尺整个人变得热血决绝。

性格是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的,所以在寻仇途中,眉间尺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他瞻前顾后,既想报仇,又不想将其他无辜的人牵扯进来。他害怕自己锋利的宝剑伤了人,又因为人群的碰瓷、围观和讥讽“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进退两难,离自己的复仇对象越来越远。

然而刻在心底的仇恨让他不甘心就此失败,决绝的那抹红色让眉间尺最终毫不犹豫的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颈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衣人晏之敖,让他帮助自己*死仇人。眉间尺用一种惨烈至壮烈的方式割舍了性格中的软弱,坚定了决心,向死而生,最终达成目的。

挺身而出的侠士晏之敖,将复仇变成了高级的献祭

如果说,眉间尺想*楚王,是出于个人的复仇,那么,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出现在他面前的黑衣人晏之敖*楚王的理由,就是为了那些社会上所有和眉间尺有类似遭遇的可怜人。

晏之敖曾对眉间尺讲述自己帮助他的理由:“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在我看来,晏之敖之所以愿意趟这趟浑水,不过是出自紧迫的使命感,即如果不能*掉楚王这个暴虐的统治者,那么还会有更多的人像莫邪那样失去丈夫,像眉间尺一样失去父亲。*掉楚王,不仅可以帮助一个眉间尺,更可以挽救无数个眉间尺。

正因如此,他将楚王骗至沸腾的金鼎旁,趁其不备劈落他的头颅,完成眉间尺报仇的愿望,又在眉间尺力竭无法完成复仇的时候“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不见的青剑的臂膊”毅然砍下了自己的头,来帮助眉间尺。等到“待到知道了王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帮助无数柔弱的孤儿寡母,在他们心中燃起复仇的烈焰却又能力不足时两肋插刀,仗义相助,为此不惜献祭自己,直到残暴的统治被推翻,哪怕之后仍会有另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出现,至少为民众赢得了喘息之机,给上位者敲响了警钟,这才是晏之敖出现真正的意义之所在。

结语

如果说《三王冢》是旧文人的离奇,那么鲁迅的《铸剑》就是在时代背景下对老故事的全新演绎。故事中以残暴多疑的楚王、忍辱偷生的莫邪、向死而生的眉间尺、挺身而出的晏之敖为典型人物,以最后楚王被*,大仇得报为结局,呼唤民众不畏强权,抽刃而起。

三头同葬,不分你我,最终都归于尘土,恰好隐喻了暴政的终结需要付出生命来实现,当民意汇成锋利宝剑,必然让腐朽的统治摧枯拉朽,化作尘埃。从这一点来说,“铸剑”既是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最后鲁迅先生想要看到的结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