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面临的六大挑战

“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面临的六大挑战

首页角色扮演重建校园模拟器汉化版更新时间:2024-05-11

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向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过渡的过程,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充分重视。“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作业改革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重塑全民教育价值观的过程,是教育机制体制重建的过程,是让全社会越来越尊重科学教育规律的过程,是让学生回归正规学校教育的过程。如何切实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给学校教育的内涵建设、专业发展与质量提升带来更高挑战。

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甚至不亚于课堂学习的总时间,是学生锻炼独立学习能力,理解、内化课堂知识的重要工具,无疑是学校教育内涵建设、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作业是折射学校教育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负担和成绩的关键点。

但长期以来,存在一系列关于作业的误解:误以为作业问题很小,不值得研究;误以为每个教师都会布置作业,不需要指导,多年来放任教师个人随意布置;误以为作业越多越好,导致“用作业数量替代作业质量”,学生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身心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误以为教师不需要自己设计作业,只要依靠校外教辅或别人设计的试卷即可,导致“依赖心理”和“拿来主义”盛行,很多教师作业的设计能力、命题能力每况愈下……

做得最多,了解最少,一系列关于作业的误解导致作业问题积重难返,让教师和学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作业成为教育研究中亟须开垦的“荒原”。随着“双减”政策、五项管理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很多学校都意识到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关注作业,但后续学校作业改革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1

挑战一

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对学习成果的诊断,做作业是评价学生的过程,所以很多老师习惯于给学生下发试卷作为作业,误以为做作业就是做试卷,但实际上作业并不是如此简单。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可以查阅工具书、教科书和笔记,可以上网查资料,还可以询问家长或同学,所以完成作业的结果不能在严格意义上证明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发挥评价诊断作用。

做作业的过程,本质上是学生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提供参考资料和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等。比如,预习批注的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阅读策略、整理错题的策略等,这些都是现有作业设计中非常欠缺的。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反复运用这些方法,就可以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更高效地学习。

2

挑战二

建构以校为本的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

为什么要建构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因为单独的几条好作业,或者几个单元的好作业都无法发挥系统效应。很多学校并不缺少校本作业,但是缺乏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很多教师也能设计出好的作业题,但是缺乏设计高质量学科作业体系的意识与能力。

目前很多学校所谓的校本作业,只是传统作业题的简单累加,在作业内容的纵向结构、难度结构、类型结构、水平结构等方面都缺乏整体设计,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复,也会导致作业与教学、评价之间的脱节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有三方面基本要求:一是每一门学科都要基于课标要求,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不同年级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等方面纵向序列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无效的作业负担;二是同一年级不同学科之间的作业体系要相互关联,形成呼应;三是每一门学科从作业设计到批改、讲评、辅导之间都要有系统思考。

3

挑战三

跨学科作业的探索与实践

跨学科作业主要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整合起来,突出学科知识与真实问题的关联,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学习任务。跨学科作业强调情境性、开放性、综合性,相比较抄写、背诵、书面练习等传统作业,更注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坚持性、责任心和合作能力等。

无论是跨学科作业,还是学科内的综合实践类作业,都需要考虑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跨学科作业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能“为跨而跨”;跨学科作业要真正有价值意义,而不能流于形式;跨学科作业与学科作业的数量比例要合理,形成有机的整体。

4

挑战四

真正发挥差异性作业的有效性

无法根据个体差异布置作业,是当前学校作业体系最大的问题之一。要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实现作业个性化,就需要发挥差异性作业的有效性。差异性作业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与辅导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风格、智能倾向等各方面差异,因材施教。

作业的差异性具有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同一时间段内不同学生的差异;二是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作业的差异:一是通过作业的难度或者作业的数量不同体现差异,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达成符合自己现阶段学习需求的目标;二是通过不同作业类型满足学生的学习风格或兴趣差异,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三是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结构性材料或者辅助性学习材料体现差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时间、步骤来完成作业,实现同一知识的内化,缩小学习成果间的差距。这几种方式各有优劣势,教师在设计差异性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内容灵活使用,而不必局限于某一种方式。

5

挑战五

实现“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

除作业以外,学校日常的教学和考试评价与学生紧密相关,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中最重要的专业工作。如果说,教学是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那么作业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解决“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考试评价则是通过书面测试等方式,解决“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目前,学校日常教学、作业和评价的脱节,是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种脱节往往表现为学校对日常作业、评价内容的要求远远高于对日常教学的内容要求,中间产生的落差也容易引导家长帮学生报名校外培训班。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双重教学、作业要求,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不断增加,学习习惯被破坏……教学、作业与评价的严重脱节,最终将导致家长产生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危机”,更为严重的是让教师不知不觉中丧失在作业设计、命题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因此,提高学校日常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对作业进行“控量提质”,避免教学、作业与评价的脱节,实现学校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性、专业化,不仅是未来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点所在,也是学校教育让人民满意的重点所在。

教学、作业与评价系统的设计、实施是一件复杂而专业的工作,需要未来的学校教师具备教学、作业和评价系统化设计实施能力,不能只懂教学,不懂作业和评价;不能只会命题,不擅长教学。

6

挑战六

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

信息化、智能化助力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信息化与作业系统的结合,也将成为未来教育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与线下作业相比,线上作业具有随时随地、基于数据诊断分析精准施教、批改反馈及时、个性化推送、作业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线上作业可以不局限于固定的班级、班额,可以不受制于时空限制,可以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作业也存在明显的局限。线上作业最大的劣势在于学生难以在线上高效完成社会实践、合作性作业,动手类、开放类作业等类型的作业,而且容易对学生视力造成损害。网络环境的诱惑和干扰,也提高了对学生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此外,要充分发挥线上作业的优势,必须建立在线上作业资源丰富且高质量、算法科学、网络环境流畅、软件平台使用便捷等硬性条件的基础上。当然,如果教师高度依赖线上作业,不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会造成更严重的题海战术等问题。

因此,线上作业不能简单替代线下作业,线上线下融合式作业才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

未来,教师在教学、作业、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学校给教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低效的、无效的工作任务,让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密切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业务工作中来,构建真正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

来源| 光明社教育家

作者 | 王月芬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