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都有哪五仙?八仙中老大到底是谁?八仙在天庭都担任什么职务

道教都有哪五仙?八仙中老大到底是谁?八仙在天庭都担任什么职务

首页角色扮演执情剑祖最新版更新时间:2024-04-13
八仙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华轩居士考证,北宋中期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聚会时始有八仙之说。后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名言。八仙过海,是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八仙过海,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上八仙

道教有五仙:天仙、神仙、地仙,人仙和鬼仙。

天仙的层次最高,神仙功行圆满,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飞升了,但道教所说的天仙跟小说中不同,神仙必须在人间有大功德,才能受天帝感召,召唤飞升,进入另一种领域。神仙的境界很强,所谓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神仙已经阴尽阳纯,也就是常说的阳神境界,聚散由心,身外化身。神仙很少在人间活动,大多居住在海外仙山。地仙就是一个分水岭,《钟吕传道集》记载,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到了地仙的层次,在人间已经没有了限制,可以逍遥自在了。所谓人仙,虽然带个仙字,但其实本质还是普通人,就是所谓的修真者,通过修行服食等等方法,修炼一两种法术,从而身强体健,延年益寿,多安少病,就是人仙。虽尊称一个仙字,但实际只是刚入门而已。鬼仙的概念比较复杂,简单的说,就是人活着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死后也比一般人强点,一念清净、不生不灭,能出入幽冥不受限制,但很难更进一步。

在神话传说中,有非常多的神仙。神仙有强弱之分,也有修行的境界高低之分。一般道家修炼,都会选择僻静的山洞。道家神仙所居山洞可分为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上八洞为天仙,中八洞为神仙,下八洞为地仙。元朝已有上八仙的说法,即福、禄、寿三星,张仙、东方朔、陈抟、彭祖、骊山老母。其他说法,即寿星、王母、观音、斗姆、黎山老母、圣母娘娘、金刀。即东方朔、李大仙、王禅、王敖、毛遂、白猿、二郎神。有诗云:

首位大仙东方朔 ,其次长眉李大仙,王禅王敖驱虎豹,孙膑挂拐把牛牵、

二郎带着哮天犬、偷桃孝母小白猿、陈抟老祖爱睡觉,一觉睡了八百年。

下八仙

明朝无名氏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中的下八仙是王乔、陈戚子、徐神翁、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何仙姑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广成子、鬼谷子、孙膑、刘海、和合二仙,李八百、麻姑。《八仙上寿宝卷》中的下八仙是张仙、刘伯温、诸葛亮、苗光裕、徐茂公、鲁宁秀、牛郎、织女。鼓词《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中的下八仙是罗圣主、张仙、鲁班、张千、李万、刘海、刘伶、杜康。下八仙的传说种种不一,跟地域时代都有关,所以下八仙很混乱,基本上就是这四组。这些八仙的传说,都是起源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所以传说也就不一样。在民间影响颇为广泛的、众所周知的也就是中八仙。有诗云:

下八仙班罗圣主,他是其中首位仙,其次张千和鲁班,张千手拿胡书木,

鲁班脚踏乱桃园,云臣天师度众生,修真养性善良仙,和合二仙抱头笑,

刘海施财洒金钱,他是一位海外仙,算上杜康整七位,就差刘伶没聚全,

杜康造酒醉刘伶,不醉三年不要钱。

中八仙

今天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就是中八仙,指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蓝采和与曹国舅。这组八仙起自于唐,发展于宋、元。元曲中《八仙庆寿》一剧才把他们列为八仙,姓名未固定。到了明朝中叶,元吴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才确定名称,并流传至今。八仙都在人间活动,所以没有天仙。八仙中道行最深的,就是汉钟离,他也是八仙之首,其次就是吕洞宾,钟吕二人是全真教的祖师,道教正统,传承完整,当是人间最顶级的神仙层次。张果老岁数没汉钟离大,但年龄看上去最老,能长生,但不能不老,这是典型的地仙。铁拐李当年灵魂出窍,肉身被毁,只能附身在瘸子身上,要是有神仙境界,阳神化身,就不必如此了,所以铁拐李最高也就是地仙,甚至可能还是鬼仙。剩下四位何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皆是靠服食草药,其它四位大哥的接引点化成仙,都是人仙层次。

总得来说,八仙作为在人间活动频繁仙人,境界都不会太高,他们的境界都被高估了。但即便如此,八仙仍不失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八位仙人。有诗云:

张果老神驴桥上过,神驴桥上跑颠颠,铁拐李葫芦神仙宝,里边一个劲冒青烟,

汉钟离手拿芭蕉扇,犀牛扇子法无边,吕洞宾身佩宝剑,剑锋入地鬼寻难、

何仙姑笊篱神通广,瑞气千条照九天,蓝采和花篮神仙宝,里边能装四大名山,

韩湘子神子更奇妙,五音六律在里边,曹国舅手持阴阳板,一块正来两块偏。

他们升仙后,在天庭都担任什么职位

1、铁拐李:救难药王真君

铁拐李【公元前363-291年】又称李铁拐,李凝阳,李洪水,李玄,是中国民间传说及道教中的八仙之首。铁拐李(即李铁拐)是中国传说八仙中资格最老的神仙,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同时也是道教所尊崇的对象。在八仙中,有好几位都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但李铁拐却例外。他是一位传说人物,人们普遍认为他的形象是:他脸色黝黑,头发蓬松,头戴金箍,胡须杂乱,眼睛圆瞪,瘸腿并拄着一只铁制拐杖。但在道教经典中,他本来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在山洞中修行道术,并且能够使灵魂和肉体分离。有一天,他命徒弟看守他的尸体,然后他的灵魂就出游去了。不料,几天后,他的徒弟需要回家,只好把师傅的尸身烧掉。李铁拐的灵魂回来了,找不到自己的尸体,最后找到一具饿死的尸体复活了,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铁拐李的故事出现比较晚,到清代时才逐渐成型,故事虽少,但在民间声望很高,封仙倒是在元代就封了,为道教药神之一。在民间,传说他背上的大葫芦里保存着神奇的丹药,所以从事膏药行业的人把他看作自己的祖师。合肥药王庙,原名“六谷祠”始建于元代,中国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最大庙宇,明代时拓址新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纪念道家药王----铁拐李的庙宇建筑群。

2、汉钟离:正阳开悟传道真君、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

钟离(公元168.农历7月27日-256)东汉、魏晋时期人物,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原型为东汉大将,又被称做汉钟离。全真道尊他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为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铁拐李点化,上山学道。元世祖尊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又尊为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八仙中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宝(俗称“暗八仙”)。作为八仙核心成员之一的钟离权,其形象特征是头梳髽髻(发髻梳在头顶两旁),髯过于腹,大眼睛,红脸膛,手执扇子,袒胸露乳,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汉钟离是全真道教北五祖之一,全真教北宗第二祖,身份非常高。道教尊其为【正阳祖师】,神话里乃【上洞之长】。道教有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八仙并不都是【上洞仙】,但是八个人里边有两个是洞真之祖,就确实厉害了!汉钟离的扇子是东华帝君(吕洞宾的前世王玄甫)制造的。东华帝君在后山寻得一株万年芭蕉树,加以锻炼成扇子。后来八仙成仙后去天庭参拜玉皇大帝,玉帝曾问过汉钟离扇子的用处,汉钟离答“煽火火灭、扇风风息、扇水水起、扇土土散、扇石成金,除此之外还能变化无穷,大时遮天蔽日、动时卷月行云……”,由此可见这把扇子的作用之大。

3、张果老:阴符洞渊省道真君

张果老(张果),他姓张名果,受武则天和玄宗征召,御赐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张果老山)。是唐朝(618-907年)人,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张果老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坐骑和他的骑法,他骑的是一匹纸驴,而且是面朝后,倒骑在驴背上。此驴非同普通的驴,它能“日行数万里”,休息时,还可以将驴折叠起来,放入口袋里,若需要时,“则以冰噀之,还成驴矣。”,此驴还可以漂洋过海,无所不能。

在道教故事里,张果的身份也很高,是道教丹学的极重要人物,道教诸真君之一,司丹景玉诀,地位比四大天师还高。张果老的法器是太上老君给他炼的渔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真正的渔鼓在通天教主那,渔鼓、紫电锤是通天教主的佩物,属于先天灵宝级别。

4、吕洞宾:玉清内相、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天下剑仙之首)。吕祖是北五祖第三祖,内丹之祖,在民间最受欢迎。道教有【三清】之说,【玉清圣境】是元始天尊的地盘,玉清内相,简单点说就是玉清圣境的内部总管事,元始天尊第一的话,他第二。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的永乐宫(丘处机奉元代皇帝御旨兴建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

吕洞宾的宝剑,《醒世恒言》说是他的师父钟离所赠,原是钟离的师父华东帝君传给钟离的,有飞取人头的特异功用。只要告诉它仇人的姓名、住址,念一个咒,它就会化为青龙,飞去斩首,口中衔头而来。吕洞宾的形象很好,世间的吕祖之像,有的画成豪气冲天的剑侠形象,有的则是文质彬彬的文士形象。但无论怎么样画,吕洞宾在人们心中都是仙风道骨、神采飞扬的。道家的男仙形象,大致就是吕洞宾这个样子。

5、何仙姑:慈济宝诰还元娘娘

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她的道教封号也是元代时封的,也很早,是道教【寿神】之一。何仙姑在华夏中国世界广有信众。西安建有八仙宫,在泰山王母池等处亦有香火。何仙姑家庙是广东省增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新八景之一,名为“小楼仙源”。家庙为祀奉何仙姑而建。庙宇始建于明代,清咸丰八年(1858 )重修。家庙门额上“何仙姑家庙”五个隶书大字,乃咸丰戌年嘉平年黄培芳所书。门口两边镌刻行书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为史官王映斗所书。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硬山顶屋脊和封火山墙,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八仙堂等景点。家庙有两大节庆,每年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善信自发举行盛大纪念活动,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

何仙姑手持“笊篱”,而不是戏曲里的荷花。笊篱是用竹篾或柳条编织的长柄漏勺,可在汤水里捞物的工具。她用笊篱滤去世俗的烦恼,清除少女春情,捞起凡心的纯洁,保持永恒的清净。民间传闻她与男神仙绯闻最多的,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传闻八仙吕洞宾曾度化了有缘人多达三千,何仙姑就是其中的一位。民间认为,何仙姑长得漂亮,吕洞宾风流倜傥,吕祖与何仙姑年龄又相仿。加上又是何仙姑的师傅,两人难免接近就会多些,所以就容易有一些“绯闻”,面对猜测,何仙姑特意找到另外一位八仙——铁拐李,诉说自己的委屈。铁拐李问何仙姑到底有没有关系,何仙姑则一口否定!铁拐李给何仙姑出了个主意,将原来的法宝“笊篱”,换成了美而不妖、坚贞自爱的荷花作为新的“武器”。

6、蓝采和:妙法百草莲花真君

蓝采和,唐朝人,出生于塘河古镇石龙门。元代杂剧《蓝采和》说他姓许名杰。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于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其饮酒量多而不醉,精通酿酒技艺,自酿自饮,以蓝酒自成一体,蓝采和也是中国酿酒界最有权威的人。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列入八仙。汉钟离和何仙姑引渡蓝采和升仙时,就是让他用竹篮与荷叶打水而为。

在民间,“采和一手把篮挑”的形象,十分符合市井中下层老百姓的生活:蓝采和手挽破竹篮,常常是破蓝衫、醉踏歌,沿途说唱、叫卖,如同市井里的小贩、说唱行乞等阶层民众。因此,蓝采和的角色,也是最贴近群众、最贴近生活的神仙,他与大众是一脉相通,也最受老百姓的推崇。蓝采和在成仙之后,原本手里的药篮变成了他的法器。药篮具有神效,无需用药便可以救治疾病。久而久之,蓝采和的药篮里不放药,放上鲜花。于是,蓝采和的药篮变成了花篮。蓝采和的花篮里包罗万象,神秘莫测,芳香袭人,能广通神明,驱除邪灵。

7、韩湘子: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韩湘子,唐代人,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箫,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华轩居士据《道论诠绎》记载,应铁拐李之邀于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列入八仙之列。韩湘子的故事也较早,五代时封仙。神话中,玉皇大帝赐其三道金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一十八重地狱,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韩湘子在修道的过程中云游天下,留下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故事。他风度翩翩又擅长音律,对女人的吸引力不在吕洞宾之下,甚至龙女也为其动心。可是他却并不像吕洞宾那样风流成性,而是恪守君子的道德底线。他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其飘逸潇洒的形象令人为之神往。据说道教中祭祀用的音乐大多出自于韩湘子的手,或者与他有着很深的关系。韩湘子手中的笛子名为紫金萧,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可使万物滋生。

8、曹国舅:天宝升化净士

曹国舅出现最晚,在宋代就被内丹道收编为吕洞宾弟子,但是关于他的故事却迟至元明时期才出现于有关记载之中。诞辰:八月十五,法宝:云阳板,皇封:济阳郡王。《宋史》因他为慈圣光献皇后之长弟,故称国舅。曹国舅乃北宋开国王曹彬之孙、吴王曹玘之子,根据历史记载,曹国舅为邢台宁晋人,曹皇后之弟。后世被尊奉为道教八仙之一。曹国舅是道教八仙中地位最尊贵的人物,尽管地位很高,身为国舅,被封济阳郡王,而且天资聪明,但是他并不喜欢享受富贵的生活,不喜欢利用特权,而是喜好道教的修行。

在民间的八仙形象中,曹国舅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着他的官服,腰系玉带,手持玉板。他常执檀香云阳板,为人间婚丧喜庆,敲得喜气洋洋,云散日出。曹国舅的玉板可净化环境,使万物俱静的作用。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