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们的篆刻临摹作业秦印部分中,选入秦私印半通印最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是我们学习秦印的重点。
秦私印中的“半通印”,其样式根源来自于秦官印的“半通印”。秦官印中,一些职级比较低的官员印章不是正方形,而是竖长形,取意为正方形官印的一半,这是秦代的印制规定。因为官印必然影响私印,因此在秦代私印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半通印”。
(秦半通印:李恢)
在篆刻上,我们将这些类似形制的印章统统称为半通印,不论其是官印还是私印,但因为秦私印往往字法、篆法、章法都相对灵活,变化更丰富,包含的艺术元素更多,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我们的学习重点。
我们秦印临摹作业的第38方,也是一方秦私印,就是这方“赵穿”:
(秦印作业:赵穿)
临摹重点1、消失的界格
秦私印半通印的章法特点,是一个“日”字界格(或者“一”字界格)把印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但它不像正方印“田”字格印一样将印面划分为均匀的四个部分,它可以有大小的变化,这就有了更多的变化空间。
这方印中间的“一”字界格,消失了……
(端正的字形,省去的界格)
这方印干脆省去了中部的“一”字界格,我们基本可以肯定,这种布排设计是人为的、是有意的,设计的原理是很简单,因为这两个字的篆法使用了十分规整的篆法(几乎接近后来的汉印缪篆),所以,字形方正到根本不需要再用界格规整印面,于是,设计这方印的匠人,省去了界格。
临摹这方印,中线部分,可以以临摹汉印界线的方式来操作,留出半根线条粗细的红线即可。
2、改变篆法带来的疏密对比
这方印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赵”字“肖”部的篆法特征和“穿”字“牙”部的篆法特征。
先说“赵”字的“肖”部,“肖”部下部“月”中两横被向上挪移了,挪移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为了留出下部的红地,这块红地很重要,有了这块红地,才能与下部“穿”字“牙”部右侧留出的红地相互呼应。与之对应的,下面的“穿”字,“牙”部被明显的左移,右面被留出了相应的红地。后来的赵之谦大师,也借鉴过这种疏密调整方法。如图:
(赵之谦之“赵孺卿)
“赵穿”这方印有了这两块红地的存在(明显是经营出来的),整方印就有了明显的疏密对比,有了疏密对比,印面审美元素增多,印面“活”趣立生。
(赵和穿篆法的改变)
在气息上,因字形规整而显得略为沉闷的印面,因为有了这两块红地,显得“空灵”多了。
再多说两点,秦半通印的优势有两个:1、“‘日’字形界格是对印文适应性非常强的章法格式”(谷松章语),当印文比较方整时,它起装饰性作用,丰富印面工艺效果;当印文变化丰富或字形不规整时,它起的作用就是增加稳定性;2、因为半通印每个文字都不需要考虑左右相邻字的影响,所以印面的文字都具备较大的篆法改造自由,这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篆刻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
其实,这也是秦半通印成为我们秦印学习重点的两个原因。
(【篆刻作业】之30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