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刘处玄祖师圣诞|损人利己是贼,损己利人是福

恭祝刘处玄祖师圣诞|损人利己是贼,损己利人是福

首页角色扮演长生上仙更新时间:2024-06-28

志心皈命礼。孝友传家,善良迈种。生兆红霞入梦之祥,瑞显紫气盘山之异。掷伞腾空,莫测来踪去迹;度人已毙,堪称起死回生。现海市于生醮之交,放阳神于驸马之狱。神通累累,道范超超。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广教,长生体道上仙,崇修蕴德天尊。

刘祖长生真人

刘处玄(刘长生真人)(1147年-1203年),字通妙,道号长生子,金朝全真道道士,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刘处玄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随山派的祖师。

刘祖生平

拜师修道

刘处玄于皇统七年(1147年)七月十二日在山东东莱武官庄出生,幼年丧父,以谨慎侍奉母亲而闻名。大定九年(1169年)春天,传说刘处玄在邻居墙壁上忽然看到“武官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的语句,因而决心信奉道教,并于同年九月在莱州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王重阳送赠一诗:“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列仙曹;鸣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 并替他改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

关中修炼

大定九年冬天,王重阳率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丘处机四名弟子前往河南汴州。次年春天,王重阳在汴州逝世,遗命尚未悟道的刘处玄听从师兄谭处端的教诲。大定十四年(1174年)守丧期满,于中秋节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和丘处机在秦渡镇真武庙夜话,这时刘处玄表示会以“斗志”为修炼方向。与同门分别后,刘处玄前往洛阳,混迹于处身市井和花街柳巷之中,以磨练自己的心性。

山东弘道

大定十六年(1176年),刘处玄返回家乡山东莱州武官庄,从此长期在山东弘道。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他在武官庄兴建道观(后名灵虚观),并注疏《道德经》和《黄庭经》。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谭处端逝世,刘处玄继任为全真教第四任掌教。

应诏赴京

承安二年冬天(1197年),刘处玄应金章宗的邀请前往燕京。金章宗询问刘处玄甚至是“至道”,他回应:“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次年三月他离开燕京,返回山东莱阳。

泰和三年(1203年)二月初六日,刘处玄在东莱武官庄灵虚观逝世,享龄五十七岁。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诏赠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世称“长生真人”。为“北七真”之一。

祖师传承著作

刘长生门下弟子众多,较为著名者有大弟子离峰老人和于道显。于道显以苦修知名,在金末影响较大,宋披云为真人门下掌教大弟子,后主修《道藏》、创建宫观,对全真教发展贡献巨大。

刘祖传世的主要著作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

长生真人十劝

全真道典籍《仙乐集》中,长生真人有“十劝”,即说服、劝勉全真门人的十条训言。在长生真人诞辰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祖师语录,力行不辍,不负师真之望。

《长生真人十劝》:

一劝,不得自知是,愆过慢人,纵意不改。

二劝,不得自失错,嗔人道著,常起念怨人。

三劝,不得自炫己是,直言常说他人非。

四劝,不得夸自高,灭一切入道之人。

五劝,不得不依经教说道理。

六劝,不得有始无终,心意常要似初相见之时。

七劝,不得常说他世人之短,只要常言世人之美处。

八劝,不得做事不平等,不得见有施利者爱,见无施利者嫌。

九劝,不得定慧者,修行之人,不得不守静。未达理未开悟,不得不看书。

十劝,不得执著有无,不得不悟住行坐卧心常清静。

刘祖长生真人语录

“心上通得一物出,得一物彀;通得万物出,得万物彀。证得虚无之道。若不通,便处无为,心名顽空。既为圣贤,天下皆知。”

“太上云:‘能乞食者,是吾弟子。’乞中有益,蒙人恩,身不自在。旷劫以来,贩骨如山,心猿未曾暂歇。业消尽,见功也。自觉气和神定,得自然真常之道也。若执一卷经做修行,然是亦未是。欲要心无碍,千经万论都要通。却不得执着心,神明都照破也。

道为无形无影,往往人多疑。有始有终,若心上无私,常清静做彻,便是道人。只‘清静’两字都包了。太上云:‘吾尚自头白,谁能形完全。’身属万物之数,怎生凭假身,要长生不死?有形则有坏,无形则无坏。心悟则邪欲不生,心慧则常照不灭,元神自见。然后保命长存,三才虚无,混而归一,成自然之功。”

又云:“修行人如神气相见,得做神仙。”问众曰;“如何得神气相见?”众人各说异端,俱不达理。师言:“要明万法,出得万物之彀。一分尘尽,则明一分道;十分尘尽,则明十分道。如尘心绝尽,则可全于性。色心绝尽。则可全于命。无明心尽,则可保于冲和。修行人,十二时中,只要内搜己过,方可得神气内安。神气安,则为真功。不见他人非,则为真行。天长地久,人道多年,内养精气。精气盛,则神思气,气思神,自然神气相见。如水土和为泥,造成器物。若未经真火锻炼,土再见水,复化为泥也。如经真火锻炼成器,则不坏矣。如砖瓦曾经火炼,亦可千年不坏,何况性命炼成至宝?”

写在最后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不仅是修身养性,更是我们的一颗感恩之心。从感恩我们的身体,到我们的际遇,从感恩父母,到热爱国家。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养分,踏先贤路,感恩前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