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华:三十八年匠心巨制史诗小说《长生天》
作者/孙树恒
题记:刘利华,男,1962年出生。学者,作家,内蒙古公安厅原二级巡视员。曾任《内蒙古公安》负责人,创办《警察》杂志,任社长、主编。报告文学《正义的力量》获自治区第二届报告文学评选二等奖。出版诗集《心旅》。发表长篇历史小说《长生天》,获内蒙古第五届职工文学小说创作一等奖。在相关学术会议宣读历史论文《蒙古人有没有狼崇拜》、《殷商即女商》等,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1
刘利华说“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的尊容更像历史了
我早就知道在公安厅有一个写成吉思汗的作家。
但是近距离接触是在2018年11月,在卓资山参加内蒙古第五届职工文学颁奖大会上,他的长篇小说《长生天》获小说一等奖,我的散文《最后的毡房》获得散文一等奖,会上他作为代表发言,介绍了自己倾三十八年之力,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长生天》过程。
会议期间,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还悄悄喝了点酒。一唠起来都是通辽的,我俩还是同龄人,他是一个真诚正直、不善言谈“绝顶聪明”的人,怎么看也不像一个高级警官。长期伏案创作“文学是个劳人的事!为了自己的句子,甚至会耗尽作家的精力和身体”。那天我写下“感谢文学,一次历史性的相遇”,"轻读的《长生天》灯下翻卷,成吉思汗的铁蹄渐远,历史回声铿锵有力。“
再次重逢是在今年11月老作家哈斯乌拉老师新书发布会上,又坐在一起,他送了一幅字‘文坛领袖'。我才真正认识了刘利华,小说、诗歌、报告文学、书法,历史研究,集作家、诗人、书法和学者于一身的不平凡的作家。
2
我内心第一的感受是:刘利华有一种使命般的情怀。
刘利华坦露了写成吉思汗的起因,他的老家是科尔沁草原一个蒙汉杂居的地方,他的奶奶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撒儿的后裔,对成吉思汗有着天然的亲密联系。从小就听老人用半蒙半汉的语言讲着成吉思汗的故事,德国传过来不老的神曲《成》,“有多少少女想嫁给他....在心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自己,在心里扎下根来。
1982年考上大学后,想学汉语文专业,却进了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历史系学习时,他读中国文学史,办为学刊物《葳蕤.》,写些歪诗,读黑格尔的美学,读有关成吉思汗的书,《蒙古秘史》《圣武亲征史》《元史》,学校的看完了,到中国社科院等去借....可让他感觉到,在中外小说中,没有一本成功描写成吉思汗的、“像成吉思汗这样伟大的人物,竟然没有一本能同他的历史地位相匹配的文学作品出现,真是十分令人遗憾”。
于是从那时起,就萌生了用小说形式全面反映成吉思汗的念头。
1986年毕业后,想去文化部门,去社科院,却分配到公安厅,他下过基层派出所锻炼,抓过人,破过案,守卫过法场,回来在厅里跟同事一起办内部刊物,进行改革,变得有趣有味有吸引力,写系统内的英雄人物和典型案例的纪实文学,最后变成一个公开发行的刊物。
那时坚持写诗,多以职业为题材,有感而发,歌颂警察的诗,出了一个诗集《心旅》。看看他写的这首《护法者的誓言》诗:“即使压过整个天空 /我也要昂起不屈的头颅 /即使大地从脚下溜走/ 我也要举起挑战的双手 /我用无畏之躯/ 将孩子们的梦守护 /我用沸腾的鲜血 /喷出满世界的星斗/ 我从海底上升 / 在地狱到天堂的路上行走 /谁也不能把我阻拦 /谁也不能把我引诱”是“男人,狼嚎泣血,豪迈气势磅礴,铮铮铁骨,豪情冲天”“这是伟大的光明神的形象”
3
作家刘亮程说:作家是把灵感写成一个常态的人。而刘利华是把传说中的成吉思汗写成一个真实状态的人。
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蒙古人中有一个谚语,“谁写成吉思汗,谁就得死”,他也不惧,他理解为难写的程度。
“写一部像样的小说,以蒙古人的视角客观再现成吉思汗恢弘的气度和波澜壮阔的一生。”"尽管我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庞大的工程,真正搞起来会是十分艰难,甚至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是我还是开始了一点一点地准备……”
在内部刊物开了“成吉思汗”的专栏,让人们了解成吉思汗。
他开始积累资料,他的车的后备箱里总放一把铁锹,随时考古,他利用下派当副旗长,办公室副主任,监管副处长、副总队长工作便利,几乎走遍蒙古高原,实地探访当年成吉思汗生活和战争的故地,
他常年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蹲守,查阅了无数的史料,抄录了大量的卡片,拜访过无数专家学者。
他对蒙古高原的人物、环境和生态进行了了解,买了《内蒙古植物大全》《医药大全》,对成吉思汗小时候吃大地草药、草根逐一确认。他也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著有论文《市井半丘坟真的是屠*之意吗》,他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市井半丘坟”,不过是当时中亚地区普遍的风俗。《西夏研究.克夷门考》。在《蒙古人有没有狼崇拜》中他认为,蒙古人继承了匈奴、突厥等草原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历史上是有狼图腾的。
刘利华在《长生天》里所表现的强大的历史还原能力,这与他的积累资料,现场踏查,学术研究分不开的。
4
歌德说,历史家的任务在于区别真实的和虚假的。
刘利华才从1998年开始写初稿,写了五年,在2002年才写了五万字,因电脑故障,文稿全部丢失,只好重头再来。
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作品。每一句话,每个句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读到作家的一片苦心,也读到作品的灵魂。刘利华在写作过程中,突然患了急性心梗,经过及时抢救,捡回了一条命。
等身体稍微恢复一点,他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写作,先是一天写几十个字,几百个字,二百个字,就这样他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2012年全书100万字写作完毕,并进行了修改。在2018年正式出版。这样一部用生命写就的作品,必然是伟大的,不朽的。
在《长生天》里, 成吉思汗不是一个嗜*,*伐征战,是化干戈为玉帛,带来的是各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在大汗间流传一个故事,一个少女怀揣着一袋子金银,从帝国东头走到西头,你不用担心她的安全。这就是成吉思汗的贡献。在成吉思汗有一个“大扎撒’相当于”宪法,规定“撒谎者死,不忠诚者死",对于蒙古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哲学观,对于蒙古人的思想意识、性格和信仰有着久远的影响,是成吉思汗的成功的根源和基础。对于反复无常言而无信的西夏灭亡灭史,对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本名著所倡导的理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
著名作家哈斯乌拉说,一部伟大作品,需要三个条件,提出并回答关于人类命运的宏大命题;具有独创性难以被复制的文本;给人以经久回味的艺术魅力。这部小说,完全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中央党校教授,民族问题专家徐平说,读《长生天》,从古人的命运中,寻找各自的人生感悟,争取多看懂一些“其中味”,但不要轻易去笑“作者痴”。
知名文学评论家刘成称小说《长生天》“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契合的史诗性巨著”这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顶天立地”的作品。
评论家李悦发表评论说,《长生天》是一部优秀作品。
作家拜啸霖发自内心的声音是:“刘利华先生把成吉思汗当作蒙古人灵魂深处的信仰在写!”《长生天》的封面是一幅“信仰”与“征服”并存的画面:蔚蓝的天空,高高挺立的哈喇苏力德,以及成吉思汗双手伸出祈愿的画面,都有“信仰”的元素。“成吉思汗”与“长生天”融为一体,祭祀长生天,就是祈求于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的灵魂里成吉思汗就是长生天。
作家 汪文山称,这部书也可以被视为“成功学”。成吉思汗从一个弱小的被部众遗弃的孤独牧人,到登上人类辉煌之巅的伟大汗王,其中的过程,不是仅凭一部蒙古人的《蒙古秘史》,或汉人的《元史》,或波斯人的《史集》就能充分回答的。
吉林省蒙古族文化经济促进会会长、博士生导师巴音希格评价《长生天》。书中描写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非常生动,主要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节奏感强,流畅自然,具有民族性和古典性。这部作品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正能量。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好作品。
2017年11月29日,由吉林省蒙古族文化和经济促进会、长春市蒙古族文化促进会、中国吉林网联合举办的长篇历史小说《长生天》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蒙古族作家刘利华利用三十多年时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长生天》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长生天》是部伟大的作品”。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的事,对今人依然有启迪。
6
刘利华依然记得大学毕业的留言:远方涌动着大片大片待字的处女地,骏马长鸣,驰骋,再见吧,以我们青春为期,握手吧,握手吧,十年二十年,看我们谁更有力。
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去理解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说生活不会欺骗你,生活是爱你的,想到汉语系,但是历史系给了我丰厚的历史知识,想到文化口,但是公安给予我丰厚的回馈,几乎失去了性命,但是生活让我写出来了《长生天》,所以说生活不会欺骗你的,只是有时侯会跟你开个玩笑。
而在小说结尾,对“长生天”的祈愿,那是蒙古人内心曾经的辉煌和辽远的梦想:
“伟大永恒的长生天,
俺们生活在他的气力里,
河水不住奔往远方,
那就是俺们的志向。”
蒙古人的志向——“顺势而为”,永不停歇,奔向远方。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