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霍兰德职业兴趣探索——表单式测量的流程与解读(五)

「兴趣」霍兰德职业兴趣探索——表单式测量的流程与解读(五)

首页角色扮演征途单职业更新时间:2024-04-27

在咨询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15周岁以上的来访者进行职业兴趣的探索,我们常常采用表单方式,做出正式的评估。将测量的文件打印出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现场完成施测。

注意,不要让来访者带回家中进行,没有正确的引导,测评很可能出现偏差。这个过程不计入咨询的时间。

正式量表测量的目的,是探索我们的职业倾向。测量的题目中,不仅有自己喜欢的,还有自己擅长的,以及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测量的结果,统整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为我们探索职业倾向提供参考。

(一)测评的实施流程

《职业倾向自我探索量表SDS》,共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职业白日梦

①初入职场,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指导语)请列举出你已经思考过的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或者你曾经空想过的职业,尝试思考白日梦背后的故事。将你最近思考的职业写在第一行,然后用倒序的方式,由近及远,把考虑的工作依次写字横线上。

②对工作时间很长的人——(指导语)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一次,你最向往的职业有哪些?请写出至少三个来,不用考虑个人的能力,只根据你向往的程度判断即可。

这一部分,测量的是我们的职业喜好,不考虑能力,不考虑结果,做那些让我们乐在其中的事情。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一是验证测量的结果。这些白日梦的职业,核心代码有哪些?和我们后面测量的结果是不是相符?相互之间可以验证,通过链接过往的经历,确定出自己最终的霍兰德代码。

二是发现新的可能。假如这辈子我们还能够翻盘,哪些梦想是可以变成现实的?在写出来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发现新的机会。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讲到人的职业倾向有六种类型,职业环境也有六种类型。当个人的类型和职业环境的类型越接近的时候,职业满意度才会越高,职业的稳定性也越好。再来看看这六种类型,及其核心的特征。

R(现实型)——动手操作

I(研究型)——动脑研究

A(艺术型)——创新创造

S(社会型)——服务奉献

E(企业型)——管理掌控

C(常规型)——规则制度

第二部分:活动

主要是从兴趣的角度,来测量我们的喜好。

指导语——下面这些活动,假如你都有能力胜任,请根据比对它们的喜好程度,进行判断。喜欢的在L下面画对钩,不喜欢的在D下面画对钩。并将每一项L的总数写在括号内。

第三部分:能力

主要测量我们在哪些方面是能够胜任的。

指导语——下列这些活动,不考虑你的偏好,只考虑你是否能够胜任。做过,并且做得很好的,在Y下面打对钩;从来没做过,或者做得不好的,在N下面打对钩。将Y的数量填写在括号内。

第四部分:职业

这一部分,只要看我们对职业的喜好程度。

指导语——假如下面这些职业,你都能够胜任,看看你是否愿意从事这些工作。如果愿意,在Y下面画对钩;如果不愿意,在N下面画对钩。将Y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第五部分:自我评估

这一部分,再次从自我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能力,让能力部分的评估相对更加准确些。

指导语——下面列出的2组12种能力,和你周围的同龄人相比,你在这些能力方面的表现如何?从1-7分之间进行打分,尽量避免对每项能力的打分相同。

(二)整理测评的数据

在测量表的最后一页,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整理出前面测量的数据。

1、得分汇总。将活动、能力、职业和自我评估四个部分的分数,分别填写在对应的6个领域(RIASEC)的横线上。

2、得出代码。从综合得分中,选出三个得分高的,由高到低排列,记入字母。比如ESI、ACE等。

3、画出折线图。更加直观地看到代码的差异程度。

(三)测评结果的解读

第一步,把你的总分,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并把对应的代码写在后面。

比如:

36 (E)

35 (S)

22 (I)

20 (C)

17 (R)

10 (A)

第二步,观察分值,判断代码结果类型,以及相应的职业定向策略。

根据测量的结果,大致可以分成以下6种情况:

①单代码——最高分减去次高分,大于等于8分,认定为单代码。兴趣之间的差异度非常高,兴趣点集中。单代码的优势,是不容易纠结,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的都不喜欢。局限,就是兴趣相对比较集中,选择的时候,必须优先考虑个人兴趣。

②双代码——最高减去次高小于8分;次高减三高大于或等于8分,说明是双代码。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代码,大都是双代码。职业定向策略:前两码的位置可以互换,变换位置,增加职业的选项。同时也要避开“盲区”,尽量不要和得分最低的进行组合搭配。

③三代码(大)——最高减次高小于8分,次高减三高小于8分,最高减三高也小于8分,三高减四高大于等于8分。前三个代码得分的差异比较小。职业定向策略:三码可以任意组合,查找对应的职业选项。

④三代码(小)——最高减次高小于8分,次高减三高小于8分,但是最高减三高大于8分,且三高减四高大于等于8分。职业定向策略:前两码可以变换顺序,第三码不能变,按照不同的组合,查询相应的职业群。

⑤盲区码——其他的都很高,只有一个得分明显偏低。职业定向策略:职业选择时,避开盲区码,尽量在得分高的类型中进行组合查询。

⑥无效问卷——各项得分都很高(天花板效应),或者都很低(地板效应),或者都在中间,没有什么差异性,通常认为是无效问卷。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来访者是兴趣广泛的天才,要么是有抑郁的情绪,或者是对测评缺乏投入度。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通常认为,兴趣对他的职业选择没有多大的影响,建议其测量其他的维度,比如能力、价值观、性格等。

(四)判断个人代码与职业的匹配度

个人的代码代表着个人的特质类型;职业本身也有自己的环境类型,也用代码进行表示。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相对精确地判断出个人与职业匹配的程度呢?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曾史二氏适配性指数”来判断。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下面表格。

代码完全相同,得6分;

前两个代码相同,得5分;

三个代码相同,但顺序不同,得4分;

仅第一代码相同,得3分;

任两个代码相同,得2分;

任一个代码相同,得1分;

个人首码未出现在环境代码中任何位置,得0分;

4、5、6分,都是高分,适配性更好。

(五)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区分度和适配度?

区分度,指的是个人测量的6个类型得分数的差异程度。从中可以看到兴趣之间,是不是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根据区分度,我们来判断测评的有效性。

适配度,指的是个人代码与职业或专业的代码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人职匹配的适合程度。我们可以根据适配程度的高低,对选项进行排序。

2、为什么用8分来区分代码的类型?

每种测量的题目数量不同,测评的方式不同,那么用来区分的分数也不同。我们这里采用的是8分,主要是基于题目的数量和测评的设置,其他的测评可能是6分,也可能是10分,视具体情况而定。

3、测量出个人代码的价值是什么?

一是帮助我们进行职业定向。在自己对外面的职业非常模糊的情况下,霍兰德测试的代码,可以帮助我们缩小选择的范围,减少试错的成本,更高概率地进入适合自己的领域。

二是避开职业的大坑。我们的主代码,代表着我们的核心兴趣倾向,择业时要优先考虑主代码。如果你选择的职业代码中根本没有自己的核心代码,很可能那就是你职业的大坑,无趣又无爱地干着只有工资一种价值的工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