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Sir后台留言爆了。
很多国产影视盲目追求“年轻”,把充满故事的女性角色,塑造成千篇一律的“傻白甜”。
评论区一条高赞留言,也说了一个内地的“反例”
哈哈确实。
《画皮》里的狐妖小唯,被周迅演出了一种复杂的“幼”。
比如下面这经典一幕,同时演出了天真、深情、怀疑、执着、被伤害……堪称表情微操的教科书。
在这种“幼”里,我们看得见妖,也看得见人。
其实妖是什么?
Sir觉得,就是一种普通人类的性格或*,被无限放大了。
周迅为狐妖放大的这种性格,是天真。
△ 为了强化妖之天真,她模仿了家里的小狗
其实,周公子演小狐妖时已经33岁。
算不得幼。
但怪了,她身上就是有一种“长不大”的气质,仿佛在说……这和年龄可没关系。
所以,这位“长不大”的女演员,到底有啥秘密?
01
一位从电影院跑出来的少年
小时候,周迅是被电影养大的。
因为周爸爸是一位电影放映员,于是周迅的童年,就是《天堂电影院》同款。
她喜欢捧着饭碗往影院跑。
一边扒饭一边看片,看困了就直接在座上睡着。
但如果你以为她天生就和艺术结缘,也说不上……因为15岁前,她说话总结结巴巴。
父母不看好让她学艺术,希望她正常读个高中。
结果迅哥儿直接躺平,不吃不喝,采取冷战。
终于如愿以偿,去了杭州艺术学院。
所以少年感,一上来往往是一种小叛逆,换来的,也往往是一种叫“穷逍遥”的小日子。
“又穷又自由”的迅哥儿,一边上课,一边卖唱,这段未成名的经历,跟她在《如果·爱》里演的孙纳很相似。
但是,孙纳费了好大劲成了明星,成名后,却拼命想抹掉过去。
记者邀请她出版回忆录,她一脸不屑:
金城武演的男主,多次想与她相认,她坚决否认。
可周迅不是孙纳。
周迅心里,一直装着自己的“穷经历”。
可她记不清那些窘迫,就像她记不清当年演一晚上是挣36元还是72元。
她只是清楚记得,每当表演结束,她喜欢去公众澡堂洗澡,然后回宿舍,发自己一个人的小呆。
点一柱香,看着窗外的西湖,看着湖边好多好多树。
对她而言,曾经的小窘迫就像海滩上的沙,总会被浪花淘洗干净;而当年看过的景色才值得回味,是那些悄悄发着光、等着她捡起的贝壳。
演《如果·爱》。
在陈可辛的设想里,孙纳是冷酷的、择利而为的。
但周迅却给角色创造了其他隐秘的次要人格。
表现方式,是眼神。
因为周迅一直觉得,你眼里的东西最简单,最直接,最骗不了人。
所以看《如果·爱》,有些对白和人物的眼神,是反的。
周迅,恰到好处演出了一种“口是心非”。
看电影中这一段
孙纳接到去美国演戏的邀约。
离开前,她先是沉默不语,吃着吃着,莫名其妙离开了饭桌。
没过多久,她主动扑倒了男主金城武。
△ 主演之外,馒头的演技也不错
缠绵之后了,早上孙纳拖着行李离开。
原本她打算一言不发就走,可开门后,她又回头看了看男主,说:
不要看着我走
这句话听着冷,仔细想想,又有一种热。
因为话里装着的,是孙纳此刻心中的矛盾。
周迅的表演,是跟对白反着来的
眼神坚定中,有一种犹豫,语气决绝中,又有一种不舍。
接着男主的回应来了,金城武给了一个眼神。
周迅接到,心里的天平开始微微倾斜,整个人一瞬间似乎变得有些柔软……
可想到未来,心又获得了一秒钟的硬度。
眼神一收,房门一带。
这一刻。
一个人,与一段曾经无比在乎的经历,一刀两断。
但是,还没完。
一般的戏,说拜拜就是拜拜。
但细腻的好戏,告别之后还能拍出离别感。
再下一幕,男主趴在有积雪的窗旁,眼巴巴盯着她走。
注意这个脚步的停顿。
周迅仿佛感知了男主的目送,她的脚步停顿了一下……是的,脚都在表演。
这是脚的主人感知了目光的动作。
这是脚的主人再次犹豫的动作。
而最终。
她开始没来由地痛恨这种牵连,这种现实中她无法解决和安放的留恋与温情。
脚的主人终于狠狠向着窗户,踢飞了一地乱雪。
吴君如上节目曾说,陈可辛明明希望,周迅演一个坏一点的女人。
可是,周迅把这种坏演复杂了……产生了另一种化学作用。
这故意装狠的一脚,是一个女人在伤害感情,但又何尝不是一个女人真动了感情。
圈内人对周迅最主流的评价是
周迅对演戏,毫不设防。
不设防什么意思?
Sir理解,第一,是接纳角色。
第二,是从“我”的角度消化角色后,又会诞生一些新意,这新意有时会超出剧本设定——这恰恰是导演选角时期待的。
后来,周迅凭《如果·爱》,拿到了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陈可辛对她说:
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准备好当大明星了。
02
一个从生活跑进电影的演员
对一般人来说。
登堂入室,事业有成,是一个告别少年感的时刻(对孙纳来说就是)。
但这对周迅来说,反而是遇到了更大的舞台……凭什么不该继续保持呢。
尤其,在自己在乎的事物上。
好友黄觉说:
“小周有自己完整一套对事物的理解,对作品的直觉和看法。”
确实,银幕上我们常会发现,迅哥儿有一种对手戏演员不太接得住的气场。
如果是她想要得到什么东西,她的心力、意志力,那种坚持,都非常人可比。
坚持,听着苦。
但周迅的坚持不是那种。
这一点,李少红导演大概最有发言权……她根本记不清,自己跟周迅吵过多少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拍《橘子红了》。
剧中,周迅扮演清末江南佃户之女,秀禾。
秀禾没有恋爱自由,被迫进入包办婚姻。
有一场戏,是秀禾知道自己*了,李少红要求周迅演出“初为人母的喜悦”。
不管怎么解释,周迅就是无法理解:
既然“我”这么讨厌包办婚姻,怎么可能笑得出?
拍这场戏时是大年三十。两个女人讨论了一小时,僵持了两小时,谁也没让步,最后李少红说……等你有感觉我们再拍吧。
那天晚上周迅跑去了朋友家,哭得梨花带雨,她有点想不通。
可第二天一早,她通了
这是大年初二,她出门时,看到路边稻田里刚变绿的一大片禾苗。
新年,新的生命。
绿油油的,看得人恍神。
不知看了多久,她突然想起什么,给李少红发了条短信:
“我好像知道生命是什么感觉了。”
从女生和爱情的角度迅速感知“包办婚姻”的苦,这是本能;
从禾苗和小生命的相似处,理解何为母性和人性,这是对生活的敏锐捕捉。
周迅的少年感就体现在
比起功利世界的其他元素,她始终更在意“生命的体验”。
而体验丰富造就的内心丰富,才让一个人敢于拒绝套路。
因为拒绝套路的本质,是拒绝轻而易举获得的“答案”,拒绝按着别人的正确路径来重复活一次。
《表演者言》上,周迅说过,她对“演戏套路”的恐惧:
我们有自己的套路
你可以拿出来用
但是你一定要在现场破它
而她相对满意的一次突破,诞生于《李米的猜想》。
也是这部电影让周迅拿下金鸡奖,成为国内第一位斩获三金影后的女演员。
来,一起回忆下这个为周迅量身定做的故事
李米,一个蓬头垢面的女“烟枪”。
一位出租车女司机,每天穿梭在昆明大街小巷,目的是寻找失踪男友方文,结果,碰到两个走投无路的笨贼。
阴差阳错,一个跳桥自*的“诗人”,终于将改头换面的马冰(还是同一人)推到了李米眼前。
不得不说,剧情有一些BUG,实在太诗意和巧合。
但周迅抓住了这种突兀的巧合,把它吸收,变成人物身上的错位。
出场一分钟,就把人物立住
先看造型:素面朝天,黑眼圈、眼袋突出、大颗粒的雀斑。
准确交代了李米这份工作的辛苦。
接着,神叨叨念数字,完全不管顾客感受……跟装了记忆宫殿的福尔摩斯似的。
分裂吗?这就对了。
做司机,最忌讳多嘴赶客,李米非要这样,说明她做司机不是为赚钱,而是为找人。
再看小动作:烟不停手,大口抽,又熟练又麻木……这说明她长期焦虑。
在李米这个角色上,周迅至少创造了三种人格:
1、拼命找失踪男友的女司机;
2、充满爱情幻想的初恋女友。
女友感最强的一幕,是失踪男友方文偷拍到的。
打湿的被头巾包裹的头发,细长的被热裤包裹的腿,一个固执的女人,自顾自地生活着。
即使像素感人,李米的可爱与执拗,还是一下子就跳了出来。
第三种人格,是Sir重刷时发现的。
在笨贼裘天水(王宝强 饰)视角里,她是女孩小香的投射。
听裘天水讲述小香被母亲逼着卖淫,不得不逃到昆明的遭遇。
李米第一反应是震惊,还重复了对方的话:
她妈让她去睡,什么意思啊?
听故事的全程,李米的情绪从尴尬,到不适,再到同理、同情。
到后面,还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小香的港台腔,企图安抚后座这个傻小子。
这是一个寻找失踪爱情的人,终于遇到了同类。
这一刻,原本剧情过分戏剧的bug被抵消,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进入了每个观众的感知。
曹保平曾说,他完全不在乎镜头下的女演员好不好看。
承他贵言,李米确实成了周迅的“颜值低谷”。
但周迅表示……
我觉得我在《李米》挺好看的。
拍戏时,每次中间换镜头,化妆师、服装师都会过来帮她整理一下头发、补补妆。
周迅会把人推开:
你不要管我是什么样子嘛!
言下之意,我觉得我够美了,身为一个角色,这就是她的美。
一次采访,记者问她:
你怎么看待凯特·布兰切特在《卡罗尔》中的演的“边缘化”角色?
一贯慢半拍的她突然有点激动,打断了记者:
“什么样的人群算边缘化?这个词带点贬义。我不觉得有‘边缘人’这一说,我对边缘的定义是没有道德底线,但什么是道德?每个人的标准又不同。”
所以什么是对角色不设防。
是她不想带着任何有色眼镜或前置的偏见,去理解任何一个角色。
这是对角色的最大尊重,有了它,才方便演员找到角色身上“最微妙的爆破点”。
03
演戏的驱动,来自生活的生动
2018年,周迅出演《如懿传》。
一开播,就被网友嘲笑“老,肿,皱纹多”。
这一年,周迅年过四十,演少年如懿不能说很合适。
但换个层面思考,她不是那么年轻了,但她的体验更丰富了。
(要知道这个角色需要驾驭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从少年演到老)
事实证明,生命的丰富,也许更能塑造角色的生动
第二集,少年乾隆向少年如懿表白。
你看周迅的反应,第一次低头,是本能的害羞;
第二次点头,是郑重的应允。
也许有人要说,这张脸的胶原蛋白没那么足,不如《大明宫词》中的少年太平。
但Sir作为一枚直男,觉得这自然雀跃的少女感,我满满地get到了。
再看另一幕。
初次见识到深宫艰险,如懿回到宫中,惆怅人心难测。
支走婢女后,她独自坐门边,托着腮沉默着。
一颗眼泪悄然溢出……
这段表演虽无声,却苍凉有劲。
没有浮于表面的设计,没有解说式的旁白。
人物的内心,就在无声细微处。
周迅当然知道自己没那么年轻了。
戏外,她也聊过年龄焦虑,但她焦虑的不是一种生理年轻的逝去,而是:
没法像以前那样不睡觉了。
通宵拍戏的精力,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总是告诉女演员,你最好的年纪是20-30岁,其实不是,岁月会增长你的皱纹,但也会加深你的阅历。”
所以,生理上年不年轻,没那么重要。
因为生命的品质,来自你爱的职业,你想付出的事物,你想获得的体验。
对周迅来说,是体验,都新鲜,都是生命的礼物。
采访时别人问她,你未来有哪些角色的打算?
她会耿直地说
“演员就像农民伯伯下地干活啊。
你哪知道自己会接到什么剧本呢?
角色来了,你就努力演出多一点细节,比上一个角色,理解更多一点。”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2年的一轮之后。
周迅又演“初为人母”——在电视剧《红高粱》里,她演的九儿要生孩子了。
这一次,她对生命的理解比当年更自然了:
“我没生过孩子,但我就知道生得很好,生得引以为荣。”
套路的电视剧里,生孩子总是哭天抢地、撕心裂肺。
可周迅参考了discovery的自然纪录片后发现:
难产是可能昏迷的,所以九儿这个眼神至少有两到三秒,是要飘出去的。
这一年的周迅,对自己,对表演,都有了更笃定的把握。
演戏的驱动,来自她生活的生动;对生活的驱动,又造就了她演员的生动。
当《表演者言》的主持人问她:
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年轻演员说,缺乏体验生活的机会?
周迅瞪大了眼睛,惊奇得甚至有点语无伦次:
“就去创造啊……”
在她眼里,怎么会有人感受不到生活?
生活这东西,难道不是越驱动,越生动吗!
如果身边没有,那就走出门去感受。
如果你的生活没有,就贴近别人的生活去感受。
不管是通过角色,还是通过现实里需要贴近的每一个人
2014年,周迅发起了ONE NIGHT公益项目,专门关注特殊儿童成长;
2017年,周迅创办了山下学堂,旨在吸引更多真正喜欢演戏的年轻人……
自从做了公益,周迅交朋友,都开始“精打细算”。
以前她特爽快,哥们喜欢啥她就买啥。
但后来,黄觉说想要一个五万多的自行车。
普通市民周大姐表示:
疯啦?给你买个性价比更高的,剩下的钱,全帮你捐了。
周迅,不管戏里戏外。
这种对生活的感受、热爱、发现。
成就了她角色的生动,也成就了她生命的品质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