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故事开始于商朝末年,纣王登上王位后,前往女娲宫进香。
(纣王女娲宫进香)
然而,他被女娲娘娘的美貌吸引,心生不敬。回到皇宫后,纣王无法忘怀女娲娘娘,决定亲自前往女娲宫表达敬意。
当纣王到达女娲宫时,发现女娲娘娘正在闭关修炼,无法相见。失望和愤怒之下,他开始破坏和焚烧女娲宫。
在花园中,他遇到了狐媚的妖女妲己,被她的美貌吸引,决定将她带回皇宫并封为妃子。
其实,妲己是女娲娘娘的弟子,她早知纣王的虚伪和狡诈,并按照女娲娘娘的要求,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诡计来帮助女娲娘娘惩罚商朝和纣王。
通过一系列阴谋和计划,妲己成功地迷惑了纣王,让他变得更加残暴和荒淫无度。她还挑拨离间,让商朝的诸侯开始互相猜忌和攻击。最终,商朝因为这个暴虐的统治而灭亡了。
由此引出处世三大原则,同时也是三大智慧:敬畏、责任与是非观。
敬畏: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敬畏是一种对超自然力量或神圣事物的尊敬和畏惧。在中国古代,许多圣人君子都以敬畏之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明朝名臣于谦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官清廉,才能卓越,曾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王朝。
然而,他的人生哲学却是一句名言:“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于谦)
于谦认为,头顶三尺有神明,即在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力量监督着每个人的一言一行。而他最怕的不是别人知道他的过失,而是自己内心的良知。
于谦的故事告诉我们,敬畏是一种对道德和良知的尊重。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遵循道德规范,不违背良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任是指对自己所担负的职务或义务负责到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国家兴亡和社会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在家庭中,父母需要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在工作中,员工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感,那么他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学会承担责任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非观: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
是非观是指对事物的是非对错进行判断和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一种重要的人生哲学。
这意味着作为君子,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又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在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时,我们要学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其次,“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在面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现象时,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和良知。
同时,“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也鼓励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追求卓越和进步。只有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目标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综合以上三个观点,“敬畏、责任、是非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思想,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只有坚持这些原则并付诸实践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优秀的人并获得成功的人生。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做人处世最高境界是心怀敬畏、勇于承担责任并坚持正确的是非观。”
也就是说,要不断提醒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并取得真正的成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做人处世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技能,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其次,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良知。
再者,我们应该学会承担责任,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最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勇于维护正义和良知并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完善.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做人处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想掌握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勇于承担责任并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并成为真正优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你同意以上观点吗?在你看来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