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9日讯(记者叶军)这里是诗仙李白一生中赋诗最多的地方,也是他度过生命中最后时光的归宿处。11月14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感受长江第一矶诗韵传承的人文底蕴。
探访团参观李白纪念馆。王筝 摄
这里曾是长江千年古战场,不少历史进程在此改变
采石矶地处安徽马鞍山,是三面临水突出于长江中的巨石,具有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的气势。
整个采石矶核心景区有0.97平方公里。探访团坐缆车行至130米高三台阁广场观景台,眼界顿然开阔,但见长江浩浩汤汤,奔涌不息。讲解员说,江水上游是芜湖,往下是南京,远方是乌江,“我们脚下,就是江东”。
突出长江中的采石矶。王筝 摄
讲解员向探访团介绍,传说西楚霸王项羽曾率八千江东子弟从采石矶渡江北上与秦兵交战,与刘邦争霸,后败退至乌江,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请渔人将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拔剑自刎而亡。乌骓马不舍主人,跃江而去,马鞍落于江东,化作山峦,这就是马鞍山地名的由来。
“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是长江千年古战场,在此发生过二十多场战争,其中不少战役处于重要节点,改变了历史进程。”退休前曾任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区管委会主任、马鞍山市旅游局局长的燕维才介绍,公元1161年发生的宋金采石矶大战,儒将虞允文率一万八千宋军对阵十七万金军,火烧连营,以少胜多,粉碎金军南下图谋,使南宋王朝得以往后延续了115年。
“在长江中下游,常可见到江边矗立着一种悬崖峭壁,一面连岸,三面环水,以奇崛之姿衔接江水与陆地,这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矶头景观。据不完全统计,长江矶头多达120多处。其中,采石矶、湖南城陵矶与南京燕子矶最为著名,并称为‘长江三矶’。”探访团专家、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说,位于武汉青山区的青山矶也是长江上的一个重要矶头,明代王世贞留下“武昌在前头,逡巡不肯去;为爱青山矶,且对青山住”的诗句。
李白在此反复吟咏,留下诗歌56首
采石矶成为“天下第一矶”,与诗仙李白不无关系。
太白楼是采石矶重要建筑,为纪念李白而建,原名谪仙楼,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宋元均有修葺,清雍正八年重建,易名“太白楼”。
太白楼。冯建新 摄
太白楼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有“风月贮于一楼”的美誉。
马鞍山地处皖南,太白楼建筑样式为什么不是当地多见的徽派建筑?燕维才回答探访团员的提问:太白楼的建筑更接近湖湘风格,因为现在的太白楼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湘军水师总督彭玉麟捐资重建。太白楼的建筑样貌,反映出长江流域各地建筑风格的相互影响。
三台阁是采石矶的制高点,高30米,有5层楼高,气势恢宏。三台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重建。
登上三台阁西望,依稀可看到李白《望天门山》所描绘的景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燕维才说,这是李白25岁仗剑出川路过此地所写,是他写给马鞍山(古名“当涂”)的第一首诗。
采石矶过去叫牛渚矶,当时还未形成江心洲,江面广阔,远胜于今,牛渚春潮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李白在《横江词·其四》中写道:“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就把牛渚春潮与钱塘潮相比,甚至觉得牛渚春潮更胜一筹。“时光嬗变,牛渚春潮已淡出,但我们还能通过李白诗歌想见当年盛景。”燕维才说,李白存世诗歌一千余首,而在当涂创作的诗歌就有56首之多,可见这里是李白十分喜爱、反复吟咏的地方。
位于采石矶制高点的三台阁。王筝 摄
“李白可以说是长江之子。他少时出川,长江上中下游都有游历和吟咏,最后卒于安徽当涂,生前身后都与长江密切联系在一起。”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说,在李白笔下,长江姿态万千,既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壮阔,也有“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的柔美。李白用诗歌为长江绘制画卷,让我们看到了白帝城、黄鹤楼、敬亭山、庐山瀑布等长江沿岸风物,感受到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皖南文化、赣文化等长江地域文化的独有风情。
在三台阁中,陈列着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写的《三台阁题记》。文中盛赞李白:“千古诗魂,系于一江。”
李白选择这里作为最后的归宿
李白年轻时出川,成家生子在安陆,后来去往长安,晚年来到当涂。燕维才说,这是李白的自主选择。
当涂山明水秀,长江浩荡开阔,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这里远离中原战火,与朝廷政治斗争也几无瓜葛,堪称世外桃源。李白喜爱这里的山水,喜爱这里的人民,喜爱这里的平静生活。如果说人生数十年的壮志未酬以及中原的战乱流离,使诗人愤怒、忧虑和痛苦,那么他来到当涂,来到长江边,就能得到排解和抚慰,身心获得休憩。
燕维才在太白楼前向探访团介绍他关于李白的研究心得。王筝 摄
燕维才还认为,除了马鞍山的自然风光,有两个人影响了李白的选择。
一个是南朝诗人谢朓。李白数次在诗中表白对他的喜爱:“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生低首谢宣城”。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正与谢朓诗风一脉相承。谢朓是安徽宣城人,葬于当涂大青山。因为诗风接近,李白愿意追随其足迹。
另一个是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抒发了对谢尚礼贤寒士袁宏的敬佩:“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仕途多舛的李白一直向往得遇谢尚将军那样的知音和贵人。
还有一个是族叔李阳冰。实际李阳冰比他小十多岁,擅长篆书,为人宽仁,当时为当涂县令。晚年投奔李阳冰,是诗人基于现实的考虑。
李白到当涂后,将家人也迁过来。他与家人住在龙山,但他经常至采石矶喝酒,因为当年采石矶上有横山驿站,人员南来北往,李白喜欢与人把酒言欢。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有多种说法。有说是病死,有说溺亡,也有醉酒捞月、骑鲸飞天的传说。
在采石矶上,设有李白骑鲸飞天的塑像,只见李白广展袖袍,腾空而起。基座上刻着他人生最后的绝唱: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燕维才认为,李白是醉酒溺亡于长江,初葬于采石矶旁,再葬龙山,终葬于大青山,与谢朓成为异代芳邻。因为当时百姓认为溺亡不算寿终正寝,故避讳,以美好的传说表达了对李白离去的追思。
李白病重之时,曾将自己的诗集委托给李阳冰,李白去世后,李阳冰兑现了对李白的承诺,编选《草堂集》,李白存世诗中九成由李阳冰保存下来。
李白骑鲸飞天塑像。冯建新 摄
践行“千年一诺”,谷家人世代为李白守墓
在采石矶,到处都有李白的影子。老百姓为李白不断修建衣冠冢、捉月台等纪念建筑。
而在大青山李白墓园,现今的守墓人谷常新,是李白好友谷兰馨的第49代传人。
当年,谷兰馨非常了解李白“悦谢家青山,有终焉之志”的夙愿,在临终前曾留下遗愿,“李白身后可葬青山谷家,此诺永世不变”,并让子孙为李白守墓。李白墓迁葬大青山时,谷兰馨已经去世,但他的子孙信守承诺,无偿让出家族宅基地给李白做墓地,并世代为李白守墓,践行“千年一诺”。
一代诗仙,魂归大青山。“李白的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朽功臣。”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评价。
“诗歌已融入我们的生活。”在采石矶核心区旁边,坐落着采石古镇。文旅志愿者告诉探访团,马鞍山举办的李白国际诗歌节已举办至第35届,每年都有来自日本、韩国等异国诗歌爱好者前来参加。采石古镇也经常举办李白诗歌研学活动。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