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如何成为辣椒的奴隶

人类如何成为辣椒的奴隶

首页角色扮演斩月纪手游更新时间:2024-04-16

1

脚踏在西印度群岛土地上的哥伦布看着眼前的红色植物一脸懵逼。

当地土著告诉他就是调料,但哥伦布表示我虽然读书少,你们也不能这么糊弄我啊。

明知道这玩意和印象中的胡椒完全不一样,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还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这个现实。

本以为从欧洲出发一路向西,就能抵达传说中的香料之国——印度。

印度的香料在欧洲非常流行,老爷们吃牛排不撒上两斤胡椒粉,都对不起这七分熟的外焦里嫩。

要是碰巧赶上古代的疯狂星期四,老爷们甩胡椒面的速度跟陈佩斯在春晚甩朱时茂那瓶是一样的夸张。

肉什么味道已经不重要,只要齁不死,就往死里齁。

此时的胡椒面,胡椒已然不是主角,牛逼的是后面的面儿。

老欧洲就爱这一口,挖开他们的坟,旁边可能还有牛油纸包着的新鲜餐具和装胡椒粉的小瓶子。

这就是地道,这就是贵族的味道。

但显然哥伦布知道眼前这个叫辣椒的玩意,完全跟胡椒不是一个味道,但折腾了一大圈,跨越了半个地球,不仅没找到印度,也没找到香料,就这样空手回欧洲,面子上多多少少有点过不去。

所以不管外界怎么说,哥伦布先催眠自己,告诉自己这玩意就是“胡椒”。

这也是欧洲语言里,普遍会将辣椒称为“pepper”的原因之一。

当然哥伦布催眠了自己是没啥用的,欧洲人可能不聪明,但也不是大傻逼,所以欧洲人送了他一个新外号——“大骗子”。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前往美洲时,船医迪亚哥·阿瓦雷兹·昌卡首次将辣椒带回西班牙,哥伦布虽然嘴上欺骗大家这红色的小可爱就是胡椒,但嘴里面却诚实的很。

谁爱吃谁吃,反正他应该不爱吃。

所以一直到1494年,将辣椒当作药材食用。

一句话,有病才吃这玩意。

2

辣椒的传播速度非常之快,1498年,它就随着欧洲人传入了非洲。

同时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为在地理位置上相对接近,所以当西班牙得到这份来自美洲的小可爱之时,葡萄牙也搞到了这玩意。

和西班牙人不同,葡萄牙人可是知道亚洲在哪,他们的船只能够准确无误的找到中国和印度,所以在1500年前后,葡萄牙人又将辣椒带到了印度地区,南亚次大陆开始出现辣椒,主要分布在葡萄牙占据的果阿殖民地一带。

虽然人类第一次吃到辣椒是在1.2万年以前。

在墨西哥也找到6千年前种植辣椒的遗迹。

但是真说辣椒席卷全球,那还是要看1542年前后的印度。

作为香料大国,吃饭宁可不洗手也要撒上点奇奇怪怪的粉末的印度,当地人很快就盯上了这些红色的小可爱,他们迅速发扬了“好吃又美味”的民族天赋,管它这玩意是啥,哪怕是药材,印度人也甘心当一回药引子。

所以他们迅速升级了辣椒的品种,并且加到了自己的咖喱中,而辣椒也在这个时期顺利的取代了胡椒等一系列香料,成为了印度料理中必不可少的调料。

大约在十六世纪下半叶,也就是1591年,辣椒进入中国,即隆庆-万历年间。

但是我国人民也不认为这玩意是用来吃的,很显然,这大红大红大红的颜色很吉利啊,这不就是鞭炮么?咬一口,绝了,还真一股子火药味。

于是辣椒被当作观赏植物的,种在了花园里。

16世纪辣椒不仅传入了中国,也传入朝鲜半岛,估计在辣椒出现之前,朝鲜人民的泡菜全是老坛酸菜,而这个味道火辣的小东西一出现,让饮食文化极度贫瘠的朝鲜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一声声阿西吧和思密达当中,朝鲜人迅速将辣椒和泡菜结合在了一起。

这对朝鲜的饮食文化来说是一项巨大的进步,毕竟白菜终于有了第二种吃法。

所以韩国人多次声明泡菜是他们的饮食精髓的时候,我们的确应该承认。

因为一山之隔的满族人民虽然也在同一时间获得了泡菜的秘方,但资源充沛的他们完全没觉得泡菜的味道哪里有野味好吃。

16世纪末,黑奴贸易兴起,欧洲佬带着一船又一船的黑人来到了美洲,而黑人又将原本从美洲出发的辣椒带回了美洲,这不过这次来到的是北美大陆。

至此,不到一百年的功夫,辣椒从美洲出发,兜了一大圈,又回到了美洲。

途径了西班牙,葡萄牙,非洲,印度和朝鲜之后,辣椒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饮食文化。

3

关于辣椒为什么会这么流行,一般有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辣椒能掩盖食物的不新鲜,延长保质期,是穷人的维生素C,当然,穷人并不知道这玩意有维生素C,只是觉得能糊弄完一顿饭。

但掩盖食物不新鲜的方法也有很多,江浙也好,四川也好都非常擅长腌制腊肉和蔬菜,北方地区在冬天还会修建地窖,利用低温储存食物。

所以单纯的认为辣椒是为了掩盖食材的不新鲜并延长储存时间,这是在侮辱古人的智商。

第二种说法认为,辣椒刺激味蕾,更下饭,连掩盖过期食物这一步都省了,直接辣椒酱拌饭,用最低的成本维持最基本的生命。

要知道辣本身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灼烧舌头的痛感。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身体没有味蕾的部位仍然能感觉到“辣”。

人的舌头能够感受到的味道只有酸甜苦咸四种,而不是酸甜苦辣。

摄入含有辣椒素的食物时,辣椒素通过激活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痛觉受体(TRPV-1),通过神经传递将信号送入中枢神经系统。

之后神经反射,心率上升、呼吸加速、分泌体液,

同时,大脑释放内啡肽,使人产生愉悦感 。

内啡肽是与脑内吗啡受体发生结合反应而产生类似吗啡的化学物质,有镇痛和产生快感的效果。

有些人在这种快感下能吃下去饭,但是也会有更多人在这快感下被呛得下吃不下去饭。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欧亚大陆在奥斯曼帝国横跨中间之后,东西方的香料交易就被切断,欧洲人被迫通过海路来寻找印度在哪,结果误打误撞去了美洲,还带回来了辣椒,所以辣椒的流行是一次偶然,并不是必然。

但是葡萄牙长达几个世纪都有船队一直穿梭在亚洲大陆的周围,显然找不到香料这种说法也是立不住脚的。

我倒是倾向于辣椒本身的特点,认为辣椒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相比胡椒这些精贵的香料,辣椒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首先,它能提供更强的刺激,在辣椒面前,胡椒的味道淡的像水。

第二,这玩意吃起来更省钱,普通人不可能像老爷们一样甩上几斤胡椒粉,但是一小撮辣椒粉就够全家煮个火锅,既提供了味道,又花不了几个钱。

第三,辣椒非常非常好生养,它只要不在极寒环境下就能生存,繁殖能力又强。

之前那些香料,他们几乎只能在印度大陆的沿海区域或者是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一些地方种植。

同中国的茶叶蚕丝一样,只能本土生产,欧洲没法移植种植。

毕竟技术还是不够,同时也有产权保护。

但是辣椒的出现让香料变成了笑料。

它太便宜了,一口气拉低了整个市场的价格。

欧洲人对香料的痴迷,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

香料本身并不成瘾,不会像茶叶和咖啡一样刺激神经。

而且欧洲的烹饪手段也是ok的,牛排烤好之后放不放最后那一勺胡椒都无所谓的。

但是欧洲人对面子的追求会让他们疯狂消费香料。

饮茶完毕茶叶直接倒掉,吃饭的时候猛撒胡椒粉,还有穿上一双白色的丝绸丝袜,是旧时代欧洲的炫富标配。

上行下效,底层人也要有模有样地学贵族们的生活。

所以辣椒就是香料里的拼多多,让欧洲的底层人也能过上吃饭前撒点粉的生活。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说,前提不是哥伦布找到了辣椒么,如果哥伦布没找到辣椒呢?那辣椒的流行不也成了偶然么?

并不是这样的,哥伦布是一定会找到辣椒的,准确说,是欧洲人一定会找到这玩意的。

炫富,是欧洲有钱人的第一需求。

有了需求,就有了生意。

只要能搞到香料,就能搞到钱。

麦哲伦也好,哥伦布也好,他们才是真正的海贼王,寻找真正的大密宝。

茶叶,黄金和香料。

所以他们只会一遍遍的出海,毕竟香料的产量太小,而且产地遥远。

想要满足欧洲有钱人的*需求,就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寻找。

哪怕不是哥伦比登上了美洲,也会有一个探险家登陆。

他也会冲到墨西哥,他也会找不到香料,也会在一群土著人手里得到了辣椒。

然后他也会眉头一紧,自言自语这玩意怎么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但他也还是带回去,尽量宣传这就是印度的香料。

这就是人类的本质。

只是大家低估了辣椒的生存能力,还以为这东西和胡椒差不多。

毕竟胡椒在历史上的产地长期局限于印度西部沿岸部分地区、斯里兰卡、印尼等少数地方。

真肉桂主要来自斯里兰卡。

而丁香,豆蔻,肉豆蔻,更是仅来自于今印度尼西亚东北部马鲁古省( Maluku )的少数几个岛,那里英语称 Moluccas ,旧名“摩鹿加群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香料群岛。

物以稀为贵,这也是香料能在欧洲卖上高价的主要原因。

所以“哥伦布们”也还是会把辣椒当作胡椒的平替,以为没有了阿拉伯人和威尼斯商人中间商赚差价,自己就发财了。

谁知道辣椒才是一步到位,直接干掉了所有中间商,自己就原地起飞。

欧洲人懵了,大航海本想着发财的,拉回来的不仅不是真品,还是可以无限复制的替代品。

这就是植物界的工业化啊。

4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但辣椒的广泛传播,却真真实实地拯救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穷人。

比如印度。

印度人发现辣椒跟孟加拉产的长胡椒形状相似,口味则更加火辣。

最重要的是,辣椒的种植成本低,而且容易保存。

即使在印度,也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种植香料。

于是没多久辣椒传遍了印度的南方。

印度穷人找两块石头就能将辣椒研磨成粉,然后加上生姜和盐等等,就能直接用来拌饭了。

辣椒不仅能提供日常的调味,也能给穷人补充维生素c。

同理,泰国南部地区也在辣椒传入后大规模种植辣椒,成了泰国菜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

辣椒的出现也是一把双刃剑。

既是穷人的福报,却也给南亚次大陆带来了灭顶之灾。

毕竟欧洲也开始流行起了吃辣椒,辣椒的普及导致香料的价值一跌再跌。

欧洲人发现用钱买太麻烦了,利润空间太小。

这时候想要维持高利润,把所有的中间商全敲掉都不够,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产地。

于是大炮取代了商船,贸易时代结束了,殖民时代到来了。

17世纪初,葡萄牙人用武力和要塞控制了真肉桂的产地斯里兰卡,开始用配额等手段掌握生产和定价权。

17世纪中叶,荷兰人在印尼诸岛上大开*戒,彻底控制了香料岛屿,他们按自己的需要肆意破坏生产。

代表英国权益的东印度公司又在香料贸易战争中同法国、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开展了竞争。

随着英国人的入局,欧洲其他列强逐渐失去了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地。

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帝国灭亡。

印度成为了大不列颠的一部分。

5

但同样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贸易的规则,也有种植的技术。

随着技术的改变,很快南美、非洲和东南亚其他区就开始了新的香料种植,产量的提高也让旧时代的香料价值继续降低。

现在全球胡椒超过40%的产量都来自于越南,越南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胡椒生产与出口国。

产量暴增之后*的属性就降低了,胡椒等香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从奢侈品变成了真正的调味品。

但从口味的角度来说,其他香料就是交响乐中的钢琴小提琴这类乐器。

辣椒就相当于唢呐一般。

当印度的咖喱里加满了辣椒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已经吃不出其他香料味道了。

留下的只有辣味。

6

在地球那头的欧洲人为了餐桌上的这些调味品*个不停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还把辣椒当作观赏植物。

在东亚的中日朝三国之中,辣椒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日本,日本文献中首次记载辣椒传入是1552年由葡萄牙传教士巴尔萨泽·加戈作为礼物送给当时领有九州岛丰后国和肥后国的大名大友义镇。

但显然日本人也没想到这东西可以吃。

我国最早有关辣椒的文献记载是明代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中《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篇的一行文字: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

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在明朝之前,就有华人和葡萄牙人一同生活在马六甲的记载,那华人应该会在更早之前就接触过辣椒。

十五世纪中国商人经常来往广东、福建和马六甲之间。

葡萄牙人在南亚种植辣椒是以食用为目的的,而辣椒在其原产地中美洲也早就被当做调味料使用。

只是因为当时我们的饮食习惯并不嗜辣,所以对辣椒无感,也就没有过多关注。

或者说辣椒从葡萄牙人传入我国的过程中,没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用来吃的。

这就类似我们给了欧洲人一根甘蔗,他们也不知道这东西是用来当武器的还是用来当建筑材料的。

记载辣椒的高濂是杭州人,一生多数时间居于杭州,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辣椒是从江浙一带传入中国。

江浙一代的人和马六甲的华人一样,对辣无感,并不爱吃。

一直到康熙年间,大部分人对辣椒的认知还停留在这是一种观赏植物。

因此辣椒在传入中国一百年以后还没有进入菜谱,而是记载于花草谱。

辣椒也不在菜市场售卖,而是在花鸟鱼市场售卖。

辣椒也不是一次传入中国,而是在一个世纪内通过边境反复进入国内,除了江浙杭州宁波的记载,福建和广东也有不同品种的辣椒的传入。

辣椒既能观赏,也有药用,但是古人对辣椒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多是外敷,很少用来内服。

可以说非常谨慎了。

于此同时朝鲜人也不断的将辣白菜安利给我国的边疆人民,但是学术界认为清中期以前的东北地区并没有食辣的习惯。

乾隆十二年也就是1747年,《台湾府志》记载,

“番姜,木本,种自荷兰,开花白瓣,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

当时台湾土著已经从荷兰人手上获得了辣椒,因在当时文献中,一般称荷兰人为“红毛”,称台湾土著则用“番人”,也就是说当时台湾原住民已经拿辣椒作为一种食物,但闽南民系中将辣椒作为饮食材料使用的情况很少,也没有进一步的向其他地区传播。

辣椒很努力的想进入中国人的饭桌,但是被中国人一次次无情的拒绝。

故事的转折点来自山东,当辣椒从江苏北上到山东的时候,山东人民认为辣椒可以当作花椒的替代品,名称也由番椒变成了秦椒。

于是山东也成了中国第一个记载辣椒可以当调味品的地区。

而记载中第一个讲辣椒可以直接下饭的,则是贵州。

至此辣椒终于要在中国掀起饮食风暴,以贵州为原点,席卷整个华夏大地。

7

在讲老家是如何在中国流行之前,我们先聊一个特别流行的说法。

喜欢吃辣的地区都是因为贫穷,辣椒能掩盖内脏的腥味,能简单直接下饭。

上面那段话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结合中国爱吃辣的几个省份过去的经济水平,自然会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粗暴的原因。

辣椒的流行有经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缺盐。

和欧洲不同,中国对胡椒并不痴迷,中国人普遍需要盐。

盐在中国古代是极为重要的调味品,盐税也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土豆玉米这类农作物出现,既是美丽的馈赠,也是一种陷阱。

中国人口数量在清朝,也因为土豆玉米的普及发生了大爆炸。

工业化时代,人口自然是红利。

但是在农业时代,人口太多反而是一种负担。

乾隆之后,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中国人的饮食以主食为主,以蔬菜为辅,最后需要点调味品来下饭。

说白了,已经没肉可以吃了。

清朝时期贵州省不生产盐,因为山路崎岖也没法做盐的搬运工,当地盐的价格非常之高。

明清两朝用了各种方法给贵州输盐,但都是想的美好,执行起来难。

一方面是人口的剧增,另一方面是口粮清淡无法下咽。

之前还能忍一忍,人口到了一定数量,缺盐就没法忍了。

长期缺盐对身体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贵州人民只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以酸代盐,贵州名菜酸辣米粉,酸汤肥牛都是缺盐之后妥协的菜品。

但是酸毕竟不够劲,和真实的盐味相比,还是差点。

这个时候,辣椒出现了。

辣椒代盐是一种无奈之举,但贵州人民已经把能用来代盐的东西都试了一遍。

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却是相当凑合。

辣椒的出现丰富了贵州人民的味蕾,刺激了他们的唾腺,结束了贵州山民们清汤寡水的生活。

于是酸和辣成了贵州味道的底色。

贵州开始大规模种植辣椒,以对抗盐不足的现实问题,辣椒逐渐也从贵州流入到了四川,四川人民本身就相当喜欢调味品的味道,很快就把麻椒和辣椒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川渝风味。

而后辣椒沿着长江两岸,形成影响最大的长江传播路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依次被迷倒。

而贵州附近的广西,云南也都没跑。

这个时候有一个非常魔幻的事情出现了,那就吃辣大省的中心城市,比如成都,长沙,西安和武汉等等,他们的城市阶层普遍是反对吃辣的。

这个时候可能会认为是经济造成了偏见?

但调查后发现,吃辣大省的富农和地主也普遍爱吃辣。

所以经济并不是决定吃不吃辣的唯一因素。

文化才是。

传统饮食文化中官方是不爱吃辣的。

所以城市的富裕阶层必然是模仿官方的口味,就跟领导喜欢喝茅台,那么下属也喜欢喝茅台一个道理。

哪怕可口可乐比茅台好喝一百倍,只要领导不认可,那下属也就不会认可。

但农村地区没人管这些,好吃就行。

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城市化,乡村地区逐渐将自己的饮食风格带入到了成都长沙这类大城市,最终,当地居民也开始接受了辣的味道。

8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各省的饮食文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山东、东北喜欢吃咸,江浙沪喜欢吃甜,广东喜欢清淡。

如果说那几个省是无辣不欢,我能想到的就是川渝,两湖以及贵州和江西,这也符合大众认知。

但是这几年我发现并不是了,很多不爱吃辣的省份,比如辽宁的00后渐渐爱上了辣椒。

东北烧烤,新疆烧烤和甘肃烧烤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一条相似的前进道路,

在肉上撒辣椒粉。

以及,辣味火锅(区别于清汤锅)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了。

辣椒这玩意的传播速度太惊人了。

虽然上面写到了辣椒在清朝中叶的传播,但真正风靡全国的原因,是因为工业化的发展。

辣椒和以辣椒作为主要调味料的菜肴是传统中国社会底层的饮食习惯,即使在传统食辣区域的城市中,辣味菜肴也并不占优势。

在传统的饮食文化阶级格局碎片化之后,辣味得以打破阶级局限而发生流散,但辣味饮食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食辣地理区域内,未能扩散到全国范围。

比如成都市区原本是不爱吃辣的,但是在阶级流动后,四川爱吃辣的人纷纷涌入成都,也将成都变成了爱吃辣的城市。

这种变化虽然惊人,但是并不迅速。

一切的改变要从1998年的洪水说起。

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湖南省平江县酱豆*主要原料大豆价格高涨,当地企业迫于生计,不得不采用廉价的小麦粉替代大豆生产,因此产生了面筋类零食,并加入了加重了甜味和辣味。

辣条一开始只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少年中广为流行,风靡全国后,河南省也迅速加入了辣条生产的大军,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卫龙。

城市化进程是过去的城市文化和习惯肢解的过程,大量移民人口涌入城市,迅速占领原有城市的话语权,而辣味零食的流行也在这个时期。

大量青少年在年轻时候拥有了吃辣的记忆,在进入大城市后他们也将自己的饮食习惯带入城市,原本有着巨大差异的城市口味被海量的移民迅速填平,当青少年长大成为城市的新阶层之后,他们所代表的食辣文化则变成了新的饮食习惯。

过去的味觉分别阶层的界限倒是因此变得模糊。

如果所有人都觉得喝可乐高端,那可乐就是比茅台还有用。

辣椒就是这个被选中的幸运儿,在城市化移民的进程中,辣椒完成了最原始的反*,从一开始的代盐变成了现在的饮食文化代言。

高速的经济发展也让中国人有钱下馆子,在有了群众基础后,辣椒乘胜追击,伴随着麻辣烫和麻辣火锅火爆全国。

这些饮食的优点在于流程化,全程不需要厨师参与。

对资本来讲,降低了成本。

对食客来讲,刺激了味蕾。

相比较其他菜系复杂的做法,和一家一个的味道。

辣椒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味道的高度统一,无论是什么食材,蘸上辣椒都会变成相同的味道。

好,坏,有差距,但是绝对没有那些不辣的菜差距大。

或者说有差距,但是我们也吃不太出来。

毕竟都忙着喝水呢。

最终我们以为是我们驯服了辣椒,让它成为了一道调味品。

不,其实是辣椒驯服了人类,让我们变得离不开它。

从欧洲到印度,从印度到中国。

每一个国家都被它一步步征服。

在我们的餐桌上,生生不息。

而我们,成了辣椒的奴隶。

乐此不疲。

全文参考资料来源如下:

【1 】.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邹学校、朱凡

【2】.辣椒的中国之旅.世界博览.斯图尔特·沃尔顿、雨涵

【3】.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产业发展.园艺学报.邹学校、马艳青、李雪峰、 杨莎

【4】.辣椒在中国的选择性传播及其影响.现代食品.张惠媛

【5】.辣椒在中国的征途.城市地理.安南、Marianne Adam、左小朵、陆仁

【6】.辣椒真能辟邪吗?谈谈辣椒的文化符号.旅游世界.苏小年

【7】.清代辣椒在贵州的传播及其影响.铜仁学院学报.陈李子祚

【8】.人口迁徙、环境适应与技术改良:辣椒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中国农史.于帅、王思明

【9】.我国辣椒起源与早期传播考.阅江学刊.程杰

【10 】.中国辣椒看贵州.当代贵州.张恒

【11】.The Chile Pepper in China A Cultural Biograph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ian R. Dott

【12】.《中国食辣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曹雨

【13】.中国人必须感谢辣椒.知乎.墨墨知道

【14】.世界上的辣椒有多少种?中国又有多少种辣椒?有哪些值得一买、值得一吃和值得一种的?有哪些特别的辣椒?.知乎.汪远

【15】.辣椒在美食界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知乎.斩月的厨房

【16】.辣椒是何时引入中原的?.知乎.有猷书屋

【17】.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辣椒为钥,解躯体感受之谜.知乎.神经现实

【18】.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辣椒?.知乎.李典

【19】.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有多少年?.知乎.得蜀纯粮酒

【20】.一部反映辣椒前世今生、简明实用的宝典.知乎.Dr. 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