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译注》南山经之一(欢迎转发转载)

《山海经译注》南山经之一(欢迎转发转载)

首页角色扮演招摇三国更新时间:2024-07-29

山海经之上(第一至第五)   山经

     山海经第一

      南山经

  郭郛(fú)在《山海经注证》中说,谭其骧(xiānɡ)从地理学角度曾对《南山经》进行小结:南山三经,方向都是自西而东,《南次三经》在南岭以南。《南山经》地域范围,应东起今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现今的浙、闽(mǐn)、赣(ɡàn)、粤(yuè)、湘五省地。

  1.1.1 南山之首曰䧿(què)①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②,多金、玉③。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huā)④,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飢(jī)。有木焉,其状如榖(ɡǔ)⑤而黑理,其华(huā)四照,其名曰迷榖(ɡǔ),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yú)⑥而白耳,伏行人走⑦,其名曰狌(xīnɡ)狌(xinɡ)⑧,食之善走。麗(lì)(jǐ)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無(wú)瘕(jiǎ)疾⑩。

【译文】南方第一列山系叫做䧿山山系,此山系从西往东。西头第一座山叫做招摇山,它坐落在西海北岸。山上有很多桂树,又蕴(yùn)藏着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里有一种草,样子像韭菜,开青色的花,名字叫做祝馀,吃了它就不容易饥饿。山里有一种树,样子像构树,有黑色的纹理,开球形的花,花色鲜艳,光照四方,它的名字叫做迷榖,佩带着它的花就不容易迷路。山上有一种兽,样子像猴子,耳朵是白色的,平时用四条腿走,奔跑时就会像人一样直立起来,它的名字叫做狌狌,吃了它的肉,就会跑得快。丽水发源于招摇山,向西流注入西海。丽水中有一种叫做育沛的东西,佩带着它,腹中就不容易生寄生虫。

《说文》云:“韭,菜名。一种(zhòng)而久者,故谓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

  育沛是什么东西?郭璞说他不知道,有人说是琥珀(pò)。琥珀可入药,但是似乎不能治疗寄生虫病。

①䧿:同“鹊”。喜鹊。《墨子·鲁问》:“公输子削竹木以为䧿,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说文》:“舄(què),䧿(què)也。象形。䧿(què),篆文舄(què)从隹、昔。” ②《吕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陽(yánɡ)樸之薑(jiānɡ),招摇之桂。”唐·陈子昂《感遇》诗之十二:“招摇青桂树,幽蠹(dù)亦成科。”亦用招摇代指桂树。三國·魏·曹植《棄(qì)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③玉:古代凡“石之美者”皆可称“玉”。“玉”即坚硬而有光泽的石头。 ④华(huā):“花”的本字。 ⑤榖(ɡǔ):木名。即楮(chǔ)树,又名构,关中地区谓之构桃。初夏开淡绿色小花,雌雄异株,雄花柔荑(tí)花序下垂,状如初秀之穀(ɡǔ)穗而小,雌花球形花序。果圆球形,红色,可食。果表面密布红色柔软针刺,如日之光芒四射,古人误认果为花,故后文云“其华(huā)四照”。后文“迷榖(ɡǔ)”即雌榖(ɡǔ)、母榖(ɡǔ),迷、母音近相通。又云“佩之不迷”,盖古代植被茂盛,其花(果)红色鲜艳,故佩之易被人发现,不易迷路。 ⑥禺(yú):兽名。似(sì)猕猴而大,赤目长尾。禺(yú),《现代汉语词典》音yú,《汉语大词典》yú、yù两音,《辞海》《汉语大字典》音yù。 ⑦伏行人走:趴着(用四条腿)走,像人那样直立着(用两条腿)跑。行,走。走,跑。 ⑧狌(xīnɡ)狌(xinɡ):即猩猩。中国古籍中所称的一种猿猴类动物,不是今之黑猩猩、大猩猩或红毛猩猩。狌(xīnɡ)狌(xinɡ),《康熙字典》音shēnɡ、又音xīnɡ,《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皆音xīnɡ。 ⑨(jǐ):郭璞云:“(jǐ)音几。”茶几(jī)之几(jī),旧读上(shǎnɡ)声。(jǐ),同麂(jǐ),《康熙字典》《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皆音jǐ,《辞海》无此字。 ⑩瘕(jiǎ)疾:郭璞云:“蟲(chónɡ)病也。”即寄生虫病。《史记·仓公列传》:“齐中尉潘满如病少(shào)腹痛,臣意诊其脈(mài),曰:‘遗積(jī)瘕(jiǎ)也。’”张守节正义:“《龙鱼河图》云:‘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jiǎ)痛。’”

  1.1.2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yǎn)木①,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从招摇山向东三百里,是堂庭山。山上有很多棪(yǎn)树,棪(yǎn)树像沙果树,果子成熟后是红色的,可以吃。山上还有很多白猿,还出产水晶和金子。

①棪(yǎn)木:木名。《尔雅•释木》:“棪(yǎn),㯈(sù)其。”郭璞注:“棪(yǎn)实似(sì)柰,赤,可食。”

  1.1.3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即翼之山①,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②,多白玉,多蝮虫(huǐ)③,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从堂庭山向东三百八十里,是即翼山。山上有许多怪兽,溪流中有许多怪鱼。山上多产白玉,有许多反鼻虫(huǐ)和怪蛇,还有许多怪树。此山凶险,难以攀登。

①即翼山:或作“猨(yuán)翼之山”。袁珂云:“郝懿(yì)行云:‘《初学记》二十七卷引此经作稷(jì)翼之山,多白玉。’珂案,王念孙云:‘《一切经音义》九十三引作即翼之山,下文又有即翼之泽。’是也。”②郭璞云:“凡言怪者,皆谓状貌倔(jué)奇不常也。《尸子》曰:‘徐偃(yǎn)王好(hào)怪,没(mò)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者,多列於庭。’” ③蝮虫(huǐ):郭璞云:“蝮虫(huǐ),色如绶文,鼻上有鍼(zhēn),大者百馀斤,一名反鼻。虫(huǐ),古虺(huǐ)字。”《说文•虫(huǐ)部》:“虫(huǐ),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bò)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飞,或毛或(luǒ),或介或鳞,㠯(yǐ)虫(huǐ)为象。”在繁体版的《山海经》中,“虫(chónɡ)”皆作“蟲”,“虫”皆读huǐ。虫(huǐ)不可繁化为蟲(chónɡ)。

  1.1.4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niǔ)陽(yánɡ)之山,其陽(yánɡ)多赤金①,其陰(yīn)多白金②。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憲(xiàn)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③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wéi)底(zhī)④。

【译文】从即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是杻(niǔ)阳山。山南多产铜,山北多产银。山上有一种兽,样子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有虎纹,尾巴是红色的,叫声像人哼小曲,它的名字叫做鹿蜀,佩带着它的皮毛就会儿孙兴旺。怪水发源于杻(niǔ)阳山,向东流注入宪翼水。怪水里有许多黑龟,身子像乌龟,脑袋如鸟,尾巴似蛇,它的名字叫做旋龟,它的叫声就像劈木头,佩带着它的龟甲可以使耳朵不聋,它的龟甲还可以用来刮磨掉脚底的老趼(jiǎn)。

①赤金:铜。 ②白金:银。 ③虺(huǐ):蝮蛇一类的毒蛇。 ④底(zhī):通“胝(zhī)”。手掌或脚掌上的趼(jiǎn)子(zi)。为底(zhī),治疗趼(jiǎn)子(zi)。旋龟之甲可以用来刮磨趼(jiǎn)子(zi)。郭璞云:“底(zhī),躏(lìn)[一作‘(lán)’]也;为猶(yóu)治也。《外传(zhuàn)》曰:‘疾不可为。’一作‘疷(zhī)’,猶(yóu)病愈也。”《说文》:“疧(qí又音zhī),病也。”疷(zhī),趼(jiǎn)子(zi)。袁珂云:“底(zhī)同胝(zhī),足繭(jiǎn)也;可以为底(zhī),可以治足繭(jiǎn)也。”“底(zhī)”,《汉语大词典》音dǐ。《外传(zhuàn)》,即《國语》,又称《春秋外传(zhuàn)》。

  1.1.5 又东三百里,曰柢(dǐ)山①,多水,無(wú)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②下,其音如留牛③,其名曰【鯥的左边改为鱼】(lù),冬死而夏生,食之無(wú)肿疾。

【译文】从杻(niǔ)阳山向东三百里,是柢(dǐ)山。山中溪流密布,草木稀疏。溪流中有一种鱼,样子像牛,住在岸上,到水里捕(bǔ)食,尾巴像蛇,腋下有鳍(qí),鳍如鸟翅,叫声像瘤牛,它的名字叫做【鯥的左边改为鱼】(lù),冬天蛰伏穴中,春天又出来活动。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得痈肿病。

①柢(dǐ)山:郭璞云:“柢音蔕(dì)。”柢,古有dǐ、dì二音,义同,今只有dǐ音。 ②【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鱼胁。鱼的肋骨部位。袁珂云:“郭璞云:‘亦作脅(xié)。’郝懿(yì)行云:‘《廣(ɡuǎnɡ)雅》云:“胠,脅(xié)也。”经作【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者,蓋(ɡài)同聲假借字。’”胠,《康熙字典》音qū,又音xié。“【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音xié。《集韻·业韻》:“【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鱼脅(xié)也。《山海经》:‘【鯥的左边改为鱼】(lù)鱼,羽在【魼的左边改为鱼】(xié)下。’迄业切(qiè)。” ③留牛:瘤牛。颈部有瘤状突起物,故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