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晋行·高平:崇明寺,伯方总圣仙翁庙、祖师阁三官庙,开化寺

59、晋行·高平:崇明寺,伯方总圣仙翁庙、祖师阁三官庙,开化寺

首页角色扮演至隐圣仙更新时间:2024-04-24

高平崇明寺,国五。位于高平市河西镇郭家庄村圣佛山东麓,俗称狼谷寺。 创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历代屡有修葺。

伯方仙翁庙,国七。又名纯阳宫,在山西高平县伯方村,是当地著名道观,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始建年代无考。

伯方祖师阁三官庙,与仙翁庙连城一片。

高平开化寺,国五。位于高平市陈区镇王村舍利山上。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 初名清凉寺。北宋改名开化禅院。

这期大家和鱼一起去晋城下辖的高平市访古。

高平崇明寺背依青山,前临深谷。寺周这里群山起伏,峡谷迂回。

第一站崇明寺。资料上介绍,崇明寺位于高平市城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背依青山,前临深谷。俗称狼谷寺。这里群山起伏,峡谷迂回。该寺坐北面南,两进院,创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有山门、中佛殿、后殿、钟鼓楼及东西配殿、两庑等。中殿为宋代早期建筑,后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清代遗物。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坐北面南,两进院,有山门、中佛殿、后殿、钟鼓楼及东西配殿、两庑等。中殿为宋代早期建筑。

清早鱼和先生来到崇明寺,大门落锁。鱼围着崇明寺转了又转,周围没有住户,在偏门注意到有守庙人电话,打电话过去,不到五分钟,守庙人老哥开着电瓶车来了。攀谈得知,他正在家做农活。崇明寺他已经看护了近三十年。

崇明寺中佛殿在晋城博物馆看过模型,实物见到后很威风!超级斗拱刺向天穹,四面檐角都有八棱柱支撑。看护老哥解释这些是近些年维修时加装的。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敕赐崇明之寺》碑。

门前一通石碑,碑记位置有缺损,《X佛山崇明之寺记》,淳化二年(991年)立。晋城博物馆介绍上说:此殿建于宋开宝四年(971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檐柱之间用阑额,无普柏枋,柱间施七铺作作斗拱,殿内的断梁结构,是中国小材大用的独特创举。

中佛殿,居院内中央,雄健古朴,稳重壮观,据寺内现存宋淳化二年(991年)碑文记载,创建于宋《营造法式》颁行之前的北宋开宝年间。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筒板布瓦盖顶,上施琉璃吻兽。该殿在许多地方沿袭唐制,柱头无普柏枋。斗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昂为批竹式,昂尾压在四椽袱下皮。补间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下部无栌斗和直斗与唐代建筑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一致。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使用的一对“断梁”,结构奇特,是民间匠师独特的创造,这在建筑史上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摘自百度)

度娘说:“断梁”是指利用两根直径、长短相等的短梁对接成,断梁正中缝下,用顺袱来承托,两端架于前后檐柱斗拱后尾上,并将屋盖重力平衡到前后檐柱上。

中佛殿内空旷,地当中有矮桌上置一坐佛。屋角还有一时代感很强的木箱。

崇明寺中佛殿三间殿宇,七铺作斗拱,出檐之深远,超过了五代时期的建筑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其建筑风格当属古制。中佛殿在建筑风格上沿袭唐风,并且结构独特,可谓我国古代建筑中一枝独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摘自百度)

淳化二年碑文中还提到中佛殿,又称雷音过殿。雷音乃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西游记》中的大雷音寺(雷音殿)是佛祖修行的地方。

中佛殿北,靠近北门处有一条石,看护老哥特意告诉鱼,这不是普通的一块石板而是一块碑。

清道光六年(1826年)崇明寺重修碑。

崇明寺该寺座北面南,两进院。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中佛殿、正殿。

崇明寺的正殿在二进院,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正殿也叫后殿,后佛殿。正殿碑两侧有钟鼓楼,殿东西两厢为后建。

正殿内的佛像也是新置的

后佛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布瓦覆盖。除前檐五间隔扇外,其余三面用墙围护。前檐用石柱,柱础呈正方形,上小下大,中间向内弯曲。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出45度斜栱。内槽斗栱用梁端节点加强,均为三踩单栱,正面为瓜栱,头翘后尾为替木直托双步梁。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对后双步梁用三柱,终点处用一斗二升托替木,柱上不设平板枋,只用额枋。(摘自360百科)

正殿殿外南墙上嵌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修缮碑记

看护老哥住在附近的郭家庄村,姓郭。这位郭兄对崇明寺的一草一木都如数家珍。他和鱼细数着见过的种种专家,国内的国外的,专业的业余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其中一位下放到这里的专家还与他成了朋友。言谈举止中无不透露着对自己这份守庙人职责的骄傲,为高平能有这么一座带有明显唐代木构特质的宋代木构遗存自豪。

一进院西侧有二层楼高的西厅,郭兄说是僧人闭关之所。室内无窗,西侧墙壁上方和下方各开两圆洞,通风透光。

山门东西厢房为近期新建。崇明寺,两座殿堂而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看头,可守庙人郭兄的热忱和他无师自通所掌握的崇明寺建筑特征知识,让你觉得崇明寺不白来!

山门外石兽

崇明寺山门外的石狮看着对面狼谷至少几百年了,它还会看下去。而鱼只是游客而已,如同天空中此刻飘来的雨云。

高平游仙寺,国五。位于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山势优美,林木葱郁,寺居山峪,清静幽雅。

离开崇明寺时天开始下雨,雨中鱼和先生赶到游仙寺。山路几弯后目的地到达,却不期而遇铁将军把门。门周没有联系人电话。这一天是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难道周一休息?

高平游仙寺创建于北宋淳化年间,现存前殿是北宋原物。中殿金代建,寺外东山坡有座至元七年建八角七级砖塔。

沮丧中冒雨赶往定林寺。结果痛苦极了,去往定林寺的路封了。几经导航重新确定前往路线,结果更痛苦,导来导去又回到这条封死的路上。鱼兜不住火,直想骂人。先生果断决定住宿休息。

第二天清晨赶往伯方村的仙翁庙,天阴沉。鱼和先生要去的伯方村古名叫黑方村,是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焚毁赵军粮草、战车时一个被连带烧焦了的村子。后来黑方村在西晋时,被赐给“长平伯”褚筴;明朝被赐给平叛农民起义有功的另一位“长平伯”谷大宽;清朝时本村又出了位被赐封为“方伯”的毕振姬等,渐渐地,黑方村就变成了伯方村。仙翁庙前有腾龙池,里面放养了锦鲤。池旁吃饭的老哥就是仙翁庙的守庙人。

仙翁庙西南位置有一戏台,看样子是明清遗存。

写这期博文时,搜了很多资料,其中博友爱塔传奇的相关博文最令鱼震惊,在他的博文中鱼了解到仙翁庙在2013年之前是破败的,大殿屋角塌漏。而且大殿额坊柱等上面的木雕被盗。现在看上去气势十足的仙翁庙是他在央视做了一期节目后,有关部门于2015年重建的!

仙翁庙位于村北高台上,俯视着伯方村。整个庙宇工字型建筑,古戏台、玉皇阁、过廊、拜亭、仙翁殿一个中轴线

仙翁庙又名纯阳宫,2006年5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鱼在豆丁网搜到一篇论文“现存元人碑刻资料及其作者考略--《全元文》补目42篇”作者罗海燕,文中提到伯方仙翁庙内有通元代刻碑--《重修伞盖山总圣仙翁庙记》,为元人王公威撰写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三月,碑残损。张政撰额,李在书丹。王公威,字恬隐。长平县教谕。生平不详。全元文未收录此人。该论文为2011年九月发表。作者罗海燕,河北人,为南开大学助教、博士生,主攻元明清文学。

高平仙翁庙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十七年重修。现存前部为山门、钟鼓二楼,后中部有乐亭、仙翁亭、仙翁殿、东西配殿和走廊。仙翁殿为主体建筑,殿内供奉吕洞宾塑像,尊称"仙翁"并以名得庙。殿宽五开间,悬山式,前檐施通长大额枋一道,额上用五铺作斗拱承托屋檐,殿内无柱,六檐袱通达前后檐外,梁枋简洁规整,犹存元制。殿顶琉璃脊兽完备、龙凤、花卉、力土等,比例和谐,制作精工,色调纯朴,堪称明代琉璃中的佳品。正脊鸱吻背面,留有嘉靖十七年铭记,为琉璃烧制与殿宇重修年代。庙内"唐壁画"是国宝,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摘自百度)

仙翁庙山门和钟鼓楼一体,山门二层为玉皇阁。由钟鼓楼下券洞进来,发现玉皇阁在庙里看为倒座戏台。戏台北面是砖木结构的清代乐亭,乐亭的另一头是献殿,献殿北就是仙翁庙大殿,连接它们的是长长的卷棚顶长廊。

这种形制的长廊鱼头一次见到,很新奇。还有更让鱼觉得新奇的,是长廊靠近献殿位置竟然有涵洞(见下图下图片下方中心处)近距离看竟是座拱桥!

长廊下方石拱桥

仙翁庙只有一进院,但空间开阔。庙内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部现存山门、乐亭、钟鼓楼;后部有献殿、仙翁殿。仙翁殿左右有耳殿,耳殿两侧有配殿。

仙翁殿梁架构造有元代遗风。额坊上立横匾:张果老祠。殿内墙壁上绘有壁画。据资料上介绍,壁画里的主要人物是唐玄宗李隆基,壁画中的侍女刻画手法有唐宋风范。

既然殿内供奉的是张果老,那么为什么叫纯阳宫?纯阳宫供奉的可是吕洞宾啊?

张果老是八仙神话传说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而且他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张果老本名张果,“老”是后人对这位寿星的尊称。隋唐之交时人,甘肃两当有名的道士,更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炼丹家。《大唐新语》卷十对其有详实的描述。后来他的故事被不断提升、丰富、演绎,《明皇杂录》、《新唐书·张果老传》中,张果老就由人成神了。传说张果老被唐玄宗征召过,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并御赐邢州仙翁山(今邢台张果老山)作为其道场。张果老常云游四方,敲渔鼓打简板,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中国古代帝王好道教,无他,希冀其能长命百岁。这也是唐玄宗能和张果老联系起来的根本,也是唐玄宗尊道的动因。作为大唐龙兴之地,山西自然有很多民间传说与唐帝王们挂靠。唐玄宗早年曾任潞州(今长治)别驾,据说在此期间和张果老过从甚密。这么啰嗦的叙述无外乎鱼想说唐玄宗和张果老联系到一起是有群众基础的,有文化根基的。仙翁庙壁画中的人物被说成唐玄宗和张果老是有考据的。

东西山墙上是唐玄宗朝拜泰山图,约100多平方米,人物百余个。东壁上是唐玄宗泰山封禅过程,西壁上是封禅归来情景,画面场景宏大,人物层次分明、疏朗有致。这座大殿在明景泰六年(1455年)、明成化七年(1471年)、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四次大规模重修过。壁画被明代重装是一定的,或许说是明代绘画更令人信服。

早在贞观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封为"玄元皇帝"顶礼膜拜。作为"本土国教"加以崇尚。总圣仙翁庙的创建与唐玄宗"尊崇道教",在全国推行道教有关。开元29年唐玄宗根据自己的梦幻,派人到周至楼找到一张老子像,迎置庆兴宫"命画玄元皇帝真容,分置诸州开元观"据《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八年在潞州旧居启圣宫,玉造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及帝真容(玄宗)"。拟佛之制,唐玄宗画像、石雕像、塑像遍及各地。特别是在上党发祥地备受尊崇。唐玄宗是一位很独特的帝王,率先把自己的真容塑到道观之中,唐玄宗不仅把自己造成了神,还把大臣的画像刻入神殿。(摘自百度)

仙翁庙大殿这些精美木雕曾被人盗走过,幸运地是,案子很快告破,赃物被追回。山西古庙观遗存丰厚,这也就时常被歹人觊觎。希望当地民众要像爱护自家产业那样爱护这些先祖留下的宝贵遗产,不给歹人以可乘之机。鱼更希望有关部门能有所作为,因为寄希望于歹人不做歹事是不可能的!

额坊上有木雕小狮子(见图中的左下、右中两小图),鱼第一次见到,新奇!

仙翁殿东西两侧有耳殿,明清时期建筑。东侧是三教殿,内奉祠孔子、老子、释迦佛,这种三位一体、三教合一,是明清以来民间的惯常做法。西侧是双忠殿,关羽、张飞奉祠一处。因为殿内全部为新置,且囿于篇幅,鱼没有上传图片。

双忠祠一侧厢房有二仙殿,晋南地区二仙庙很多。二仙殿旁为十王殿。三教堂一侧有牛王殿和名医殿。一律为明清建筑,殿内塑像壁画皆为新置。毫无古韵,鱼没有上传图片。

在仙翁庙内见到麒麟和花卉建筑构件,很精美,留影在此。

能够说明仙翁庙历史的莫过于庙里的碑碣和地方史籍。资料上说仙翁庙大殿西侧现存一通明成化七年(1471年)《重修总圣仙翁庙记》;大殿东侧存有明景泰六年(1455年)《重修总圣仙翁庙记》碑一通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仙翁祠》碑一通;在大殿殿顶正脊鸱吻背面,有嘉靖十七年(1538年)铭记。很遗憾鱼和先生对这几通碑没留意,没有拍照存档。

仙翁庙大殿的琉璃脊饰

仙翁庙大殿柱础石

可仙翁庙为什么也叫纯阳宫,鱼还是没弄清楚。也许当年的仙翁庙比现在大,而且正殿不是现在的大殿。也就是说仙翁庙内曾有座纯阳殿?又抑或是明清时期,仙翁庙大殿内奉祠的是吕洞宾?

仙翁庙附近还有祖师阁和三官庙。祖师阁碑立在券洞旁,鱼入内是条乡道,并没见到建筑,是不是与三官庙合二为一了。

三官庙是奉祠天、地、水三官。也有说法是奉祠尧、舜、禹三官;有些地域还奉祠唐洪、葛荣、周武。唐洪,葛荣,周武三位是周厉王的臣子,不满周厉王暴政而选择退隐;到明君周宣王继位,旋即复出。及至周幽王时,彻底归隐。宋真宗感其德行,封他们三个为天地水三官。俗语: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危。所以民间三官庙很多。

三官庙很古旧,山门内有两通碑,其中一通清晰的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立的重修碑。

大殿够残破的,殿内还有少许残存壁画

大殿外墙壁上嵌有康熙六年的重建碑

旁边有门可进入另一处,想必那里是祖师阁?

由三官庙去另一所在的砖券门上书“旭睡红”(见上图左)。鱼纳闷为何作此题额?这个位置(见上图右侧)下面就是祖师阁碑旁的券洞。

这个楼梯可以通往三官庙大殿两侧的二层楼建筑,按理说应该是钟鼓楼。这里不对外开放。

这个殿比三官庙大殿外表看稍好一些,殿内一样残破。殿外有通石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立《X建祖师阁记》,鱼猜得没错,这里真是祖师阁。

梁架来张照。

离开时在祖师阁前庭发现一面墙而立的碑额。上书“X慈阁”那个X字,鱼叫不准为何字,“垂”?哪位师友能看出此字(上图右上)请不吝赐教。

站在祖师阁前庭望东侧的仙翁庙(见上图),鱼一下子明白由三官庙去祖师阁的砖券门上为什么题额“旭睡红”。不过顿悟后的鱼想到却是李白的《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一: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

离开仙翁庙鱼开车和先生赶赴开化寺。在晋城博物馆领略过开化寺壁画的精美,那时鱼就和先生商议去开化寺原址看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本刊副主编贾珺撰写《山西高平开化寺营建历史考略》一文指出:“山西高平开化寺始建于五代后梁时期,历代多次重修,现存遗构包括后唐石塔、 北宋大殿、金代观音阁以及元明清各代所建建筑。”

赵可墓文武翁仲

开化寺面南,西、北、东三面环山,形似圈椅,寺庙端坐其中。山高林茂,奇石遍地,松涛声声,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如若仙境。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至绍圣三年(1096年)间,所建大雄宝殿、大悲阁等,气势恢宏,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宝殿内壁东、北、西三面,保存有宋代壁画,壁画之精美,色彩之艳丽,内涵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在全国古建筑中实属孤例。该壁画早于永乐宫壁画,堪称国之瑰宝。(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痛苦啊,这里竟然又是铁将军把门!这一天是2017年9月26日,周二。鱼想不出它不开放的理由!鱼和先生在开化寺山门外站了许久,下图是鱼在开化寺山门墙壁上拍到的大明万历二十X年款的重建寺碑刻。

没奈何鱼和先生围着开化寺周转了一圈,希望有奇迹出现。

寻到一个偏门,鱼和先生轮番叫门,只有一狗狗在里面应答。

不死心的鱼和先生在开化寺外闲逛,竟然有意外之得:开化寺塔林。

据新浪博友安东老王相关博文介绍得知开化寺塔林原规模比现在大,曾经被盗。被盗前,塔林内存有五代时期后唐大愚禅师塔及元明时期的清公和尚塔、移公和尚塔等石塔四座。现仅存三座,独缺明代移公和尚。

大愚禅师塔

大愚禅师塔为平面方形石塔,扁平须弥座上置基座,其座上下层为仰覆莲瓣,中间石面雕刻狮子和训狮者。塔身南面开方形门,门侧雕守门武士各一尊。一持剑,一持戟。门的上部雕二飞天。塔身之上为四坡式顶,上刻筒板瓦垅、垂脊、走兽。脊下飞檐,檐角略为翘起。(摘自新浪博友安东老王相关博文)

大愚禅师塔

大愚禅师塔

塔身东西壁有人像,后壁有王希朋写的铭记,能清晰辨认出“禅师姓刘,法号大愚,潞城人也……同光三年岁次乙酉(925年)辛卯建造”。“同光”为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勗的年号。

义聚禅师塔

义聚禅师塔,单层扣钟式,基座之上设莲瓣,顶设塔刹。塔上原嵌之《舍利山开化寺创修聚公和尚塔铭》由智实和尚撰写,刊刻于至正十三年(1353),现已移藏于寺内,文字残缺严重,目前仅能辨识“况本师者,潞州上党□□□□□,姓郭,先考郭□□、先妣吴之子,自幼岁出家,于泽州□□舍利山开化寺,拜显公和尚为师……观音之圣,重修冥殿之十王……”等字样,落款为“僧礼禛、讲经论沙门礼祚”。此处提及的“显公”即仁显,为义聚之师,生活于金末元初,其法号亦可见于金代崇庆元年(1212)石柱题刻。由其文推断,此时寺内除了供奉观音的场所之外,还有供奉阴世十殿阎王的殿宇。(摘自澎湃 贾珺的《山西高平开化寺营建历史考略》一文)

义聚禅师塔

这座是清公和尚塔,元至顺二年(1331年)。石塔后壁有铭文《敕赐舍利山开化寺清公塔铭》。

文清禅师塔

铭文正文为:“开化寺,尊宿尚座仁御清公之剏也。师讳文清,姓潘氏,天党东池人也。九岁出家,十八受具……”落款为“天党昭觉禅院讲经论沙门文崇肇宣文大师文瑾韩溪述 潞府宝峰院讲经论沙门礼云书丹”。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在高平访古,下期长治县南宋村玉皇观,璩寨村玉皇观再见!

有关链接:

一、崇明寺代有修葺,有明确记载的有:至正年间,住持僧因资、因全重修。因资俗姓霍氏,河内人,出家于河内天圣院;因全,俗姓师氏,清华人,为因资师弟,因资圆寂后继任本寺住持。此次重修,由当时的翰林文字同知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议大夫礼部郎中张琬为之作记。明代成化年间,僧官祥俊及其弟子妙淳、妙庆重修,由当时的河南按察使杨徽为之作记;嘉靖二年(1523年),由当地耆老杭鉴及其子杭彪州捐银一百两及当地信士共同资助,本寺住持广坚、清应等主持重修,历时两年半,于嘉靖四年十月完工,重建雷音殿五间、伽蓝殿三间、东西方丈六间。此次重修,由当时的礼部右侍郎何瑭为之作记。另据道光《修武县志·寺观附》记载,百家岩寺曾一度倾废,其僧众皆居于五里源之崇明寺,由此可见当时崇明寺规模之盛。但至道光年间,虽然该寺颇具“花木竹柏之胜”,但已墙垣颓败,寺僧寥落无存。其后有无重修,不得而知。2001年,五里源村有心之士根据当地老年人的回忆,绘制了民国时期的崇明寺示意图,阅图可知,当年的崇明寺有山门一间,东西廊庑各五间,中佛殿三间,大佛殿五间,中佛殿东南有钟楼一座,大佛殿东侧有观音殿一间,观音殿还有地下室,另有东西配殿各五间,最后为僧房十一间。

此寺在日伪时期被彻底拆除,用于修建本村炮楼和碉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五里源公社在原崇明寺的废址上兴建了公社卫生院,原来寺院的碑刻也散落各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当地善男信女开始筹划重建崇明寺。九十年代后期,信众集资购买了乡卫生院后院作为安神之所,原碑刻文物也逐渐被找回,其中就有著名的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和北宋鲁迁之诗碣。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唐代碑刻,但既未录幢文,又无注明雕刻时间。幢首周围雕有佛教人物,线条流畅,造型精美。幢身为八面柱形,八面皆镌文字,分经序和经文两个部分。幢座为正方形,中有八面微槽,与幢身正好吻合。在幢身上的文字中,未有雕刻时间的记载,但有五里源信士撰写的材料记载此幢造于唐代武则天时代的垂拱三年(687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只有唐代才有,且县志有载,此幢为唐时之物当确信无疑。

二、高平游仙寺位于高平市市区南十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称慈教寺。该寺创建于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寺内主体建筑毗卢殿(前殿)为北宋淳化元年(990年)所建,现为宋制。殿宇三间,平面呈方形,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外观庄重稳健,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斗栱为单抄单下昂偷心造,昂为批竹式,耍头与昂几乎完全相同。这一形制在山西其它宋代建筑中虽有所见,但时间上已晚于高平游仙寺前殿一百余年,可知是这一形制之中的先例。游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进院落。从中轴线前端起,前为山门和春秋楼,面阔五间,东西各有翼楼五间。进山门入寺,迎面为毗卢殿,俗称前殿。其后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间。中殿之后拾阶而上,入后院,有七佛殿(俗称后殿)五间,东西配殿五间。2001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定林寺位于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这里山峦叠翠,松柏环绕,风光秀丽。向东可达开化寺,西与游仙寺毗邻,北与七佛顶相连,南眺三峻庙、祁贡坟。寺居山之阳,寺侧有定林泉,常年不涸,寺名即由此而得。定林寺建筑规模宏大,座北面南,四进院落,寺东有上下两个偏院,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唐代已有此寺。在其中轴线上分列为山门、雷音殿、七佛殿。宋、金、元、明、清各代,屡有增修。现存建筑有山门、雷音殿、三佛殿、七佛殿、东西配殿、善法和罗汉二堂、止涓和问津二洞、禅堂偏院等。雷音殿、东西配殿为元代建筑,其余皆为明清遗物。雷音殿古朴雄伟,精巧秀丽。在后门枕石上刻有“元延佑四年四月二十日记”的字样。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顶,斗拱精巧,前后明间开门,筒板布瓦盖顶,琉璃脊饰是金代琉璃制品的佳作,金碧辉煌。月台前竖有石雕八角形经幢两座,均高4.30米,一为弥勒出生宝塔,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造,一为雍熙二年(985)造,经幢上刻有经文,仰莲、覆盆、宝珠顶。东配殿南北墙壁上绘有十殿阎君和有关地狱故事的壁画,为明代所绘。三佛殿后左右有善法、罗汉二堂,内建“止涓”、“问津”二洞,定林泉水从此流出,涓涓有声,清澈甘美,终年不涸。从二堂间踏陡石阶而上,是名为“最上乘”的一个别致小院,北为七佛殿,东西为楼阁,院内两侧耸峙二亭,登高远眺,山水楼阁之胜,尽收眼底。寺院东侧有禅堂偏院,建筑精巧别致,院内有香瓜树两株,挺秀翠茂,瓜熟之时,芬香扑鼻。还有千年牡丹两株,华贵富丽。

四、 山西高平仙翁庙

2004年4月21日《太行日报》晚报版发表《高平发现唐玄宗壁画》后,央视国际频道于5月9日16时40分播发《山西高平境内仙翁庙发现一幅保存完整的大幅帝王画像,画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5月13日《山西日报》报道:高平惊现唐玄宗巨幅壁画帝王像,画像上的主人是唐玄宗。引起国内外史学家和文物研究人员的关注,许多学者光顾研究。2004年9月1日山东泰山学院,泰山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郢等人专程来高平进行研究。并撰写《严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文章,认为《唐玄宗泰山封禅图》与史*载一致,并提供了一些新证,佐证史实。

总圣仙翁庙里的壁画,画笔流畅,势仗雄俊,画法简洁明快。衣带、皇罗伞、旌旗尤显飞动,画像眼神凝聚力非常强,眼神有活现之感,此画非一般工匠之笔。壁画没有被重彩的记录,仍原泽原貌、古仆典雅。

景龙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隆基以临淄王身份出任潞州别驾, 由潞南二里金桥,途经高平返回京城。在潞州常有童谣说:"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金桥图》画卷主要渲染李隆基在潞州任别驾一职,从此走向"圣皇""总圣"的关键标志性建筑。《金桥图》与《东封图》绘制一个时期,均是在开元十三年东封泰山,回潞州产物。总圣仙翁庙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金桥图》意,在《东封图》大殿前,专门仿潞南二里金桥,设计建造了精美的"金桥"。在采用石料上有所区别,潞南二里金桥为青石桥,仙翁庙无水流通,采用的是沙石桥更显"金桥"辉煌经典。建筑设计主要采用了宫殿式与园林结构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格,完全体现了"圣人持节度金桥,羊头山北作朝堂"的构想。

2004年10月15日,在整修仙翁殿东侧配殿时,村民申福则在地块砖下,发现一枚开元通宝铜钱,据专家确认,该钱币为开元初币制,有流通的痕迹,铜花锈斑清楚,内括自然磨损正常,为开元真铸币种。

仙翁是谁?

《高平县志》、《中国名胜词典》(1981年)记载:仙翁庙位于高平市区西北8公里的寺庄镇伯方村,庙内建有仙翁殿,内供八仙之一吕洞宾,被尊称"仙翁",故名仙翁庙。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东、西、北三面内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内容为八仙人物故事,保存基本完好,始建年代无考,有元代建筑风韵。

经考证,仙翁主人不是吕洞宾,而是倒骑毛驴的张果老。大殿西侧现存一块明成化七年《重修总圣仙翁庙记》载:"高平之邑,其来尚矣,境内多有名山大川,古庙灵祠,四方往来顾瞻者莫不嘉其山清水秀,地界秀丽。本村之西有一名山清意蘸财山,此山巅之上有一平地,方圆可有数十亩,上有古迹,总圣仙翁庙在焉,即古真仙景也,古人云,仙翁即世所谓张果老是也。"

大殿东侧现存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仙翁祠》碑文记载:"余考王屋山石洞记云:张果隐于颖州,常往来汾水,乘白驴日行千里,休则叠之,其厚如纸,置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如故。唐玄宗谴人迎之累呈仙术,封其所居山日,时立庙祀之,吾泫伯方村故有祠。"显而易见,在明成化,嘉靖之前伯方村"故有祠"祀之张果老。

庙建何时?

《高平县志》载"始建年代无考,有元代建筑风韵"。据大殿东侧明景泰六年《重修总圣仙翁庙》碑文记载:"考古迄今,黎庶耄耋之年不计年矣,在拆修西南果角时发现檩木内写有皇庆二年社长张伯温等创建东庑"的记载。故《高平县志》"有元代建筑风韵"不足为怪。在皇庆(元朝中期)二年之前"东庑"完成,说明此庙主要建筑已经完成,据明成化七年《重修总圣仙翁庙》碑文记载:"自唐宋至我朝,其庙感应之灵验不计年矣"。"自唐宋至我朝"的记载较为准确。

总圣是谁?

《高平县志》载:庙称"仙翁庙"。在景泰6年、成化7年、嘉靖44年等多块碑文中称"总圣仙翁庙",而不单称"仙翁庙"。称总圣仙翁庙应有其命名的道理。有人传说张果老就是"总圣",还有人说孔子就是"总圣"。对此传说笔者存有异议。据史料记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八仙为张果老、铁拐李(李铁拐)、汉钟离(钟离汉)、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出现于唐、宋、元、明记载。八仙传说不一,姓名很不固定,早在唐代已有"唐八仙"。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面世之后,才确定了八仙姓名。《旧唐书》有张果传曰"则王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则天谴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开元21年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对使绝气如死,良久渐苏,晤不敢逼,驰还奏状,又谴中书舍人徐峤斋圣书以邀迎之,果乃随峤至东都。玉真公主早岁好道,欲降先生,果大笑竟不奉,屡辞归山。因下制曰:"恒州张果先生游外方者也,迹先高尚,深入窈冥,今特行朝礼,爰畀宠命可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元先生,赐以衣服、杂彩等便放归山,乃入恒山,不知所之。"可见仙人不是"圣人",圣人在古代有严格的界定。孔子在唐朝贞观年,唐太宗下诏尊"孔子为宣父",在兖州特设庙殿,将道教排第一、儒教排第二、佛教排第三。武则天自称"三圣",麟德元年元旦泰山封禅时,回驾途经曲阜县,幸孔子庙时追尊为"太师"。所以在唐朝孔子仅称"宣父"、"太师",未达到"孔圣人"的高度。圣人,旧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古代对帝王的尊称或指臣民对君主的尊称。经过反复考证:"总圣仙翁庙"奉祀的不是一个人,总圣在上,仙翁在次。仙翁殿东西两侧壁画中的帝王画像唐玄宗李隆基,正是总圣主人。唐玄宗借鉴武则天"三圣"之称,自封"圣皇""总圣"为圣人代表。

壁画主要讴歌的是唐玄宗和张果老,正殿中央(北墙)为张果老像,两侧侍女陪伴,唐朝文武百官毕恭毕敬、顶礼膜拜。东、西墙主要是唐玄宗泰山封禅图。三墙壁总面积130.46平方米,计125个人像、飞仙、飞禽走兽、龙飞虎跃、仙鹤降书,侍女俊俏、文官严整、武士雄威,西墙壁画李隆基表情略显焦虑微瘦,明显有一路风尘仆仆之感。东墙壁画唐玄宗气色明显神采奕奕,容光焕发,一派"得道志满、荣归故里"的帝王风范。身后有仙人为其奏乐欢送、迎面有地方官员夹道相逢,场面宏大,十分壮观。经与史*载"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和《中国史通》收载的唐玄宗画像核对无异。

五、关于高平开化寺的始建年代,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各有依据。

第一种说法是始建于北齐时期,如柴泽俊先生在《山西几处重要古建筑实例》一文中提出:“考其寺内碑文,开化寺初创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当时规模不详。”常四龙先生《开化寺》称:“开化寺创建了(于)北齐武平二年(571),经历了北魏到隋唐,由发展到鼎盛的黄金时代,再由鼎盛到衰落的两个阶段。”此说源于寺内所藏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开化寺观音阁记》铭文:“距泫城三十里有舍利山,山建开化寺,盖后唐武平二年创也。”查后唐无“武平”年号,历史上惟北齐后主高纬于570年至576年设有“武平”年号(末帝高绍义于578年继续沿用),可能由此推定北齐为始创时期。

第二种说法是始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如张亚洁、张康宁先生《山西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称:“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麓,该(寺)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崔玉先生硕士论文《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研究》称:“开化寺的创建年代不是北齐,而是唐昭宗的龙纪和大顺年间,即889—890这一年。”此说源自宋、金、元碑刻中提及唐昭宗曾赐予开化寺创寺祖师大愚田地,且明代万历十四年(1586)《申禁化城土木记》称:“此地一盛于唐,龙纪、大顺间建清凉若。”中华民国5年(1916)《补修开化寺碑文》亦称:“泫城东北乡舍利山有开化寺者,为我高十四寺之冠。相传创自有唐,诚古刹也。”

第三种说法是始建于五代后唐庄宗同光年间,如梁济海先生《开化寺的壁画艺术》载:“寺院创建于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初名清凉寺。”王宝库先生《高平市开化寺》载:“寺创建于五代唐庄宗同光年间,初名‘清凉寺’。”此说有后唐同光年间所建大愚祖师墓塔为证,且清代康熙三十一年(1692)《开化寺补修中殿记》亦称:“寺为大愚禅师卓锡地而肇造于后唐庄宗时。”

除此之外,《开化寺补修中殿记》碑上还提及两种分别将始建时间定为晋朝和初唐的传闻并予以驳斥:“或曰创自晋,盖误集字之短碣云,按:集字仿于《圣教序》,转相摹拟,在在皆有,晋唐即相距,岂能起右军而挥洒哉?且有宋年月可考也。或又曰自唐太宗,而借寺前翁仲为口实,益虚诞不足论。”这两种传闻分别因为寺内一块集东晋王羲之书法而刊刻的古碑和寺前山坡上的一对翁仲而引发,均不能成立。

前文所列举关于创寺年代的三种主要说法也并不确实。“北齐说”实际上是对明显出现矛盾错讹的晚期碑文的进一步曲解,邈不可稽。“晚唐说”和“后唐说”虽有一定依据,但在早期文献中也没有找到更直接的证明。

实际上安设于大愚祖师墓塔上的后唐同光三年(925)塔铭上对于创寺年代有更确切的记载:“(大愚)因上党重围之后,于高平游历之间,厌处城隍,思居林麓。众仰道德,咸切邀迎。时有僧及俗士王希朋,与县镇官寮、住下□□,共请于舍利山院。果蒙俞允,栖泊禅庐,才不二年,俄构堂宇。”此处明确指出大愚禅师受高平僧俗之邀来到舍利山建寺是在“上党重围”之后。所谓“上党重围”,发生于唐末天祐四年(907),当年四月朱温篡唐称帝,正式建立后梁王朝,改元开平,派军进攻晋王李克用统治的河东地区,大将李思安率军至潞州(古称上党郡,治所设于上党县)城下,在城外筑重城夹寨,长期围攻。次年(908)李克用去世,李存勖即晋王位,率军从晋阳出发,乘雾突袭,大破围困潞州的梁军,解除重围。

塔铭下文又提及:“(大愚)于天祐十八年四月八日,蒙府主令公李、郡君夫人杨氏专差星使,请至府庭,留在普通院中。”“天祐”本为唐昭宗李晔最后一个年号,唐哀帝李柷沿用,自904至907年,前后不足4年,天祐四年(907)即后梁开平元年,朱温篡位后唐朝宣告灭亡,但河东、凤翔、淮南等藩镇仍沿用天祐年号,“天祐十八年”即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此后大愚一直在普通院居住到圆寂为止。由此推断,大愚创寺时间当在后梁开平二年(908)到龙德元年(921)之间,考虑到他先在禅庐栖泊约2年之后才正式构建堂宇,那么可以将正式建寺时间进一步限定于910年至921年,均属于后梁时期,既非晚唐,亦非后唐。

大愚禅师俗姓刘,潞城县人,大约出生于唐代大中四年(850),自幼出家,19岁受戒,聪慧博学,精通音韵,父母去世后曾经隐居石洞,发愿转经念咒,刺血写经。唐代末年,曾撰《心王状奏六贼表》和韵母30字(一说36字)献于唐昭宗,获赐100顷(1万亩)田土、36道度牒和10道紫衣,大愚退回90顷(9000亩)赐田。后梁初期,大愚应邀在舍利山驻锡,开始时住在简陋的禅庐中,后来正式修建殿堂屋宇,广受僧俗拥戴。龙德元年(921年,即天祐十八年)应节度使李嗣昭夫妇之请至普通院修行,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圆寂,享年虚74岁。

大愚弟子众多,影响遍及河东地区。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资圣寺创兴田土记》提及高平另一古刹资圣寺的祖师钦公紫岩大师在学法时曾经“初参大愚,次见犗牛,后得法于安闲脚下松溪老人处,密传心印。”金代名臣李晏为其父亲李森所撰《先考正奉君墓志》记载其祖父李异曾经“受韵于大愚公长老,有《切韵门庭》行于世。”李晏在墓志中又提及其伯父李林、父亲李森“当崇宁、大观间……始应进士举”,由此推断实际上李异是一位生活于北宋中后期的文士,与大愚所处的晚唐、后梁时期相差甚远,所谓“受韵于大愚公长老”云云,实属附会,但也从侧面说明大愚地位崇高。

大愚富有文采,顺治《山高平县志·艺文志》收录了其诗作《长平吊古》。另《五代名画补遗》记载了唐末、五代大画家荆浩(约850—?)的一则轶事:“时邺都青莲寺沙门大愚尝乞画于浩,寄诗以达其意曰:‘大幅故牢健,知君恣笔踪。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后浩亦画山水图以贻大愚,仍以诗答之。”开化寺祖师大愚确与荆浩为同时代人,但无法判断是否与乞画的邺城青莲寺僧人大愚是同一人。

舍利山上旧有一个石洞,名为五音洞,传说为当年大愚调习声韵的处所,被后世视为名胜。清代顺治二年(1645)姬显庭所撰《开化寺移修东殿重塑三大士碑记》载:“缘起大愚上人就山腰穴石室调五音为字母,名‘五音洞’。更著《降魔表》文上之唐昭宗,因得赐紫卓锡。是寺之创,以石室灵文显,而山之名亦以石室灵文显。……历千禩后,云封古洞,尧气犹涵,烟锁贞珉,宝色更粲。二事且将不朽,不第以水色山光、崇室危榭斗胜已也。”按照塔铭所载,后梁时期大愚才来到舍利山修行,其时唐昭宗早已被害,则其撰表、作韵母上奏并获得赏赐必在此之前,非如元代以来文献所称在隐居五音洞之后。常四龙先生《开化寺》书中记载:“五音洞在舍利山的山腰处,据当地老人们回忆,五音洞不很大,外面用石条垒砌,门楣上刻有‘五音洞’三个大字,门口两侧刻有对联一副,洞不深,约有两米多,扣之铿锵有声,洞内有一个小圆洞。”据开化寺管理人员告知,此石室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后,“大跃进”期间为修水库而被拆毁。

大愚墓塔塔铭未说明初创时的具体寺名,仅称之为“舍利山院”。北宋大观年间的《泽州舍利山开化寺修功德记》记载:“夫舍利山开化寺者,旧曰清凉若。”清代顺治年间《开化寺移修东殿重塑三大士碑记》亦载:“考《邑乘》,东北隅山名舍利,中藏古刹,肇始有唐,号曰清凉若。”推测此寺最初的名称可能为“清凉若”或“清凉寺”。“若”是梵语“阿兰若”(Aranya)译音的简写,原指森林,引申为远离人迹的寂静之所,后世用作佛寺的代称。

大愚圆寂后,弟子们于同光二年(924)在寺院东南一块平地上建造一座墓塔,次年(925)落成。此塔为开化寺现存年代最早的建筑,正方形平面,高约4米,采用单层亭阁式造型,底设须弥座,屋顶近于四坡攒尖形式,中央设蕉叶石雕,其上部塔刹已毁;塔背面嵌塔铭刻石,两侧镌有僧人和妇人浮雕。正面刻石已失,近年重新安设了一块新石。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