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其文德之光华——紫禁城的规划之道

重其文德之光华——紫禁城的规划之道

首页角色扮演至尊乾坤殿更新时间:2024-08-01

【光明学术笔谈】

作者:王子林(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紫禁城规模恢廓,意象深远,是世界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它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前朝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永乐时名“奉天”“华盖”和“谨身”,嘉靖时更名为皇极、中极和建极,清顺治时改称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和东西两侧的文楼(清称体仁阁)、武楼(清称弘义阁)、文华殿和武英殿。后廷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和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两大建筑区构成了紫禁城的基本格局,既继承了传统宫城的规划之道,又依据时代和文化变迁有了升华与发展。

前朝的文武建筑分布与道德价值观

三大殿又称三朝,沿袭周代的宫室制度,指外朝、治朝和燕朝。外朝是帝王办公和举行大典的地方,治朝是帝王与群臣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燕朝是帝王燕寝的地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外朝朝门外设有嘉石和肺石两块石头。《周礼·大司寇》记:“以嘉石罢平民……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设于朝廷门外左边的是嘉石,右边的是肺石。设嘉石的目的是使有罪过但还没有触犯刑法的人跪在上面,以令其悔改。立肺石的目的是让有冤屈而越级上告的百姓,站于石上三日,证明不妄言后,就会有官员出来查问案情。

历代在继承周代“五门三朝”制度时,这两块石头虽然没有被保留下来,但却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而且深远地影响了紫禁城的规划格局。西晋建立直诉制度,在朝堂外悬设登闻鼓,允许重大枉屈者击鼓鸣冤。唐宫城承天门朝堂外东置肺石,西设登闻鼓。唐玄宗建大明宫时,于含元殿前建钟楼和鼓楼,则把二者演变为配楼的形制。宋代继承唐宫阙之制,于殿庭左右设二楼,金中都仿北宋汴京,于千步廊南东建文楼,西建武楼。元大内继承了这一制度,萧洵《故宫遗录》云:“左右有文、武楼与庑相连。正中为大明殿。”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解释说:“钟楼又名文楼……鼓楼又名武楼。”可知,金代和元代的文武二楼,实际上就是唐宋时代的钟鼓二楼。

明紫禁城文楼、武楼承袭元制,建于正殿奉天殿左右两侧,但与前代文武二楼却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现在看到的太和殿前东西两侧耸立着两座重檐楼阁,东曰体仁阁,西曰弘义阁,形成东西对峙拱卫正殿的格局。体仁阁原名文楼,弘义阁原名武楼,建于永乐十八年,是正殿奉天殿的两座配楼,直接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南京紫禁城的文武二楼之名。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文昭阁和武成阁,清初顺治时才更名为体仁阁和弘义阁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发现,明代之前正殿两侧虽然有文武二组建筑,但并没有强调文与武的特质,而是把它看成是钟楼和鼓楼的形制,在整个宫城和都城中是孤立的。而明代则强调了文武两组建筑,而且还于文武二楼后建文华殿和武英殿,并与北京城的崇文门和宣武门遥相呼应,形成了新的城市布局特点,即以中轴为准把城市分成东西文武对称分布的格局。当我们从北京城整体布局来把握时,会发现以中轴线为基准,属文的建筑位于东方,如文楼、文华殿和崇文门,属武的建筑位于西方,如武楼、武英殿、宣武门。甚至连国家中央官署机构的设置也是以中轴为准按文武来布置的,中轴以东设吏、户、礼、兵、工部及鸿胪寺、钦天监等机构,主文;以西设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刑部、太常寺、锦衣卫等机构,主武。

这种文武两组建筑分布实际上是古代官僚体制的反映,举行朝会大典时,文官站在东边,武官站在西边。《新唐书》记:“武班居文班之次入宣政门,文班自东门而入,武班自西门而入。”《明会典》明确规定:“文官侍立,位于文楼之北西向;武官侍立,位于武楼之北东向。”清代不仅继承了这种文武建筑格局,而且将之提升,上升到道德价值观的高度。顺治二年改文昭阁(文楼)为体仁阁,武成阁(武楼)为弘义阁,这赋予了前朝建筑新的寓意。《周易乾凿度》曰:“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事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符合东方属文配仁,西方属武配义之说,而体仁出自《周易》“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弘义出自东汉班昭《女诫》“信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即体现了实行仁道、弘扬正义的儒家精神。

仁、义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仁,不仅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而且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提倡仁德即文德,推行仁政。义,意味着“正其义不谋其利”“见利思义”。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文武两组建筑,经过清代的更名,彰显了前朝建筑道德价值观层面的意义。

后廷的乾坤建筑分布与宇宙认识观

后廷最重要的建筑是位于中轴上的三宫即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乾清宫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在明代,坤宁宫面阔九间,进深三间,中间开门,与清代的形制不同。清代,坤宁宫是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将正门开在了偏东一间。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在明代形制独特,上圆下方,屋顶形如伞盖。交泰殿按前三殿和王府之制为穿堂,又称圆殿。永乐帝仿南京宫殿之制创建紫禁城,于乾清、坤宁之间建有穿堂圆殿,以其形制,称为中圆殿,嘉靖时才将中圆殿更名为交泰殿。

乾清、坤宁之名,出自《周易》和《道德经》,《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圜……坤为地,为母”,《道德经》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清是明亮的意思,故《中庸》称天“高也,明也”;宁有积聚、贞固不动之意,故《中庸》称地“博也,厚也”。天高明,故正大光明;地博厚,故厚德载物。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认知里,乾和坤是古人认识宇宙极为重要的两个词,乾具有创始的作用,“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元是指宇宙中的一种巨大力量,有了它,万物才有出现的可能。坤具有创生的作用,“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元也是宇宙中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了它,万物才能够生出,它是顺承着乾元的运行而运行的。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二者相交生出的泰卦,所以泰卦之象是乾卦与坤卦的合一,《易·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助天地之宜。”古人从中体会到要掌握时机,善于调理,以成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机宜。紫禁城后廷的乾坤建筑分布就反映了古人的这种宇宙认识观。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2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