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文化」入门基础必读

「易经文化」入门基础必读

首页角色扮演至尊无极更新时间:2024-07-30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八卦”是由三条横线组合而成的八组图像。其横线分为两种:一种为一条直线,称阳爻(yao),另一种为中间断开的直线,称阴爻:

阳爻

阴爻

由三个爻组合的图像,称为“卦象”一共有八种,再给每一种卦象分别起个名称,共八个,故称“八卦”,即:乾,坤,震,巽(xun),坎,离,艮(gen),兑。

一、先天八卦

八卦有其生成的规律:

从上图中可看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分为阳爻和阴爻;两仪生四象:在阳爻和阴爻的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称为“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生八卦:在四组“两仪”上面再分别加一阳爻和一阴爻,即组成八卦。

八卦生成的过程是自下而上,八卦的画法也是从下往上一爻、一爻地画,最下面的一爻称为“初”。

按古人之习惯,阅读顺序是自右至左,故有: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这就是先天八卦次序数。

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八卦的卦名和卦象,编有“八卦取象歌”。

读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分别代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其对应为:天——乾,地——坤;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

就是说,一个卦象必须记住两个卦名,这样记忆: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各有其方位:

请注意:中国古代的地图与现代西方的地图位置不同,中国地处北半球,房屋多为座北朝南,以面南为正位。面南时,其方位就是左东右西、前南后北,判断方位十分方便实用。

思谨画的先天八卦图中心一定要配有一个“阴阳鱼”,即“太极图”,其意为:

乾、兑、离、震四个卦表示“阳气”由盛渐衰,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白色部分由多渐少;

巽、坎、艮、坤四个卦表示“阴气”由弱渐强,即每卦所对应的阴阳鱼中的黑色部分由少渐多。

乾、兑、离、震四个卦依次左旋(逆时针方向转动);巽、坎、艮、坤四个卦依次右旋(顺时针方向转动)。

“太极图”中有两个“鱼眼”,表示: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本节重点

1、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2、表相: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3、卦象: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4、卦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即先天数)

二、后天八卦

随着时代的演化,社会越来越复杂。到了周朝,周文王重新做《易》,故称“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

先天卦和后天卦的区别是卦位(方位)和卦序不同。

从乾卦开始依次顺时针旋转: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一定要依上图熟记各卦象的方位。东、南、西、北分别对应震、离、兑、坎。(可比较先天八卦之方位)

占卦的取用为“先天数”和“后天卦”。“先天数”即为先天卦之“卦序”;“后天卦”即为后天八卦之方位。

下图将上表中的方位和五行属性表述的更直观。

图注:按心灯老师所示,已将洛书九宫图之中宫数添上了“十”,并修改了口诀。

五行方位为: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央为土。

后天八卦数套用洛书九宫数,八个卦所对应的数字为别是1、2、3、4和6、7、8、9,故无法取用,所以图中之口诀,初学者不必记忆。

本节重点

1、卦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与方位对应(不考虑数字);这个卦序也是六十四卦之“分宫卦象次序”。

2、五行方位: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为土。

不常见字之读音:姤 gou;遁 dun;否 pi;屯 tun;艮 gen;贲ben;睽 kui;巽 xun;噬嗑 shike;蛊 gu;涣 huan;夬 guai;萃cui;咸 xian;蹇 jian。

六十四卦,亦称六爻卦,是由八卦上下相叠复合而成。

六十四卦之排列次序有多种,按八宫卦象次序排列只是其中的一种。此外,常见的还有按先天八卦次序排列(首卦为乾,未卦为坤,详见六十四卦方圆图);按《周易·上、下经》次序排列(首卦为乾,未卦为未济)等。

对初学者来说,分宫卦象次序最便于记忆。所谓“爻变”,即前一卦之某爻,或由阳爻变为阴爻,或由阴爻变为阳爻后,转变为另一卦。初学者应一宫、一宫念熟,同时要善于观察卦象的变化规律,念或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记忆每卦之卦象。

前一讲说过,画卦是从下往上一爻、一爻地画,所以一个卦中每爻的名称也是从下往上数。其中,阳爻以“九”字表示,阴爻以“六”字表示,因为九为阳数之最(最大数),六为阴数之中(中间数)。

我们以纯阳卦——乾和纯阴卦——坤为例,说明各爻之称谓:

古人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即是指乾卦之九五位。为何不用“上九”表示皇帝之尊?“上九”不是比“九五”还是高吗?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所在,即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万事不可及其极也。

佛家讲“无住”,《易经》以卦象十分形象地表示了宇宙万物之无住,大到天体,小到个人,都不可能“住”在某一点,每一“时空点”都在变,此其一也。其二,既然变化是必然的,那么,变化的趋势只有两种,或向“好”的方面转变,或向“坏”的方面转变,只是程度不同、快慢不同,所以“易变”之程度和速度,亦可通过卦象表示出来。佛家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把握“当下”,就是说,自己要把握住变化的主动性;如果自己不把握,那就只能被动地受制于“易变”。

我们看上面的两卦,其位从下到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上;若是阳爻,既以九表示,若是阴爻,既以六表示;在初位和上位,“初”和“上”在九或六之前,在二、三、四、五位,九或六放在位数之前。所以,即使不画出卦象,以六组数字,亦可以表示出某一卦,因为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是唯一的,不可能重复。

卦爻右边的上或下,表示上卦和下卦,上、下前面的字表示八卦中的某一卦。

至此,大家应该对六十四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了。

古人称《易经》为“五经”之首,因为《易经》绝不仅仅是一个“算卦”的“工具”,它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中包含着变化无穷的理、象、数,所以它不仅是儒家之经典,亦是道家之经典,也是诸子百家之经典。

《周易》是周朝之《易》,此前,亦有两易,称为《连山》和《归藏》,世间早已失传(心灯老师已明示过,《连山》和《归藏》他皆有[群聊中答飞吧问])。

《周易》是对每卦、每爻、每象等加以说明,尚有《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故古人学《易》,非主占卦也,占卦只是学《易》之“附产品”。

我们再看“分宫卦象次序”。第一列表示“八宫”,即八个主卦,每卦一宫,其排列次序按后天八卦次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个次序是必须要记住的。

第二列为“八纯卦”,八纯卦是由两个相同的八卦重叠组成。在八纯卦中,只有乾卦为纯阳卦,即六爻皆为阳爻,坤卦为纯阴卦,即六爻皆为阴爻,其余六爻卦都是同时包括阴阳爻的。

第三列都是初爻变,即八纯卦之初爻,或由阳爻变阴爻,或由阴爻变阳爻。乾宫卦和坤宫卦最为明显和直观。其后的二爻变至五爻变,皆如此。图中已很明显。请大家细心观察。

至此,每宫已排出六卦,八宫共四十八卦。那么,其余的十六卦如何归入八宫之中,且每宫两卦?

因为六十四卦是由上下两卦组合的,其中,下卦为内卦,上卦为外卦,既然是“外卦”,就有如“身外之物”,所以六十四以内卦(下卦)为重,外卦(上卦)为轻;以内卦为主,外卦为次也。

我们以乾宫为例,至“三爻变”后,下卦已经变成了与本宫内卦相反的卦,即内卦从纯阳卦变成了纯阴卦。至五爻变止,如果外卦再变,就要变成坤卦了,所以最上一爻不能再变了。其他各宫皆如此。

第六次变:经过对其余的十六卦对比分析,又发现了一个规律,即内卦不变,外卦再变:外卦的初爻,即六爻中的第四爻变。由此组成了每宫的第七卦。在每宫的第七卦中,因为每宫之内卦(下卦)都是与本宫之本卦相反的卦,即乾变坤、坤变乾;离变坎,坎变离等等,已不是“自己”,故称其为“游魂卦”。

第七次变:至此,每卦之外卦(上卦)不变,内卦(下卦)再变回本卦,即初、二、三爻皆变,意为“游魂”归兮,故称为“归魂卦”。由此组成了每宫的第八卦。

本节重点:

1、初学者先将八宫中的每宫念熟,若背诵,则一宫一宫背,如: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背的同时,要同时想出卦象。

2、六爻中各爻位之称谓。

附:

一、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二、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

方圆图之次序依此图而排列:方图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将下图之一行列为方阵;圆图则是按八卦方位之序(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排出六十四卦。

图文均来自网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