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11年开始出版,2014年播出TV动画的轻小说,《漆黑的子弹》看上去散发着满满的日轻套路气息,但又似乎带着一丝出淤泥而不染,世界观用了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末世题材,同时又通篇都透露作者对萝莉的执着,这些种种飘忽不定的取向和内容,就让这部明明有着浓厚日系ACG风格的轻小说产生了些许微妙的感觉。比起套路化的问题,黑得不够透彻又萌得不够全面的表现,可能才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所在。在2019年的末尾,时隔8年后再看《漆黑的子弹》,变化的到底是创作取向,还是观众需求呢?
《漆黑的子弹》,原作标题《ブラック・ブレット》就是"Black Bullet"的片假名,因此也有许多地方译为《黑色子弹》,其含义就是作品中用来对付原肠动物的特殊弹药。
以如今的目光来审视《漆黑的子弹》,你就会发现许多ACG受众十分熟悉的要素。比如说作为主要敌人的原肠动物,基本就等价于种类繁多的丧尸,又比如天生就带有感染摆明就是虐心要素的"诅咒的孩子",就很有卡巴内利的味道,而那个用特殊金属砌起来的结界,则让观众满脑子都是"那一天人类终于回想起被原肠动物支配的恐惧"。
提到这些种种,并非是要探讨一下每部作品的先来后到问题,毕竟设定同质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如今大家更关心的,是一部作品到底能不能发挥出这些设定应有的吸引力。
这个男女主角的组合其实也即视感十足
或许是市场需求,又或许是日系ACG作者的共性,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作品基本都少不了萌妹这一要素。而在《漆黑的子弹》里,"诅咒的孩子"全都是女性就是最直白的铺路,一条通向虐妹的路。
虽然《漆黑的子弹》里混杂了不少或后宫或纯爱日轻的搞笑桥段,但诅咒的孩子感染率突破50%就会变成原肠动物这个设定是一副铁了心要搞点事情的姿态,毕竟黑残只是设定和剧情的问题,而通往深刻的捷径自然就虐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不让观众产生"为虐而虐"的感觉就成了创作的关键所在。
前不久,《革命机valve》用事实告诉所有观众,现实往往比最夸张的艺术更为荒诞。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观众可以对一部作品的逻辑表示质疑,却在只能对现实中的荒诞表示无可奈何。
而《漆黑的子弹》则是有些驾驭不住荒诞的现实。
在诸如《魔法战争》等"名著"的狂轰滥炸之下,观众们开始对逻辑存在严重问题的作品产生排斥,并渐渐地延伸到各种类型的ACG作品中。如就能大家唯一可以无条件接受设定的作品,最终就只剩下本质沙雕番,这也是沙雕番近年来屡创佳绩的重要原因。
但搞笑和沙雕之间还隔着一条鸿沟,就像是天然呆和阿库娅之间的区别一样,更遑论只是带了点传统日轻搞笑桥段的《漆黑的子弹》了。在较真的观众眼里,这部作品确实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
《漆黑的子弹》中关于诅咒的孩子和普通人之间的矛盾,就是大多数观众无法理解的部分。
在外观设定上,诅咒的孩子除了情绪剧烈波动时会出现红色的眼瞳外完全和常人无异;在人群的行为设定上,也没有提到曾经发生过什么人尽皆知且丧尽天良的惨案;在情报设定上,诅咒的孩子作为起始者对抗原肠动物保护安全区也不是什么被极力隐藏的事实。
这三种设定可谓是最常见的矛盾建立点,但《漆黑的子弹》不知道是出于后续剧情考虑,还是作者对人设有什么奇怪的执着,在以上三点全都避开之余也没有给出其他合理的解释。要知道,如今的观众已经不再是一句"体内有怪物的血"就能糊弄过去,这必然会产生一种强行制造矛盾的感觉。
一部作品一旦有了这个开头,往往就会在更多的地方遭到质疑。比如说男主角有些摇摆不定的人设,又比如说从民众的歧视引申到政策上的歧视,甚至就连"日本高中生"这个司空见惯的槽点都会被拿出来重提一遍。
虽然这对于一部日系轻小说而言显得有些过于严格,但再仔细想想,剧情中女主角遭到同学乃至学校的排挤,这段剧情的存在意义其实只是加深男女主角之间的羁绊。从某种角度说,男女主角之间的羁绊其实在初期设定上就已经十分深厚,只是观众对此并不知情,以及男主角总是一副傲娇样罢了。
然后再从剧情的角度出发,男女主角在经历了排挤事件后依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并没有因为这起事件而产生什么走向偏差,这又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诅咒的孩子遭到歧视这一设定的质疑。
如果我们将时间回推,就可以发现《漆黑的子弹》的诸多问题在以往都会得到更多观众的接受和理解,其本质就是这些年来观众对于新番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类似《漆黑的子弹》这样的作品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大部分的观众,而当一部作品的看点不足以让观众放弃逻辑的合理性时,自然就会面临诸多批判。
或许正如新海诚在《你的名字》重播的时候所说的那样,如今观众表现出来的严格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创作者已经不能再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了。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一些备受赞誉,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放到现在评价不如当初了吧。毕竟作品没变,而我们的审美,以及主流的观众们早已发生了变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