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想辞掉工厂的工作出去闯闯,有什么好的建议?

三十而立,想辞掉工厂的工作出去闯闯,有什么好的建议?

首页卡牌对战闯出去吧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6-08

跳出舒适圈,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没有目标和目的,只是抱着“闯闯”的心态,那大概率成不了事。

在跳出舒适圈之前,我们有必要问自己的问题是:你是厌倦工厂的环境,还是真正想要找一个长期奋斗的事业?

如果是前者,你得重新思考自己该做什么;如果是后者,那么恭喜你,你至少准备好了。

三十而立,很多人只是想着自己三十了,应该立了,却没有好好思考,自己应该怎么立,如何立,这会让我们陷入到一个误区:你以为你在改变,在努力,但很有可能你只是在走回头路。

我们大多数人所作出的改变和一些想法,根本上都只是厌倦了之前的工作环境,而非是真正想要找一个长期奋斗的事业。

我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以为然。那我们举个例子:

二十年前,父辈们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工,有的进厂几十年,有的选择了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二十年过去了,现在他们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仍然买了房,孩子也有书读,可谓是真正达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的境界。

你看,父辈们靠着进厂和当工人,照样熬过来了。那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会说进厂不靠谱了,打工不能打一辈子了。

为什么?

这其中有一个原因至少是被我们所忽视的,那就是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过不了父辈那样的“苦日子”。又或者说,我们对于自己乃至自己未来所向往的生活,这个标准大大提高了。

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把孩子留在身边照顾,同样也希望自己过着一份体面的生活,市场经济让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但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也开始显露出来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之下,我们所有人都被这个社会无形之中所“异化”着,我们也时常幻想自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也期望自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尽管,这两种改变乍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想谋发展,但本质上,这两种初衷又会把我们的选择引向不同的结局。

那些仅仅只是厌倦自己工作环境的人,在提出想要出去“闯一闯”时,对自己的未来乃至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是没有什么计划的,这种人属于走一路看一路,相对而言,没有很大的动力渴望向上。

相反,那些真正想要找一个可长期为之奋斗事业的人,他们的目标和渴望都是不相同的。这就好比我们创业开一家公司,前者只是想要“试一试”,后者却是想要干一番大事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者的愿景不同、目标不同,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前者就更容易放弃和妥协,后者的韧力则更强,不达目的不罢休。

自然,两者最后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坦白讲,我们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口,有着增长最快的经济,机会何处不在?只要你愿意“闯一闯”,做什么你最终都能够发财。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因为人多、市场大,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往往也是激烈且残酷的。很多人都认为进厂没前途,送外卖不是长久之计,跑网约车更不能长期干,大部分人都想着,自己目前的职业只是过渡期,等有了本钱我一定要自己做生意。

可问题是,很多人都只想到了自己应该怎么样,却从未以科学、商业的角度考量外部的环境怎么样,我做这个在当地会面临怎样的竞争。

没有市场调研,仅凭着个人的“一腔热血”去闷头闯,运气好你能成事,但大部分人的结局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自己的本钱赔光了不说,还白白搭进去一两年时间。

当然,这可能和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观念有关。大部分人从小接受到的教育理念是,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够致富。

于是我们潜意识里把个人努力就等同于致富。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至少不全是。进厂上班,工作时长大概在12小时左右,可薪资一个月也就只有几千元,工地那么累,风吹日晒一个月也只有万元左右,这不算努力吗?可我们一样没有特别富有。

我们习惯把个人的力量夸大化,却往往忽略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我一朋友,今年三十一岁,此前一直在工地上。去年听说朋友在种植菌类,赚了几十万,于是便拿出了一部分积蓄打算跟着朋友干,一年下来,因为天气多变的原因,朋友的全部积蓄打了水漂,自己还白白耽搁一年时间。

事后我分析,朋友的这种“闯一闯”,本质上就不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长期奋斗的事业;朋友仅仅只是想要改变此前的工作环境。

当然了,每个人对于赚钱的渴求这一点我从不怀疑。但赚钱这件事本身,说到底就是认知的问题,你的能力、你的思维、你的经验、你的方法,这些都是关乎到认知,以及你的一点点运气。

盲目寻找机会,那么机会遍地都是,但你能够抓得住吗?

真正厉害的人,永远都在等待机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机会到来时,绝不放手。

我一个远房堂哥,三十岁之前两口子一直在广东那边进厂上班,两个儿子都在老家读书。在三十岁后,堂哥从广东回家,准备拿出自己手里的闲钱做一番事业,几经考察之下,堂哥选择了做面馆。

学了几个月,堂哥就在县城开了一家面馆。十元一碗面,刚开始生意还不错,一天能有八百的营业额,但两年时间不到,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少,营业额也从过去的八百一天,慢慢变成四五百一天,算上房租和堂哥两口子的人力成本,一个月下来真的赚不到多少钱。

还是那句话,你得把转移力从个人身上,逐渐聚焦到外部环境上。这是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但大部分人犯的错误是过于关注自己,从而忽略了外部环境。

三十岁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门槛,家庭责任越来越大,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本能的,我们会想要寻求突破口,来实现自己对职业后半生的一个突破,或者说开始追求更稳定或者收入更多的工作。

但有时候,我们这么做还是容易弄巧成拙,创业做生意真的不一定就比上班赚得更多。

但如果你又真的不想甘心只是上班的话,那么有一些问题是一定需要注意的。

一、提前料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出去闯闯之前,在跳出舒适圈之前,我们一定要问自己: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提前给自己设定困难,设定创业做生意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困难,有助于我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让你不至于在创业的过程中手忙脚乱,到最后败的一塌涂地。

说到底,年龄越大,我们承受风险的能力就越低。

提前给自己料想可能遇到的困难,又叫做“事前验尸”。指的是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就去设想这件事最坏的后果,如果你能够接受,那么我们不妨大胆去做、去尝试。

做一件事,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去做,想到就去做,没有任何规划去做。因此,当我们决定去闯闯的时候,就一定要留意到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有哪些解决的途径和方式?

对我们而言,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确定大致方向

三十岁之前一直待在工厂,出去了能做什么?准备做什么?自己有哪些优势和资源可以利用?

这些问题,是我们离开工厂之前需要去考虑的。

确定性非常重要,而不是飘忽不定不知道做什么,盲目对一个三十岁的人而言,通常是致命的。

不管你是准备开一个奶茶店也好,还是打算做餐饮和小吃也好,亦或者是其他的门路,确定了大致的方向,以后再去落实,去做相应的对策。

有的人在离开工厂之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方向,只想着离开当下这个舒适圈,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问题,但会给你离开工厂带来很高昂的试错成本。

试想一下,如果你离开工厂之后连做什么都不清楚也不了解,那等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事情后,可能也是大半年甚至是一年过去了。

人一旦陷入到迷茫之中,那么他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具备较高的理性。换句话说,你犯错的概率就会更大。

因此,在跳出舒适圈之前,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该去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

只有确定了大致的方向,做起来才有目标,才有安全感。

三、给自己留有退路

最后一个建议是,一定要给自己留有退路。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上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百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如果我离开工厂后,收入还没有我在工厂高的时候,那我应该怎么办?我还能干什么?

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你身上有十万块,想着离开工厂去开一个奶茶店,或者跟人合伙做生意,你没有太多的经验,唯一的经验就是来自于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继续回到工厂。

例如,如果我的十万块花光了,还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的话,那么我就收手了,继续回到工厂上班。

在生活中,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要么之前在进厂、要么之前在工地,辛辛苦苦存了一些钱,想着做什么生意,结果钱全部投进去了,生意却没有什么起色,于是四处借钱做生意,到最后自己的积蓄花完了不说,还欠下一屁股债。

这么做,真的得不偿失。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负债去创业,尤其是在前期的时候。

我们需要给自己留下一个底线,或者说原则。花光了这十万,我就不继续投资了,这叫及时止损。

还是那句话,这个世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要做好及时止损的打算,避免越陷越深。

最后一条最重要的是,对于常年进厂的人而言,其实并不适合独自创业,尤其是在你没有经验、没有商业知识、没有人带你的时候。

在大部分工厂里,其实都是流水线工作,对那些长期在工厂工作的人而言,他们的思维都是僵化的,很难去应对商业上的竞争。

因此,我的建议是,先离开工厂干一些“接地气”的工作,例如外卖或者网约车司机等等,多观察、多听、多总结。

思维要开放,这一点非常重要。

想法很重要,但如果不能落地,再好的想法也白搭。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