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低代码的流行是一种趋势,掌握这种低代码的工具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现今的低代码发展趋势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低代码市场达到28.5亿元。未来五年,中国低代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9.5%,2022年达到42.6亿元,2025年达到142.2亿元。(数据出自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海比研究院联合葡萄城共同研究发布《2022中国“低代码”领域十大趋势报告》)
2021年,来自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团队的开发者正在使用低代码整合现有软件系统的API和数据,将其封装为数字化平台,通过对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数据和业务进行编排,开发者可以更敏捷的构建和优化面向业务部门的各类内外部应用。
相较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式,低代码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的新一代基础设施,显著降低了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成本,缩短了业务层应用的开发和交付周期。
2022年,随着低代码技术更广泛的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化路径从构建独立应用切换到搭建数字化平台上,充分发挥低代码技术的优势,加速企业数字化建设。
低代码如何流行起来的?随着市场渐渐不能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而近年低代码领域技术的累积突破,也让我们看到了用低代码方式实现复杂业务能力的可能。
可以说,两个因素相互影响,让低代码的流行几乎成为必然,也成为救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
低代码不仅仅意味着少写代码,还能让软件全生命周期的流程上投入要更低(代码编写更少、环境设置和部署成本更简单);
显著降低开发人员的使用门槛,非专业开发者经过简单的IT基础培训就能快速上岗,充分调用人力,大幅度降低对昂贵专业开发者资源的依赖。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对个人开发者来说,低代码平台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快地开发应用程序,因为它们减少了繁琐的编码工作,这让程序员可以专注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而不必处理重复性的任务;
而低代码工具还可以自动处理许多常见的编码任务,例如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存储和集成。进一步为程序员留下了空间,增强开发者的个人竞争实力。
在未来,技术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是一个大概率的趋势,如果我们不正视新技术的影响,就很可能会在这场职业竞争中落败,至少,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是不会错的。
不过目前,国内低代码开发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根据Gartner的统计数据,国内的LCAP(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渗透率仅不到5%。
这主要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由于一些行业的应用场景相当复杂,很多低代码产品难以满足这些复杂需求,除了少数技术实力过硬的低代码产品,比如 iVX 能达到要求以外,很多都做不了。
很多企业在尝试其他低代码平台过后,发现低代码无法减少工作量或提高效率,就直接放弃了。大家也会认为低代码做不了复杂场景,于是低代码的流行就受阻了。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低代码开发目前还没有被很多企业注意到,也没有引起重视,所以总体的声量较小,也就成了必然。总结下来,现在优秀的低代码平台还是太少,很多厂商的产品都还未打磨完整,期待未来各家打磨的更好一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