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旅顺天后宫
李清军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使原本安宁祥和的旅顺地区战火纷飞,身处战火中的旅顺天后宫难逃厄运,但是历届天后宫的住持道士、僧侣却表现出了英勇不屈的爱国热情,他们不惧帝国主义的威胁,爱国爱教,成为宗教界人士的典范。
源远流长,旅顺天后宫历史悠久
明清时期,在旅顺白玉山东南麓的海边上有一座天妃娘娘庙,名曰天后宫。它始建年代不详,目前藏在旅顺博物馆的《旅顺天妃庙记碑》记载了明朝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保定候孟善倡议重修天妃庙的经过和捐修者的姓名。由此推算旅顺天后宫的始建年代至少应该在元朝,在大连地区乃至整个东北目前应该是最早的一座妈祖娘娘庙。
妈祖塑像
妈祖本名林默,民间又称“林默娘”,福建莆田湄洲岛人,相传她“生面神异”、识水性、懂巫术、富有侠义之心,能够保佑航海捕鱼之人平安,是我国沿海渔民非常崇信的一位女性神灵。从北宋开始,历代皇帝对妈祖均有封号,元代被封为“天妃”,清代被封为“天后”,我国沿海许多地方都有供奉妈祖的庙宇。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扫除元朝残余势力,派遣大将马云、叶旺带领大军从狮子口(旅顺)登陆,从此将这里更名为旅顺。由于辽东民贫土瘠,所需粮饷大部分要依赖从山东海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海运较陆路运输危险很多,平安到达目的地是船工们追求的目标,所以祈求妈祖保佑就成为他们迫切的精神需求。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当时驻守辽东的最高长官保定候孟善重修天妃庙就成了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和民意的事情,他的提议得到了当时驻守辽东的许多重要官员积极响应,很多官员都参与了天妃庙的重修,例如当时的辽东指挥使徐刚和定辽前卫千户叚诚等都捐款捐物参与了工程建设。
渤海海峡地图
旅顺天妃庙自明永乐年间重修以后,一直成为当地的官员、兵士、船工、商人、渔民祭拜场所,“今之渡鲸波而历海道者,莫敢不致祭,敬于祠下,咸蒙其佑”。随着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海运的发展,旅顺天妃庙多年来香火一直旺盛,长盛不衰,后来又经过多次重修,规模不断扩大,最有名的是清光绪年间的重修。
清光绪六年(1880年),朝廷开始修建旅顺港。1883年李鸿章调刘含芳任旅顺港工程局会办,协助袁保龄修建军港,1886年袁保龄患重病,李鸿章命刘含芳主持旅顺港坞工程。他在旅顺共计11年,不仅在海防建设上功勋卓著,而且还主持修建了旅顺天后宫(清朝时天妃庙改称天后宫)。1886年,眼见官祭寺庙天后宫已经破败不堪,主持军港建设的刘含芳带领淮军对其进行了重建,据现存于旅顺日俄监狱的《创修天后宫序》记载:“光绪十二年,登莱青兵备道刘含芳重修整理。其间如来、菩萨诸佛殿参错掩映,官民祈祷灵验如响,香火由是鼎盛。每水师巡海则奉天后以行,及入口停泊始复安其位。盖国家公设之神堂,非乡里私造之荒祠也。”
现藏于旅顺博物馆的《天妃庙记碑》
旅顺天后宫(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这段碑文可以看出,经过重修的天后宫不仅扩大了规模,还将佛祖和诸位菩萨迎进庙宇。不仅平民百姓,还包括大小官员都来天后宫顶礼膜拜,天后宫的天后神像还成为北洋水师官兵的专职保护神,就连出海都要供奉在指挥舰上。
刘含芳主持修建天后宫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官方行为,因为妈祖信仰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已经是深入人心,光清朝皇帝对妈祖的褒封就达15次,封妈祖为“天后”、“天上圣母”,已经达到女神中的最高封号。同时天后宫自明代以来就是官祭寺庙,北洋海军在旅顺建立也需要一位保护神,作为旅顺军港建设的政府大员,主持重修就天后宫也自在情理之中。
元君道长,英勇不屈喋血旅顺口
1894年7月,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9月15日中日双方在丹东大东沟海域爆发海战,中方损失部分舰船后退至旅顺港。10月,清朝军队的鸭绿江防线相继失守,日军占领安东、九连城。紧接着清政府经营多年的北洋重镇金州、旅顺失守。1895年1月,北洋舰队在威海卫基地与日军进行了最后一场惨烈的战斗,最终以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告终。
旅顺港里的北洋水师舰队
在甲午战争中,旅顺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之一。1894年11月22日,日军占领了旅顺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4天3夜大屠*,全城共有二万余百姓惨遭*害,不仅如此,就连宗教界的道士也未能逃过这次劫难。多年以后,《辽沈晚报》揭露了这段尘封的历史,将当年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
“日军的野蛮暴行,连佛道中人都未能幸免,旅顺天后宫的众道徒在70多岁的元君道长带领下,在殿内做大道场,为与日军作战时阵亡的清军将士超度亡灵。一群日军士兵破门而入,日军军官从刀鞘里抽出战刀,刀尖抵住元君道长的咽喉,并要他立即停止为阵亡清军士兵超度亡灵,改为日军阵亡将士做道场,否则将这里的道士全部*光!只见元君道长闭幕垂首,不再说话。两名日军士兵将一名道徒架到元君道长跟前,日军军官举刀迎面劈下来,从肩膀到腰劈成两半,一股鲜血直扑扑溅了元君道长一身,但是元君道长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依然闭目垂首。
恼羞成怒的日军军官让日本兵将四个道徒的手掌用大铁钉穿透钉在大殿内的4根圆柱上,然后扒下他们的裤子,让士兵站成一排比赛射击,看谁能打中这些道徒的生殖器,一时间大殿内血肉横飞,枪声、日军的狂笑声和道徒们的惨叫声响声一片。
日军屠*旅顺民众
日军军官再一次厉声逼问元君道长,肯不肯为日军阵亡的将士做道场,元君道长依然不为所动,日军军官气的暴跳如雷,指挥士兵抱来一捆捆的干草,密密麻麻堆放在元君道长的四周,点起火来。干草立即燃起烈焰,元君道长直到全身都烧成一团火球,也一直不动,巍然挺坐在大火中。”
《辽沈晚报》的这段记载是当年日寇旅顺大屠*的真实写照,丧失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对手无寸铁的宗教界人士犯下的滔天罪行,作为清净之地的旅顺天后宫本来可以躲过这场磨难,但是身为出家之人的天后宫的道长们并没有屈从于侵略者的淫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以死捍卫中国人的尊严,体现出宗教界人士铮铮铁骨和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
心一法师,爱国爱教万古流芳
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引起俄国极大不满,他立即纠集了德国和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并加以军事威胁,逼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政府,无能的清政府花了三千万两白银从日本人手中重新“赎回”了辽东半岛。1896年俄国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诱使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1897年俄国舰队擅自闯进旅顺口,随后向清政府强行“租借”旅顺、大连附近海域,进而霸占了整个辽东半岛。
俄国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远东著名不冻港旅顺,大喜过望后立即开始大兴土木,一面修筑兵营要塞,一面继续完善旅顺港的各项设施。面对旅顺天后宫这块依山傍海的风水宝地岂肯放过,于是产生了拆除天后宫霸占这块土地,修建水兵俱乐部的想法,当时天后宫住持心一法师进行了坚决的抵制。
俄国人拍摄的旅顺港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心一法师原籍江南寿州(今安徽淮南),原是清政府驻守旅顺的一个下级军官,光绪十四年(1881年)来旅顺驻防,曾经当过黄金山炮台哨长,甲午战争时曾经参加过旅顺口保卫战,他眼见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便愤而削发为僧,虽为宗教界人士,仍然摆脱不了帝国主义的侵扰。
一天沙俄侵略者突然派来军队,强令正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僧人搬家。面对残暴的侵略者,心一法师毫无惧色,他大义凛然毫无惧色,怒斥沙俄军队:“天妃圣祠已建立数百年之久,有几万名男女信徒顶礼膜拜,尔等欲毁寺驱僧,兴造官舍,万无此道理!假如将俄罗斯的神庙也如此对待,尔等能否容许?”一番话问得俄军官兵哑口无言。但是俄罗斯军官仍未罢休,硬要指挥士兵强行扒庙,心一法师决心以身护庙,他让徒弟们抱来许多干柴堆放在庙宇四周,关上庙门自己坦然躺在上面,誓与庙宇同归于尽。这时附近的百姓越聚越多,舆论大哗,沙俄军官怕事情闹大急忙灰溜溜带领士兵撤走了。
后来沙俄军官变换了手法,派人前来谈判。谈判中心一法师坚持原则:一是沙俄当局应当赔偿全部搬迁费用,而且款项必须一次付清,二是必须新庙建成后才能搬家。在法师的力争下,沙俄只得当局一一应允。沙俄当局赔偿白银一万多元,作为易地重建的费用。
但是在那个年代重修天后宫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庙宇不是简单的事情,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旅顺校场西沟买下一块土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心一法师利用俄国人的赔偿款和自己化缘银钱终于建成一座庄严宏伟的大型寺庙。在重修天后宫过程中,心一法师付出极大的心血,据辽南名仕乔德秀所著《创修天后宫序》记载:“所尤难者,时遭荒乱,烽火频警一椽茅茨尚非易措,矧栖神之所尤非可简略从事者。禅师乃夙夜经营,无时或怠。…庀徒度材,鸠工建造,需用不足,复募化善人君子,以补其缺,由是天后之宫乃焕然一新。”
天后宫老照片
这段文字是当年心一法师在重修天后宫市的真实写照,作为当时旅顺最大的宗教场所的主持,心一法师后来还发起过重修万忠墓的活动。当年日寇在旅顺进行完大屠*后,留下几十人帮助他们火化遇难者的遗体,骨灰葬于白玉山东麓。1896年11月,清政府建立了甲午战争遇难同胞墓,并刻“万忠墓”石碑,每年都有当地官民前来祭祀。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重新占领旅顺,为掩盖大屠*罪行,暗中派人将万忠墓碑盗走,让万忠墓失去标志成为一片荒野草地。为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当年的罪行,心一法师以天后宫住持僧人的身份联合当时旅顺华商公议会会长陶旭亭等人发起重修万忠墓的募捐活动,并于当年再次在万忠墓前树立一块新的石碑,上书“万忠墓碑”四个字,并在已经荒芜的墓地上建起了3间殿堂,以供后人祭祀。
心一法师卒于何年不详,但是他的爱国、爱教的精神在旅顺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后人所敬仰。
庙宇不存,爱国爱教精神永存
当年心一法师重修以后的天后宫较原来规模扩大许多,共有如来佛殿三间,左右僧寮各三间,还有东西客舍各三间。中间建高层楼供奉天妃娘娘,其下还有左右看台各三间,其南有戏楼三间,左右钟鼓楼各一间。这时的旅顺天后宫仍然是当地著名庙宇和百姓的祭祀场所,著名辛亥革命先驱简孟平在1918年的《旅顺游记》中有过描述:“上列三龛,三世锦丈六金身,旁列十八尊者像。廊下丰碑屹然,就视之,则清光绪某年某僧重建此庙,…寺名天后宫,俗乎娘娘庙,中国航海者所供奉,清时极盛…。”此时旅顺天后宫于每年的三月二十三天后圣诞期间,举行为期三天的庙会活动,这时每天都要演戏酬谢神灵,同时还有各种杂耍表演、商品买卖,庙里庙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香火鼎盛。
旅顺天后宫老照片
然而,随着日本人统治下对旅顺天后宫的不断迫害,加上旅顺老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天后宫的香火日渐衰落,庙宇也日渐破败。1950年,大连市在修建55中学时,旅顺天后宫被拆掉,最后一任住持和尚为郭智。如今旅顺市场街一带已经是高楼林立,再也找不到天后宫的遗迹,只有保定候孟善倡议修建天后宫时立的《天妃庙记碑》、清光绪三十二年辽南名仕乔德秀撰写的《创修天后宫序》两块石碑静静立在旅顺博物馆和旅顺日俄监狱,但是旅顺天后宫历届道士、僧人的爱国爱教精神成为宗教界人士的学习榜样。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