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可以很容易体会太极拳的特点。而踩高跷就是骑兵模拟训练的基本方法 与之相对,少林拳是古代步兵的枪法、刀法,踩着高跷的时候,根本无法演练少林拳,只能演练太极拳。
战马食量大,豆子、麦草都需要,所以骑兵数量少,骑兵的格*术就流传得更少。与之相对,少林派的步兵格*术就广泛流传,形成了“天下功夫出少林”。
实际可以这样比较,太极拳更加贵族化,将军化,古代战将多出自骑兵,骑兵以快、以冲占有绝对优势,骑兵充分利用战马而训练了独特的功夫。我们现在说的江湖功夫其实在古代是不入流的,比如古代的侠客,他们是不能经过战阵的,因为长久以来靠单打独斗的地面作战,实际根本挡不住骑兵的大枪。而骑兵的大枪就是转化太极拳的基础。至今太极拳仍保留有抖大杆,抖什么大杆,就是白蜡杆,这都是中国的先人经过长期的战争逐渐摸索出来的。白蜡杆才能抖出万多梨花开的情况,*伤力极强,且由于大杆练劲,不使用拙力,只要练出来,就是战场枪手,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后来的大枪都源自于赵云。
2005年,俄罗斯总统保镖5人来中国访问,与几位职业的散打拳手进行较量,在比赛前,陈氏太极拳传人张晓武曾与俄罗斯保镖试手,其中一项就是抖大杆,张晓武可以抖70多下,而俄罗斯的保镖最多的一个也就几下,张晓武一试就知,最后的结局也如张晓武所示:0:5,中国全胜。太极拳练习内劲有一项就是练习白蜡杆,一般都是无人的时候练习的。
白蜡杆安上枪头就是大枪,就是古代的大枪,因此太极拳高手,实际是可以上得马战的,而少林拳是不可以的。
一楼胡说,二楼八道!太极拳在创拳之初,曾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家武术之长,包括当时的大小红拳、炮捶、心意拳等,由于当时少林武术比较流行,在社会上流传较多,因此吸收少林武术也是很正常的。
太极拳主要还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意拳又名心意把,在当时少林寺中存在,在社会上流传也很广泛,后来还演变成形意拳,因此太极拳与少林寺的武术肯定是有密切联系的。再加上当时戚纪光与少林联系十分密切,有传说他是少林俗家弟子,而太极拳创拳始祖陈家祖先原本也曾参与抗倭,是明朝将领,太极拳中吸收了很多戚家军的功夫,太极拳招式名称中许多与戚纪光《纪效新书》记载的内容相同就是明证。三楼四楼的兄弟讲的很正确,太极与少林无论直接或间接,都曾互相吸收学习,这是必然的;同时,由于天下功夫原理相同,因此掌握了真正的方法的人,练起来是一样的。不应当硬性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