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黄色便笺本上愤怒地写道。这封质疑信得到了神圣的回答,而他的提问也持续了三年。1995年,《与神对话》出版。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37周,拥有37种语言译本,总销量超过1300万册。《与神对话》共分三卷,和人生、世界、宇宙息息相关。怎样才能和别人愉快相处?爱与性的真相是什么?灾难降临时该如何改变命运?生活中所有困惑,都能从《与神对话》中寻找到解决秘钥。
跳出这本书来思考这本书给你的启示!
首先什么是神?造物主?掌握万物生*予夺大权的某种存在?我是无神论者,但是宇宙这么大,人类这么渺小,我们至今都没有走出地球太远,再过几百年,我们都可能探索不了太阳系,何况银河系有几亿颗太阳类似的恒星。所以,以人类目前的知识和认识,我们下任何断言都是一家之言,都言之过早。我不知道是不是神造就了万物,造就了人类,但是人类在地球的出现,发展,以及人类内部出现的文明,真的只是必然发展吗?有没有可能我们就是那个玻璃瓶子里面的琉璃珠中的蚂蚁,我们发展了几百万年后,才在航天,星际航行后,才触摸到了瓶子边缘,或者说是太阳系边缘,才发现,我们只是某种存在得瓶子里面的玩物而已,就像我们小时候,被蚂蚁放在瓶子里面一样。我们透过玻璃看到的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可是对于真实世界来说,我们就是一个囚笼。回到神这个词上来说,神,神仙,想起了封神榜上的神,除了几个肉身成圣的,如杨戬之类的,其他的都是已经死了,肉身毁了,只是元神成神。那么元神不就是灵魂吗?或者说是一种能量体,不是肉体,实体。那么我们经常说的精神是什么呢?精神,是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g shén,jīng shen意思是描述有智动物特别是人类的内在灵魂、心理现象的名词。这是百度关于精神的解释。那么这么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住着一个神,那个神是自己到目前为止的经历,苦难,快乐,学识,感情,等等的精华的神?所以,这么说来,我们就是神,我们的神就是自己。与其信一些虚无缥缈的别人创造出来的神,那还不如信自己。想起了《雍正王朝》里面的一个片段,雍正给刘默林的一段故事:雍正笑道:你妄谈佛法……何为佛,朕给你说说: 有个人,虔心拜佛,天天在南海的普陀寺烧香祈祷,渴望着见上观音菩萨一面。一天,观音菩萨终于现身。此人高兴得不得了,百般磕头,突然此人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问观音菩萨:菩萨,您也拜佛吗? 菩萨答道:当然。 那人问道:您拜的是那尊佛啊? 观音菩萨答道:我拜的也是观音菩萨。人傻了:您自己不就是观音菩萨吗? 观音笑着答道: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啊!
其实拜佛是一种期望,并非一定信世间有佛,而是拜心中有佛
我们拜佛,眼前的佛是一个形式,关键是要拜我们自己心中的佛,心中有了佛,才好做事啊。
这么说来的话,所谓的神其实就是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神,我们遇到事情了说自己定了定神,其实就是稳定自己的精神,自己有主见,强烈的自主意识,某种影响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就是精神,很多厉害的人甚至自己的精神能影响万千人的精神,比如伟人!!!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纳厚君子当厚德载物。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以上这些,我就是自己的神,自己的主神。我不必外求他物,修炼自己的神,壮大自己的神就行。不管顺境逆境,人就活个精神劲,不要颓废自己,颓废了就是消磨自己的神,也就是费神,慌了神。不要怕,定住神,精神的活着,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神,而且是大神!!!
读书其实也是讲缘分的。正如沃尔什反复强调的,这部作品只会在完美的时间,以完美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有一段日子,作者的生活、工作和感情均不如意,他觉得他的人生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他有个养成多年的习惯,就是把他自己的想法写到通常不会寄出的信里,所以,这一次他又拿起信赖的黄色便笺本,决定写信给神。
那是一封怨毒、激愤的信,写满了困惑、痛苦和咒骂。以及许多愤怒的问题。
他写:“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失败?要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为什么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找不到快乐?难道我将要永远穷下去吗?最后,也是我最想问的,我究竟做错了什么,活该过着这样潦倒凄凉的人生?”
就在作者准备把钢笔扔开的时候,他的手依然摆在纸上,仿佛受到某种无形力量的控制。突然之间,钢笔开始自行移动起来。他并不知道他将要写些什么,但似乎有个念头渐渐浮现,所以他决定顺着它。写出来的是:“你真的想知道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或者只是在发泄而已?”就这样,作者开启了《与神对话》。
世间根本没有神,至少我不相信。这本《与神对话》,其实只是作者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住着一个“大我”和一个“小我”。“小我”是任何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点的思想和行为。有的人自私、狭隘、不懂感恩、处处为自己考虑。
而“大我”是一切以Ta人利益为出发点,有博爱精神,懂共情、换位思考、能体恤别人的不容易、任何事情都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
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遇到问题,不埋怨,有的人喜欢解决问题。而有的人会推卸责任,喜欢埋怨,制造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东西’不外乎两种:穷人和抱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贫穷(抱怨)孕育了抱怨(贫穷),抱怨(贫穷)又孵化了贫穷(抱怨)。
人们越穷越抱怨,越抱怨越穷。”这话尽管有些偏颇,但贫穷和抱怨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
性格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很糟糕,不止身边的人会辛苦,那自己每天也不会开心。不要抱怨,其实抱怨真的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想办法去改变它。
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来自他人的伤害,当别人制造了这个伤口,你要做的是捂住自己的伤口想办法止血,而不是同那个伤害你的人一起继续撕扯这个受伤的伤口。
我们有时需要和自己做个对面,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你要打开自己的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你应该怎样做。
不要纠结于一个概念,而忽视了这个概念的所指。你要跳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只有换个角度才能看得更深更透。
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心里的垃圾定期倒一倒,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删除、格式化自己,才有储存的空间。心若晴朗,人生便没有雨天。
自己才是人生的作者,何必将剧本写的苦不堪言。人生在世,委屈、烦恼、辛酸,都是难免,重要的是你得翻过去,因为推开暗壁,对面总还有蓝天。只有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
人性是人无可改变的,成为人的根源,再去面对一切事物,那么都作为人在面对相同的事情,会存在相同的思考。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产生的想法,再过去,现在,未来都会有人想到,并且根据这个想法,往深入思考,研究。但不是所有想法都值得去进行分析,实践的,因为思考与行为不同,思考出的理论不会产生影响,可若是进行,付出行动,人的内心会产生矛盾,首先是人因为进行而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结果,那么理论,进行皆为过程,人在其道之上,容易为求结果而影响过程,那么人会因为明确目的,导致头脑不理智,产生理论错误的现象,最终本可以通往终点的过程为急于求成而功亏一篑。
若是将人性用清浊来形容,就是作为人本源永远都改变不了浊的出现,那么针对某些方面,顺应本能,则是错误,不可取的,所以人本能的决定,未必是好的选择,否则也不会说做人不能冲动,有时嫉妒,愤怒…的产生都会让人丧失本有的理性,此刻人性本身产生矛盾,人需要顺从思考后的想法,冷静去处理问题。
细心去观察经历的一切事物,会从里面分析出一切事物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是善是恶,是好是坏,一切都是自然存在的。作为人无法去改变,只能意识到一些不好的一面,往自己视为好的一面前行。可既然是自然存在,无论好与不好,都必须去经历,明知为恶而为恶,顺其自然,增添苦恼,是意识而进行,假设阻止,也会为无能为力而烦恼。意识到一切不会发生变化,顺着环境去进行,会失去了自我,这种妥协,令人感到无助,可从过去的角度来看,又有多少顺着环境而进行的事情,现在无法分辨出可为不可为,一切都是在未来才能意识与领悟的,看上去是一种错误,不得已的妥协,在未来回忆过去的时候,会意识这是明智,但也会认为是过去的妥协,影响到现在。
一切过去的都无可挽回,作为人也不能从现在的角度为未来做出绝对正确的处理,因为顺从,违逆,都存在弊端。但现在对未来需要顺从自己意愿,无悔于心,现在对过去需要去理解,认可,而非否定,会发现过去发生的一切,是可以往正确的方向前行。作为现在会发现未来的美好是因为过去而诞生的。
他人的见解,因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同,所以会得到自己的认可,若是与自己的想法不同,首先会否定他人的见解,或者是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对是错,却忽略了个人对事物的思考立场与角度。
当自己期待机会到来的时候,机会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到来,有可能已经来到,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机会来临,可进行的方式让自己感到苛刻,艰难,在明知道机会来临时,却选择逃避,直到机会消失,再怨天尤人,怪天不给机会。
将认为的一切,成为唯一性的,殊不知发生仅是一面,但正因为这一面的产生,给内心带来画面,从此否定了其他面。
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或者问题的诞生并不是为了答案,而是为了思考而产生的,但人把一个问题的答案视为过程的结果,将会抛弃所有的答案,抛弃他人的见解,看法,更重要的是没有思考,一切已经结束。
人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很容易受到他人的伤害,心生自责。会渴望他人的认可,为他人付出,内心渴望着他人的回报,自以为这种相互的方式能得到他人的关爱,可同时也会为不断付出,得不到回应而痛苦。实际上对方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对方会相对应的付出,但自己得不到满足,因为自己的想法过于明确,容易忽略他人的付出,或者是为他人付出的而不满,同样会增添痛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