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洋枪队,帝国舰队最大的炮灰
华尔洋枪队
陈兵黄浦江,李鸿章望着滔滔江水思绪万千。
远处江面上,往来穿梭的巡逻船队是美国人费雷德瑞克·汤森得·华尔(Frederick Townsend Ward)领衔的洋枪队。李鸿章对这位美国人有所耳闻,知道他出生在美国,却一直在欧洲的军队里混日子,后来流浪到中国,在美国炮艇“孔夫子”号(Confucius)上当大副。1860年,太平军进逼上海,苏松太道吴煦委托华尔招募了一批欧美亡命徒组成洋枪队,成为一支对抗太平军的多国部队。
到了上海,李鸿章才明白曾国藩为何突然转变态度,出兵上海。因为华尔的洋枪队并非只是简单的一群欧美亡命之徒,而是由英国海军部跟江浙买办商人两股势力所操纵,华尔只是这两股势力的棋子罢了。特别是华尔身后那位财大气粗的浙江商人杨坊,才是这支部队的实际操控者。曾国藩可不想让杨坊打着国际雇佣军的旗号成为上海滩的主人。
浙江宁波鄞县人杨坊早年在宁波当绸布店店员,后入教会学校习英语,继因赌博欠债流浪到上海,混迹洋行,成为怡和洋行在上海的第一任买办。杨坊在怡和洋行十分卖力,为怡和洋行设计了一套用鸦片交换生丝的制度。在担任怡和洋行买办期间,杨坊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又在上海东门外开设泰记钱庄跟嘉明客栈,还联手福建龙溪郭氏家族一起经营航运业务。[1]一时间,杨坊成为上海滩家资百万的富豪,名噪一时。杨坊财大气粗,很快担任宁波四明公所董事。赚了钱的杨坊不想人们将他当成金融家、暴发户,立即捐得候选同知头衔。
上海滩富豪杨坊的好日子随着太平军席卷全国而受到威胁,越来越大的危机让这位富豪夜不能寐,尤其是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县城并活捉了那位靠卖鸡发家的苏松太道吴健彰,杨坊抓住机会伙同美商裴福洋行将吴健彰从囚禁地偷偷抢出,藏于租界内的新银号钱庄。杨坊从此步入仕途,当年由同知升为道员。1856年,加盐运使衔,担任苏松太粮道。
加官晋爵的杨坊血管里开始山呼海啸,决定玩儿一票大的。杨坊之所以想玩儿大的跟流浪汉华尔有着密切关系。华尔早先掌舵的“孔夫子”号实际上属于上海银钱业工会,上海滩的资本家们担心战乱期间资金不安全,就租借了美国的炮艇来为银庄护送银两,华尔就经常为杨坊的泰记钱庄运送银子。
流浪汉遇到金融家,还是戴有红顶子的金融家,一定会图谋更大的生意。华尔跟杨坊商议,如果由华尔组建一支雇佣军来保护上海的老板们,太平军就不会轻易进攻上海,条件是上海老板们要支付雇佣军的军费。当然,一旦华尔跟太平军作战胜利了,还需要老板们奖励一定的赏金。
杨坊是店员出身,混到盐运使官衔,在商场跟官场没有冒险精神那是办不到的。杨坊一合计,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有鬼佬看家护院,太平军不敢惹,政府军也要惧怕三分。有了鬼佬的枪杆子,到时候看谁还敢对商人大不敬。
上海滩的资本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经红顶商人杨坊一撺掇,立即行动起来。华尔跟杨坊一干钱庄老板率先达成了协议:华尔负责组建洋人雇佣军保卫上海,钱庄老板们除每个月固定支付100至600美元不等的固定工资外,雇佣军每攻下一座太平军占领的城池,就可以得到4.5万美元到13万多美元不等的赏金。[2]
华尔要组建军队围剿太平军,可他是美国人,美国大使馆没有授权华尔的军事行动。这个问题让杨坊很头疼,杨坊找到了吴煦,决定由大清帝国的政府官员出面委托华尔组织洋枪队。为了让华尔彻底为自己卖命,杨坊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杨章妹嫁给了华尔。很自然,杨坊带头拿出大笔钱财资助洋女婿掌舵的多国部队。
华尔有了富豪老丈人的支持,不断地扩充武装。很快,华尔发现,高价招募的欧美亡命徒投入战场上伤亡很大,这样一来,创建精英部队的成本很高,随即他瞄上了廉价的中国人,转而让欧美亡命徒当军官,中国士兵冲锋在前当炮灰。到了1861年11月,华尔的这支多国部队的规模就达到了两千多人。在这个关键时刻,华尔决定联手英国人,将雇佣军变成一支正规的国际化部队...
因为华尔已经得到消息,英国政府正在同北京方面进行一桩大买卖,英国议院已经取消了“中立条例”,一支由英国现役军官统率的海军舰队将开到中国海域同太平军作战。英国政府为了控制大清帝国的海军舰队以及陆地军队大权,向北京提出“舰队司令的权限条款,除了在他的管辖之下,中国政府应不雇用其他外籍军事人员”。
伦敦向北京提出的权限条款点名“解散道台的舰队及华尔上校的洋枪队”,英国政府非常露骨地向奕?他们提出,英国军队在大清帝国的“陆地上不能有一个竞争对手”。
杨坊梦想着自己的生意能够越做越大,华尔在琢磨着联手英国人保存自己的军队。可是赫德早已接到伦敦的密令,阿思本舰队到中国的时候,华尔的军队必须解散。更让英国人下决心要除掉华尔是因为华尔经常在紧邻英国大使馆的美国大使馆旁招募英国逃兵,大量的赏金随着战争的推进使得逃兵越来越多。
英国驻上海海军司令贺布在接到伦敦海军部命令后,立即派人去抓华尔,可是华尔躲在松江大本营。当时美国方面在中国保持中立,贺布抓不到华尔自然也没有办法找美国大使馆要人。不过华尔倒霉,在1860年8月1日的青浦大战中,他遭遇一位效力于太平军的原英国中尉萨维治的一发子弹,脸部被子弹穿透。
当华尔伤好之后重返军营时,贺布率领4艘炮艇直扑松江,将华尔跟20多名英国逃兵逮捕。
贺布在外交方面是一位老手,他将华尔交给了美国大使馆,要求美国大使馆以破坏美军中立和进行非法战争的名义,将华尔逐出中国。但贺布有所不知,华尔的老丈人可是生意人,早就给华尔设计好了前程,他让华尔三番五次向美国大使馆打招呼,说自己要加入大清帝国国籍。华尔在审判庭上大呼自己是中国臣民,贺布顿时傻眼。[3]
华尔走出美国大使馆后,贺布不甘心,再度将华尔逮捕。杨坊动用泰记钱庄的大量银子,通过上海道台衙门以及上海的地方驻军向贺布施压。贺布无奈,只有将华尔放出。华尔很会来事儿,回到松江大本营就给贺布写信道歉,保证不再招募英国逃兵,甚至邀请贺布共商剿灭太平军大计。
在李鸿章跟曾国藩密商出兵上海之际,杨坊跟华尔商议了一个更大的扩张计划,那就是要从国际大局出发,获得英国人的支持。杨坊决定拿出巨资让华尔出面,邀请英国驻上海海军司令贺布检阅华尔的雇佣军。贺布客套地对华尔的部队赞誉了一番,华尔抓住机会提出同英国人合作,贺布立即表示支持,并誓做“华尔的朋友和同盟者”。[4]大清帝国风云变幻的1861年,华尔的雇佣军跟英国远征海军部队在上海滩合流了。
灭不了华尔,那就温水煮青蛙。贺布将伦敦意图渗透到华尔的洋枪队之中,在上海的巴夏礼充分利用了中国商人的危机感,让中国人出钱出枪,洋枪队大规模招募中国人当炮灰。最后让中国商人出面给中国军队施压,令中国军队跟英国人掌控的华尔部队联合围剿太平军,那样一来,中国人冲锋在前,英国人就可以借机深入江浙之地。
望着远处的洋枪队,第一次带兵远征的李鸿章终于理解了曾国藩在安庆大搞军事工业的深意。英国人要远征太平军,就要有一支庞大的舰队,他们调整军事战略后,就可以让大清帝国政府出钱打造这样的舰队。当奕?将大量的银子掏给英国人的时候,英国人正在有计划地推进他们的舰队棋局。
洋人渗透帝国海军
遥远的伦敦城,李泰国信心满满地准备成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统治者。
赫德一直担心李泰国在伦敦把事情搞砸了,因为从小缺乏父爱的李泰国脾气暴躁。在中国的那段时间里,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在他的眼中,大清帝国的官员都必须遵照英国人的指令办事。赫德担心李泰国将火暴脾气带回伦敦,可在英国那些贵族跟官僚眼中,李泰国只是伦敦放到中国的一条狗。
伦敦的密谋已经超越了赫德的想象,议院的贵族们听闻了李泰国的宏大设想后,进一步讨论了特别法令,决定让这条狗到中国放手去干,如果能够通过阿思本上校掌控大清帝国海军,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那样英国海军就不用亲自动手了。最后大家决定特别法令不用经过议会审议,直接由政府批准就可以了。李泰国跟英国海军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议应付奕?的招术,因为这位大清皇帝的叔叔不是一个容易糊弄的人。
作为大清帝国在伦敦的全权代表人,李泰国跟阿思本的合同已经谈判得差不多了。合同约定阿思本作为舰队的总统,任期为4年,除了阿思本外,大清帝国不得聘请任何外国人做总统。李泰国在跟阿思本的合同中还特别强调,大清帝国所有外国样式的船只,或内地雇外国人管理者,或大清帝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管辖调度。
阿思本成了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大当家,更为要命的是,大清帝国采购的任何外国船只,以及聘请的外国管理者都要归阿思本管理。这样一来,大清帝国的海军就全归英国人掌控了。李泰国跟伦敦高层汇报说,阿思本只执行李泰国转交的大清帝国皇帝的命令,其他第三人的传谕,阿思本都可以不听。
李泰国将阿思本推向了大清帝国海军掌门人的显赫高位,又将自己推向真正掌权者的位置。大清帝国皇帝的命令需要李泰国传谕,阿思本才能执行。也就是说,李泰国如果认为大清帝国皇帝的命令跟英国政府利益有冲突的时候,自己就不会传谕给阿思本。
控制大清帝国海军舰队,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的控制,赫德当初跟奕?的承诺是欧美管理者只有两三名船长跟炮手,其余的将校均从大清帝国海军中挑选。可是李泰国在伦敦跟英国贵族们合计,无论水手、兵弁还是将校,都要由阿思本选用,经李泰国批准之后才能录用。
伦敦城的密谋在赫德的信函中早有苗头,尤其是将将校人数上报到数百人,已经向奕?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李泰国要在伦敦招募大量的海军将校到舰队效力。在那个“叔嫂共和”的癫狂岁月,奕?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看重的是上百人的费用问题,而没有意识到英国人觊觎的军权问题。
曾国藩倒是三番五次地想从奕?手里将舰队的控制权给夺回来,他在给总理衙门以及同治皇帝的奏折中强调,一旦英国人将舰队开到中国,应该立即开赴安庆跟汉口,因为太平军的攻击重点并不在上海,尽管从上海可以直捣金陵,但是安徽等地驻防薄弱,容易令太平军北上。曾国藩的用意已经再明显不过了,无论是安庆还是汉口,那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帝国舰队的掌门人到时自然就会落到他手上。
奕?一方面让崇厚训练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将来充作海军舰队的中坚力量,一方面筹划部分舰队留在上海直捣金陵。那样一来,以奕?为首的北京派就将成为帝国最具实权的利益集团,大清帝国的改革之路再无阻力。崇厚在天津那是相当卖力,在第一批禁卫精兵进津门之后,崇厚分多批训练了上千名特种兵,成为了大清帝国第一批完全西式化训练的新军。
英国的军舰还没有开到大清帝国海域,帝国内部的派系已经为舰队控制权开始了明争暗斗,自然也就看不清英国人在伦敦的谋划。奕?自认为让赫德代理大清帝国总税务司可以让赫德很卖命,让依然顶着帝国总税务司头衔的李泰国在伦敦采购军舰可以刺激这位狂傲的英国人。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冒险行动。
奕?的意图非常明显,推李泰国的下属代理总税务司之职,意在告诫李泰国,如果胆敢不听话,那么总税务司的位子就要换人了。赫德则是奕?更大的筹码,在李泰国跟赫德这两个英国人的努力之下,已经让大清帝国的海关脱胎换骨,步入现代化的管理通道之中。如果军舰的采购出现问题,你赫德也就别干了,大清帝国可以找更听话的人来干。
李泰国在伦敦,觉得奕?跟他的皇帝哥哥咸丰一样好笑,在他看来,自己这样高贵的人是在拯救腐败无能的中国政府:“我帮助你们征税,只要外国人的质疑是对的,你们必须去做。我的地位是作为一个外国人受中国政府雇用来替他们执行某些工作,而不是受你们的差遣。我根本不需要说,一个高贵的人受亚洲野蛮人差遣的想法是非常荒谬的。我不是中国官员,而是一个没有头衔但有很高地位和影响力的外国顾问。因为我受到信任,受到尊重。”
奕?跟崇厚还在梦想李泰国采购英国最先进的战舰,可是李泰国的骨子里压根儿就是将大清帝国当成了垃圾桶,根本没有向英国的船厂下采购订单,而是直接向皇家海军下了订单,采购皇家海军退役的8艘舰只。李泰国居然用英国皇家海军已经不能再用于作战的船只来武装大清帝国的舰队,奕?如果当时了解到这一真实情况,不吐血也要晕厥过去。
英国皇家海军的破船卖给大清帝国不说,李泰国还跟阿思本在伦敦招募了600多名皇家海军军官。按照两人的计划,这些退役的皇家精英将掌握舰队的各个要害部门,甚至将来输送到大清帝国已经采购的外国船只之上,通过这些招募的将校将大清帝国的水师牢牢掌握在英国人手上。
李泰国跟阿思本在伦敦还设计了舰队的军旗,这是一支军队在战场上的灵魂。中国战场上有一句俗话:人在旗在,旗在士气在、阵地在。舰队军旗围绕英国来做文章,做成一面多国联合舰队的旗帜。李泰国的行动令英国贵族大为开心,英国海军部发出军事训令,要求在舰队效力的皇家海军军官要尊重李泰国为大清帝国选定的海军旗帜。
李泰国在伦敦的秘密行动令在上海的赫德感到压力十足,因为只要阿思本舰队开到中国海域,按照伦敦的计划,华尔的洋枪队就要从中国消失。可是贺布没有立即让华尔的军队解散,而是通过联合执掌的方式进行渗透。赫德担心,华尔现在同贺布是一种合作方式,一旦贺布全面接管华尔的雇佣军,那些美国、法国、德国等多国流氓军人会不会心甘情愿接受英国人的指挥。
更为要命的是,华尔的这支部队背后有一位小伙计出身的中国官商杨坊,没有这位中国官商旗下钱庄的资金输血,华尔的洋枪队不可能不断地扩充实力。贺布现在虽然已经充分获得了华尔的信任,可是还没有得到杨坊的明确支持,加上华尔是杨坊的女婿,所以贺布要想接管洋枪队,难过杨坊这一关。如果洋枪队失去了杨坊的资金支持,即使贺布控制了这支部队也只能是英国人的负担。
赫德想到了巴夏礼,现在这位领事跟江浙以及广东的商人们关系融洽,这帮商人终于通过巴夏礼出兵江浙将曾国藩的部队逼到上海,商人们对巴夏礼是感恩戴德,那么只要巴夏礼站出来作出一个要跟李鸿章的部队一同深入江浙的态度,曾国藩与李鸿章一定会反弹,让大清帝国官商杨坊操控的华尔洋枪队冲锋在前,到时候可以一箭双雕。
华尔之死
华尔已经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杨坊其实是在蒙蔽美国大使馆跟贺布,因为此时华尔压根儿就不是大清帝国的子民,还没有中国国籍。江苏巡抚薛焕当时兼任南洋通商大臣,自然要跟杨坊这样的官商走在一起。为了帮助杨坊解决华尔的国籍问题,薛焕在1862年2月25日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
薛焕在奏折中先是将华尔围剿太平军的功劳说了一大通。当然,萨维治一枪打烂华尔脸的那一段没说。薛焕在一通表扬之后,向皇帝提出要赏赐华尔四品官头衔,他认为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为大清帝国卖命剿匪。可华尔不是中国人,怎么能赏给他官衔呢?薛焕告诉皇帝,华尔三番五次向美国大使馆打招呼要脱离美国国籍,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穿中国服饰,剃中国头型。[5]
一个雇佣军头目要脱离自己的民主国家,三番五次申请取得专制国家的国籍,这在大清帝国的历史上很是罕见。同治皇帝还不懂事,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精英们对这位死心塌地要为帝国卖命的洋人很是不理解,一方面下令褒奖华尔,另一方面密令薛焕暗中调查华尔的背景,甚至要将华尔的言行记录下来送报京城。
李鸿章到了上海发现,杨坊他们一手操控的华尔洋枪队现在已经跟英国人合流了,巴夏礼跟上海商人们秘密制订的三大军事行动计划,就是要让华尔的洋枪队打头阵,成为深入江浙腹心地带的棋子。不过李鸿章很快掌握了华尔跟贺布的恩怨,隐隐感觉英国人将华尔推向前线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华尔死。
英国人为什么要弄死华尔?
李鸿章很快明白了英国人的意图,他们是要为海军舰队扫清犬牙交错的雇佣军势力。李鸿章跟曾国藩进行了频繁的书信沟通。围剿太平军是汉族武装集团在清政府立足的筹码,为了最终拿下金陵,现在包括淮军在内的湘军集团就一定要顺着以杨坊为首的商人借洋兵“助剿”的“人心”,利用“华夷混一”已成的局势,[6]壮大湘军集团的势力。
英国人要弄死华尔,赫德不是玩一箭双雕吗?英国人既然都在学中国兵法谋略,八股文士出身的李鸿章跟曾国藩怎能不回敬一下赫德?于是,李鸿章给曾国藩的信函中提出“上海总要他(英美等国)保护方好,似当与委曲周旋”。李鸿章认为,英美出兵保护上海意在获得更多利益,中国方面可以跟他们周旋,一方面作出合作的姿态,一方面加紧自强,到时候既可以笼络上海滩商人的心,也能笼络列强。
曾国藩对巴夏礼以及上海滩商人早就拟订的军事行动计划一直耿耿于怀,他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三番五次强调:“宁波、上海,皆系通商码头,洋人与我同其利害,自当共争而共守之;苏、常、金陵,本非通商之口,借兵助剿,不胜为笑,胜则后患不测。”[7]
曾国藩跟李鸿章决定要求外国部队只能“会防不会剿”。[8]李鸿章跟曾国藩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外国军队只能在上海地区“会防”,不能深入到苏、常、南京等地区“会剿”。1862年5月17日,法国侵华海军上将卜罗德在上海奉贤南桥被太平军击毙。法军立即龟缩在租界,这让李鸿章跟曾国藩暗自欢喜,现在至少法国军队不能向江浙一带扩张了。
刚到上海滩的李鸿章部处于看热闹的状态,贺布跟华尔率领的部队像疯子般扑向太平军,可是太平军势头太猛,迅速拿下了嘉定、青浦等地,这样一来英国军队也不敢贸然离开租界了。很快,英法商议将军事行动范围定在“上海30英里半径以内”。[9]
李鸿章跟曾国藩“会防不会剿”的目的达到了,可是贺布心里很不踏实,因为英国人还没有完全掌握洋枪队。一直提供资金支持的杨坊心里也不踏实,只有华尔不断在围剿太平军的战场上攻城略地,自己才能加官晋爵,有了枪杆子跟官帽子,生意才会做得更大。
华尔的洋枪队必须不断地冲锋陷阵。1862年9月20日,华尔在慈溪城外跟太平军交火,突然被一发子弹击中。第二天,华尔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时华尔官居三品副将。华尔死前,同治皇帝还在派人调查华尔的底细,强烈要求华尔穿大清帝国臣子的服装。一直不听话的外国雇佣军兵头华尔,在死后装入棺材的时候,终于被帝国官员穿上了长袍马褂儿。
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佗一听华尔死了,立即给苏松太道吴煦发来照会,要求让贺布全权接管华尔的军队。[10]李鸿章立即给同治皇帝上疏,坚决反对英国人接管华尔的军队,建议让出钱的杨坊统带这支部队。同治皇帝给李鸿章下了一道圣旨:“常胜军如不听调,李鸿章派员接替。”华尔旧部控制权旁落,这让英国海军部相当地窝火,远在安庆的曾国藩哈哈大笑。
师生的金权暗战
跋扈的白齐文
阳光穿透纱窗,洒满整个书房。杨坊正在书房里盘点着自己的金银珠宝,这是他觉得存放珠宝最安全的地方,没有人会想到书房就是黄金屋。当合上账本的那一刻,杨坊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表情。
杨坊站起来,将官帽戴在头上,跨出书房,路过一个长长的走廊,经过女儿杨章妹的闺房。十多天前,这里还是女儿杨章妹跟女婿华尔的卧房,现在华尔已经穿上大清帝国臣子的官服,被埋在了松江城内玉皇阁北,留下杨章妹形单影孤。
突然,听见客厅外传来了争吵声,来人叽里呱啦说的都是鸟语。杨坊听出是美国佬白齐文(H.A.Burgevine),白齐文是华尔之前的副手,现在跟自己共同掌管洋枪队。这位美国佬在1862年3月15日与华尔一起,在上海举行了归化入籍仪式,正式成为大清帝国子民。杨坊对白齐文印象并不好,认为他简直就是一只吸血乌贼。
不用问,白齐文是来要军饷的。杨坊今天盘点家里的金银珠宝可不是为了给白齐文发军饷。现在龙溪郭氏家族的万丰商船号正在清算账目,杨坊的泰记钱庄跟万丰商船号有业务往来。杨坊挪用了郭氏家族的资金,一旦郭氏追账,泰记钱庄就可能出现挤兑风潮。
杨坊现在最担心的倒不是万丰商船号的郭氏家族,而是李鸿章。这位远道而来的李大人让人琢磨不明白,他不太喜欢英法的军队深入到江浙前线,可是他却不断地为华尔邀功,让洋枪队冲锋在前。尽管杨坊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也穿着大清帝国的朝服,但毕竟是小伙计出身,在政治博弈方面,跟经过八股系统培训出来的李鸿章相比,自然差得就远了。
李鸿章向同治皇帝保举杨坊继续管带洋枪队,一方面是不想让这支部队落入英国人之手,更为重要的是这支部队可以成为淮军的先锋队。李鸿章已经摸清了杨坊的家底,这家伙之所以能够豢养军队,是因为背后有一大批宁波商人在撑腰。如果能将杨坊拴在自己的枪口下,宁波商帮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的钱袋子。
杨坊除了具有钱庄、航运、客栈等公司的老板身份和上海官场的苏松太粮道官衔之外,还有一个职衔:四明公所董事。“四明公所”就是宁波商人在上海成立的宁波会馆。这个会馆于1797年成立,随着上海商业的迅猛发展,四明公所的重点也转向了上海。四明公所主要是由宁波的商贾巨富投资成立的,设有董事局,在会所发生所有重大事件的时候,董事局全权负责处理。
四明公所以及其他金融集团供养洋枪队的资金都存在泰记钱庄,华尔也将洋枪队的资金统统存放在泰记钱庄。白齐文私闯杨公馆,是因为洋枪队的资金出了大问题,曾经同为华尔副手的福瑞斯特(Forrester)在华尔倒在战场上的时候,偷走了洋枪队的账本,从杨坊那里敲诈了一大笔属于洋枪队的军费。[11]
白齐文打仗是一把好手,可是这位美国佬脾气很差。李鸿章到达上海之前,大清帝国上海军队每次跟洋枪队联合出战都是让洋枪队去冲锋陷阵,所以白齐文对大清帝国的军队从来都是嗤之以鼻。可能是看多了的缘故,白齐文对初来乍到的李鸿章一样没有好感。
李鸿章摸清了白齐文的脾气秉性,决定利用自己的职权跟福瑞斯特的敲诈来降伏宁波商帮。此时,龙溪郭氏发现杨坊的钱庄挪用了其往来款,已经将杨坊告到江苏巡抚衙门。身为江苏巡抚的李鸿章,一方面暗中将龙溪郭氏状告杨坊的官司给压下来,理由是事关剿匪大计;另一方面密令上海当局不予理睬追讨军费的白齐文,并告知白齐文洋枪队在泰记钱庄没有存款,泰记钱庄也没出现退还军费的事情。
杨坊傻乎乎地以为李大人帮着自己侵吞宁波商帮、各大金融集团以及洋枪队的军费,他万万没有想到,赖账势必激怒白齐文。这正是李鸿章希望看到的结果。白齐文蠢猪一个,气冲冲闯进杨坊家中。杨坊拒绝承认泰记钱庄拖欠洋枪队的军费。杨坊的赖账令原本脾气火暴的白齐文气急败坏,当场将杨坊揍了一顿,并带着一帮兵痞子,抢走了杨坊家中跟钱庄的4万两白银。
白齐文在光天化日之下抢走洋枪队军费,这让李鸿章抓住了把柄,立即上书朝廷,以“不遵调遣,劫饷殴官”为由,将白齐文的职务解除。杨坊跟吴煦自然成为了倒霉蛋。李鸿章给皇帝的奏疏上说:“该道等创募此军及换人接带,始终主谋。又有督带之责,不能实力钳制,办理不善,咎亦难辞。”[12]杨坊遭遇革职,整个上海滩官场商场震动,李鸿章实际上成为上海滩的新主人。
师徒间隙
上海滩一夜之间变了主人,远在安庆的徐寿跟华蘅芳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这令曾国藩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两位科学家当初在上海看了几本书,还是那种“二把刀”翻译的,怎能从中领悟到欧美造船技术的精髓?蒸汽机原理、轮船结构都是徐寿跟华蘅芳不能解决的,徐寿万般无奈地从头开始研究发动机原理。曾国藩可等不了他们现学现卖,于是两位科学家推荐了吴嘉廉和龚云棠等科学家进入安庆。
科学家是越来越多,可是曾国藩高兴不起来,因为一帮子科学家在一起更乱套了,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跟主张,可是谁都没有真正在造船厂跟机械厂待过,更没有人见过欧美人怎么造轮船,所以一帮人“日夜凝思,苦无法程”。[13]
曾国藩一直很有耐心地等待徐寿一帮人能够将轮船模型弄出来,只要有模型了,造船就不再是难题。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科学家们都没成功。曾国藩冷静下来后想到一招,现在大清帝国的江河湖海有那么多外国轮船,只要弄两艘洋轮到安庆,就可以让科学家们拆卸学习。
奕?已经将战舰购买权委托给了赫德一干人马,现在曾国藩要自己弄轮船的话,可是明目张胆地跟奕?对着干。湘军集团现在可没有那么牛气,敢直接跟奕?对着干。曾国藩想到一招,对朝廷说上海滩有两艘破船,只要修修补补就可以开到安庆,到时即可围剿太平军。
赫德是人精,他了解到曾国藩在安庆捣鼓自己的轮船,一旦让他造船成功,英国人的生意就黄了。赫德立即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目的就是要将曾国藩造船的事情给搅黄。赫德在信中告诉奕?,在上海滩确实有两艘旧船,都是之前打击水上盗贼用的,“并非打仗之船”。[14]
曾国藩弄破船的目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奕?为了打造大清帝国的海上舰队,曾经让咸丰皇帝龙颜大怒,现在眼看英国人的战舰就要开到帝国海域了。曾国藩一旦造出战舰,即便英国战舰全部开到天津让禁卫精英们把控,依然无法从军备上钳制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奕?决定利用风雨飘摇的吴煦做文章。
身为官场的老油条,吴煦自然对曾国藩、奕?等人的钩心斗角洞若观火。吴煦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强调欧美轮船有兵船跟商船区分,兵船自然是政府掌控,从来不向他国租售,货船可以租售,但是不允许充作战舰。尽管有人出售商船,但都是木质不坚,多有暗损。[15]
曾国藩一听急了,奕?搬出赫德跟吴煦的信件,就是要打消自己造船的念头。令曾国藩窝火的是,李鸿章尽管在行军打仗方面早请示晚汇报,可是怎么就不能为安庆弄两艘轮船呢?
祸根埋在了宿松那一次秘密会议上。
曾国藩、胡林翼跟左宗棠三人多次密会,李鸿章被排斥在外。当时对身为三品官员的李鸿章来说,政治前途比四品京堂候补的左宗棠光明,而且左宗棠还是个久考不中的读书人,老李家可是两代进士。宿松会议有左宗棠没有李鸿章,注定这两位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会分道扬镳。
奕?瞄准了机会,已经觉察出李鸿章跟曾国藩的嫌隙。当初薛焕还在江苏巡抚任上时,就给奕?写了一份奏折,提议让江海关掏出20万两银子用于购买英国战舰。奕?觉得薛焕的这个提议正好是将曾国藩跟李鸿章的联盟瓦解的催化剂。
李鸿章在上海滩纵横捭阖的时候,收到了奕?的信。李鸿章一看激动坏了,奕?许诺购买英国战舰的费用,“自不能专令江海关一关支应”。[16]这就是要告诉李鸿章,原来薛焕给江海关领了最大的一个出资任务,但这是大清帝国的舰队,怎么能让你老李一个人出呢?这对于拉着淮军兄弟独闯江湖的李鸿章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奕?没那么小家子气,还给李鸿章许诺,“此船板就,驶赴上海听候拨用”。意思是战舰一到,就听从李鸿章指挥。曾国藩开始就梦想的好事,奕?让李鸿章轻松获得。奕?还派人告知李鸿章,只要英国人的船一到,立即带兵去接收,不能让大清帝国战舰的兵权掌控在英国人手上。
李鸿章高兴坏了,可是曾国藩不高兴了,奕?这是明显地挑拨离间,要分化汉族武装集团。奕?能将海军舰队交给李鸿章?不可能的,崇厚正在天津训练着皇家禁卫精英,为了打造一支攻无不克的雄师,奕?默许崇厚在天津征收鸦片商业税,用以训练军队。
崇厚冒天下之大不韪开鸦片贸易之禁来训练军队,奕?怎可将舰队指挥权让给李鸿章呢?
李鸿章乐于配合奕?的小把戏,祸根还是在宿松会议。胡林翼的英年早逝令曾国藩痛心疾首,也令曾国藩改变了人生轨迹。安庆军事工业的改革行动是曾国藩改变自己、改变湘军、改变汉族武装集团以及改变大清帝国命运的开始。
曾国藩的行动才刚刚开始,他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告诉皇帝,自己没有派人操练舰队官兵,现在楚军水勇多系土著,尽管生活在江边,可是没去过海上,加上他们平日操练的都是舢板一类的船只,根本不能出洋。曾国藩在奏折中强调,尽管江洋都是一样的水面,可是汪洋惊涛骇浪,如果不是熟悉汪洋大海之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奕?最先看到曾国藩的奏折,这无疑是一份檄文,曾国藩是嘲笑崇厚在津门练兵。曾国藩提醒奕?,不要口口声声说组建海军舰队是攻打太平军,他们的活动范围在江浙,不在海上,“臣忝任江督,本有海疆之责,发兵剿贼亦系分内之事。”[17]曾国藩还是坚持要将从英国购买来的军舰开到汉口跟安庆。
无论是宿松密谋还是为湘军未来考虑,曾国藩都不希望让李鸿章掌握海军舰队,因为那样一来,上海输送到安庆的军饷就会立即截留到李鸿章的淮军集团,远在安庆的湘军兄弟到时候就要干瞪眼了。更为重要的是,李鸿章在上海滩拿杨坊开刀,已经将以宁波商帮为首的江浙商人攥到了自己手上,没有上海滩的资金支持,安庆军工计划就会泡汤。
徐寿跟华蘅芳造船进展得缓慢令曾国藩夜不能寐,以赫德为首的西方势力压根儿就不希望将任何船只送到安庆,他们担心破坏伦敦的军事大计。曾国藩担心上海滩金融命脉会落到李鸿章一个人手中,他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帝国海军舰队大权掌控在自己手上,只要掌握了枪杆子,江浙跟广东商人都会站到自己这一边。
安庆的军事工业改革计划是曾国藩在这一场海军舰队争夺中的重要筹码,一旦安庆的轮船在英国军舰到达之前没有突破性成功,自己的改革计划也将随着湘军的衰落而湮灭。曾国藩决定利用十万湘军这一张牌,给奕?敲警钟,不要以剿灭太平军为借口操控帝国海军舰队,更不要利用海军舰队插手两江的军事。李泰国万万没想到,曾国藩已经想好了反戈一击的计划,在安庆等着他的舰队到来。
京湘联手,英人图谋帝国舰队计划落空
法国人的离间计
1862年7月30日夜,大清帝国的安庆城,荣升街英王府灯火通明。偌大的英王府已经成了曾国藩的两江总督行辕,曾国藩铺开了纸张,右手握着毛笔在砚台边儿调了调,落墨之间喜上心头:“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18]
曾国藩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中国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在安庆试验运转成功。徐寿他们在没有任何核心技术支撑,也没有任何先进材料的条件下,依靠大家的智慧,用最简陋的器材,成功制成了大清帝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机。曾国藩一直站在蒸汽机实验场边,他万万没有想到,徐寿他们捣鼓出来的蒸汽机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往复式蒸汽机的功能一样。
“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19]曾国藩感到蒸汽机很是神奇,火力越大,机器的转速越快,简直就跟飞一样。曾国藩坐过轮船,可是从来没有见过蒸汽机的工作状态。之前,曾国藩还为徐寿他们捏了一把汗,在李泰国的军舰抵达大清帝国海域之前,如果蒸汽机轮船造不出来,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精英们可能会以曾国藩利用国有资金进行军工建设为由,将安庆的军工厂给关门。
蒸汽机的成功试验,让曾国藩难掩内心的喜悦。因为之前他提出,将停泊在上海的轮船运到安庆,但吴煦遵循奕?的心思,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件,这让曾国藩企图利用破船研究蒸汽机以及造船原理的想法破灭。一直不死心的曾国藩为了赶在英国舰队到达中国之前造出轮船,希望能够从香港采购轮船,赫德又从中作梗,破坏了曾国藩的计划。
赫德给全权负责战舰商业谈判的薛焕写了一份报告,强调香港的轮船“仅可货运”,并无兵船。赫德非常肯定地告诉薛焕,不仅香港没有一处有军舰,中国各港口出售之船皆然。[20]这样的报告进一步强化了之前吴煦给总理衙门的信件,彻底断绝了曾国藩借壳造船的梦想,也大大地刺激了曾国藩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的决心。
安庆内军械所成功试验蒸汽机的消息让远在上海的赫德很紧张,之前大家一直嘲笑曾国藩手下都是一帮无用书生,没想到徐寿跟华蘅芳他们居然真的捣鼓出蒸汽机了,而且结构与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往复式蒸汽机相差无几。赫德不断催促伦敦的李泰国启航,让他一定要在1863年春天将舰队开到大清帝国的海域。
阿思本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军人,他通过李泰国获得了舰队掌控权后,还跟李泰国密商舰队一定要悬挂英国旗帜。刚刚结束越南战争的法国人很是失望,因为法国驻中国海军上将卜罗德已经死在了前线,以巴夏礼为首的英国人对华尔的洋枪队蠢蠢欲动。如果阿思本的舰队再开到中国,那么中国的海上势力就真的让英国人一股独大了。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野心勃勃,自然不愿意看到维多利亚女王成为统治中国势力的老大。巴黎卢浮宫给驻大清帝国公使哥士耆发了密报,说维多利亚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死了,没有多少心思花在李泰国、阿思本他们身上,这两个恶棍正在密谋将英国军舰贩卖到中国,身为英国海军部的前台人,他们已经作了详细的部署,甚至包括舰队的旗帜都已经设计好了。
旗帜在中国那可是权力的象征。“旗”在古代是国家的标志物,“帜”代表不同的军队单位。在封建专制社会,军队将领可以单独打自己名号的军旗,但是需要跟国家的旗一起悬挂。在欧美国家,旗帜已经是国家的象征,军人出征一定要悬挂国旗。
哥士耆在中国混了很久,对大清帝国的专制皇权了如指掌,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尽管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但是他们依靠着高压的专制来维系这个国家的秩序,杏黄龙旗一直伴随着满洲八旗冲锋陷阵。哥士耆决定抓住舰队军旗的问题,先给英国人上一道眼药水。
哥士耆提醒奕?,在江南的江河湖海之上,英国人经常与大清帝国的兵勇发生摩擦,闹到厉害的时候,英国人就炮击大清帝国的兵船,恶劣者甚至焚烧船舰。这一点奕?有切肤之痛,英国人每次都是理屈词穷,到了最后经常用一句“不能识别”进行狡辩。哥士耆提醒奕?,只要大清帝国的兵船悬挂国家旗帜,英国人狡辩就没有机会了。
“法国公使哥士耆论及外国船只,向皆竖立各国旗号,易于认识。”[21]奕?在听闻哥士耆关于战舰旗帜的高谈阔论之后,立即给同治皇帝写了一份奏折。哥士耆可不仅是提醒战舰旗帜便于识别,他还告诉奕?,在欧美国家,谁胆敢改旗易帜,那就是犯了国家大忌。奕?身为议政王大臣,自然明白哥士耆的意思,旗帜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哪能随便更改呢?
奕?压根儿不知道阿思本跟伦敦的阴谋,身为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现在跟李泰国是在一条利益链上,那就是对伦敦宫廷死心塌地,自然不会将阿思本他们的计划告诉奕?。经过哥士耆的一番洗脑之后,奕?向皇帝建议,大清帝国的所有军队都要悬挂黄色龙旗。
曾国藩的湘军集团都是挂着斗大的“曾”字旗,曾国藩下面的将领也都分别挂有营字旗。奕?为了让帝国的军队统一旗帜,命令曾国藩的湘军集团以及各地督抚,都要悬挂龙旗,各营旗帜只能悬挂在龙旗之下。奕?还向各国公使馆发出了照会,告诉欧美诸国,以后见了黄色龙旗就不要再乱开火了,那是大清帝国的旗帜。
哥士耆笑眯眯地回到公使馆,想起当初自己给奕?推销法国军舰的情景,法国人不要定金,奕?就是选定了英国,只因英国人掌握了大清帝国的海关,现在英国人马上就要将大清帝国这只鸭子给煮熟了,然后美美地吃下去,那么法国人未来的利益谁来保障呢?旗帜是舰队的脸面,军队的旗帜更是主权的象征,事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问题,清政府执政集团岂能让英国人的旗帜悬挂在大清帝国的战舰上?
俄国人企图南下
哥士耆的一通狂侃令赫德坐不住了,他已经知道伦敦的预谋,法国人这一招就是要离间奕?跟英国人的关系。更让赫德心烦意乱的是,沙俄在这个时候也站出来捣乱,在一位海军上将的指挥下,两艘战舰南下上海滩。[22]沙俄在欧洲皇室之间有着宪兵之誉,这一次他们的战舰到上海,名义上是免费帮助大清帝国清剿太平军。
英国驻上海司令官贺布想方设法将华尔推到前线当了炮灰后,没想到又冒出个沙俄上将来。贺布唆使一批上海滩的政客给奕?打了个报告,力陈沙俄的野心,因为沙俄在上海基本没有商船,所以太平军再怎么闹也侵害不了沙俄的利益。但沙俄在大清帝国北部虎视眈眈,奕?现在也不能拒绝。
奕?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英法两国在上海滩为了自己的利益卖命助剿,让俄国人的军队进入上海滩,英法两国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更重要的是,沙俄的军队免费助剿还可以钳制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
“长江水师单薄,并风闻贼匪于南岸制造艇船,广掳民船,设一旦北驶,未免可虑。”[23]奕?在给同治皇帝的奏折中强调,上海、宁波已经有英法帮助防守,可是长江沿线的军队防范能力很差,导致太平军攻城略地,现在太平军也在造船,一旦他们展开大规模的水战,那么长江以北大面积的土地将会沦陷。
沙俄战舰开赴长江剿匪,那么楚军的长江水师只能作壁上观了。奕?的用意已经非常明显,你曾国藩之前不是说楚军水师羸弱,都不能出海练习吗,那就放入沙俄这一条鲇鱼吧。奕?身为议政王大臣,自然有一套拿捏曾国藩的招术,他非常委婉地在奏折中说,现在欧美人跟太平军做生意的很多,沙俄人没有这样的利益关系,让沙俄的军队防范长江没有利益冲突。
贺布跟赫德得到的伦敦密令就是要弄清楚大清帝国江河湖海上的所有外国军事力量,使英国皇家海军成为大清帝国水上唯一的主宰。让沙俄人南下,奕?可谓一箭三雕,既钳制了曾国藩势力,又警告了英法两国,大清帝国对他们在长江流域是不信任的,更重要的是提醒赫德,伦敦的舰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漫天要价,大清帝国有更多的选择。
李鸿章最为傻眼,奕?一边给自己许诺,一边以各种借口让沙俄的海军深入上海,这可不是简单地钳制曾国藩,清政府执政精英们从骨子里就对汉族武装集团有着天然的防范心理。李鸿章联名曾国藩向同治皇帝写奏疏,对沙俄免费助剿深为怀疑,认为奕?放沙俄军队进入上海,势必会引起英法的不满,更令人担心的是,沙俄的军队以防范长江遭太平军围攻为由,闯入其他未开放的口岸。[24]
赫德已经被上海滩一团糟的角力给搅得头晕脑涨,他立即北上紫禁城,要跟奕?当面磋商舰队的问题。赫德告诉奕?,伦敦为了交付大清帝国的军舰,已下令开足马力造船,这一批新的军舰在1863年春节一定会开到大清帝国海域。赫德这是在暗示奕?,不要接受沙俄人免费的助剿,大清帝国有了英式舰队,足以保家卫国。
奕?已经了解到曾国藩在安庆加班加点地造轮船,他只要在曾国藩造出轮船之前得到英国的舰队,那么海军的统兵大权就可以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曾国藩造出来的轮船,清政府执政集团就可以借助军队国家化的理由,理所当然地归北京统一调遣。听到赫德交付军舰的时间表,奕?是相当高兴的,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奏给了同治皇帝。[25]
赫德在中国官场这个大染缸生活数年,对这个专制国家的官场潜规则了如指掌。跟专制官员打交道,一定要先给他们一个梦想,让他们迷失在梦中,然后就可以放开手脚夹带私货。那个时候官员已经晕头转向,根本意识不到危险跟危害,到最后还会主动成为邪恶计划的推动者。中国有句话很生动:不能自拔。
曾国藩看到赫德给奕?的时间表后,当时就乐了,因为赫德不会玩中国的兵法。赫德之前为了不给曾国藩盗版轮船的机会,三番五次向奕?强调,欧美国家不可能将军舰出售给中国人,商船改装成军舰都要由制造国同意。现在伦敦在给大清帝国造军舰,这显然自相矛盾,除非英国海军部是想真正控制大清帝国未来的海军舰队。
阿思本舰队闹剧
曾国藩非常清楚奕?、英国人、沙俄人,甚至法国公使哥士耆背后的玄机。英国人突然开禁,向大清帝国出售新军舰,奕?跟英国人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曾国藩现在只要让战舰开赴安庆、汉口两地,大清帝国的海军舰队就不再是湘军集团的威胁,而是自己扬威海上的先锋。
赫德再次摸出了一份伦敦传来的协议。这一下让奕?傻眼了,李泰国在伦敦坐地起价,非要说造船成本上升,至少要赫德再争取15万两白银。更让奕?愤怒的是,阿思本跟李泰国已经为舰队设计好了军旗,这明显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因为中国军队一律悬挂龙旗,这已经通过照会的方式晓谕各国,阿思本这是蔑视大清帝国的主权。
没错,李泰国就是这么给阿思本灌输的,要通过蔑视专制的清政府王朝,才能让他们服服帖帖。赫德将李泰国和阿思本签订的条约透露给奕?,主要包括:阿思本做总统四年,除阿思本外,中国不得另延外国人做总统。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阿思本只执行李泰国转交的中国皇帝命令。[26]
奕?顿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赫德一直跟自己汇报的情况与李泰国提出的差距太大,李泰国简直就是这支海军舰队的主宰。奕?原计划将海军舰队放手给崇厚,可是这帮狂妄的欧罗巴人,简直把自己都不放在眼中。更为重要的是,一直惦记舰队的曾国藩肯定要跳出来反对。
曾国藩听闻了英国人的风声之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奕?为了独掌舰队大权,已经让崇厚在天津训练精兵。当然,为了平衡曾国藩他们,奕?一直下令曾国藩等人训练水师部队,英国舰队一到中国就立即将训练的水师调到军舰之上听用。现在英国人要独掌舰队大权,曾国藩自然不乐意,立即提出派湘军骁将、统带巡湖营提督衔记名总兵蔡国祥、参将盛永清等一干将军统领楚军水师训练。[27]
奕?的接班人崇厚在天津傻等消息,无奈曾国藩先下手为强。李鸿章这个时候摇摆不定,尽管奕?承诺江海关的银子可以想法减少,可是奕?没有一点儿实际动作,粤海关、闽海关都将银子交给了赫德,江海关的银子还记在李泰国采购的欠款科目中。李鸿章了解到李泰国的合约后,更有一种上当的感觉,阿思本成了老大,曾国藩派出了猛将,自己在帝国海军舰队中岂不是失去了核心位置。
李泰国率领的舰队还没有开到中国海域,大清帝国的各种势力已经开始角逐,一场没有硝烟的龙虎斗已经令这个脆弱的帝国摇摆不定。奕?的政治与改革图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答应李泰国的条件,汉族武装集团就将成为一股危险的暗流,而自己却一无所有,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交易,最终将葬送自己的梦想。
1863年5月,李泰国率领由6艘驱逐舰、1艘炮艇、1艘供应船组成的“英中联合海军舰队”,从英国利物浦港启碇,驶过当时还需绕道好望角的漫长的欧亚航线,这支高悬英国旗帜的舰队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终于抵达上海。李泰国带来的舰队并不是新造的轮船,而是英国皇家海军退役的旧船,只是在利物浦港口进行了翻新处理而已。
奕?决定跟李泰国好好地谈谈,李泰国掐准了奕?的脉搏,知道现在大清帝国需要用这支舰队去剿灭南京的太平军。因为南京城内出现了严重的内乱,一旦奕?失去了剿灭太平军的最佳时机,让曾国藩他们抢先,那么清政府执政精英们一直忌惮的汉族武装集团将成为大清帝国最强悍的部队,“叔嫂共和”的均衡局势将受到汉人最严重的威胁。
谈判是艰苦的,因为曾国藩已经让蔡国祥一干人马做好了接收舰队的准备,阿思本还要当舰队的总统,那么曾国藩第一个会跳出来反对。李泰国还是他那老一套,下令让阿思本带兵进京,企图通过军事手段逼迫奕?就范。阿思本是进京了,可是兵员一个都没有进京,因为他们还没有跟大清帝国签约,雇佣关系都不存在,也不是英国皇家海军现役军人,一旦动手,大清帝国可以围剿流氓为借口,将其歼灭。
李泰国发现耍横不好使,坐下来跟奕?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双方议定了《火轮师船章程》五条。按照章程规定,由中国人充任舰队的“汉总统”,阿思本降为“帮同总统”,作战时必须听从地方督抚大员的指挥调遣。但曾国藩发现,汉总统是争取到了,可是蔡国祥的水师部队只是听用,依旧带领中国师船,跟阿思本的舰队停泊在一起而已。
曾国藩愤怒了,给奕?写了一封信:“蔡国祥仍为长龙、三板之主,不得为轮船之主矣。轮船之于长龙、三板,大小既已悬殊,迟速更若宵壤,假令同泊一处,譬之华岳高耸,众山罗列,有似儿孙,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28]在阿思本的舰队面前,帝国师船犹如儿孙,这样的话出自儒家进士之口,可想而知,曾国藩的胸中是怒火熊熊。
蔡国祥坐冷板凳只是奕?跟李泰国妥协的一部分,他们还秘密制定了一个攻打南京的分账协定:以三分归朝廷充公,以三分半归阿思本赏外国兵弁,以三分半归中国兵弁作赏,如果阿思本率舰队独占南京,则七分归阿思本充赏。身为统帅十万兵马的铁血男人,曾国藩能不愤怒吗?奕?跟李泰国的密约,就是摘取汉族武装集团十年浴血的胜利果实。
“此次总理衙门奏定条议,将兵柄全予李泰国,而令中国大吏居节制之虚号,不特蔡国祥如骈拇枝指,无所用之,即吾二人,亦从何处着手?”[29]曾国藩给李鸿章的信中,对奕?的愤怒溢于言表,甚至挑动李鸿章的情绪,希望他们二人能够联手反对奕?跟李泰国的密约。
李鸿章身为江苏巡抚,南京就是自己的地盘,怎么能让李泰国他们摘桃子。李鸿章跟李泰国的关系其实已经很僵,李泰国从北京回到上海,立即去找李鸿章要舰队采购欠款。奕?之前有许诺,李鸿章自然不给李泰国一两银子。一番争吵之后,手握重兵的李鸿章威胁李泰国,银子是淮军的命根子,要银子先问问淮军的兄弟们。
李泰国气急败坏地跑到北京,再次找到奕?,提出之前商定的五条章程不行,还是要按照自己当初提出的条件,否则就将舰队解散,不排除卖给太平军。李鸿章听闻之后,立即给奕?写信,提醒奕?不要听信李泰国的话,甚至用哄抢杨坊钱庄的白齐文来提醒奕?,现在那位白齐文已经开着两艘军舰投靠了太平军,谁又能保证李泰国将来不重蹈白齐文的覆辙。
奕?看了李鸿章的信,立即陷入尴尬之中。李泰国没有给奕?磋商的时间,于1863年10月15日,以阿思本的名义向奕?发出了最后通牒。阿思本在通牒中扬言,若不同意十三条合约,他就拒绝从事任何活动;如果在48小时内,不能收到他理想的答复,那么他就将这支舰队解散。
李鸿章眼中的蠢猪阿思本真是得到了李泰国的真传,他天真地认为通过威胁、恐吓就能让皇族精英奕?就范,他万万没有想到现在的大清帝国已经是周室势微,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已经成为帝国的中坚力量。阿思本的“一字不可更易”照会让李鸿章愤然:“金陵已成合围之势,可勿庸外国兵船会剿。”
奕?一看,愚蠢的阿思本让密谈的遮羞布完全暴露到阳光之下,已经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了,现在曾国藩、李鸿章的一致行动令奕?更为担心,一旦自己跟李泰国他们妥协,伦敦宫廷将成为最大的赢家,而自己就真正站到了汉族武装集团的对立面,自己纵有千般宏愿,没有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势力支持,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安庆城在此刻行动迅速,徐寿他们已经完成了轮船的设计,火轮的制造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奕?知道,曾国藩强势让蔡国祥接掌英国舰队大权,是为了将来一统帝国海军。现在安庆的军工企业发展迅速,一旦火轮下水,那么湘军集团将形成陆军、海军协同作战的全能局面,与其让英国人掌权而跟曾国藩对立,何不抛弃李泰国,结盟曾国藩他们呢?
“有害无利,已属显然,若或勉强从事,中外将恐不能相协,将来胜责彼此争功,败则互相推诿,设一旦激发声辩,于大局关系匪轻。”[30]1863年11月16日,奕?向同治皇帝提交了撤退英国舰队的奏折。为了拉拢曾国藩,奕?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亲笔信,“惠书详论轮船办法,足征成竹在胸,荩谋宏远”。
经过一年的博弈,统率四省军马、手握十万大军的协办大学士曾国藩,在李鸿章一干汉族武装集团大佬的协同之下,终于让野心勃勃的李泰国回到了伦敦。
1863年11月23日,阿思本灰头土脸地带着他的舰队,离开了上海。曾国藩给奕?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对奕?的撤退一番恭维,“尊处博采公议,委令撤退”。曾国藩非常清楚,挫败了奕?军事集权的计划后,奕?要想维持“叔嫂共和”的均势,一定要寻求第三方势力支持,现在是跟奕?结成松散联盟的契机,有了以奕?为首的清政府执政集团开明派的支持,自己的改革之路才能按照计划走下去。
注释:
[1]Hosea Ballou Morse:In The Days of The Taiping, Massachusetts:Essex Institute,1927.
[2]史景迁:《改变中国》,三联书店1990年版。
[3]Hallett Abend:The God from the West—A Biography of Frederick Townsend Ward, Montana:Literary Licensing, LLC,2011.
[4]Hallett Abend:The God from the West—A Biography of Frederick Townsend Ward, Montana:Literary Licensing, LLC,2011.
[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6]《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7]《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1,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9][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二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1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1]Hallett Abend:The God from the West—A Biography of Frederick Townsend Ward, Montana:Literary Licensing, LLC,2011.
[12]《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
[13]杜石然等编著:《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6]叶明、石军:《正说清朝十大贵族》,“恭亲王奕訢家族”,海风出版社2006年版。
[17]《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8]《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19]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
[2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7),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1]《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2]《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3]《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1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6]《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7]《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12),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8]《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9]《曾文正公全集·书札》,中国书店2011年版。
[30]《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