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来买单吧”和“我来买单”是两个意思。
虽然抢着买单的场景,仍然在朋友聚餐时偶有出现,但随着社交熟练度和*指数的提升,我们在更多的情形下,已经做到了文明结账:大家心里知道这一局谁该买单,于是当那个人轻声呼唤“服务员,买单”的时候,我们会礼貌性地、同样轻声地,说一句“我来买单吧”,以此避免等待服务员时忽然安静的尴尬。那个人接一句“不用不用,下次去……”就可以把对话体面收尾。大家拍拍屁股、鱼贯而出。
“吧”字,天然就是准备让 “不用不用”来接的。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流行一句话:“在成人的社交礼仪里,没有爽快地答应,就是拒绝的意思。” 这句被无数人转发点赞的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不成文的语言规则。与之对偶的,是另一条规则:在成人的社交礼仪里,没有语气坚定地提出,就是客套的意思。
比如聚餐之后要各自回家,家住海淀开了车的张三,对家住南城没开车的李四说:“要不我送你吧。”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除非你有特殊原因需要我送你,不然我就先走了。大部分的李四,都会说“不用不用,又不顺路,我打个车很方便”之类的。于是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但李四如果说:“好啊,那谢谢了。” 张三心里可能会翻白眼。
上周深圳下暴雨,我一位海归好友H律师早上醒来,看到窗外的雨势,很担忧,于是给她的团队发信息:“要不今天在家办公吧。” H律师的本意,是真的想让团队在家办公,只是常青藤式的培训让她有了使用对冲词(hedge words,在学术写作中鼓励使用的、用于减弱文字主观性和突兀性的词汇)的习惯。H律师的先生、深谙中国语言潜规则的F君,正好看到她的信息,马上敏锐地指正:“你这个语气不够坚定。”
如果一个心思缜密、想要积极表现的员工,看到H律师的信息,可能会陷入纠结,因为他读出来的意思其实是:“虽然今天的天气恶劣在家办公也可以,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可以到办公室。” 他会犹豫,是不是应该这么回复: “不用了老板,雨也不是很大,我晚点就到办公室。”
你可能发现了,这种不成文的语言规则,用在上下级之间的时候,会失去默契和准确性。事实就是如此,所以上级在对下级传递信息时,避免触碰中国文字的潜规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善于当领导的人,会常用比较坚定的语气。而习惯了使用坚定语气的领导,往往也能形成令人信服的气场。
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去拜访过一个远亲M大爷。M大爷做过很多年的远洋船船长。远洋船长带领一船的人出海,其渺小无助,就像是一片小树叶上的蚂蚁漂在海上。天气的不确定因素、若隐若现的暗礁、加上海盗出没的危险,要求远洋船长必须成为全船的定心丸。所以船长总是看上去胸有成竹:没有船长不知道的、没有船长搞不掂的,全船上下抱定这样的信念,才敢乘风破浪。M大爷就是典型的船长做派:身材精壮、面容坚毅、语言简练沉稳、斩钉截铁、不留悬念。他说话,从来不用“要不……吧”的句式。
当时M大爷担任某单位的领导,单位给配了一辆奔驰E级的小轿车。我们去的时候,M大爷亲自开车接我们。路过一个特别窄的小巷前,他下车把两侧后视镜“啪啪”折进去,上车一脚油门就穿了过去,“几万吨的远洋油轮都能开,这点儿小路算什么”。那光辉形象,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那种笃定的气场,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社会我M哥,人狠话不多。”
后来,我在《加勒比海盗》电影里看到巴博萨船长的形象,忽然就对上号了,M大爷给我的印象,就是巴博萨船长那样的:即使被变成鬼的萨拉查吊起来要*掉了,还能语气坚定地提出一个方案。
几年之后,有一天,我爸跟我说他要去看望一下M大爷,因为M大爷住院了。
“M大爷怎么了?”
“开车不小心滑到沟里了,摔伤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一定是沟的问题。
2、要是突然有一天需要你临时上场发言,但是自己没有准备好要说什么的话,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顺着一条故事线去表达。
尤其是在各种聚会、公司开会或者一块出去组织活动的时候,或多或少,总会有那么一次来不及的时候。 结结巴巴、着急忙慌的,思前想后想了半天也说不点什么,那么你不仅这次会表现的很失败,下次也不会再有这个机会,在众人面前的形象也会很low。 碰到这种时候,一定不要急。 第一步:之前没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是xxx样, 第二步:自从遇到了大家,加入了这个集体,就xxxx 第三步:以后希望和大家xxxx。
按照这样的故事线去说下来,不仅会显得你自己的思维清晰,还能让大家增加对你的印象,还显得你情商高。 就比如在公司的团建聚会,突然领导要你发言: 之前自己总是浑浑噩噩,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更没有好好抓住自己身边的一些机会,错失了很多,但是自从加入大这个大家庭里之后,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和大家的相处,自己从各位领导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自己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不仅眼界提高了不少,更是改变了自己以往拖拖拉拉的性格,感谢领导给予我这次介绍自己的结汇,希望在之后的日子里,能向各位领导前辈继续学习,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就这么一套话术说下去,众人只能给你鼓掌,并且内心暗夸,这小伙平时看着不显山不漏水,关键时刻还能能够拿的出手的呀,给他点个赞! 对,赶紧点个赞吧!
其实这套方法听着很简单,但真不是谁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的,重点不是“说话”,而是“看场合说话的眼力”和“恰到好处表达力”,而这些都是由极高的“情商”支撑的。
生活中很多人私下里玩笑过火还觉得自己妙语连珠,自以为情商高,一到关键场合就一个字都憋不出来,最尴尬的是: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样在别人心里特别减分。
3、打倒一切反问句。
同样一个意思,让两个人去表达,往往会有两个效果,差距还挺大。有些人能把话说得春风扑面、有些人的话一出口,就让人心生厌烦。我仔细观察了身边的人,发现反问句式的使用,是最大的对话*手。
这大概来源于我们上小学、中学时收获的“优良传统”。我们的班主任,无论来自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还是青纱帐、甘蔗田,无论南腔北调、高矮胖瘦,竟然共享着一套惊人相似的话语体系。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
“这么简单的题,你也不会做?”
“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学校还怎么上课?”
……
班主任的余威,被我们从学校里,带到了社会上。有些“消化不良”的朋友,就直接把这套话语体系变成自己的了。
这种传承是下意识的,不易觉察。我是在很偶然的情景下,才发现自己说了一句令人生厌的反问句。那天我去一个朋友家里,朋友正在整理文献,熬了一夜晕乎乎的他,正抱怨找不到有关某个概念的材料,我脱口而出:“那你怎么不搜维基百科啊?” 朋友大概因为休息不足、心情很糟糕,他也脱口而出:“因为我是个傻X。”
我当时心里一颤,虽然朋友马上清醒过来、解释打圆场,但我这才印象深刻地意识到:反问句是很难让人心平气和地接下去的。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工作*“里总,XXX的合同里怎么没加YYYY的内容?” 我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我TM爱加不加!你TM爱签不签!” 当然,作为一个行事得体的人,我只能把这句话深埋在心底,然后假惺惺地说:“那我让律师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 虽然没有产生冲突,但心情已经被破坏了。而我估计发微信的那个年轻人,还不知道这平静湖面之下,已经旋转了一次暗涌。
反问句是为了终止对话而诞生的。上学挨惯了骂的我们,很清楚这个生存准则:在班主任用到反问句的时候,最聪明的应对,就是低头和沉默。不然后果只会更严重。
案例1: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
“有以下区别:第一,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第二,补救措施的可用性不同……”
噼里啪啦咚咚……
案例2:
“你上课不带书,和士兵打仗不带枪,有什么区别?”
“没有区别。”
“……”
噼里啪啦咚咚……
班主任常用反问句,是因为他们本来在潜意识里,就想让你低头沉默。管理几十个调皮捣蛋的少男少女,最省事的模式,就是建立一个只有老师说话的一言堂,所以谆谆善诱的老师少、盛气凌人的老师多。
但在我们的日常沟通里,大部分情形中,都是希望有来有往的。即使在上级对下级的沟通里,那种上级君临臣下、发号施令;下级战战兢兢、唯命是从的情形也已经渐趋落伍。毕竟互联网已经打破了这么多藩篱,大家渐渐朝着“优盘化生活”发展,随来随走、合则留不合则去,已经没有清晰永恒的上下级界限了。
沟通是为了办事,带着情绪,事情肯定不容易办好。所以不论是甲方对乙方、上级对下级、还是同事对同事、乃至王者荣耀里对着陌生的队友,把反问句的刺拔掉、换成平缓的祈使句或者真诚的疑问句,效果总是会有提升。
“亚瑟,你打什么野?怎么不去下线守塔?” 和 “亚瑟,别打野,先去下线守塔。” 两句话说出来,成功率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惊讶于我们的群众,是多么热爱使用噎死人的反问句。
反问句不止在事务性沟通、祈使型对话中让人难接,在“说好话”的时候也很难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两句诗隔着纸念,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作者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委*)在你面前这么说,你也是蛮尴尬的。“是啊白*,真是不能不忆啊。” 你怎么接,听起来都会显得狗腿。如果白居易只是平淡地说“我很怀念江南,你呢?” 你就可以选择很多不卑不亢的答复方式。“白*,我对江南的感情也是很深的,那一年……” 这天儿就聊下去了。
当然,凡事无绝对,我说“打倒一切反问句”也是一个夸张的提法。反问句在大部分情形下都让人尴尬,但还是有一些适合它的场景的。第一种场景,是你本来就想让对方难受,这时反问句是很好的匕首,短促而有力,“你咋不上天呢?”
4、在找人帮忙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向他说清楚做了这件事,他能得到什么
很多人之所以对你爱答不理,不是因为这件事有多难办,而是这件事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或者没有伤害到他的利益。
无论是你的上级、亲戚朋友甚至未婚妻,想要让人家帮你忙,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你有多忙你有多累人家是不回关心的,重点是,他能从中得到什么?
就像我和很多人说,我自己的写的回答很牛b,内容很扎实,他们连正眼都不会看我,更别提点赞了。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经常看回答并且喜欢点赞的人,都会暴富,都会发财,都能找到一个好看且优秀的对象,你看多少人急着给我点赞。
瞧,江湖不是打打**,这是人情世故。
5、送礼的时候,如果领导不收,这么说试试看: “处长,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刚来咱们单位的时候,是您亲自接的我,我刚开始的时候还以为顶多一个办公室主任带我来见个面,没想到您这么重视单位的年轻人,这么重视我,尤其是之后的这一段时间,我在您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做事和为人处事方面,我变得更加成熟了,这点东西不成敬意,但是代表了我的一点小小的心意,请您一定要收下”
话说到这,只要不对你有敌意的,基本都能搞定。
再说了,哪怕不收,你的意思到了,让领导明白你的心意就行了,可千万别想着对方不收,你就不送。
这不是傻x吗
6、夸人不要当面夸,要把自己的话传递到别人的嘴里,这样才能夸到对方心里去。
朋友剪了个新发型,你说真好看,同学拿了奖学金,你说真牛,邻居买了车,你说真有钱
牛b,帅气,好看,厉害,优秀,真牛。。。
这些话不用你说,满大街都是,你说了还不如不说。真正厉害的夸人方法,是通过第三方视角来表达出来的。
就比如朋友今天剪了个新发型,你要这么说:
哎,刚才有个女生问我要你的微信,还夸你贼精神,下次去图书馆看书让我喊着你呢
就这一句话说出去,这哥们能把这个牛b吹半年,直接请你吃米其林大餐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只因我也因同样的事情困顿过、观察过、思考过、成长过。
夜掌柜专注于职场升迁、人情世故、社会经验、个人成长,很多事情、很多道理,年龄大了慢慢就懂了。有问题咨询夜掌柜或想围观夜掌柜朋友圈,可加私人号:yezhangguiyezhanggui,添加即送干货集:《绝密人性天书》和《江湖潜规则》。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