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备受后人质疑,1708年后才发现他料事如神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备受后人质疑,1708年后才发现他料事如神

首页卡牌对战奇谋小兵更新时间:2024-04-26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出征前,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了个绝妙的建议。当时,蜀汉北伐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从汉中进入关中,夺取三辅以及凉州,还于旧都长安。

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步步为营,走大道攻取凉州。在取得凉州的资源后,再徐图关中。然而魏延却认为,兵贵神速,不如一步到位。他请诸葛亮给他5000精兵,带可供10天食用的干粮,穿越险要的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外戚兼膏肓子弟——夏侯楙。此人志大才疏,怯弱无能,他见魏延兵临城下,必然夺路而逃。

夏侯楙逃跑后,魏延即以长安为基础,封锁潼关,等待诸葛亮大队人马来援。到那时,关中和凉州便可一战而得,不用那么费工夫。对于魏延的计划,诸葛亮毫不犹豫地予以了否定。他认为此计太险,比如谨慎从事。

然而诸葛亮的谨慎并没有避免蜀军的失败,由于用人不当,导致马谡兵败于街亭,致使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对此后世很多人都认为,第一次北伐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因为诸葛亮固执己见,不用魏延之谋。虽然子午谷奇谋风险很大,但是收益也相当诱人,没有理由不尝试。

学者李苗曾叹息道: “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而同时代的司马懿也嘲笑诸葛亮,说他是“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换言之,若按照司马懿狠辣而好险的本性,或许早就采纳了魏延的谋略。

因此,《三国志》作者给诸葛亮下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评语:“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 应变将略 ,非其所长欤!”说白了,就是诸葛亮不懂奇谋。那么,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都说实践出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愈发发现,子午谷奇谋确实有很多不靠谱之处。历代兵家从子午谷进军,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子午谷奇谋已经不止是风险很大的问题了,而是根本无法实行。

从实践中看。公元230年,曹魏大都督曹真决定利用子午谷险道,大举伐蜀。谁知由于天气恶劣,地形过于不友好,魏军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却连一半的路程都没走到。按魏延的说法,10天就可穿越子午谷。但从曹真的亲身经历来看,简直是痴人说梦。

东晋时,大司马桓温北伐前秦,他派遣司马勋自汉中出子午谷,直逼长安。谁知走到半路,就遇到前秦丞相苻雄的7000骑兵,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失败不仅是因为敌军发现了晋军的意图,同时也是因为子午谷地势太险,粮草不济。

1636年,流贼高迎祥自汉中出发,效仿魏延出子午谷,准备攻取西安。结果他的计谋很快被明朝将领孙传庭识破, 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激战四天后,高迎祥的疲敝之师惨败于官军,最终被俘*。

过了1708年,一个现代将领也复制了子午谷奇谋,他便是我们非常熟知的74军军长——王耀武。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王耀武效仿古人,准备从子午谷突袭西安,救出蒋介石。谁知到了子午谷,王耀武才发现,这条道崎岖难行,还没走一半,就有大量士兵和骡马跌伤跌死。而这还不是最糟的,子午谷竟然缺水。

根据科学报告,人如果不喝水,连三天都撑不过。如果真按魏延的说法,以十天时间穿越子午谷,恐怕半路就要渴死、摔死不少,以这样的疲敝之师去攻打长安,简直是送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拒绝子午谷奇谋的理由逐渐被补齐。魏延的谋略已经不止是风险奇高的问题,而是根本不可行,是送死。作为三军统帅以及蜀汉的实际统治者,诸葛亮没有必要拿国运去赌魏延的个人胜利。作为统帅,他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战场上,同时还要关注国家的存续。

在这方面,李世民或许与他有更多共同语言。公元644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对方派倾国之兵来抵挡。大将李道宗见此提出一奇谋,他说敌军主力聚集于边境,都城平壤必然空虚。不如由他带一支精兵奇袭敌巢,来个黑虎掏心,到时候数十万高句丽军队必然不攻自破。此计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与诸葛亮一样,李世民也断然拒绝了李道宗的建议。

正所谓站得位置不同,看到得就不同。和魏延、李道宗等大将不一样,作为统帅的诸葛亮、李世民看到的是整个国家的大局,不应太过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国家的存续才是真正应该关注。因此,诸葛亮才是真正高明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