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祗(生卒年不详),字不详,豫州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豫州名士,曹操手下谋臣、汉末屯田制度的首倡者。
曹魏屯田都尉枣衹(影视剧照)
枣祗的先祖本为棘姓,为了避难才改做枣氏,从此以枣为姓。
汉中平六年(189年),刚刚逃离董卓控制的曹操,在陈留郡(治今河南祥符区)地区组织了一支五千人的武装力量,准备讨伐董卓。枣祗就是在这一时期,投奔到曹操麾下的,他与曹操一起举义兵,与董卓对峙。
当时,枣祗在社会上已经有很大的名气,很多人都想得到他。在他归附曹操后,袁绍也想得到枣祗,并多次派人礼辟枣祗,都被他断然拒绝。枣祗的忠诚,令曹操非常的感动,因而他深得曹操的器重。
初平三年(192年),由于兖州牧刘岱与黄巾作战身亡,曹操代领兖州牧。他任命枣祗为东阿令,镇守东阿(今山东东阿县)。枣祗致力于劝课农桑、积谷屯粮,勤修武备、组织操练,并将东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缮一新。
枣衹初任东阿令(漫画)
兴平元年(194年),吕布、陈宫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机,突然发难袭击兖州。各郡县纷纷叛离,仅东阿、鄄城、范县三城仍然忠于曹操。吕布、陈宫占领兖州以后,派兵猛攻东阿城。因东阿城墙非常坚固,枣祗又率军民顽强抵抗,因此始终都没有被攻下。东阿成为日后曹操反攻吕布、重夺兖州的可靠的后方和军需基地。
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一带的何仪、刘辟等部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于是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建安元年(196年)九月,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他上表汉献帝,任命枣祗为羽林监,宿卫宫中。
枣衹首倡屯田,功勋卓著
枣祗首先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然后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由于措施得当,屯田实施的第一年,就得到了百万斛稻谷。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正式下令,境内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开垦屯田。后来又接受枣祗的建议,下令军队屯田,屯田制从此得到广泛地推行。
不久,枣祗就因病去世,后来事隔多年,曹操还依然对枣祗念念不忘。于是追封他为列侯、追赠为陈留太守,并让他的儿子枣处中袭其侯位、祭祀枣祗。
枣衹首先开荒屯田(漫画)
枣祗有二子见载:
枣祗长子枣处中,袭父爵为列侯。
枣祗次子枣叔祎(也有说是其侄的,笔者认为是其子的可能性更大),后来仕于曹魏为钜鹿太守。
枣衹孙辈:
枣叔祎之子枣据(232-284年)字道彦,西晋文学家、道家。他容貌美丽、学识通达、兼资文武,弱冠即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后出为山阳令,有政绩;入为尚书郎、再转右丞。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大举伐吴,以贾充节制诸军,贾充请枣据为从事中郎。次年(280年),灭吴军返,徙黄门侍郎。太康三年(282年),迁幽州刺史,又入为太子中庶子。太康四年(284年),枣据逝世。
枣衹曾孙辈:
枣据长子枣腆,字玄方,亦以文章显名。永嘉年间,仕晋为襄城太守。
枣据次子枣嵩(?-314年)字台产,才艺尤美,娶王浚之女王韶为妻。仕晋为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后为石勒所*。
枣衹之孙枣据,容貌美丽(漫画)
无论在演义,还是正史中,枣衹的记载非常少(连表字和生卒年都不详),但他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曹操手底下任何一位顶级谋士或者顶级名将。原因就是,正是枣衹首倡屯田制,才使得曹操有了统一北方的根基、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
汉末北方的农业生产,在长期遭受到战争的破坏,正是屯田制才短期内让其恢复并稳定了下来。试想,失去土地的农民又能重新得到土地,许多荒芜的农田也被开垦出来,政府和农民都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屯田制才施行几年,有屯田的地方储备的粮食就堆满了仓库。这使得曹操所积蓄的粮食,足以支撑他征伐四方,即使有战事时也不会为粮食供给不及时或不足而发愁。仅此一功,就足以让枣衹名垂青史!
枣衹首倡屯田,曹操足食足兵(画像)
其实,枣祗很早就注重农桑问题了,并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他任东阿县令期间,就面对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农业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在这种混乱异常的情况下,枣衹潜心发展农桑,使得东阿县家家植桑养蚕、户户粮食满仓。
曹操失去兖州大片土地时(194年),几乎无立足之地,幸得枣祗和东阿军民的接济与支持,才转危为安。打败颍川汝南黄巾时(196年),曹操是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但却不懂利用、为此发愁。又是枣祗的建议,曹操才充分利用了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顺便还解决了粮食问题。
其实,枣衹首倡屯田时并不是人人都理解、都支持的。曹操迁都许昌后(196年九月),其实也在着手发展生产,他推行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计牛输谷”。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这在汉末时期,虽然也不失为一项可行的办法,但却不能尽快收到较大的效果。
时任东阿令枣祗看出了这一问题,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屯田的建议;枣祗的屯田制方案一经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声最大的是军祭酒侯声,他认为屯田制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实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异想天开,曹操在屯田问题上也犹豫不决。
最终,是枣祗到处游说,宣传屯田制的主张。曹操权其利弊(尤其听取了荀彧的意见),才终于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把枣祗提拔为屯田都尉。后来,还配备了懂得农业生产的将军韩浩作为他的助手,具体去做这项工作。在收到一定成效后,曹操下令所属郡县,都要配备一些农业生产的官员,广泛实行屯田。
曹操开始广泛屯田(漫画)
一时,“数年中所在积栗,仓原皆满”,使得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其实,屯田制的实施,不仅为曹操解决了令他头疼的军粮问题,还为他争取了大量的人口。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后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过仿效,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陈寿虽未为枣衹单独立传,但却对他高度评价:“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清末民初学者蔡东藩更是高度赞扬:“峻与祗戮力劝耕,才阅数年,得积谷数百万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丰饶。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劳输运,卒能战胜攻取,兼并群雄。曹氏功臣,祗峻当居首列!比诸两荀一郭,殊不相让。”
为了纪念这位有过特殊功勋的名臣,后世非常多关于枣衹的纪念地。比如枣祗砦,是枣祗昔年募民屯田处,今为村名,在今河南漯河市临颍县之北。
又比如枣祗河,西起许昌市将官池镇的辛集沟、东至临颍县北的王岗乡,入潩水而达颍水、进而归入淮河。据说是当年枣祗屯田时所开,经历代疏浚已成颍水支流之一,是建安时期许下屯田的重要遗址之一。
再比如枣祗墓,位于今河南许昌城北的郊区田坝中。墓碑上写着“屯田都尉枣祗之墓”几个红色的大字,据说这是曹操亲笔题写的。
屯田场景(画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