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知识无罪,人分好歹

《天书奇谭》:知识无罪,人分好歹

首页卡牌对战天书奇谭2023更新时间:2024-06-19


写这篇文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我很喜欢所以我想表达,其次有个角度我觉得好像目前没有被谈到,或许我可以来说说,虽然不一定普世,但价值无对错。

动画中的人物塑造及性格特征--奇趣美

《天书奇谭》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围绕天书展开的,大致内容可以分为:盗天书--刻天书--送天书--失天书--毁天书。再细分的话,可以把前两个步骤作为影片的“小收煞”即上半场的结尾,小收煞的任务是交代背景、突出矛盾,借袁公的失职行为来引出人间的故事,从而带出了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蛋生。

顾名思义,蛋生就是从蛋里面生出来。古今中外,英雄的诞生总是带着浪漫和神秘色彩,这部动画片的小英雄蛋生也不例外,这也符合了钱导所说的“奇”,奇山奇水出仙人,奇蛋(诞)出英雄。

在塑造人物中,《天书奇谭》主要参考了京剧的生旦净丑,借助了传统民间工艺来塑造整个故事人物的“美”。

如偷吃丹药的三只狐狸,尽管是同个物种,但作者通过不同的脸谱来突出狐狸们的个人特色,老态的黑狐精造型靠近彩旦(丑婆子),在京剧脸谱多为阴险狡诈的反派人物,影片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恶”的同时依旧保留了她生活经验丰富即“智”的一部分,从而丰富了纸片人的内涵。

而粉狐狸则靠近花旦,瓜子脸樱桃嘴凤眼,脸上有两个对称的大腮红直至眉眼,走路又带着让人不反感的媚和美;蓝狐狸阿拐则是京剧中的小生,白面粉腮的青少年,在他身上更多的是“趣”,如失去一条腿的他假扮府尹大人走路是蹦跶蹦跶地跳,逃跑的时候又倾倒半身地晃动,在动画中,这样的角色无第二人。这也是他虽然非主角,但却牢牢被记住的重要原因之一。

县太爷则是鬃鼠, 长脸尖嘴,最具特色的还是鼻子旁的两条胡须,如一听到父亲重病时,那两条细长的黑须就跟着主人公的情绪一上一下,颇为搞笑。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次主角即小皇帝。比起其他角色,他身上有说不出的失衡感与诡异。一个当然是因为他奇奇怪怪的说话方式,另一个则是他格外贴近“偶”,也可以说“傀儡”——怪异的脸谱、矮小的身形、僵化的走姿。据考察,中国的偶文化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巫文化,本身就有玩偶工具的意思,这样一想,小皇帝身上的“奇”也就不难理解了;再者就是“趣”,趣则是粉狐狸放下小皇帝的时候被亲了一口,按照以往,我只会觉得冒犯,但不得不承认这下增加了滑稽感的同时削弱了小皇帝的工具性。

整部动画可以说借助戏曲的脸谱把人物性格展现得活灵活现,同时又融合入了中国式的幽默。如小皇帝在见到老狐狸的时候直率道“妈呀,吓死我了,你怎么长得那么难看”,然后老狐狸不恼也不怒,而是顺其道,“这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再比如说聚宝盆那一幕,县太爷哭着要爹爹,蛋生就给他变了七个爸爸,当下就有人调侃“父多为爹”,上父下多为爹,若是换了种语言,这种巧妙的幽默就没了,所以它独特。

别具特色的中国神话体系

很多人都认为袁公是中国版的普罗米修斯,其实我个人更倾向于他有苏格拉底的影子,学者的气质。为什么呢?

《天书奇谭》最开始的机缘是因为BBC想拍中国的故事,于是就写好了剧本送过来美影厂,当时钱导觉得剧本不行,世界观太宏大,人物过于冗杂,剧情又不够简练有亮点,在这前提下,又花了两个月的时长对剧本进行了整改。值得一提的是,原剧本从盘古开天写起,这恰恰说明BBC的初衷确实是想讲中国的神话,但因为不了解,只能把有民族特色的神话故事一并扔进来,难怪中国人自己看了要皱眉。

之所以提这个细节,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在没有料到BBC会爽约的情况下,美影厂会为“作品的跨语境”而多做考虑,也就是《天书奇谭》不应该单单是中国的神话,直白点说它的门槛应该是偏向世界的,哪什么东西是世界的,是大家会讨论且能参与讨论的,这部动画给出了答案--知识/智慧。

上古神话是早期人类对自然对世界的设想与构思,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每个民族都在探讨文明(智慧)的起源,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态度。

熟悉古希腊神话的小伙伴就会发现袁公和普罗米修斯是不同职位的人,普罗米修斯是第三代提坦神族--宙斯的堂兄弟,他本身就站在了“先知者”的位置上,然而袁公“卑职官小”,只是看守天书的图书管理员罢了,而且从周围神对袁公的态度以及天帝对袁公第一次盗刻天书的惩罚来看,如果天书真的如此重要,那么为何天帝要把它交于不重要的神看管?又为何只是轻罚袁公?

可想而知,至少这部动画里面的神话观是天帝要惩罚不尽责不听话的神,而不是惩罚偷天书的袁公,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惩罚失责的神,失责为重;惩罚神偷天书,天书重要。

这个对比其实也可以大概看出中西对“知识”态度的截然不同。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宗教神话,耶和华之所以察觉到亚当夏娃的异样,是因为平日不穿衣服的他们不躲,今日不穿的他们不好意思见神,这恰恰说明西方的“智慧”与“知羞耻”是挂钩的。换句话说,圣经神话里的智慧是带罪的,智而知万罪,但中国神话没有这层意思

其次,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智慧又生何处?基于国内没有提出一个概括性的定义,我们暂且用自然哲学来理解知识源于何处。

知识源于自然,源于生活,源于经验。

普罗米修斯偷火是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火,但他不是造火给人类,他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拿回去,这里换成天书,也有相同的韵味。袁公并不是授予人类知识,而是把被天帝垄断的“智慧”散发给人类。

就说明袁公自身不创造知识的,所以结尾袁公被带走语重心长地告诉蛋生,就看你了,其实是加重了【人】的悲壮感,强化了蛋生这种传播者的使命感,在这个程度我们来理解布道者是不是就容易些许。

比起这个,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就是“袁公不是创造知识的神”,蛋生更不是,所以他们对知识是不具有垄断权的,而狐妖盗窃的行为是违反了知识的全民性,再者也说明知识人人皆可学,不分善恶,好坏区别在心性。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想法,就好比路德派的神学观,任何人都有权解释圣经。

它进步是因为它不仅破除了知识的垄断性,还容许了知识的犯错。因为知识由人传播,由人所想,由人所用,若不恰当,则是理解有误,只要随时代进步即可。

苏格拉底曾经把自己比喻为“引产婆”,他认为自己是城邦成年男子做引产,他不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而是作为一个护士的角色,把他们与生俱来的智慧引出来,袁公传天书这个行为也并不是站在先哲的位置,而是把自己当做引导者。

除此之外,就是中国与西方神的自然观与英雄观。

天书奇谭里狐妖利用天书多处操控天灾捣乱民生,从这个细节上来看,天书可能偏多是指向“安居乐业的方式”,跟西方英雄要去战胜恶龙不一样,中国的神大多是为民除害,如大禹治水,鲧偷息壤,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要解决的几乎是“人类如何除虫、如何灌溉、如何排洪、如何抵御自然灾害”,天书可以说是一册很符合中国风情的百科全书。

这也是我认为《天书奇谭》格外有特色的一点。

写在最后--

有人质疑国产动画老是炒冷饭没活力,但我想说,我并不是刚好生在那个以早期国产动画为童年的时代,既然承认它是经典,又凭什么不让传播不让它炒。要是它不炒,像我这类坐井观天的人可能更难有机会知道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