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前发的第十一讲失踪,特补发。
声律启蒙四支之二
【解析】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
这是一组动静、快慢之间的对应。
延伸阅读: 公孙舞剑 其名曾教天下动
古来写舞剑的诗篇,当首推唐代诗圣杜甫所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篇幅较长,这里仅节选开篇一段: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
杜甫诗中提到的公孙大娘,是一位中国文化需要特别鸣谢的传奇人物。
她是开元盛世时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名动天下。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风光无二。
她的盖世技艺还与中国历史上的两座文化高峰联系在一起。
诗圣杜甫,在幼时曾观看过公孙之舞,当时便惊为天人。安史之乱后,皇朝由盛而衰。杜甫先生在白帝城,又看到了公孙娘子的传人李十二娘舞剑器,遂以如椽诗笔,通过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比拟,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时青山低头、风云变色、矫如龙翔、光夺九日的逼人气势。“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两句更是享誉诗坛,堪称经典的绝妙名句。
在这首诗的序言里,杜甫还透露,当年草圣张旭,也是因为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因而有所领悟,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甚至还有传说,唐代画圣吴道子也曾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能以一己之技,成就三圣之道,公孙大娘真是世所罕有的传奇!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
花笺 题诗、写信用的精美纸张。
草字 即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出现犹在楷书之前。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一般书家有云,“楷书见法度、行书见才情、草书见性情”。
竹简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从社会最上层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它的出现,才得以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同时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传至今。
毛锥 即毛笔。据传为秦代蒙恬所创。但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战国楚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里面就有毛笔,与今时毛笔略有不同的是,其笔毫是绑在竹杆外沿的。这证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或许蒙恬只是毛笔的改良者。
花笺、草字、竹简、毛锥,都是文化传播之物,这组对仗里,有精致之美和粗放之美的殊途同归。
延伸阅读: 薛涛寄情 浣花笺纸桃花色
薛涛笺,是唐代女诗人薛涛设计的笺纸,是一种便于写诗,长宽适度的花笺。此笺原用作写诗作为诗笺,后来逐渐用作写信,甚至官方国札也用此笺,流传至今。
薛涛,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本是官宦之女,自幼好学,文采出众。但她十来岁时其父遭贬谪举家迁往四川成都。没几年,其父病逝,一家人生计陷入困顿,16岁的薛涛遂凭声色才艺而入乐籍(营妓),后因才名获得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重用,破格提拔为大唐唯一的“校书郎”,后脱去乐籍,寓居于成都浣花溪畔。
薛涛42岁时与31岁的元稹(就是那个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看似蛮痴情重情,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儿的著名诗人)曾有过一段姐弟恋,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
在这之前,时人诗歌唱和,多是一张纸上写一首律诗或绝句,但当时的纸张尺寸较大,以大纸写小诗,浪费倒不要紧,要命的是不和谐、不好看。薛涛便让造纸工匠特地改小尺寸,做成小笺,自己又发明了新奇的染色技法,以“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染出深红、粉红、明黄等十种颜色,这就是所谓的“十样变笺”,这不是普通的信笺,而是专门的诗笺。
虽然花样的花笺没能为这段“姐弟恋”写出一段美好的花样结局。元稹终究还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取次花丛懒回顾”,独留薛涛空赋《望春词》,孤独终老浣花溪畔。但这华美的花笺却甚合唐人审美观,后人竞相仿制,以致天下流行,世称“薛涛笺”。
延伸阅读 怀素书字 狂草笔锋雨电芒
上面我们讲“舞剑”时讲了诗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所写的剑器行,这里说到“草字”,则不妨来看看诗仙李白观怀素写狂草而作的《草书歌行》。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
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怀素的草书称为“狂草”,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
汾水鼎 《史记.孝武本纪》有记:汉武帝曾得宝鼎于汾水,鼎大异于众鼎,视为国之重器,藏于“甘泉宫”,并因此改年号为“元鼎”。
[唐] 岑参 《故仆射裴公挽歌》之二:“气歇汾阴鼎,魂飞京兆阡。”
岘山碑 即为纪念西晋名臣羊祜的“堕泪碑”。参见上一讲“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二者以重器和重臣相对。
虎豹熊罴
本义上,虎豹熊罴(pí,即棕熊)都是猛兽,但结合上文,此处显然是指的其引申义。指代雄狮劲旅和辅国良臣。如:
[唐]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诗云:“汴人迎拜洛人留,虎豹旌旗拥碧油。”
而熊罴一词则是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 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西伯,指周文王。太公即姜尚,又名姜子牙,别号“飞熊”。
[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燕王买骏骨,渭老得熊罴。”
[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命,熊罴渭水占。”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
花开红锦绣 鲜花盛开红艳如锦绣。
[唐]白居易《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诗中曾有:“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水漾碧琉璃 碧波荡漾光彩似琉璃。
[唐]上官昭容(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诗中曾有:“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
此处是以春色中的红绿之美相对。
去妇因探邻舍枣
《汉书.王吉传》记载:汉朝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司马相如的好友,也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好的牵线人),其邻居种有枣树,枣树生长茂盛,越墙垂挂到了王吉的庭园,王吉之妻采了几个枣子吃,还拿去讨好老公,结果有着“道德洁癖”的王吉一问枣子的来历就勃然大怒,要休了妻子。邻居听说后,觉得是自家的树惹了祸,便欲砍树。后经邻里劝阻,树没砍,婚没离。只留下了这段关于“道德洁癖”的传说。
出妻为种后园葵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素以奉法循理著称。一天,他看到妻子在后花园种葵菜,还在自己纺织。公仪休却认为这会夺农夫、织妇之利,竟怒而拔掉葵菜、烧毁织机,并把妻子休了。
这两则典故,古来当是宣扬名臣贤士对于家眷道德水准的高标准、严要求。但在今人看来,却未免有夫权社会下,男子对于妻子过于吹毛求疵、上纲上线,不把婚姻关系太当回事儿的感觉,多少有些“封建糟粕”的味道。时下一些高官的“贪内助”固然可耻,但这两则典故里两位丈夫的做法也未免过激可悲。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
笛声和谐优美,恰似从天外飘来,不像凡间所有。
笛子一向是一种带着飘逸出尘之感的乐器,如八仙里面的韩湘子(传说就是前面第四讲讲到“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时,韩愈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那个韩湘)就是一个善于吹笛的神仙。
延伸阅读: 蛟龙吹笛 此曲哪得人间闻
《唐国史补》曾记载了一则“高手无名在民间”的传奇故事:
唐代诗人李舟,曾从一山村野舍中偶得一根烟竹,制作成笛子,坚实得像铁石一般,堪称稀世之珍。遂将其赠与当世“吹笛第一高手”李謩(一作“谟”)。
李謩获赠良笛后,一次与几位朋友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棹一小舟,泛江吹笛赏月。笛声旷远清亮、宛转飘逸。忽然岸上有人请求登舟同游。李謩一行让这个人上船后,来人请求李謩把笛子借他吹一支曲子。
没想到这个人吹奏的笛声精妙无比,可让山石破裂,李謩平生闻所未闻。吹到高潮处,只见吹笛人呼吸盘旋回转,指法如急雨敲窗,笛声如千军万马厮*奔吼,最终笛子都被吹裂了。在众人瞠目结舌的震撼之中,这位客人飘然离船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划船的梢翁于是怀疑这位不速之客很可能是水底的蛟龙所化!
橹声咿哑,渔舟正向雪中移
渔舟摇橹咿哑做声,正在雪中移动。
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意结合宋人词意的化用。
[宋]周邦彦《青房并蒂莲·维扬怀古》:“望去帆、一派湖光,棹声咿哑橹声柔。 ”
[宋]石孝友《胜胜慢》:“咿哑橹声离岸,魂断处,高城隐隐天涯。”
笛韵云中降和渔舟雪中移的对应在于,前者缥缈无踪,后者有迹可循。
【广而告之】
一水诗塾精讲《声律启蒙》(内容也许是全网最丰富、最翔实的),每周一期,原创首发。如果觉得对您的胃口,记得点击标题下的“一水诗塾”订阅哟,免费的优质国学家教等您领回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