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开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叫司马仲相的秀才,读秦末天下大乱的历史,读得满心悲愤,说上天也是糊涂,让秦始皇这样的做皇帝,害得生灵涂炭。正骂着,他就被接到阴间,让他代理阎罗王。
你对上天不满,上天就要考察下你,是不是真有水平。让你审个案子,审得好,说明你有水平,有资格不满,那下辈子让你转世投胎做皇帝;审不好,那说明你没水平,瞎不满,就是个杠精,罚你到阴山背后,永不为人。
是个什么案子呢?
原告,第一个是韩信,刘邦能当皇帝,韩信立下了赫赫战功无人可比,可是韩信被刘邦的老婆吕后*了。韩信太冤了,所以状告刘邦、吕后。
第二位原告,彭越。楚汉相争的时候,彭越在项羽的大后方捣蛋,破坏项羽的后勤补给,导致项羽耗不过刘邦,也是功劳巨大。可是彭越也被吕后*了,手段还特别残忍,剁成了肉酱。
第三位原告,英布。英布本来是项羽手下的第一名勇将,刘邦、项羽争天下的关键时刻,他转变立场归顺刘邦。结局也是被刘邦处死。
三个人状告刘邦,司马仲相怎么判决呢?
刘邦投胎,做自己的后代,变成了汉献帝。上辈子谁都在你手里吃瘪,下辈子换谁都能欺负你。韩信,转世做曹操;彭越,转世做刘备;英布,转世做孙权,三分天下,上辈子吃的亏,都给找补回来。
上天一看,这个司马仲相案子断得真好,这些人的命运给安排得明明白白,于是也给他安排了转世,你下辈子做司马懿,继续把别人的命运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应该说,这种轮回故事,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汉初的英雄和汉末的英雄竟然有同样的灵魂,只是性格相似而命运相反,听着就很带感。所以,后世不断有人根据这个基本设定,把轮回故事越讲越细。比如明末的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其中有一篇“闹阴司司马貌断狱”,就是代表作。
说曹操是韩信转世,是很有意思的想法。曹操和韩信有相似之处,陈寿的《三国志》里就已经提到了。比如《武帝纪》最后评价曹操“该韩、白之奇策”,用兵神奇,仿佛韩信、白起;又如《程昱传》里,程昱劝曹操不要继续追随袁绍了,说的是:“将军以龙虎之威,可为韩、彭之事邪?”曹操将军,你如此才能却做袁绍的下属,不想想韩信、彭越是什么下场吗?
不过民间文学的思路,又自有特色。《史记》里韩信的形象,是让人有佩服有同情有惋惜,但民间文学里,给韩信增加了非常多的劣迹,说他活埋了自己的母亲,是不孝子的典型;又说他本来可以活七十二岁,因为四大劣迹,各损十年阳寿,所以只活了三十二岁。韩信这么坏,和民间文学里曹操很坏,非常匹配。当然,到了当代韩信和曹操的形象都获得了极大改善,仍然相当匹配。这俩还真是同呼吸共命运。
说刘备是彭越转世也有趣。按《史记》,彭越是特别受不良少年拥戴的人物,和历史上的刘备“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相呼应。民间文学里刘备变成了老好人形象,彭越的道德分也加上去了。彭越被处死,也被民间文学描述得特别冤枉:说彭越长得很帅,吕后想勾引他,彭越拒绝了,结果吕后反咬一口,说彭越想奸污自己,于是处死了彭越。这属于经典的“主母反告”母题,就是一个地位高的女性,追求地位低的男性,被拒绝后就颠倒黑白。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里,这个套路不知道出现过多少回。彭越是蒙冤的大好人,才有资格转世做刘备。
英布是和项羽一道从江东起兵的,从地域上看就挺配孙权。英布先追随项羽反秦,又背叛项羽归附刘邦,最后再造刘邦的反,这反复无常的劲头,也适合拿来和孙权对照。
这个转世投胎的故事,《三国志平话》的版本还算简单,后来越讲越细。如说关羽是项羽转世,项羽的乌骓马也转世投胎,就是赤兔马。《史记》记载,项羽自刎后,被五个人分尸了,民间文学说是六个人分尸。这六位转世投胎,就是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时斩了的六位。但还是有人指出,项羽最后有个最大的特征,关羽没有。项羽有虞姬,“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样一个大美人,愿意为项羽去死,关羽身边没有这样的女人。但清代一出戏,叫《大转轮》,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关羽有周仓,虞姬转世,就变成了周仓,一样是自刎而亡。
这种故事讲这么热闹,《三国演义》里有吗?没有。罗贯中毫不犹豫删掉了这个设定。《三国演义》自打诞生以来,宣传口号一直是,本书内容,非常贴近正史,咱们可不是一味追求流量的庸俗作品。所以,虽然这个轮回转世的设定,非常吸引眼球,但《三国演义》是不予采纳的。
有朋友可能会提出,现在《三国演义》的开头,显然也不是科学思维: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
大概是讲了这样一些事情:
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四月,皇帝上殿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大青蛇,从大殿的房梁上飞下来,蟠在宝座上。汉灵帝吓得摔倒了,百官也吓坏了,再一看,这大青蛇突然又不见了。
青蛇是什么寓意呢?古代评点《三国演义》的人是这么说的,这叫“白蛇斩而汉兴,青蛇见而汉危。青蛇、白蛇,遥遥相对”。
传说,刘邦刚起兵反秦的时候,斩过一条白蛇。一般理解,这白蛇就是秦国的象征,秦国在西方,对应五行中的金,金对应的颜色则是白色。刘邦是楚人,楚在南方,对应火,火对应的颜色是赤色。刘邦斩白蛇,是南火克西金。那这会儿又出现条青蛇怎么解释?答案很开放:要是关注青色,青对应木,是东方的颜色,那就是东方地区要出事。要是关注点在蛇,就引用《诗经》里的“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蛇象征女性,东汉的特点,是外戚专权,他们是靠女性才和皇帝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或者宦官专权,按照古代说法,他们是准女性,这蛇就象征他们。
又说,汉灵帝的时候,下大雨,下冰雹,打坏了很多房屋;海水泛滥,淹死了很多人。讲这个,也是和五行思想有关的:这些水灾都不是简单的自然灾害,汉朝对应五行中的火。汉朝到底是对应水还是对应土还是火,有过争论,但到了东汉,基本就认定是火了。所以还产生了一些新名词:炎汉,炎刘……两个火,显得火德的汉朝或者刘姓皇帝特别兴旺。你可能还听过一个词叫“红颜祸水”,美女特别漂亮,为什么偏偏是祸水呢?因为这个词本来是形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的,祸水来了汉朝的火就危险了。这里讲了这么多水灾,也是表示:水克火,火要灭了,就是汉朝要亡了。
又说,有个地方,母鸡变成公鸡了,这个当然也象征女人掌权。这个诅咒来历就更古老了,周武王伐纣的时候,声讨商纣的罪行,其中说到,商纣的一项大罪,就是特别听女人的话。周武王引用了一句古语评价这件事:“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没有大清早打鸣儿的,母鸡打鸣,这家人就要死绝了。
总之,《三国演义》罗列了很多例子,讲汉朝当时已经危机深重了,这么极力渲染神秘诡异的事件,和轮回思想又有什么区别呢?
以我们今天的标准看,没什么大区别。但以古人的标准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都是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汉朝人确实信这个。
这一套是得到过官方认证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孔子本人是不大相信这个的,但也没有高调否定,先秦儒家三巨头,孔子、孟子、荀子,都不吃这一套,荀子还说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话。但后来事实证明,这种思想过于进步,脱离群众了。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你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就要能满足更多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到了汉朝,儒家的经学思想就不理祖师爷的立场,而和这套阴阳五行的观念深度融合了。
有一批儒生就专门琢磨,怎样拿儒家经典来解释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正史里还有《五行志》《符瑞志》之类,就是专门收集这类素材的。
所以,《三国演义》写到这些细节,也不是他自己编的,而是从正史或者《资治通鉴》里抄来的。而要解释这些细节的含义,则要引用《诗经》《尚书》之类的儒家经典,汉代儒学很重要的一件工作就在于此。
《三国演义》标榜自己忠于历史,其实是忠于“正史”,不是探寻今天我们最关注的历史真相,而是对历史书的忠实。史书上就有,哪怕荒诞,也照样可以有。当然,《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实也不怎么信这些。东汉时候的人,是真的会因为相信这些,被深刻影响到自己的行为的。《三国演义》反而不太会着力表现这一面,它就是既然正史里面有这些,就跟着抄抄素材罢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勃
责编 陈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