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离工地到探寻未来|一个土木人的自赎之路

从逃离工地到探寻未来|一个土木人的自赎之路

首页冒险解谜从工地现场逃脱更新时间:2024-04-28

欢迎关注“牧诗地产圈”,点击左上角 头像,私信可加入地产交流群,更多干货资料。

土木人,你现在哪里?

在荒芜人烟的高原?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在人声鼎沸的闹市?

一入土木深似海,从此红尘是路人!

学土木如进牢笼,不知你适合体会?是否想逃离却感到迷茫?

1

初到工地

11年的我刚毕业,土木工程是学校王牌专业,就业率100%,只是90%以上的都进了施工单位。

第一天上班,我脚踏带钢板的劳保鞋,挂着很有年代感的绿色工具包,穿着中建的蓝色工衣,戴上白色的安全帽,一口气爬上了13层的楼面。

当时正是主体结构施工,广州8月正午的太阳,让我想起大学时中午上课路上的感觉。

爬楼面时,顺手扶下墙柱钢筋,哪知瞬间就弹了回来,手心有种被烫伤的错觉。

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中午还热的烫手,下午就开始暴雨倾盆。

浇筑混凝土不能停,我只得继续监督着工人到完工,下楼已经是晚上8点多。

又冷又饿又累的我冲了个澡,躺在床上瞬间就睡了。第二天早上,我被饿醒了,浑身酸软无力,一摸额头有些烫。

“呲”的一声,我仿佛听到一颗滚烫的心被浇灭了。

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学到了很多。

能够看懂现场的图纸,知道测量放线、模板支撑、钢筋绑扎、砼浇筑的技术点,还能偶尔忽悠忽悠同是新人的甲方小伙伴。

生活环境艰辛但似乎很充实。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禁会想,每个月不到3000元的工资,不知要在工地呆多久?

2

未来在哪里?

未来在哪里呢?

施工员-栋号长-生产经理-项目经理?

施工员-甲方工程-甲方工程经理-项目总?

考研?

考公?

转IT?

当年跟妈妈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可是生病发烧的那天,我好想家。

有爸妈的地方才是家,工作、工地只能是一个客栈。

一次无意中,我看到平日吊炸天的项目经理被甲方教训,那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正如当初我被项目经理训斥时一模一样。

我好像心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我想跳槽到甲方。

甲方、乙方其实都是打工的,甲方在资本的前端,乙方在后端,所以通常甲方待遇比乙方好。

猎聘官网数据,房产配套工程师与现场施工对比,同是工作9年,配套工程师平均年薪30万,现场施工平均年薪18万。

这个也许是土木人都想去甲方的原因吧!

于是我开始海投简历,但是工作经验不多,反馈很少。

那段时间投简历投到怀疑人生!

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连工地上的小工都不如,手不能拿,肩不能挑。只能凭借一张大学毕业证和仅有的工作经验去争取想要的生活。

漫长的等待,终于机会来了!

一家地产公司提供了开发报建专员的职位,面试时感觉还不错,但快结束时,面试官最后问又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驾照?”

我一怔,“领导,现在还没,但我马上去考”,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非常很懊恼!上大学时候,学校旁就有驾校,大学四年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但是那时候的偷懒,一心只想dota。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3

新的起点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当初一位熟识的分包单位老板,联系上了一家甲方项目部的领导。

一番交流,领导觉得我虽然经验尚浅,但是上进、踏实,还是很有潜力的。

再加上学历不差,中建五局也是不错的施工单位,顺利通过面试。

新公司很大,是地产10强,同时它的大不仅体现在销售额、建面这些数据上,而是包含了地产的上下游关键产业链.

比如集团有建筑公司、消防公司、绿化公司、精装公司、石材公司等等,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当年正是地产开发量激增的时代,刚来一个月,我记住了很多数字,比如:1212,567, 4568, 789等等。

这些数字代表着时间、去化率等一系列目标,公司最擅长的就是高周转。

一入职,就能明显感觉到项目上紧张的氛围。

项目总以项目为家,而晚上领导不下班,下面的人也不好意思先走,结果就是每天晚上办公室灯火辉煌,每个人似乎都在忙碌着。

可能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4个月开放,5个月开盘,6个月资金回正的奇迹,甚至有项目出现“日光盘”。

只不过这些奇迹背后,是无数被迫连轴转的“机器”。

现场是按片区划分管理,我除了负责土建,还有幕墙、外墙、机电、消防、智能化等等都需要他来协调。

因为省成本的原因,招采部将各个分项工程都拆的很细,沟通、协调的工作量巨大。

抢展示区开放的时候也是最忙的时候,我的手机就没停过,为了协调、处理这些问题,我一度嗓子都说干了,出不了声。

毕业四年,我在工地成长很快,但世界似乎却狠狠的把我抛在身后。

土木行业的发展跟不上时代。

想想这几年的生活,我又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

想离开,但是离开这里能去哪?

这几年工作似乎没有留下值得一说的成绩(其实是没有认真总结)。

4

土木人,你考证了么?

上天给土木人画地为牢,但留了一扇窗,我觉得这扇窗就是考证。

设计类注册证,一年10-20万,最基础的二级建造师,一年也可以有1-2万。

手中有证,心中不慌。考证是实在是土木人居家旅行、跳槽涨薪的重要途径。

其实建造师的考试,对于经历过高考的人来讲,并不算很难。

然而每年的通过率依然只有不到5%,对已经脱离了学校学习环境的人来讲,能静下心学习很难,能长期静心学习更难。

于是我给自己立下几条规矩:

1)每天坚持看书,早6点到8点,晚上则是下班后到11点半。

2)提前准备好学习资料,比如学习视频、讲义、题目等。

3)将考试阶段分成三段,第一阶段3月到6月底,将课本内容全部过一遍;第二阶段6月底到8月中,开始重点复习,做真题;第三阶段是冲刺,根据自己和老师经验针对性的复习、押题,重点是实务。

4)坚持写日记,用日记来反省每天的学习情况。

5)坚持听课或看讲义时做笔记,在第三阶段,将笔记系统性整理、模块化知识点。

事实证明这些规矩的效果很棒,但道理人人都懂,能做到的寥寥。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从3月初到9月份考试,7个月时间的备考。

考完最后一门实务,我不禁感叹:终于可以出关了!

回想这半年的经历,恍如隔世。

干现场的从来都很忙很忙,70%以上的土木人没考过一建,都会说是因为太忙了。

时间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苦心人天不负,我当时便一次性过了二建、一建。

第二年6月,一建证书到手,我通过同事、朋友关系,找到一家大型的施工单位,将证书挂靠了,拿到挂靠费的那一瞬间,我觉得一年的辛苦很值得。

从那以后,我更加知道时间的价值。

于是有了考消防工程师、在职研究生的想法,随后的2年里,竟也都逐一实现。

在职MBA高昂的学费正好就是一建证书的每年的费用。

让学习的成果促进自己下一次的学习,也是让自己的价值滚雪球般的提升。

考证似乎更像是土木人的一场修行。

5

土木的未来在哪?

土木人,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未来在哪里?

做到公司部门负责人?高管?

那普通人怎么办?要在一家公司做到退休么?似乎不可能。

近年能看到不少行业龙头裁员,比如,某桂圆裁员3万,大恒的人员优化。

于是,我从各个渠道查找了很多资料,了解国外的土木行业发展变迁。

在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通常为80%),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体量从顶峰回落是必然的。

国内不会例外,不过目前国内城镇化率离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据网络数据显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65%的城市化率,按此说法20-30年还有10年的快速发展期。

发达国家的地产公司回归正常后是如何的呢?

比如美国,目前地产行业变得更加细分,土地开发商、建设商、中介、保险商、金融抵押等机构完全区分开,地产公司从重资产变为了轻资产行业。

还有地产公司进行多元化战略(比如国内的某大造车、某桂圆做机器人等),逐步弱化地产开发的属性,增加自持产业,作为产业运营商存在。

这大概也是近几年各个地产公司在名称中都逐步去地产化的原因,取而代之的是城市运营商的概念。

6

破局之路

我经常思考未来,但仍然得活在当下。

我希望在未来可以拥有对生活更多的选择权,那是一种安全感。

于是我将自己的想法列了出来:

1、掌握一项能够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升值的技能,例如写文章,设计,管理能力,带团队的能力等等。

2、如果跳槽,选择城市更新、自持运营方向的公司,当然也可以选择国企。

3、锻炼好身体,革命本钱。

4、给自己设点小目标,比如5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然后细分至今年你需要做些什么,甚至再细分至每个月应该做什么。

这个时代是不学习就要落后的时代,自己只有拼命往前奔跑才能不被时间抛弃。

如果感到迷茫就学习,准备注册类考试,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而如果对未来有了规划方向,更要向着目标不断学习。

只有在做的事有门槛,建立了深度的壁垒,才能拥有对未来的选择权。

人生在世,有舍才有得。舍去无效的社交、游戏,才能收获一个确定性更强的未来。

越早明白知道想要什么,无论是追求月亮,还是六便士,只要有勇气坚持并且一直行动下去,就会离那个最喜欢、最想成为的自己更近些。

文章来源:楼高高。对作者表示感谢!欢迎文末留言讨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