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兵团战士的四零四厂供水工程情节

甘肃兵团战士的四零四厂供水工程情节

首页冒险解谜单位404更新时间:2024-08-03

四零四厂是个什么地方,地图上查不到。四零四是个国防制造单位,这个单位的后期建设,有甘肃兵团的天津知青的奉献和汗水。

该单位原来为保密单位,现在已经转为民用,对外开放。

它的全称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第四零四厂,位于甘肃嘉峪关以西100公里处,原来对外称为西北矿山机械厂,现在则称为甘肃矿区,高峰期人口超过四万人。

404厂筹建于1957年,习惯称为核城。

当年它担任着国家的重要使命,是核工业重地,故不为外人知。

听甘肃天气预报,听到甘肃矿区这个词就是指的它。

欲到这里可从嘉峪关坐火车到低窝铺站,旅程大概44分钟左右。

2000年前后该单位的家属生活区已陆续搬迁至嘉峪关市区。

60年代末国家的核工业起步不久,也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中苏关系陆续变化,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图纸和一些工艺技术。

为保证核基地正常运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水源供应。

万一突发事件发生,只要水源供应不中断,就可维持基本运转。

上级决定在现有供水系统的基础上,再建造一个供水系统,主要是供水管道,作为备份应急之用。

该施工任务就交给了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具体施工任务由其所属的农二团、农七团等团场来承担。

施工的内容是在四零四厂原输水管道的一侧再并行修一条输水管道,以保证供水系统万无一失。

执行任务的兵团战士大部分是天津知青,他们的年龄大部分在15到20岁,稚气未脱的年纪,心中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

嘉峪关西部一百多公里的地方,60年代时是水草不生,一眼望去茫茫黄沙,千里无人烟,天上无飞鸟,一派荒凉。

他们来到此地先安排住的地方,自己动手挖坑,坑为长方形,在坑的周围叠放上废旧铁路枕木,枕木外面再用挖出来的砂石围上,上面用芨芨草编的席子盖上,上面再铺上砂石。

戈壁滩风大,席子上若不用砂石压上,分分钟就会被风吹跑。门用毯子遮挡。

人就住在这样的所谓房子里,人挨人并排睡在一起。

这就是八十年代之前,甘肃河西、新疆一带那个时代,兵团农场创业一代人最基本的住宅建筑,流行的叫法是“地窝子”。

地窝子也算得上是历史档案,以后研究中国建筑史的专家不可把这个建筑类别疏忽掉。

兵团战士施工的项目简单单一,就是挖沟,他们的只负责挖沟,埋水管是另外的施工任务,和他们关系不大。

戈壁滩上挖沟,不了解的人认为戈壁滩上都是沙子,很松软,脚踩可以陷进去,在媒体上看到很具诗意,其实不然。

看似松软,那是风吹起来的沙包,沙包之下的平地确是异常坚硬,是沙子和鹅卵石的混合体,坚实无缝隙。考古专家的结论是戈壁原来就是大海的海底,鹅卵石是千百年海水冲刷所形成,质地异常坚硬。

在这里挖沟不是挖土,是等于挖石头。

他们使用的工具不是铁锹,而是十字镐,每人一把十字镐,一天到晚握在手中抡,试想这些来兵团之前,十几岁的孩子,细皮嫩肉的手,一天就磨出了血,镐把上都是斑斑点点的血迹。

每天收工后相互鼓励的话,最多的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

沟挖得越来越远,有些人收工回家,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戈壁气候的特点太阳温差大,太阳一落气温骤降,“早穿棉午穿沙”,晚上回去大家就在工地燃起篝火,远望篝火点点跳动,为取暖大家就围在篝火边喝酒,很多知青喝酒就是从那时接触开始的。

工地上水很宝贵,河西地区最大另外的特点就是干燥缺水,河西地区的水绝大部分来自于祁连山,祁连山上融化的雪水,滋养着河西走廊的人畜繁衍生息。

他们每天的洗脸水都是公用,半盆水大家轮流洗。河西风沙大,头发里面都是沙子,洗头没有水,为了方便大家就理光头,既卫生又节约水。

经过几十天的奋斗,工程终于完成,一条连接祁连山和四零四的供水管道连接完成,试运行完全合格成功。

当年参加这项工程建设的的人,大部分已经回到天津安度晚年。他们这个群体,年龄大都在七十岁以上。

和我聊天之中偶尔会提起这些事,他们聊起当年这些经历,还是异常的兴奋和感慨,他们说只要一提起兵团、嘉峪关、四零四这些字眼就会勾起他们心中的如烟往事,难以平静。

当年参与者部分已作古,健在者还想来看看,有心无力,“身在天山心老沧州”。

他们说你记下来这一段,让后人知道我们曾参与过这件事,四零四工地建设有我们的汗水。

本文部分资料由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团四连天津知青,工程建设参与者陈鸿明提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