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岭:黄牛传说与禹王同在!

风岭:黄牛传说与禹王同在!

首页冒险解谜风岭更新时间:2024-04-30

对于风岭的考察,着实地费了一番功夫。几乎是一波三折地,确定、推翻,再确定、再推翻,终于最后一次走访后,尘埃落定。

1、 关于黄牛蹄

黄牛蹄是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乡的命名。考究它的来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好在,这个传说竟然和我要寻找的山峰有关系。

刚到达黄牛蹄乡,工作人员就非常热心地送了我一本《黄牛蹄村志》,一心在山中,竟然忘了表达一声感谢。

村志中记载:黄牛蹄村西有个黄脚岭,那里的岩石坡上留有小脚女人和牛蹄的脚印。从古到今,虽经日晒雨淋,风雪侵蚀,仍然清晰可见。盘古开天辟地后,开始有了世界。但天堂与人间差别很大,一日,天宫中的各路神仙聚会,共同商讨济世救民大计,圣母娘娘与金牛大仙自告奋勇,领受了天命,驾着祥云下了凡。为避免百姓受宠若惊,化装成一位老太婆牵着一头老黄牛,朝着如今的黄脚岭走来,于是就踩下了小脚女人和牛蹄的脚印。圣母娘娘到达此地后,想躺下休息一会儿,谁知这一躺,就不想起来了,头部变成了神岭,身躯变成了桃坡山,内脏变成了琳琅满目的大山洞,她住在洞中用功修炼,充分施展点石成金的广大神通,让金牛拉着金磨子磨出金豆子,供普天之下的黎民享用,芸芸众生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圣母娘娘的善行义举感天动地,玉帝龙颜大喜,下旨让圣母娘娘返回天宫,临走时,圣母嘱咐金牛大仙,我的灵魂将要归天,躯体就留在此地与你相伴,今后你遇到什么难题,就发出叫声,我必然会鼎力相助,等到这里变成山青水秀人寿年丰的人间天堂以后,我定来召你回去。金牛大仙为民造福,深受百姓爱戴。每当日落,金牛会自动走出山洞,放一会儿风,有不少人还看见过这头腰肥体壮、光芒四射的大金牛。忽然有一天,南蛮强人闻讯而来,前来盗宝,乘金牛放风之际强拉金牛,金牛不走,用两角一挑,把强人抛到千里之外,金牛受惊后,立即返回山洞,从此,人们再不见金牛,只是每逢大旱之年,夜深人静时,方圆十里八村的人们能听到牛叫声,这是天将降雨的预兆。为感谢圣母恩德,当地各村建起了奶奶庙,并将桃坡山下的村庄叫做金牛村,后来,又怕强人再找麻烦,改金牛村为黄牛村。

很美好的传说。寄托着村人浪漫的情思和美好的希冀。

传说中的金牛叫,和伏牛山的牛叫声如出一辙,应该是环形山中,大风吹来,风在山中回旋的声音。强人来抢,和卢医山的人参丢失,也如出一辙,都是南蛮,可见南方人有多厉害。

对于这个传说,不置可否。但可以知道,之所以有黄牛蹄,是因为有黄脚岭,黄脚岭上有牛蹄印。

那么,去寻找牛蹄印。

从黄牛蹄乡政府出发,直行向西,顺着山路在两山中间行走,将车停在南面山间的庄稼地里,沿着山脚走了一截,便到了。

在山下,他们指给我看,靠近政府那边,山上有瞭望哨的那座山,就是桃坡山,中间我们站着的地方就是黄脚岭,右边是天平脑。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了两个天然的洞,生在大大的整块石块中,洞中有水,清澈的很,据说常年不断,洞口似牛蹄,旁边有小小的窟窿,在最大的洞周围,还有许多小孔,经他们指点,倒也象是女人的三寸金莲。

整个村子,绵延了上百年的村子,即是来自于这几个印迹。

2、 关于玉掌山

《潞城市志》记载:玉掌山位于县城东13公里,在黄牛蹄乡黄牛蹄村西北,下黄乡上黄村西,呈南北走向,西与微子岭相接,主峰海拔1018.8米,山上植被灌木草丛较多。

玉掌山就在黄脚岭对面,我们将车停在山下,开始攀爬。

没有路,就在山间踩着倒伏的荒草和凌乱的石砾,一边揪着灌木丛,一边艰难向上。一路走,温度不低,汗水湿透了衣服。那天跟着我上去的有三个人。他们几乎不怎么喘气,可见日夜在山间与城里的体能还是不同的。上半截山被火烧过,荒秃秃的,显得很凄凉,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就更能体会护林防火的重要性。

走了好久,面前终于开阔起来。

禹王庙前的大青石,我说是石碑,他们说是香案

之所以坚持爬上来,就是听说上面有禹王庙。

真的见到禹王庙的那一刻,尽管也走过了潞城的所有山区,依然还是喜悦的。

就在山巅,一层一层的高台垒上去,夯土痕迹明显,即使没有了建筑,从地基依然可以判断出,当初的禹王庙有多么大多么地气派。如同王的宫殿,在一层一层地升级中,庄严神圣也从心底生出来,每走一层,虔诚的心便重几分,世俗的罪衍也在渐次消减中。大概五层,最后是禹王庙。

现在所存留的禹王庙,属清代遗构,和合室牛王垴的牛王庙颇为相似。青石砌起,门楣为拱形,有雕花,庙顶杂草丛生,有精美的石构件散落。

从这里极目望去,山的南边,也有山峰高耸,是浮山,浮山上的禹王庙遥遥相对。我猜想,它们有着极密的通讯秘语,夜深人静时,会有话语在两山间用风声传送。

我是有些感叹的。曾经的曾经,这里一定香火旺盛,这么大的寺庙遗址,该有多少纷繁的脚印,互相跌印而来,才配得上这样的规模?可是今日这座小庙是这样的矮小,尽管小也一样盛载百姓的祈求。

如果把这座庙恢复到旧时规模, 是不是有实施的可能?

下山的时候,我们换了另一条路,相对好走一点的一条路。

却没想到,换路,换出了风景。

一棵迎客松,长在桃树的簇拥中,那躯干由虬劲中伸展出一点点袅娜来,松针兀自舞蹈,安静地不发一语,你来或不来,它自安然快乐。还有一丛柏树也很好看,有的俏丽,有的直立,有的试图突围,有的积极向上,人正好走在树丛中,有荫凉如少女的手轻拂脸与身。几株桃树并不高,叶翠绿翠绿的,也结出了果实。路上铺着许多车前草,还有不知名的小花,即使无人眷顾,也一样灿烂地盛放,它们开给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

已经到了山下,我还手搭凉篷回望,其实这是一个好去处。

3、 关于桃坡山、神岭山、天平脑

神岭山就在黄牛蹄村,半个岭已开作田地,其实就是桃坡山向东延续。岭上有虫王庙,就是小小的不足一米的小龛,人们在其间祭祀虫王。半个山岭有树林,如果不是专门的说明,这座岭已看不出山的模样。

《黄牛蹄村志》载:玉掌山为境内最高点,西与微子镇比干岭山系相接。境内次高点有天平脑,位于玉掌山南,与玉掌山对峙,为比干岭的支脉,往东黄家岭、桃坡山、神岭山为其余脉。

按此记载,加实地考察,神岭山、桃坡山与天平脑皆为一脉,而天平脑与玉掌山实际并未断开。

该怎么来命名这一群山呢?

村志讲,天平脑和玉掌山皆为比干岭的支脉,这是一种说法,民国版《潞城县志》提供了另一种说法:惟会山迤北十里,分为二支,伏而又起,右曰桃坡山,高四十四丈三尺,左曰天平脑,高三十五丈。再北三里曰风岭,高四十二丈,三峰突峙,似不相连,实为浮山支脉。

两种说法,我陷入迷茫。

坐在电脑前,将卫星地图上下翻腾,一直在想。

从山形看,浮山的北面,即桃坡山和天平脑,如果不是这条324省道,确实可以看作是浮山的支脉。

从实际地形来看,确实也与西边微子岭相近,但山势并没有相连,那么应该采取旧志的说法,为浮山支脉。既然都为浮山支脉,而且山峰相连,用哪一个山名为它们作一个总的说法呢?又在旧志中看到一句话,柏坡山南与辛安禹山相接,明白了,山顶有禹王庙,那么,旧时,从黄牛蹄起势,一直到辛安凤凰山的这条山脉,叫禹山。考虑到潞城禹王山实在太多,而玉掌山又不足以代表整个山岭,那么便沿用旧时叫法,用风岭来记录。

4、 沿途的几个村庄

那天,他们带着我,在山间小路中盘旋,小小的村庄在我的眼前象算盘珠子一样,一个个跳来跃去。

庄头、玉掌凹、洪掌、上黄、下黄、清口、潦河、潦河头,这些村庄就建在山上,错落有致。行走在山间,有微风一直轻拂着胸口,很是惬意,这样久违了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时常碰到几个乡人在耕种,同行的朋友说,现在的老人还在种地,年轻人都进城了,以后的地,不知道谁还来耕种。我明白这样的思虑,这是很大的哲学命题,涉及到国家政策,还真不知道怎样来回答。

如果可以,我真想一直在这样的山里游荡,没有压迫,没有焦虑,没有那样来自于不可知世界的精神折磨。有很多事情是可以选择的,我想。

潦河头村里有一棵唐槐,朋友说一定要去看。等真的见到的时候,我激动莫名,几人不宜合抱的唐槐,稳稳在坐在村里的关帝庙前,枝*苍老托着新生的嫩绿,又繁荣又苍古。树的背后,竟然是中空的,但它不以这样的面目示人,你看到的是它最好的一面,仿佛有生命般的,选择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世人。也仿佛有不绝的故事衬着向上的喜悦,真是好。

唐槐后有一座元代的关帝庙,已经整修一新,庙里的倒座戏台,很有些韵味。而庙里的碑文,竟然是义勇武安王记,而关羽大帝的这个称呼还在北宋,莫非此庙的建造年代便是宋代吗?

清口村出过一个相对我们来说很大的人物,即靳会昌,字泰阶,号云屏,是清口村靳氏家族第12代,生于1792年,卒于1833年,只活了短短的42岁,但靳氏有此一人,足够光宗耀祖,足够光耀门楣。

靳会昌的父亲就是贡生,诰封中宪大夫。靳会昌打小就随家族中的子弟们在书院内读书,小小的便有了神童之名,23岁时,靳会昌赴京赶考,考取了甲戍科进士,当年殿试时,还以一篇《上党天下之脊赋》名动朝野。靳会昌考取进士后,先是被选为庶常散馆,后成为道光帝的老师,38岁时被选拔为济东道尹,在山东期间,靳会昌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42岁时经道光帝恩准,返乡侍奉慈母,母亲亡故后,靳会昌也病故了。

靳会昌离开他出生的清口村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清口村依然以他为傲。靳氏故居还有一座院落保存完好,那是靳会昌的祖屋,他的后人依然居住于此。院落内压窗石上的凸雕人物花卉依旧栩栩如生,站在玲珑剔透的月亮门前,不由得思绪翩跹,靳会昌的《上党天下之脊赋》好像还在回荡:天台无影,山腰之烟火齐辉;瑞阁余馨,地脊之城郭标异。联秦晋为指臂,气涵瑶界三千;跨燕赵为腰肢,形似碧城十二。尔其泰华作屏,黄河为带,面目下之长安,指云间之吴会。当初为了读懂它,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短短五百字的赋,那是字字珠玑,句句用典,完成了对它的解读后,我从心底里衍生佩服,如此文采当得以与司马相如比上一比。

村里还有一座潞城唯一的民间书院:槐荫书院,当年,正因为这样的书院,靳氏族人人才辈出,有进士13人、贡生2人、武举1人、例授登仕郎4人、授修职郎1人、任候铨经厅1人、太平县教育1人、广生1人、太原孺学1人,恩赐介宾2人、节孝王1人、五品1人、八品1人、九品1人、文举、痒生、秀才等53人。

靳会昌远去了,书院不见了,但靳会昌故居还在,“爱吾庐”三个字,永远留在这里,我爱故乡,我更爱真理。

山窝窝里的这些小村庄,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传奇,而我不能一一记录,只能对着这些山以及山外的小河,说一声对不起。当世界遗忘了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自己。

山的尽头是辛安,辛安村中有原起寺,那是另一篇文章了。

5、 其他

每次走在山间,都会有一个想法,古时的山脉一定不是现在这样,有很多的山体被开成梯田,很赞叹人类的创造力,改天换地确实也是真实,常常以致于看不清山脉的来路和归处。

不用说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是硬道理。

所以,我们每一次的记述都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个时代的记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