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中BAU团员,是英雄的角色?和“公主”的冲突在哪?

《犯罪心理》中BAU团员,是英雄的角色?和“公主”的冲突在哪?

首页冒险解谜犯罪心理更新时间:2024-05-11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普罗普体系的“7种角色分类”并不意味着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固定成像,而是在不同的情节段落与情节发展中,人物角色身份也在不断变换。

需要解释的是,在《犯罪心理》中的第4项“公主”,该指向应被同类替换成“被害人或者破案证据”,这样更符合该剧,也顺应“要找的人、物”。

而其他角色身份则随着叙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所具有的行动范畴也随之发生改变。第5项“派遣者或发出者”原本指代叙事文本中某种权威形象,通常会对英雄发出行动指令。

但在《犯罪心理》中,作为主角的BAU团员常常为了自身职贵(惩恶扬与伸张正义)或是遭遇困难后为了自我拯救而采取行动。

换言之,个别时候,BAU团员可能同时充当英雄与受害者,并且充当自己的派遣者。第7项“假英雄”,时常冒名顶替英雄的角色,在该剧中并非充分必要的叙事元素。

那么,在《犯罪心理》中,BAU团队充当若打击罪犯的“英雄”这一角色,属于反犯罪的主要正面角色。

然而有时被卷入具体案件,BAU成员却变为“被害人”,例如第2季第1集艾莉被嫌犯枪击失去“英雄”角色身份,转而成为“被害人”。

紧接艾莉因为曾经成为“被害人”的阴影借正义之名擅自射*嫌犯,也就多了“假英雄”与“坏人”的角色倾向,第2季第12卷入谋案后被认定“坏人”,但很快发现是被污蔑转而变成“被害人”角色。

由此看来,BAU团队人物角色不单仅限于完成反犯罪这一过程,或为了表现犯罪剧惩恶扬善的基调,更多的是以前两者为基础,并借由BAU成员涉案的噱头,得以进一步多角度表现BAU成员自身人物性格的细节与命运的嬗变,使人物形象塑造更接近真实也更富有戏剧性。

每集出现的各类嫌犯则代表着“坏人”。警察、探长、检察官、被害者及被害者家人朋友等作为临时人物出现的人物,在剧中帮助BAU理清思绪、协助案情补遗,则充当着“帮手”的角色。

另外,在该剧中,每一季都存在着一两名充当“坏人”角色的嫌犯具有特殊意义,他们往往出现在多集剧情中,与英雄产生强烈的冲突关系,影响着英雄的行动范围,具有极强的故事延续性,有的甚至能够承接季与季之间的交替。

对于这一类人物,笔者拟将其称为关键反派。在关键反派中,也存在角色身份转换。在第4季18集,福耶一直以幸存者即“被害人”的身份出现直到后半部分才被揭露真实身份其实是波士顿连环*手,真实角色“坏人”才真正外化出来。

作为《犯罪心理》一正一邪的两大对立的主要人物阵营,充当英雄角色的BAU与充当坏人的嫌犯之间的较量是该剧的故事发展的关键因素。

可见,该剧的人物基本设置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影响着剧情的发展,而最重要的人物冲突关系主要来源于BAU与关键反派之间的对决。因此,对于二者之间的相关人物设置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以及体现的叙事功能。

对立阵营的主要人物设置特征

正面角色(BAU)的人物设特征

属于反犯罪的主要正面角色的BAU团队,在塑造策略上突破传统人物设置模式,打破单个英雄角色传统叙事的壁垒,褪去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采用多人物组合、讲究团队合作的方式来逐步体现英雄角色的特性,具体人物设置的特点如下,固定7人组合的合作模式(四男三女探员行动组合)。

自《犯罪心理》开播以来,BAU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物组合范式,分别由4名男性探员与3名女性探员组成,共7人的固定组合。

以该剧第1季中的BAU团队7人固定组合为例,其中4名男性探员包括,艾伦·霍奇纳、杰森·吉迪恩、德里克·摩根斯潘塞·里德博士。

3名女性探员有,艾莉·格林纳威、佩内洛·加西娅、珍妮佛甄璐从第2季开始BAU合作人数形成固定模式之后BAU小组成员却开始频繁调整人员组合动态变化较明显,但无论如何变更,除了少数几集的空缺,《犯罪心理》中的BAU小组延续并持久保持了四男三女的搭配模式。

该角色功能分配公式是从8季的《犯罪心理》梳理得出的,从该剧第1季第2集开始,该角色公式一直延续至今。

换言之,该公式也就是BAU人物组合方式。以奇纳为首领,与4名高级特别探员合作,借助1名媒体新闻官与1名技术分析员的出色表现合作侦办案件。

此外,值得注意的两点,一是在“若干高级特别探员”中,贯穿8季剧集几乎一直都需要一名BAU元老级人物的存在,从最资深的犯罪心理测写专家吉迪恩(第1季到第3季第2集止)到BAU最早的办人罗西(第3第6集到第8季)是“若干高级特别探员”中始终有一名女性探员,从艾莉到埃米莉再到第8季加入的布莱克。

在早期传统犯罪类美剧中,人物关系模式往往局限于探案主角与辅助者中,在《犯罪心理》的BAU团队中现已形成“人人都是探案主角,人人也是辅助者”的五助互补、协同合作模式。

以第3季到第6季之间的合作模式为例,奇纳作为BAU的领导调动协同大家一起破案,摩根负责推理、模拟、重现犯案过程,罗西与埃米莉运用各自丰富经验推理将犯案可能进行逐一分析,加西娅搜集出案情相关所有资讯并帮忙发掘各种线索。

里德通过强大的记忆力与思维缜密的逻辑推理将线索串联起来,甄璐则以新闻发言人、媒体联络官的角色周旋于媒体、警局、被害人之间。也因此,《犯罪心理》的个中角色功能指代也日渐现出自身特色。

角色频繁变更、同位替换

在美剧中,频繁更换演员较为常见。当然换角原因也说法不一,有时可能因为演员合约到期,或是对人物设定不满辞演等,有时可能是制片方出于剧情需要或迫于收视率,导致某角色死亡、离开等。

在美剧《犯罪心理》的BAU团队中,人员构成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但是会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只有第1季和第5季BAU小组没有人员变动,其余6季中每季都有1-2人离开BAU,只是人物空缺不会持久,新的人物会随即加入弥补空缺。

在BAU之间的人物关系产生变化的同时,在剧中所发挥的角色功能也随之变化,剧情线索走向多元。

人物特征多元化

多元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年龄、种族、性格三方面,这样设置有助于使组合人物更为生动形象。从年龄上看,BAU组员有罗西这样退休重返的元老级人物,也有里德这样的青年才俊。

虽然BAU成员大多是白种人,也不妨有非洲裔特征明显的摩根,以及意大利裔的罗西和颜有拉美商姿色的艾莉等不同种族并存。

在BAU团队中也会透过剧情表现不同种族之间的沟通、融合时存在的问题,旨在侧面表现由不同种族人民构成的美国不愧是世界文化的大烙炉,贴近美国社会生活现实。

在人物性格设定上,规避了相似性格与特点人物的存在,几乎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亮点,丰富主要正面角色的人物群像

关键反派的人物设置特点

根据《犯罪心理》的关键反派在剧的人物设置与行为动机,可发现他们都体现了作为一名极端危险的精神病犯罪分子如何通过各种惨无人道的作案手段犯案,在与BAU正面交锋时所表现出充满变数的犯案始末、无法料想的犯罪根源。

而后续上升到与BAU直接进行对决时,与BAU人物之间发生冲突,以及人物关系对于剧情发展极具影响力。

在BAU缉拿关键反派与其正面交锋时,难免遇到嫌犯的激烈反抗、甚至智慧的较量,在此过程中部分关键嫌犯后续与BAU的关系变成私人恩怨式的直接对立型,相应的故事情节便由此展开。

有5处键嫌犯设置都是体现关键反派的态度转向,他们不再满足于病态的*戮*,而是有指向性的展开与BAU针锋相对的正面较量

而相应剧情的发展与延续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关键反派与BAU对应成员的正面对决关系。

普罗普体系重述对立阵营的主要人物的叙事功能

大卫·波德维尔认为经典美国影视叙事是由“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这样的概念发展而来,“自然肇因或社会因素可以作为情节的催化剂或前提,但叙事中心在于人物的心理原因,选择、决定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故事情节的走向。由此可见,在经典美国影视叙事之中,人物行为动机是剧情的主要推动力。可见,人物设置及相关故事情节走向才是体现叙事功能的根本手段。

前文对《犯罪心理》的两大对立阵营中BAU与关键反派的人物设置分别做了归纳发现二者之间的人物关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影响着该剧剧情叙事走向。

普罗普体系中通过6个叙事单元具体划分出31种叙事功能序列。

叙事功能,一名家庭成员离开,对英雄下一道禁令,打破禁令,坏人试图刺探消息,坏人获得消息,坏人企图欺骗被害人,以获得全部掌控权,受害者上当且不经意助敌。

叙事单元,冲突。

叙事功能,坏人伤害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之一缺少某样他想得到的东西,灾难或损失被告知,英雄请命出发或被派遣出发,英雄计划与坏人斗争到底

叙事单元,转移

叙事功能,英雄离家,英雄经受考验盘问、攻击等,从而获得帮手、实惠者帮助的机会,英雄对未来实惠者的行动作出反应,英雄获得宝物,英雄转移到目的地。

叙事单元,反抗

叙事功能,英雄与坏人正面对决,英雄受伤,坏人被打败,解除最初危机,揉救不幸。

叙事单元,归来

叙事功能,英雄归来,英雄遭遇追捕,英雄获,雄不被察觉的抵达故里或其它地点,英雄被假冒,假英雄提出非分要求,英雄面临难题,难题获解,英雄被正名。

叙事单元,接受

叙事功能,假英雄或坏人被揭穿,英雄改头换面,坏人受到惩罚,英雄获得新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