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蜂拥而至 曾经的脱贫对象如何摇身一变成网红村?

游客蜂拥而至 曾经的脱贫对象如何摇身一变成网红村?

首页冒险解谜菇菇森林更新时间:2024-06-01

2018-08-17 07:0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丁施昊 陈佳莹 王世琪 县委报道组 孙丽雅

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的“过云山居”民宿。 拍友 姜晓东 摄

从丽水松阳县城往东北走,沿着蜿蜒的山道经过成片松林竹海,便到了满目青山绿水的四都乡。这里平均海拔700余米,森林覆盖率达84%,坐拥独特的地理环境,一年有200多天可见云景。在大山深处,还藏着5个中国传统村落,如珍宝散落其间。

“几年前的四都乡,因发展渠道单一、地理位置不佳而成为‘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象之一。”松阳县农办主任许军战回忆道。改变,源于松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决心走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近年来,松阳整合全县资源致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以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了乡村振兴。

民宿兴起

老房迎新生

“西坑村被誉为‘中国最美山村’,‘过云山居’‘云端觅境’这些民宿可都是‘网红’呢!”一到四都乡著名的西坑村,乡长吴海燕便骄傲地推介起来。从远处眺望,西坑村这个阶梯式的高山古村颇为精致,集聚的老房子呈心形分布,与茂林修竹和谐相融。

“你看,这条溪水就是四都源。”吴海燕告诉记者,十年前,村里养猪的臭水、村民的生活污水肆意排入,使得溪水浑浊不堪,散发阵阵恶臭。乡里下决心开展“五水共治”之后,才有了清澈的潺潺溪水轻快奔流,汇入松阳“母亲河”松荫溪。

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近年来,四都乡聘请专家团队加盟,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在山水间精心打造了“云系列”精品民宿集聚区。村口停满了各地牌照的私家车,乡村旅游正火热。

西坑村村民丁永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许多游客专程跑到山上来拍照,丁永长从中看到了商机,把自家老房子改建成村里第一家民宿——“古道人家”,没想到生意还不错。

紧接着,投资客和创业者慕名而来,吸引他们的是这里保存完好的乡土风貌与历史气息。2014年,三个苏州人到西坑村考察,一眼就爱上了这里的云,在此落脚并修建了网红民宿“过云山居”,常年入住率在95%以上,常常一房难求,周末的房间通常需要提前4个月预定。合伙人之一的李超俊难得一见,如今,他和合伙人正在各地奔忙,复制推广这一改变乡村的民宿模式。

2015年底,在杭州做设计工作的沈军明和合伙人在西坑村遇到了丁永长,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伙经营民宿。杭城来的设计师把老丁家的民宿从里到外进行一番大改造,保留老房子原有风貌的同时,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古道人家”变身“云端觅境”,一晚房价提到了1000多元。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山上的老房子迎来新生。

据统计,到今年7月,四都乡共有农家乐、民宿24家,床位280张。今年1月至7月已接待游客13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2%。

拓展“民宿 ”

产业添动力

四都乡并不满足于发展单一的民宿经济,“民宿 ”的概念不断被吴海燕提起,“民宿的发展慢慢走上新台阶,四都要以民宿产业为依托,丰富乡村业态。”

这几天,平田村的生态农业基地“大荒田”里,辣椒、四季豆、空心菜迎来了采摘季。“我们的蔬菜全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剂,游客非常喜欢。”“云上平田”民宿项目联合创始人叶大宝告诉我们,“大荒田”里的蔬菜目前供不应求,除了供应村里的餐厅,还受到松阳县城酒店、市民的追捧。

每年冬天,吃过平田萝卜的各地游客,都会把村民制作的萝卜干一并带走。叶大宝想着,村里200多亩荒地可以开垦出来种植生态农产品,便发起成立“大荒田合作社”的倡议。这样,村民的收入能增加,游客也能吃上放心优质的蔬菜。倡议很快得到实施,村民信任这个回乡创业、充满干劲的80后女孩。

4年多来,“云上平田”已发展到第三期,形成一个集住宿、餐饮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宿综合体,叶大宝与之一起成长,人们笑称:大宝已不是原来的大宝。的确,大宝现在的目标不仅是经营好民宿,更多的是通过民宿,为平田村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最近,平田村在修建农产品展示厅,叶大宝与县供销社合作,要将全县的农产品在“云上平田”做一个大集合,除了展示产品,还能让游客体验农事活动,并完成“一站式购物”。

在“云上平田”,不经意间还能看到一片片在风中摇曳的蓼蓝。这不是普通的观赏花种,而是制作植物扎染的原料。2017年,“云上平田”引进了扎染项目“云缬坊”,游客可以体验手工扎染的乐趣,也能购买到由松阳本土绿茶、红茶等作为扎染染料制成的伴手礼。

同样,在西坑村,老照片博物馆、乡村小剧场、乡村集市等一系列公共场所都在建设中,西坑村将不仅仅是“民宿村”,还是乡村文化的展示平台,将更具吸引游客的魅力。帮助村里做规划的谷增辉是“云端觅境”的投资人之一,作为松阳本地人,他说,新的村庄规划,与其说是修复一个古村,不如说是修复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重现乡土社会的传统民俗、传统生活,唤起人们的乡愁记忆。

在陈家铺村,南京先锋书店将“平民书局”开到了这里,由知名建筑师张雷设计的两层木结构书局精致优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不定期举办的文学、访学活动,更吸引了国内外文人墨客到访,与松阳乡村进行新的文化、经济交流。

人才回归

乡村涌活力

随着民宿产业的兴起,四都乡更有活力了。

村里人回来了。2017年,西坑村统一向村民流转一批老宅。听闻这一消息后,41岁的西坑村村民丁朝来主动找上门,租下村里老宅进行改建,租期为20年。

“村里这两年的变化,是我想也想不到的。”丁朝来10多年前通过下山移民,搬到了县城的小区。后来,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便和妻子商量回村经营农家乐,现在生意相当不错。

今年,丁朝来增加了“云里听蛙”农家乐的营业面积,并跟上村里中高端民宿的脚步,提升了就餐环境。

陈家铺村党支部*鲍朝火已经离不开村子了:村里的项目多,为此他暂停了服装和物流生意,乐此不疲地忙活着大小项目,“如果山村能发展,我也算没白费工夫。”最近开业的“平民书局”更是让陈家铺村火了一把。

之前在外地做厨师的80后村民丁坚根,2016年回来做民宿“观云阁”;在外地做生意的江永东2017年回归村庄,成为“大荒田”合作社社长;小时候在西坑村长大、外出求学十余年的丁玲,毕业后回到村里担任民宿管家……一个曾经破败的高山乡,一片沉睡多年的传统村落,就这样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

“相对于看得见的村庄变化,四都乡更重要的是人的变化。”吴海燕说,现在村民有了建设家园的信心和自豪感,传统村民、回归村民、新型村民之间正在形成和谐的双向流动。

始于民宿,而不止于民宿。绿水青山环抱的四都乡,乡村振兴在路上……

【浙江新闻 】

百兴菇业的三产融合路

记者 王世琪 金梁

16日上午,“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来到丽水,走进位于丽水工业园区的百兴菇业。

全透明的蘑菇培育房用于科普教育;员工不种蘑菇,改当“菇菇”讲解员,为参观者讲解蘑菇的“前世今生”;各种以蘑菇为原型的文创产品遍布工厂角落;刚刚采下的新鲜蘑菇直接端上餐桌……

记者们走进百兴菇业,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型游乐园,到处充满游乐、体验的气息。经过数年探索,百兴菇业已经从一个“种蘑菇、卖蘑菇”的“一产企业”,蜕变为丽水“一二三产融合”的领军企业。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的?采访团的记者颇为好奇。

“融合”一直是百兴菇业发展的关键词,早在2012年,百兴菇业就迈出了从一产到二产的第一步。

“从一到二靠技术。”百兴菇业总经理吴其进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研发出液体菌种,转型就是天方夜谭,“传统培育很难实现大批量生产,要把蘑菇种植从野地转移到工厂,一边种植一边加工,只能靠周期短、制种快、活力强的液体菌种。”

2012年,凭借攻关成功的核心技术——液体菌种,百兴菇业首次尝试工厂化、智能化生产杏鲍菇。“利用液体菌种,在工厂厂房里也能生产杏鲍菇,而且效益更高、产品更鲜,加工更方便。”吴其进说。

转型让百兴菇业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全国各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现在,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百兴菇业不再是看产品、谈生意的地方,反而成了热闹非凡的乐园。“现在来我们这里的不能叫客户,应该叫游客。”吴其进笑着说。

他说,企业实现“从一到二”后,一直在考虑如何“接二连三”。“蘑菇种植占地不大,发展旅游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好方法。”带着这个想法,2016年,吴其进赴台湾学习农业旅游融合开发经验。台湾的成功案例让他眼前一亮,他随即邀请台湾设计团队来到丽水,将老厂区设计为菇文化主题公园。2017年,农旅融合的“魔幻菇林”项目正式对外营业。

现在的百兴菇业作为丽水市唯一一家浙江省五星级旅游购物场所,已经成为丽水旅游的一张“金名片”。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厂门口停满了旅游大巴,小朋友穿梭在展示长廊学习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蘑菇饼干,和家人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整个食用菌工厂里其乐融融。菇菇铺子和蘑锅餐厅联动,对游客而言,菇菇铺子里的产品都能在工厂蘑锅餐厅吃到,吃得满意,顺便消费;对企业而言,工业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没出厂门,就卖出了产品。

“魔幻菇林”自2017年7月对外营业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者10万多人次。“举家出游,特别适合来我们工厂。‘百兴’正不断打磨工业旅游,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吴其进说。

松阳高山上的最美书店——陈家铺村“平民书局”。

黄家大院里看生态

记者 金梁

16日,夏日的阳光穿过云层,倾泻在松阳黄家大院的庭院里。往日宁静的古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团突然到访,让这个有着“木雕艺术殿堂”之称的老房子有了更多生气。

走进黄家大院,厅中上百根柱子井然布列,中间是一个20来平方米的天井,四周檐柱及柱础为方形,船篷顶回廊上牛腿、雀替精美华丽。院内放着一张张八仙桌,一盏盏青瓷碗,一壶壶松阳茶。100多位记者在这里采访当地干部群众,深挖丽水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头,松阳县四都乡陈家铺村党支部*鲍朝火拿着手机翻出照片,向身边的记者介绍今年村里刚开张的“最美书店”——陈家铺村“平民书局”。

“这是一个海拔850米的高山书店,村里民俗文化浓郁,古建筑文化丰富,由上百幢黄泥房形成垂直延伸的崖居村落景观。书店是由村文化礼堂改造而来,分上下两层,一楼陈列着两万多册乡土文化、松阳民俗等图书,二楼设计成面朝悬崖峭壁、三面全景采光的深读空间。”鲍朝火说,“最美书店”建成之后,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村里一下子变热闹了。这个曾经只有20多人居住的“空心村”,如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开始考虑回家发展民宿经济。

那一头,温州人温从发遭到了媒体的“围堵”。“作为一个外乡人,为何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到丽水创业?”很多人问道。

“我读的是园艺专业,毕业后注册成立了一家从事苔藓产业化的公司,我觉得丽水有很适合创业的环境。”温从发说,他主要开发苔藓的景观价值,看到网上微景观产品走俏,就把培育出来的苔藓放到各式各样的容器里制成小盆景放在网上卖,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20多万元。苔藓生长需要好环境,温从发跑遍了丽水的山山水水,终于在莲都区碧湖镇流转到50亩土地。自此,他带着周边农民一起致富增收。

在黄家大院内,一个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故事,从采访对象口中“流淌”到采访本上、录音笔中、摄像机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