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断舍离女王山下英子的自述,节选自《家庭断舍离》一书。配图来自网络。
如果你也深陷与家人的断舍离战争,一方主张扔,一方主张囤,一定要看看这篇。从自身反省和改变开始,继而影响你的家人和所爱的人。
2016年10月出版
作者:山下英子
1
因家庭断舍离战争而苦恼
我从小就跟母亲关系紧张。
她好像天生讨厌整理和打扫,家里自然也是乱糟糟的。年幼的我对自己凌乱的家有深深的羞耻感。这一片凌乱景象也侧面反映了父母之间的感情状况。
在这种家理,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完全没有我的“独立空间”。我渴望早点离开家,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虽然从小就有这种心愿,但是对在东京长大、在东京读大学的我来说,完全没有离开家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我很快结了婚,终于从父母家搬了出来虽说心愿达成,也有了自己的空间,但是却开始点击父母凌乱不堪的家。不,或者说,是在离开父母家之后,“想整理父母家”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正因如此,我每次回父母家都会大肆整理一番。但是母亲全都不领情,反而骂我“净干些多余的事”,“谁让你擅自扔我东西的”。
2
看似物品整理之争,其实是人际关系之争
母亲和我看似一直争论的是“要不要扔东西”,其实较劲的是要不要接受对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母亲之所以如此抵触我的断舍离观点,不是因为我总扔她的东西,而是因为“她从来没有被小不点Deko管过”(Deko是母亲对山下英子的称呼)。
母亲不愿意被支配和控制,这才不爽。
父母与孩子之间、父亲之间,不,所有陷入“扔掉”、“不扔”模式的争执,其实都是彼此之间关系模式的反映。
父母认为”不能浪费=正义“,子女认为”收拾一下=正义“,同时也有”听父母的家(孝顺)“这种管你啊。父母和孩子各自抱着”正义“执念,五一苏中总是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却从来不去想”这么做是不是会让自己更幸福“。
现在,就要请大家思考:是不是有人故意制造了这些”先他人之忧而忧“的正义观念?
对子女来说,”听父母的话“会让女子真正幸福吗?
对父母来说,“不浪费”真的让父母觉得幸福吗?
3
断舍离对母亲的期待
母亲是母亲。我是我。
母亲和我持有不同的价值观。
母亲有母亲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
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各自有各自的人生课题。
无论是用多么温婉的言语,但凡要求对方“要改变“,”要这样做“,都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对方。这种行为,是试图控制他人的暴力沟通。
并且,最终母亲依然如故,而我依然是原来的我。
那么不妨试试改变自己?
不谈输赢,只是试着脱离。
放弃对母亲的情感所求,断舍离对母亲的期待。
也就是放手。
将两个人的人生课题分开考虑,区别对待,这意味着幡然醒悟,丢掉建立在”为你好“之上的对立与矛盾,丢掉”向我道歉“”表扬我“等潜意识里的愤怒和愿望。
也就是说,将”思维定式认定的母女关系“断舍离。
这根本不是”抛弃父母“,而是认可母亲的生活方式,承认他们与自己不同,尊重他们的人生,接纳他们的思考方式。
同时也是在淡化母女之间所谓的”亲子关系“,将母亲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与之交流。换言之,即改变看待亲子关系的视角。
当然,周围的人不一定能够看到这种改变的好处。如果我放弃营造表面上”为母亲好“的形象,也许会被周围的人说是”不孝女“。但是无所谓啦,我还是决定对母亲放手。
为什么?
为了自己”生命的喜悦“。
说实话,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抉择。
4
新关系从“请叫我Hideko桑”开始
全新的关系从这里起步。
第一步,与母亲拉开距离。具体表现为我先随着当时的保姆称母亲为“Sueko桑”。
母亲一直管我叫“Deko”,已经习惯了。“Deko,弄一个这个”。“Deko,家里有蟑螂了呀,你快想想办法!”几乎全都是这种使用场景。
面对已经过了五十岁的女儿,母亲依然呼唤孩童时期的简称“Deko”。这切好正面我在母亲严重依然是那个事事顺从的孩子。这就是母亲的思维定式。
我正式宣布:“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你还叫我Deko,我就一概不回应。”
“从今天起,请叫我Hideko桑。我会称呼你为Sueko桑”。
母亲大吃一惊,嘴上依然不服输:“不管怎么说,在妈妈眼中你永远是孩子。”
想要把亲子关系,变成相互尊重的一对一关系,必须在这点坚持,作出切实改变。
5
关系发生变化后,母亲反而主动往外扔东西
自从提出改变彼此称呼后,我基本就不碰母亲的东西了。因为我房子了对母亲生活空间施行断舍离的年头。(母亲住在二楼,我主要在一楼活动)。
没过多久,母亲居然也会对我说类似”Hideko桑,该吃饭了“这样的话。跟母亲拉开距离并降低接触次数之后,吵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两个人都觉得彼此的相处开始变融洽。
渐渐的,母亲一直以来”不想被你管“的强硬立场居然破天荒动摇了。她不仅开始动手整理,甚至主动扔掉了不少。有时候还请我帮她:”这个跟这个,我拿不动,能不能帮我处理掉?“
不过,父母依然是父母!事情可不会如此简单顺畅地发展下去。她已经到了五十年”Deko“的母亲,才不会如此轻易忘记”小不点儿Deko“。
注意到房间角落爬来爬去的黑色小动物时,母亲依然会在二楼高声尖叫”Deko——“,这种时候,我一概硬着心肠不回应,继续在一楼优哉游哉地喝茶。
在母亲的认知里,我依然是”拿不出手的小女儿“,即便完成了她未竟大的心愿,性格也决定过了她不会对我另眼相看。所以,至今母亲尚未对我说过一句表扬的话。
6
承认父母“就是这样的人”
已经无所谓了。母亲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下意识地拉开距离,承认父母”就是这样的人“,完全是我们自身需要作出改变。这意味着把父母当作独立的人来对待,承认父母跟自己走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背负着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课题。
正因为我改变了思考方式,所以不再苛责母亲的言行,也不再执着于”反正你死活不表扬我就是了“,”到最后还不是把什么都丢给我做“的念头。
母亲心中的”理所当然“,跟我心中的不一样。
我不会与母亲心中的”理所当然“较劲。
第1整理术编后语
山下英子特别擅长不动声色的自我暴露。
在她的笔下,自己完全不是高高在上的断舍离女王。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主妇,平凡的女儿。
她的母亲,从小是位千金大小姐,后因战争使得家产全失,从富裕变得贫穷,染上囤积物品的毛病,对乱糟糟的家视而不见。
大她5岁的姐姐,从小既聪明又好看,伶牙俐齿,被妈妈视为”拿得出手的孩子“,相比之下,山下英子显得不值得一提。
随着父亲、姐姐的去世。山下母亲搬来和小女儿同住。一个是70多岁囤积成瘾的母亲,一个是50岁的断舍离女王。这对母女的相处故事,被山下英子娓娓道来,让人品味出其中的无奈、无助、痛苦与纠结。
我们读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学习不与自己较劲,不与家人较劲,家庭断舍离,可能是需要花一辈子修炼的功课。
如果大家想要通过整理,更多梳理和改善父母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内心愉悦,推荐大家阅读以下2篇文章:
第一篇来自第1整理术读者“等待温暖的小狐狸”。她的婆婆从心不甘情不愿,到最后主动扔东西。小狐狸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第二篇来自《时尚家居》主编殷智贤。作为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智慧女子,她分析了父母之所以难以改变“囤积思维”的深层原因。
第1整理术
整理收纳传播第一大号
开启你的全人生整理时代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