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年四月初八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朱棣新皇宫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烧得只剩一片灰烬。许多之前反对迁都的大臣纷纷上疏,认为这场大火是上天不满朱棣迁都,从而发怒降下天火以示惩戒,要求把首都迁回南京。
朱棣内心也十分恐惧,但迁都北京是朱棣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怎么可能再把首都又迁回南京?所以为了让那些反对的人闭嘴,朱棣颁布了《禁谤讪敕》,还用罚跪的方式来惩罚那些继续提反对意见的人。
大臣夏原吉看透了朱棣的用意,于是向朱棣上奏,把责任揽到了大臣们处理政务不利的头上,给了朱棣一个台阶下,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夏原吉还向朱棣建议:在第二年的元宵节在北京举办一场大型灯会。其原因有三:一是观灯是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二是正好利用这个“与民同乐”的机会,安抚人心;三是向上天表明迁都后,人民安居乐业,这样老天爷也不会再找茬了。
夏原吉的这个建议,得到了朱棣的批准。于是在永乐二十年的正月十五,北京城隆重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灯会。
朱棣的上联元宵节这天,华灯初上,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亮如白昼。人们挽妻携子走向街头,共庆佳节。朱棣也微服出宫,带着几个翰林学士,夹在人群中观赏灯火。
这天晚上,明月当空,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派灯火辉煌之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一派盛世和谐的景象。
见京城的人们一个个安居乐业,喜笑颜开,朱棣不由得生出一股自豪感,对着几个翰林学士说:“如此盛世良宵,朕出一副对联,卿等来对对看!”
皇帝既然有此雅兴,几个学士自然乐意奉陪。于是朱棣朗声念出了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念完之后,朱棣看了看几个翰林学士,示意大家对下联。
几位翰林学士也算是学富五车之人,可面对朱棣的这个上联,一个个瞑思苦想,感觉难度非常大。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中有三个“明”字,再嵌入了一个数字“一”,还加上了朝代的名字“大明”,赞扬的又是大明江山空前统一的盛世景象,急切之间,谁也对不上来。
就在大家边走边想之时,朱棣等人来到了一个小巷子里。这个小巷子是俗称的“死胡同”,里面只有一户人家,但奇怪的是,这户人家门口并没有挂上彩灯,门外也没有鞭炮屑的痕迹,屋内只传出一个童子的读书声。
朱棣虽然见多识广,但也感到很奇怪:如此热闹的元宵节,是什么样的孩子能闹中处静,仍然安心读书?出于好奇,他推门进屋,只见屋子里坐着一个七八岁的童子,正在灯下读书。
那童子见有人进来,便放下书本,朝朱棣几人躬身施礼。朱棣见这个单子不过七八岁,却举止优雅,大感好奇,便问这个童子姓名。
童子回答说自己叫彭印山,乃是江苏溧阳人,由于父亲在京城做官,故而自己也来到京城求学。今晚正值元宵佳节,所以他正在背诵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不想被朱棣几人听见了。
听童子自我介绍叫彭印山,随行的几位翰林学士大吃一惊,连忙追问:你就是有着“溧阳神童”之称的彭印山吗?
“神童”彭印山也怪不得这几位学士吃惊,因为这个彭印山是明初有名的神童,几位学士早已听过他的大名。
《少洲诗话》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说过:“国朝解缙、彭印山、苏福、邹智、李东阳、程敏政、杨一清皆称神童,其后贵贱寿夭既各殊别,而其人之贤否尤洞不同。”
要知道解缙、杨一清、李东阳可都是明朝著名的大咖,能与这几个人并称,这个彭印山绝对有两把刷子。
据说彭印山小时候智力并不突出,五岁还不会说话,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一天他偶然看见路边有一只死青蛙趴在地上,忽然脱口而出:“这不是一个‘出’字吗?”他的父亲听了非常惊奇,随后将他送到私塾读书。
从此之后,彭印山就仿佛开了挂一样,颖悟异常。他八岁便能作文,下笔若有神助,人们都说彭家出了个“神童”。
有一次,县里的教喻(县教育局长)下来视察,听说彭印山很聪明,便出了个对子来考彭印山。教喻的上联是“拾穗与神童”,彭印山不加思索,以“折梅逢驿使”对之,让教喻惊叹不已。
接下来,教喻又让彭印山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彭印山挥笔而就:“庭皋梧影动,树杪秋风起。人见秋风悲,我见秋风喜。我愿西风常识面,年年岁岁长相见。吹将鬓发似蹯溪,快我鹰扬邈云汉。”
教喻来视察的那天,天气很冷,在彭印山作诗的时候,这位教喻的脚冻得发麻,于是便在地上跺脚取暖。
见自己的跺脚声影响了彭印山的构思,教喻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口出一联自嘲:“地冻马蹄声得得”。
彭印山虽然正在作诗,见教喻吟上联时由于天冷口中直冒热气,于是忙里偷闲地回了一句下联:“天寒驴嘴气腾腾。”教喻听了哭笑不得,只好停止了跺脚。
这次事件之后,彭印山的“神童”之名迅速传开了。
彭印山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籍在山西平阳,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南北朝时,为了避战祸,彭家搬到了江苏溧阳。
从唐代起,彭家出过很多高官,也出过很多进士,甚至出现过父子兄弟同时及第的盛况。
江苏溧阳至今还有不少关于彭印山的传说。传说彭印山的母亲陈氏嫁到彭家多年,一直怀不上孩子。
某年除夕,陈氏在给上天烧香时,烧了三大麻袋香,引来了玉皇大帝的关注。玉皇大帝命太白金星去查一下陈氏为什么会在除夕进献如此多的香。
太白金星调查之后报告玉皇大帝:进香者为江苏溧阳的彭陈氏,她敬香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得到一个孩子。
玉皇大帝决定满足陈氏的愿望,命太白金星找一个思凡仙家下凡投胎到彭家。恰好寿星的坐骑仙鹿有思凡之心,于是太白金星安排仙鹿投胎到彭家。不久陈氏生下一儿,就是彭印山。
巧对老方丈彭印山七岁那年夏天,跟着母亲到山上的庙里许愿。拜完菩萨,彭印山感到口渴难当,于是向庙里的和尚讨茶喝。这个和尚也有点墨水,也知道面前的这个小孩是当地有名的“小神童”,于是却提出条件:“小施主要喝茶当然可以,但要我有一个藏在心里多年却对不出来的上联,你要是能把下联对出来,我马上给你茶喝。”
彭印山虽然口渴得很,但却很有礼貌地说:“请大师赐教,让小童见识见识。”
和尚指着寺院外的菜园子念出上联:“一篱二纬三桩囿菜园,园种春夏秋冬菜。”彭印山拍了拍小脑袋,不慌不忙地对了下联:“百架千层万卷叠书馆,馆藏古今中外书。”
彭印山对完后,和尚也在心里暗中称妙,暗暗佩服。但和尚还想再试试彭印山,是碰巧对上,还是真有才华,于是又对彭印山说:“小施主,可否我再请教一幅对子?”
彭印山虽然口渴难耐,但还是耐著性子回答:“请长老赐教!”和尚又以寺院所在白色岩山为题,念道:“白岩白雾白玫瑰,如观玉皿!”
彭印山听了和尚出的上联,知道他用的是对联中“复字”的手法,这个对联不太好对。他突然想起今日登山的情景,漫山的红杜鹃正在盛开,寺院红色的围墙在朝霞中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景,马上有了下联:“红寺红霞红杜鹃,若赏金屏!”
和尚听了下联,连忙翘起大拇指,并亲自为彭印山端出上等绿茶。彭印山接过茶正要喝,那和尚却又叫道:“慢!老僧还有一联,小施主对上后才能饮茶!”随后和尚念出了一付上联:“茶饮客吞杯中月。”
这上联有点难度,彭印山虽然搜肠刮肚,也感到不容易对出来。彭印山手捧香气诱人的茗茶,苦苦思索中,突然看到院中一位和尚正在用水桶从水井里吊水,顿时高兴地大叫:“有了!水抽人吊井中星!”
听到彭印山的下联,老和尚高兴得连胡须都翘起来,对着彭印山深深施了一礼:“小施主神童之名果然名不虚传,来日定中状元啊!”
君臣联对几位翰林学士把彭印山的情况向朱棣做了介绍后,朱棣对这个孩子也很感兴趣,想试一试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是不是那些传闻夸大了?
于是对着彭印山说:“孩子,我出个对联,你可敢对?”
彭印山打量了打量朱棣,见其气宇轩昂,知道不是等闲之辈,于是谦虚地说:“前辈请出题,小子愿试上一试。”
朱棣略加思索,出了一个上联:“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朱棣是一位戎马一生的皇帝,所以他一开口便气魄宏大,以“弓”来比喻月亮。他的上联一出,一位学士拍马屁心切,一句“圣上好联”几乎脱口而出。
朱棣冲着这个学士一瞪眼,这个学士这才想起皇帝是微服私访,于是便将接下来的阿谀之词生生地咽到了肚子里。
彭印山何等聪明,听到那个学士说漏了嘴,心中已对眼前的这个人的身份猜到了八九不离十。于是他马上应声对道:“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朱棣见彭印山身材矮小,又出了个上联笑话他:“书生脚短”;彭印山恭恭敬敬地对出了下联:“天子门高!”
彭印山的下联,让朱棣很满意。他决定拿出“*手锏”,于是将刚才想到的那幅连几位学士都对不出来的上联吟诵了出来,想难倒彭印山:“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见这幅上联如此有气势,彭印山更加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当朝皇帝朱棣。不过朱棣不说破身份,彭印山自然也不敢说破。他思考片刻,缓缓吟出了下联:“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朱棣反复咀嚼这副下联,感到确实天衣无缝。朱棣的上联里三个“明”字,下联里就有三个“乐”字;上联里面嵌入了“大明”的国号,彭印山的下联便加上了朱棣“永乐”的年号;上联里有数字“一”,下联里就有数字“万”。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幅下联都对仗工整,构思严谨巧妙,既合乎对联的格式,又充分赞扬了永乐年间兴旺强盛、安居乐业的盛世,还大大地拍了朱棣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朱棣虽然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对眼前这个孩子的马屁,仍然十分受用。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上前一把抱起彭印山,连连夸奖:“我大明又得一解缙矣!”
朱棣的这个评价,让几位翰林学士都始料未及。要知道解缙可是《永乐大典》的编撰者,是明朝有名的神童,也是朱棣最欣赏的文人,曾说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后来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早夭的天才有了朱棣的赏识,按说彭印山此后的人生应该可以一路开挂。可惜的是,这位神童当时年纪太小,不能马上做官。
后来彭印山的父亲被外放到外地做官,朱棣派人将彭印山护送回江苏溧阳老家,并通知地方按照廪生的待遇,每月拨给廪米,鼓励他好好读书,将来为朝廷效力,但彭印山14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居然病逝了。
彭印山去世时,朱棣也已去世,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也听说过彭印山的大名,于是颁旨赐葬,并让大学士杨荣为彭印山题写了墓碑。
一代天才神童,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才能,便香消玉殒,着实令人可叹。
古往今来的神童,很多人都没有活到成年。所以在杨荣为彭印山题写的墓碑中,有“早慧者夭,晚成者寿”的内容,感叹“犹梅花早发不睹岁寒,甘菊晚成终于年事”。
如果彭印山能够活到成年,也许他也会像解缙、杨一清、李东阳等人一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