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学”舆论反转,但我不想劝你站队

“女子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学”舆论反转,但我不想劝你站队

首页冒险解谜黑暗冒名顶替者更新时间:2024-05-09

这几天,有一段视频在微博上很热。

视频中讲述了一个凄惨的故事:

许昌长葛市女子黄海霞,1993年以498分的成绩考取许昌师范,本人却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多年后,她才发现自己的学籍早已被人顶替,而顶替者竟是大伯家的女儿黄风玲。

按照这个媒体视频的叙事,一场考试过后,黄海霞同堂姐黄风铃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们一家这一二十年的生活是咋过的啊?”黄海霞在镜头前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显然她之后的生活并不如意。

而相较之,堂姐黄风铃从许昌师范毕业后,入了事业编制,此后便在长葛市第一小学任职至今。而“黄海霞”,居然是她现在的名字。

黄海霞认为,一切的不公和差异,均源于“顶替学籍”。

正牌黄海霞,自陈在得知被“冒名顶替”后,这些年来一直在向有关部门投诉。长葛市公安局认定,黄风玲存在顶替官亭职中学籍档案的问题;但市教体局却给出了相反结论,认定黄风铃没有顶替许昌师范学籍。

黄海霞百般无奈下,找到媒体。媒体报道后,据黄海霞家人称,他们接到了神秘“私了”电话,对方说:

“你看看要多少钱,那边能出、能接受,这件事就妥了。要他的钱,给他说个数,不要他的钱,让他去你爸那儿坐坐,把事情说说,弟兄也和解了,啥事也没有了。也别要啥保证书、道歉书了,那都没用。”

这个报道视频,为网民提供了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模板:

少女寒窗苦读,考上梦寐以求的学校;却被有钱有势的恶毒大伯算计,让自己的女儿冒名顶替,接受了高等教育;少女以为没考上,只得默默无闻,泯然众人;而不要脸的堂姐,却靠撒谎获得教育资源,步步高升,过上了本该是努力者才配过的生活。

这个故事极大程度激起网民的同情心。一时间,谴责大伯一家恶毒跋扈者有之;讽刺出了事只知“私了”的有之,还有人则断定这件事,“大伯动了歪心思,是主谋;学校没有核实身份,是帮凶;至于教体局,呵呵,一丘之貉”。

网络群情激奋,此事也获得了官方关注,长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已受理“黄海霞学籍被顶替一事”,并承诺将在90日内,给出调查结果。

然而此时,舆论却出现了反转。

一位叫 @桀骜44572 的网友,自称黄风铃是他亲姨,发表了下图的声明,否认前述新闻报道。

@桀骜44572 提供的新信息,有几个要点。

1、黄风铃确实用了黄海霞的学籍。理由是按照当时政策,复读生不能参加师范学院的招生,所以只能用已辍学的同龄人的学籍。而且这事乡邻皆知。2、黄海霞早已辍学务农经商卖肉,那498分是黄风铃一分一分考下来的。3、提出质疑:相关报道参考的都是黄海霞的一面之词,没有走访其他知情者,因此严重失实。

新信息一出,舆论大哗。

二者性质决然不同:经对方同意,冒用其学籍参加考试,试卷虽写的是别人的名字,但应试者凭的是自身真金白银的实力;而冒名顶替去上学,是在他人种的树上偷果子,考试成绩不是他自己得来的。

若以后者论,黄海霞自述中,黄风铃自然是“鸠占鹊巢”;但若前者为真,黄海霞就是“妒富愧贫”了。

舆论反转使“苦学少女受到欺压”的故事内容有了“质”的变化:

辍学后的黄海霞生活不顺,却看见当初用她学籍去考试的黄风铃日子过得不错,便心生不平,将这些年受的苦都归结于学籍被他人占用,并怀着嫉妒之心,四处投诉,希望毁掉黄风铃的生活,自己也能得到经济补偿。

一些网友感觉到 @桀骜44572 说得有道理,加之最初报道的媒体也确实存在有偏听偏信的问题,就站队到了黄风铃一边。

此事究竟孰是孰非,有关部门已经承诺过会给网民交代,我们静待即可。但面对莫衷一是的吃瓜群众,还真是有必要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至少,这个瓜需要吃得明白,不能今天我们要骂黄风铃,明天觉得舆论风向有变,就一股脑地去骂黄海霞——而事实上,问题关键点,谁也没有深入思考过,这就尴尬了。

我觉得这事可以分成几个层面去分析。

1、黄家姐妹谁有理,不好说;但媒体缺乏专业素养,却是一定的。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以及网友 @桀骜44572 的爆料,我们能确定的是:黄海霞的学籍,确实给黄风铃用了;黄风铃在公安局变更姓名为黄海霞。

不能确定的,是事件定性的“关键点”:498分是谁考的?

网友 @桀骜44572 的账号没有被微博实名认证,也只提供了证言,而无其他证据,因此498分的笔头归属存疑,这个事截至目前,只能就已确定的事实部分进行认定,而不宜对任何一位当事人大加诛心。

不能否认的是,@桀骜44572 对媒体的质疑也有道理。

新闻报道基本准则之一,就是要各方采证,不能只听一家之言。采访教育局,是题中应有之意,但黄风铃本人、公安机关、黄海霞就读学校的老师同学、和黄海霞(亦或黄风铃)同去考试的同学、知情的当地村民……不也都可以寻找和采访吗?

若对方拒绝接受采访,在报道中同观众们说明情况即可,可以理解。若因为经验不足,没去采访,则是缺乏媒体的专业素养。但如果根本就是为了播出效果,而故意偏听偏信,蓄意制造矛盾冲突,那就不但缺乏专业素养,而且缺乏媒体的职业道德了。

2、黄家姐妹的矛盾,是教育制度变迁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当地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我们的教育制度,曾经历过这么一个时期:对复读学生报考学校和专业,有着种种限制。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存在一个高考预考制度——只有通过预考,才能高考。由于往届生“斗争经验”充足,分数往往比应届生高。为了照顾应届生,高考预考应届生按75%过线的比例划定分数线,而往届生则是25%。换而言之,往届生要比应届生考更高的分数,才能“安全”。

中考也一样,黄家姐妹念书时,许多专业是只对应届生开放的。比如许昌当地的规则就是:师范、司法、军事类院校只接受应届生报考。

一些学习不错的留级生为了去自己心仪的学校,不得不利用这个制度“自我救济”。

比如:甲是留级生,学习好;乙是应届生,学习孬;甲想考师范,乙想考也考不了,甲就顶替乙的学籍参加考试,考上了,就用乙的名字就读、参加毕业分配。

据一些知情网友回忆,许昌当地这类学生很多。在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成为历史后,还有许多单位会有“遗留问题”,比如,某个同事有俩名字,工作单位用一个,回家时用一个……而黄家姐妹的纠纷,是属于“闹大了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流动。限制往届生发展不合理的教育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终被废除——这本身,是进步。但留下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事实,需要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这点必须承认和正视。

对黄风铃,她用黄海霞的学籍考试,即使后者辍学,也是违法的,但结合时代背景,却情有可原。若能证明她是自己考取分数,是否可以用更有情理的方式协调纠纷呢?

对黄海霞亦然,她原本以为自己的学籍“作废”了,由于制度变迁,她看到了“转机”,但学籍自己却没法用了。那么是否也能通过某种方式给她一些补偿呢?

我个人认为,这需要有探讨的空间,也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范本(无论是法律的方式,还是协调的方式)。或许,黄家姐妹的纠纷,正是一个契机也未可知。

3、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对法律的信任和敬畏,对违法者严惩不贷。

我说的第二点,有个大前提,即黄风铃确实是自己考取分数,而非既冒用他人名字,又盗用他人分数。如果盗用分数,这个就很丧心病狂了。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对本人或其当时的监护人,按照法律法规,予以相应处理和告诫,该训的训,该罚的罚。

再就是对于相关部门和疑似责任人,他们始终是大众舆论关心的点:

大伯、教体局、学校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有不能公开的“交易”?是否存在有渎职、失职的行为?即使没有交易,在学籍被冒用已无异议的前提下,各部门应当各负何种的责任?应该如何进行补救?这些都需要一五一十,彻查清楚,交代清楚。

目前,长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已接手该事件的调查。但作为纪检监督部门,在这件事上“事到临头方处理”是无奈,那是否能为这类事件(当地很多)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对老百姓反映的类似问题予以调查和反馈呢?

这些都是执法者、管理者、监督者实实在在需要关注和落实的问题。

4、“女子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学”舆情反转,大众讨论热烈,但冷静下来,我们也该看到时代的进步。

首先,是教育制度的进步。

如我前述,那种对复读生苛刻的制度刁难,已成为历史陈迹。以后,像黄海霞这样带有悲剧性的新闻人物,将会越来越少,而新的制度也不会再造这样的人出来。

其二,是舆论环境的进步。

近些年社会上爆出的“冒名顶替上学N年”案例并不少,仿佛给人“贵圈很乱”之感。但这类事件多,反而说明它们以前能被压住,现在压不住。网络舆论时代,行政环境日益透明,“纸包不住火”。积年的阴暗,终究会拿到太阳光下暴晒。

其三,是技术的进步。

冒名顶替参加考试、乃至上学的事,在报考流程没有电子化的千禧年之前,不是小数目。比如考场上查替考,基本是肉眼识别,浑水摸鱼的可能性较大。随着身份识别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炎症甚至指静脉验证的“黑科技”轮番在考场上“献艺”,已可以大幅度压缩“冒名顶替”的可能性。

然而面对这件事,我也还是会有遗憾。

文中事件虽然存在“反转”,但不管二者在叙事上有何差异,我都多多少少能感觉到,黄海霞的“委屈”和哭诉,包含了一些“后悔”在里头:在应该好好念书的年纪,没有念书,结果一二十年的日子过成现在这样……

从另一个角度,这是时间带来的遗憾——因为在彼时,她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教育的意义在后续的社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要用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这种验证的反差异常残酷,它通过网络时代的便捷,在当事人眼前铺陈开来,每一帧画面,可能都是钉心的锥凿,刻骨的刺痛。

一个人偷走另一个人的人生。

亦或,一个人将某种人生的入场券送给另一个人,之后,她后悔了。

不管是哪一种,对为政者都是一种警示:冀来者之可望,然,往者不可追。

唯盼:慎矣。

深蓝观察专栏作者:大燕威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