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是门技术活,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学好木工的重要性

越狱是门技术活,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学好木工的重要性

首页冒险解谜亨利越狱2更新时间:2024-04-29

有个男人,中年入狱,却是因为冤屈。黑狱之中,弱肉强食,兽行暗涌,动物凶猛。着实让人吃了不少苦头。

没有地方能比监狱这种环境更晦暗极端,也没有地方能比监狱更能激发出人对自由的终极向往。

他怎么会放弃呢?只要有一把小锤子就够了。

利用小锤子和超大海报的遮挡,这个男人在17年的时间里靠着水滴石穿般的毅力,挖通了一条从牢狱通往外界的通道。

终于,在某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他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逃出生外,在滂沱大雨中,他脱掉上衣,对天大声呼喊。

一种久违的新生的自由感。

这是极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它还有个副标题叫做「春天的希望」

很多越狱迷喜欢看越狱电影,可能就是为了那某一瞬间。

比如最新的越狱片[逃离比勒陀利亚]中,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演的越狱者,和同伴在筹谋准备了几乎整部电影之后,成功越狱。

最后,逃跑的三人在开往外界的出租车上相视而笑,继而狂欢大笑起来。笑得眉眼都挤到了一起,笑到眼眶变红,喜极而泣。外面,正阳光明媚。

阳光沥肩头,正是这般诗意的自由。也正是这一瞬间,让电影熠熠生辉。

越狱片,可能和诸多极富盛名的传奇故事有关。也可能,只是简单而寻常某一个追寻自由的往事。

每年越狱片不少,但出彩的并不多。

[逃离比勒陀利亚]改编自真实事件,全片非常简洁。

开头简单交代了时代背景和他们入狱的缘由,接下来大量的篇幅便都是关于越狱的准备和实践。

没有虚的,真正属于越狱迷的盛宴。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正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当时,人们因肤色而被隔离。

所谓种族隔离政策,是当时南非政府作为官方政策推行的一种制度化(白人)至上主义。在这种制度下,非白人的居住、通行自由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均遭到苛刻的剥夺。

当时,南非一半地区陷入火海。警察像射*兔子一样射*黑人小孩,而另一半人则在白人专属的海滩上喝着果汁可乐,过着悠闲生活。

我们两位主角,蒂姆·詹金(丹尼尔·雷德克里夫饰)和斯蒂芬·李(丹尼尔·韦伯饰)便是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派

他们是由曼德拉领导的非洲国民大会的终生支持者,竭力动员人们、推动废除种族隔离。

结果,他们也和曼德拉一样,成为被南非政府关押的政治犯。

在一次利用小型炸弹散发传单失败之后,两人被捕,分别被判处了12年和8年有期徒刑。

但从进入监狱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没打算乖乖服刑。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句台词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詹金和李就是这种鸟儿,自由的,自信的,永不会放弃的。

第一晚,他们便隔着墙壁,用拳头在墙壁制造出响声,互通信息。詹金躺在暗夜的牢房里,眼睛里闪烁的,却是充满希望的星星点点的光芒。

接下来,一边适应监狱生活和严格的作息与规则,他们开始一边勘测和查找监狱漏洞。

70年代的比勒陀利亚监狱,有其特殊性。

由于特殊构造,这里没办法挖隧道,无论哪个方向,都没办法挖出去。翻墙潜逃也不现实,6米的高墙,墙上还有带刺的铁丝网,再加上高墙探照灯、把守的狱警等等,很严密。

另一个狱友的一句话让人有了灵感:“这里的牢房是个水泥坟墓,唯一的出路就是穿过格栅。”

比勒陀利亚监狱从正门到关押每个人的小囚室,隔着十几道铁门格栅。

一般人不会想,可是精通木工的男主詹金却打算,打造每一道门的木头钥匙,光明正大地打开门走出去。

当然,此办法简洁、实用,也是有时代局限性。要是搁到处是监测器的现在来说,这越狱故事可就没得演了。

总之,这是一部技术脱狱故事。看完之后,让人深深懂得了学好木工的重要性。

有想法地接近狱警,近距离观摩钥匙;画图纸、目测建模;在日常做工的劳动房收集木头;裁割、打磨、黏胶。

观摩钥匙孔、画图纸、各种准备工作、成型

从成功打造一扇门的钥匙,到几扇门,再到十几扇门,真正的技术扶贫,令人赞叹!

一切都在暗夜里发生,伴随着肥胖值班狱警的脚步声和呼呼喘息声。男主在紧张中咬紧牙关,胸膛剧烈起伏,汗水从额间滴落。

再加上配乐和光影,电影的紧张气氛营造得很好。从准备过程到最终的越狱实践,都让人全程呼吸紧窒,神经绷紧。

导演很擅长用光影和音效来制造紧张氛围

即使知道结局必定能越狱成功,可也让观众跟着紧张到不行。

当然不是所有的越狱故事都如[逃离比勒陀利亚]这般情节简洁和手段相对初级的。

提及「越狱」俩字,倒是多与极富盛名的传奇悍匪或传奇形式有关。比如,2017年的电影[巴比龙]

1969年,一个名叫亨利·查理叶的人写下了《巴比龙》,在书中,他记述了自己8次越狱的完整经过。

一生越狱8次,怎么想都很离奇,更别说还是从人送“人间地狱”美名的「魔鬼岛」(The Devils' Island)上越狱了。

「魔鬼岛」,曾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监狱岛之一。距离南美洲东北海岸法属圭亚那极近。历史上曾关押过6万多人,只有不到2千人幸存下来。

波兰斯基的新片[我控诉],讲了法国历史上一起著名的冤假错案。其中的主角,被冤枉的法国军官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当年被流放关押的地点就在「魔鬼岛」。

德雷福斯在他位于魔鬼岛的房间

而「魔鬼岛」另一个著名的囚犯,便是有着“巴比龙”(Papillon法语意为蝴蝶,因其胸前的蝴蝶纹身而得名)之称的亨利·查理叶

亨利在海军服役两年后,做了飞贼,也曾以巴黎黑帮身份参与非法活动,直到搞出一次命案,被判处无期徒刑,流放「魔鬼岛」。

被关押的时间,他一心只想越狱回家,于是他在10年的时间里策划了7次越狱,但也因为数次被抓获而重回单独禁闭室。

禁闭室一关就是两年,空间极小,暗无天日,很容易把人憋死或熬疯。但亨利每一次都活下来了,靠着极不可思议的意志力。

最终一次逃离「魔鬼岛」的计划也是,在所有人看来,不可能会成功。

「魔鬼岛」的看守警备并不多,因为它的天然危险性。岛内的热带雨林,毒蛇、毒蜘蛛、吸血蝙蝠遍地都是,岛外的海洋,饥饿的鲨鱼在随时等待觅食。

但亨利最后一次越狱只靠着用椰子制成的筏子,便游出了这片海域。成功在委内瑞拉过上了新的生活。

因为太过传奇,小说出版后,难怪无数人怀疑故事的真实性。

直到很多年后,巴比龙已白发苍苍、满面皱纹。人们见到他的第一时间还是要问那个老问题:“这真是你的故事?”

老人弥留之际,仍在发誓:“我的故事是真的。”

1973年的老版[巴比龙]被誉为“最伟大的越狱电影之一”。影响了后来[肖申克的救赎]、[空中监狱]、[金蝉脱壳]等诸多越狱电影。

1973年版[巴比龙]非常经典

2017年的新版[巴比龙],由查理·汉纳姆和拉米·马雷克主演,保留了原版剧情,又有新的优点,很有可看性。

因异常著名而凶险的监狱岛上离奇越狱而闻名的,还有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恶魔岛」(Alcatraz Island)。

「恶魔岛」作为联邦监狱的29年时间里,原本从来没有罪犯越狱成功过。这里是被悬崖峭壁和冰冷海水包围的孤岛,被认为绝对不可逃脱。

但1962年,这里还是有三个罪犯离奇消失了。直到近些年,调查人员把线索汇总在一起,才大概揭示出故事全貌。

越狱的主犯莫里斯是个高智商罪犯,在他的计划下,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几个月时间内打通了牢房内的通气管道。

狱警会在夜间查房,为了争取时间,他们用监狱供应的厕纸和肥皂,雕刻了假的头部模型,然后从理发店弄到了头发,从维修车间弄到了涂料,让模型更逼真。

假人头放在床上,几可乱真

佯装睡觉的头部模型,让他们每个夜晚都能偷偷实施挖掘工程。最后,他们用积累的雨衣等物资做成了救生衣和橡皮筏,消失在苍茫的大海上。

警方在第二天才发现了越狱,在搜索了恶魔岛和周边海湾的每一处之后,一无所获。

三个人就这样仿若从世间消失,再没有被逮捕到。

电影[逃出亚卡拉]就以此案为原型

当地警方曾认定说这三人早已溺毙海中,但从来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在民间倒是据说,三人逃离后到了墨西哥和巴西,后来一生安静生活着。

监狱是一种极端环境,很容易出戏剧性。

在监禁成为最主要的刑罚方式之前,最古早时,刑罚往往加诸在人的肉体身上,各种肉体上的酷刑层出不穷。

现代监狱则是近代刑罚体制改革之后新的产物。它采用剥夺自由的方式,用时间来量化刑罚,明晰、简单而平等。

无人不热爱自由,尤其当意识到失去的时候。虽然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大多数人的日常仍然是自由的,虽然也会被困,被疫情困在家中、因生于社会而被困于某种既定规则。

但世上没有比监狱更让人意识到自由宝贵的地方。

[逃离比勒陀利亚]里有一句话说:“自由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或许正因如此,它能简单被遗忘。”

[逃离比勒陀利亚]里的越狱获得了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反抗性

越狱电影常常兼具惊悚片、动作片,甚至悬疑片的类型特点,在给人感官上的紧张体验之后,也能提醒每个人日常的自由如何珍贵。

监狱从诞生起就有可能有很多弊病,但又无可替代。

就如[肖申克的救赎]这句经典台词,越狱犯反而获得了英雄般的意义

于是,银幕上那些为自由而战的越狱犯,尤其那些蒙受冤屈的人,就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非典型英雄。

他们聪明、彪悍而意志力强大,以个体力量和庞大的「利维坦」对抗,而且还能取胜。

注定了成为传奇。

如何评价[逃离比勒陀利亚]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