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让你读懂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一文让你读懂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首页冒险解谜谎言的碎片更新时间:2024-06-27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代表,艺术史上无人能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早已冲破艺术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甚至生活态度:

当你说「这个很毕加索!」所有人都会心领神会。

他作为唯一在世就见证自己作品进入卢浮宫的第一人。要论名气和财富,世上没有第二个艺术家能跟毕加索相提并论。

他赶

上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艺术品价格飞涨,年纪轻轻就靠画画轻松实现财务自由,曾用一张静物画就在法国南部买了度假别墅,顺便带火了当地旅游。

毕加索如此重要,但极少有人能理解他的绘画,以至有句笑谈:

「世上没听说过毕加索的人,不超过5个,能明白他画了些什么的,也不超过5个人。」

面对毕加索的很多作品,几乎所有人的第一感觉都是 —— 看不懂,这也能算艺术吗?

如果你有这个疑问,说明已经很接近真相了。毕加索的很多作品,确实是因为它是毕加索画的,才重要,才有价值。到底是为什么呢?

今年是毕加索诞辰140周年。

本期就以全新视角解读毕加索,这个世界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天才,也是人类史上绕不过去的艺术大师。

艺术不是真理,而是一种谎言

但这谎言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Pablo Picasso

1881.10.25 – 1973.4.8

毕加索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一出山就已是顶尖高手。

10岁的时候,毕加索的素描就比美院老师画的还好。14岁时他参加艺术学校考试,一天时间,就画完了别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作品。

First Communion, Picasso,15岁画

16岁那年,西班牙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告诉他:你不用再参加考试了。毕加索还没成年,整个西班牙的美术教育,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的了。

Science and Charity, Picasso, 16岁画

但只有天赋,还远远不够。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孤身一人,从旧世界西班牙,来到新世界巴黎。如同怀春的少年,憧憬爱情,自信满满,却不知道真爱为何物。

在新世界艺术中心巴黎,毕加索起初过的穷困潦倒,以至于不得不和一位记者合租只有一张床的陋室。二人一个白天睡觉晚上工作,另一个反过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毕加索开始了他的艺术探索。在那个摄影早已取代写实绘画的年代,是否画的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新意。

毕加索在巴黎蒙马特高地流连艺术沙龙,看其他风格的绘画风生水起。他擅长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直言「抄袭别人不可耻,抄袭自己才可耻」。

毕加索不断尝试和突破,先后经历了所谓的「蓝色时期」和「玫瑰时期」,风格表现出强烈的多样性。

1901-1904年,初至巴黎的毕加索贫穷而拮据,挚友 Casagemas 的自*使他深受打击,对「生命」和「贫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

The Old Guitarist & The Two Sisters,1902

忧郁的蓝色调弥漫画面,忧郁苍茫的情绪,简单纯粹的图样,沉重流动的线条,悲凉和绝望弥漫画布。

The poor by the sea & Life,1903

1904年,毕加索邂逅年轻的模特费尔南德,爱的滋润让他灵感迸发。柔情似水的玫瑰红,取代忧郁抽象的抑郁蓝,青春和爱情在画面同时起舞。

从早年的古典主义,到后来的「蓝色时期」「玫瑰时期」,都不过是毕加索在遇到真爱前的尝试而已。看似风格变幻莫测,实则没有本质区别。

Family of Saltimanques, Picasso, 1905

此时,在社会领域,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正在风起云涌的酝酿之中。

19世纪的西方社会,伴随生产力和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钢铁、电力、化工等领域突飞猛进,不只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社会和文化。

1901年普朗克发表了「量子论」;1904年汤姆森发现电子;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相对论」。

现代科学彻底颠覆了过去对空间和时间的所有认知。牛顿建立起的那个岁月静好的世界,就此分崩离析,人类的思考模式也从此天翻地覆。

艺术家们敏锐地感知到时代的变化,试图用艺术的方式跟科学齐头并进。他们热衷多维空间,膜拜新科技新发明等一切能破坏旧有秩序的武器。

「立体主义」应运而生:

在题材上,立体派颠覆传统,不画宗教和自然,转而画工业生产的制造品,歌颂机械制造的价值。

Bottle and Fishes', Georges Braque, 1910–12

在材料上,立体派不受束缚,会在画面贴纸或者金属,模仿油漆匠作出各种质感,强烈呼唤着创作的自由。

在思想上,立体派忽略传统意义的美,不在乎呈现物体质感,人物情绪等。他们画结构和体块,试图通过绘画研究事物内在的本质。

Marcel Duchamp, 1912

这种描绘方式的改变,说明艺术家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在发生改变。崭新的视觉效果带着明媚的情绪,传达着对未来的想象和期望。

身处巴黎的毕加索,无比强烈地感受着新时代的浪潮,对全新的「立体主义」一见钟情。他渴望以全新思维,成就崭新世纪视觉的艺术革命。

不仅如此,毕加索还有足够的天赋,能够将抽象的时代精神,用具象的艺术形式强有力地表达出来。这个表达,就是1907年《亚威农少女》。

这幅画的构图和寓意,来自格列柯的名画《揭开第五封印》,画面左侧的施洗者约翰,正在恳求上帝惩恶扬善,给世界公平的判决。

The Opening of the Fifth Seal,El Greco 1604

为了强化视觉表现力,毕加索去掉男性形象,突出画面深处的「美惠三女神」,变为搔首弄姿的风尘女子。

生硬的形象,放浪的线条,扭曲的形体,那些风尘女子仿佛监狱栅栏般粗陋而鲁莽,轻蔑的眼神直视观者,狂妄而暴戾,令人不寒而栗。

The young Ladies of Avignon, Picasso, 1907

这幅画震惊了当时所有人,指责如潮。德朗说:「毕加索迟早会把自己吊死在画布后面。」马蒂斯说:「这是对西方艺术和文化的一次暴行」。

这幅画毫无美感,却做出了前无古人的突破。毕加索牺牲了传统意义的美,突出了主观的情绪 —— 那种对女性渴望,和恐惧交织的复杂情感。

不仅颠覆延续千年的传统表达,更将艺术一掌掴回原始状态。从此,艺术真正成为表达思想和观念的图示

但纵观之前的西方艺术史,始终在画的像上苦心经营,在「平面」和「立体」之间徘徊,即使「印象派」也依然在追求「眼睛所见的真实」。

立体主义却截然不同。不再依赖「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而是深入事物的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传统透视法只有一个固定支点,但立体主义造型法,却强调同时呈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

Brick Factory at Tortosa, Picasso, 1909

抽象的几何形体,模糊的空间透视,比例失真,视点游移,看似散乱如碎片画面,却反映了另一种真实,就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真实。

记忆中的形象总是散乱的,各视角和局部共同构成印象中物品的全貌。而「立体主义」正是用无数片断的拼接,构成观者心中可感知的形象。

如果说「传统艺术」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认识,那么「立体主义」就主要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方式。

作为世纪之交「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的再现,「立体主义」不仅影响了20世纪绘画的发展,还有力推动了西方现代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

Still Life with Compote and Glass,1914

毕加索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精神,又第一个用充满力量的方式呐喊出来。

「现代艺术」终于找到全新的时代语言,毕加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引领绘画进入全新的20世纪,开启了一场延续至今的视觉革命。

毕加索从此脱胎换骨,从天才成为宗师。立体主义改造了毕加索,毕加索也成就了立体主义。之后艺术无论怎么突破,都绕不开他开辟的路。

达利第一次到巴黎就去找毕加索,说:「我没有到卢浮宫,我先到你这里。」毕加索说:「你做对了。」

达利和毕加索都很清楚:那时的卢浮宫,展示的是过去时代的艺术,再优秀也不过昨日黄花;而只有在毕加索这里,才代表着艺术的未来。

所谓大势不可逆。立体主义和文艺复兴,都是强大的文化艺术潮流,是特定时代的必然趋势。既然如此,为何只有毕加索几乎独享了这份荣耀?

我们可以用历史的偶然性来解释,时代大潮来了,总有人被推上顶峰,不是毕加索,就会是同时代的其他人。

但这种解释其实把问题简单化了。事实上,的确是毕加索注定要成为立体派领袖,和现代艺术的代表。

首先,毕加索是真正的天才

毕加索在会说话之前,就会画画了。4岁的时候他把姨妈的情人肖像做成剪影,贴在墙上。他的天赋不仅表现在对绘画方式的纯熟驾驭,更体现在他对人性等深层次情感的体察和调度。

毕加索的天赋在《格尔尼卡》中表现的淋漓尽致。1937年德军惨无人道的空袭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且操纵媒体编织织谎言,掩盖罪行。

怒不可遏的毕加索决定用艺术的力量来粉碎谎言,还世界一个真相。他用超越日常、直面真相的方式进行艺术叙事,来揭露和控诉纳粹的暴行。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

这幅长达7米的巨画只用了黑白灰三个颜色。破碎的残肢、变形的细节,扭曲的人体,将轰炸时鬼哭狼嚎、人神共愤的氛围表达的淋漓尽致。

Guernica, Picasso, 1937

作品的震撼超越任何文字性的描绘,而源自绘画语言的感人力量。毕加索用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触及了人性最深层对战争的恐惧和颤栗。

这幅画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被视为现代艺术面对恐怖政权,彰显人性尊严的旗帜。它具有的揭示真相的现实力量,甚至远远超越艺术本身。

在毕加索生活的时代,人们心中对艺术家有一种假设:艺术家首先得是一个天才。这种观念是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遗产:达芬奇是天才,梵高是天才,莫扎特是天才…

伟大的艺术家很多,但天才屈指可数,只有天才值得传颂。在世时有价值,离世了更有价值。

其次,毕加索所处时代的特殊性

二战之后市场资金充裕,刺激各种投资,鼓励收藏的政策也纷至沓来,而艺术品无疑是升值潜力最大的投资。

毕加索的名望,首先因为他是「立体派」—— 这一颠覆式艺术潮流的领袖。功成名就的他,恰逢艺术快速增值的年代,财富伴随名望而来。

毕加索的名气越大,画作就越有价值。他在普罗旺斯一片白墙上信笔涂鸦,经纪人就觉得有必要把整面墙拆下来,原封不动地运回巴黎保留。

此时毕加索的财富,又反过来助长了他的名气,画越有价值,名气也就越大。这个商品经济时代的艺术神话,背后还能挖掘出更深层的原因。

商业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根本态度,艺术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于是艺术的属性发生了分裂。一方面赞颂艺术源自天赋的神秘力量,另一方面又将它视为可以自由买卖的商品。

这种分裂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当所有事物都成为商品之时,无价的天才就是一种必要的精神坐标。

时代把艺术家捧上神坛,因为人们需要这样的神话,用「商品价值」来证明「精神价值」的神话。

商业社会越是发达,越渴望超越金钱的价值。艺术拍卖和收藏市场越发达,人们越需要无价的天才,成为艺术神话里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时,毕加索不光有崇高的艺术史地位,还有足够多的素材来支撑这个神话。

商业社会无限放大了毕加索作为天才的价值,天才的价值又可以转化成资本,反过来促进他的艺术地位。

再次,毕加索多变的创作风格

重要画家的创作大都很谨慎,数千张已经很多了。不仅数量有限,且风格统一。比如蒙德里安的方格子,还有马克罗斯科那漂浮的色块。

因为创作时需要消耗能量的,多数艺术家精神和意志只够支撑一种明确的风格。但毕加索的作品有三四万张至多,且风格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毕加索丰沛的创作灵感,和无处安放的激情密切相关。如果说爱情的滋润是艺术取之不竭的灵感缪斯,那么毕加索无疑是这句话最极致的注脚。

每陷入一段恋情,毕加索的画风也随之一变。爱情不仅是生活的解药,更是艺术永恒的灵感之源。

1911年毕加索邂逅迷人的伊娃,爱的轰轰烈烈。感情滋润下的毕加索灵感迸发,不断突破。1915年伊娃因肺结核去世,他的情感却没有终止。

1917年毕加索爱上俄罗斯贵族,芭蕾名伶奥尔佳,第二年就步入婚姻殿堂。进入上流社会的毕加索画风大变。开始忘情于古典主义的细致风格,柔和的色彩、圆润的体态,仿佛回归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雕塑艺术。

然而,很快毕加索对婚姻感到了厌倦。1927年,46岁的毕加索结识仅17岁的玛丽,情与爱的纠葛让他痴迷不已。

玛丽回忆:「我抗拒过六个月,但女人是无法抗拒毕加索的。」(难怪不少女生在选择直男和渣男的时候,大多选择了渣男...)

情爱的滋润再次让毕加索的艺术突飞猛进。1930年代初进入「变形时期」,有别于立体时期的棱角,色彩鲜明丰富,线条感性柔软,鲜艳欲滴的烂漫在画中肆意流淌。

玛丽被誉为毕加索的黄金缪斯,他甚至写信:「在这世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以她为原型的创作:平铺的色块与柔媚的线条自由组合,充满灵与肉融合的梦幻美感。

无数画作定格下玛丽的活泼与美丽,却阻止不了情感变迁的步伐。

在玛丽诞下女儿之时,53岁的毕加索结识了朵拉 • 玛尔,年轻迷人的朵拉多才多艺,既是画家、摄影家、又是模特,是超现实运动的文化缪斯。

朵拉是毕加索真正意义的红颜知己,在长达8年的热恋中,始终保持着心灵的默契。两人在艺术上彼此影响,朵拉用多角度曝光的摄影,记录毕加索的创作。与毕加索画中割裂的空间如出一辙,画作骄傲的联名署著「毕加玛尔」。

Portrait of Dora Maar,Picasso,1937

然而玛丽和朵拉终究势不两立。玛丽沉稳安静,隐忍而柔美;而朵拉则激情四射,炽烈而浓郁。深陷对毕加索情感中的两人都痛苦不堪。

1943年毕加索抛弃了情人朵拉。在62岁那年,认识了21岁女艺术家吉洛,风情万种的吉洛让毕加索为之疯狂,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与这个优雅漂亮的女孩互相追逐。

毕加索令吉洛无法抗拒:「跟毕加索在一起如同烟花般绚烂,他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充满智慧,魅力无穷,甚至能让石头随他的旋律起舞。」

1946年,吉洛终于与毕加索共同生活。欣喜若狂的毕加索画了《女人-花》,孩子Claude 和 Paloma 的出生,让他的笔下也洋溢着爱和喜悦。

当熟悉的吉洛再也催生不了毕加索的激情和灵感,他又开始不断寻觅新的情感刺激。被抛弃的吉洛,一度精神崩溃,皈依宗教以寻求精神解脱。

1961年,已经80岁的毕加索又逢新春,与娴静的雅克琳娜再次步入婚姻,直至1973年去世,他无比丰沛的情感和艺术探索才终于画上句号。

毕加索从丰富的情感经历中,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迥异的世界,每段新鲜热烈的感情,都为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时期,促成他延续着「立体主义」之后,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对毕加索而言,隐秘的思想,深层的*,都可以付诸笔端。他既是创造者,又是毁灭者,将一切敲的支离破碎,再重新组合,赋予新生。

每种风格表达不能说是美的,但却如同打开潘多拉的魔盒,让艺术从此彻底自由。世上再没有艺术家,能够拥有如此丰沛的创作激情和表达*。

最后,毕加索符合大众对「天才」的设想

印象中的天才就该狂傲自大、不拘一格,风流倜傥。而毕加索呢,样样都满足。无论是他的收藏还是他的故事,都会引发议论,成为他的标论,成为他的标志,令人念念不忘。

毕加索生而自命不凡。天赋和野心,是他刻在骨子里的骄傲。

毕加索曾说:「母亲告诉我:如果你去当兵,你会成为将军;如果你去当神父,你会成为教皇。但我选择去画画,于是我成了毕加索。

毕加索的一生风流倜傥,艳遇不断,即使年逾古稀还有豆蔻年华的情人。搭讪的方式千篇一律却屡试不爽:「小姐,我能为你画像么?我是毕加索。」令无数人唏嘘又艳慕。

极端而强烈的人格,会激发传奇,给毕加索提供更多的素材。而其它同时代的伟大艺术家,人格特质都提供不了足够的素材来支撑这个传奇。

毕加索快70岁的时候,导演克鲁佐用拍悬疑片的手法,拍摄下毕加索作画的过程。线条就如同自己在纸上游走、变形,充满难以言喻的魔力。

观看作画的过程,观众的好奇心得到巨大满足,悬疑的拍摄手法,变幻的神秘线条再次印证了人们的想象 —— 天才不就该如此充满创造魔力吗?

不仅如此,毕加索还超级长寿,一直活到1973年92岁高龄,跨越整个20世纪的美术探索。因此他的画就如同手绘的20世纪艺术发展史,生动呈现出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变化。

毕加索是个非常「有戏」的人,只要在世,就有源源不断的故事供人谈资。就如同现在的「流量思维」,这也成为毕加索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

人们在乎的是毕加索这个人,称赞的是他的天赋、名望和地位,而作品不过是天才的注脚、财富的象征而已。

名画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美,而是作品背后体现了观念的进步、社会的前进和历史的变迁。

如今,我们很难读懂毕加索,因为他的作品依赖解释,包括时代背景,艺术史的背景,以及经历和性格的背景。

作为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家,毕加索对绘画的解放,对形式的打破,无人能及。他开启了「立体主义」,成为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的表达。这些颠覆和突破,依然影响着如今的世界。

历史不断向前,毕加索曾经带来的震撼已成过去,但传奇仍在继续。他的每件作品只要亮相,依旧是艺术领域的重大事件。拍卖价格过亿的作品一共十几件,毕加索一人就占了4件。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开篇就说:「世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家的生命和创造力,远比艺术史更经得起时间的消磨。

毕加索既令人赞叹,又令人恐惧。他逃离了我们,而他的作品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毕加索被时代的大潮推到顶峰。如果说艺术是商业时代的神话,那么毕加索就是这个神话里的英雄。

所谓「时势造英雄」,时代选择了毕加索。毕加索也成就了一个艺术与想象的时代传奇。

这位很难被定义的画家,和罕见的天才艺术家,他曾说了一句至理名言:艺术不代表真理。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References

1. 奥利维耶 ·维德迈尔·毕加索 著| 胡博乔译|《毕加索》| 湖南美术出版社

2. 诺尔比亚、乌尔曼著 | 《毕加索》| 中信出版社

3. 《图解天下名人丛书》编委会 著 |《毕加索》|世界图书出版社

4. 让 科克托 著 | 《遇见毕加索》| 南京大学出版社

5. 约翰·伯格 |《毕加索的成败》|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

biography|How Pablo Picasso’s Wives and Mistresses Inspired His Art

艺术的价值,在于激发想象

| 马太福音 5 : 18|

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

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MATTENAI 玛缇奈

香水级家居香氛礼盒

一秒改变你家的品味

还能安抚焦躁的灵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