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至今,能让体面的成年人瞬间崩溃的学龄前儿童,已经被幽默地“妖魔化”成了“神兽”,陆续复工的家长们似乎快撑不住了。如何带娃才能不崩溃?记者请专业人士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
赵红梅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现任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研发办公室主任,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初中,二女儿今年5岁。疫情居家期间,她与俩娃朝夕相对,“基本没太崩溃过”。
这缘于赵红梅将一些心理学理论应用在了育儿过程中。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主要阶段,学前期便是其中的第三个阶段。赵红梅解释,小朋友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主动与内疚”这对矛盾,儿童在这一阶段体验目的的实现,在游戏中体会自我功能,实现自我教育,同时,这一阶段的发展程度将与日后的主动探索、自尊和自信都有很重要的联系。
与一些家长的“伺候式育儿”理念不同,赵红梅和爱人在“培养主动性”方面下功夫。他们和5岁的女儿一起制订了居家 “一日生活安排表”。这张安排表中有包括8条事项,为了激发女儿的主动性,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表述。比如:自己主动学习英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爸爸、妈妈、姐姐,避免哭闹;自己主动刷牙、洗脸、睡觉,如果主动完成就会有奖励;每天自己换内衣、内裤,香香地入睡;自己搭配第二天穿的衣服;自己主动参与劳动,和爸爸、妈妈、姐姐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遇到问题大家会帮助我……
赵红梅尽量给每一条都制造出“画面感”,并表达清楚“结果”,让女儿更容易接受。她发现:“家长通常会告诉孩子不可以做什么,但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因此许多矛盾就产生了。”她认为,5岁的女儿已经可以提出各种建议和想法,如果让女儿感觉“能驾驭自己的生活”,孩子就会尝试自己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么家长也会轻松不少。
除了培养主动性,赵红梅认为,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也是影响亲子和谐度的重要因素。她主张,对待学龄前儿童,应该给予更多的尊重和耐心。
和孩子聊天,她也有听到一半就想发火的时候。前两天她的小女儿说,想养两只猫,一只叫雪碧、一只叫可乐。“我一听,怎么又和不健康食品有关?”感性的赵红梅差点粗暴地打断孩子,但理性的赵红梅占了上风:“如果我立刻批评她,那就聊不下去了。”所以她耐住性子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女儿回答说,“因为我想养一只绿色的猫,一只咖啡色的猫,绿色的像雪碧,咖啡色的像可乐。”赵红梅幸亏刚才忍住了,女儿并不是要喝碳酸饮料。基于相似的经历,她总结:“父母不要急于镇压孩子,如果长期积压不良情绪,孩子可能会集中爆发。”
最近几天,5岁的小女儿又迷上了画口红。“你为什么画口红呢?是因为喜欢这个颜色?可是妈妈更喜欢你嘴唇原来的颜色呢……”赵红梅认为,粗暴地制止可能会切断孩子向父母表达真实想法的*,把自己的意愿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传达给孩子,或许效果更好。
她们母女相处得和谐,并不是因为女儿没淘气过,“玩马桶里的水、把浴缸里的水倒在床垫上……这些事她都做过”。但赵红梅尽量不去“镇压”孩子的“创造力”,“大人需要先接纳孩子,这就是孩子存在的痕迹,我们可以变得幽默一些,开明一些,跟孩子探讨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想做什么,而不是只单一盯住恶果,多跟孩子讨论以后能不能换别的方式,孩子需要试错”。
同时她还提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游戏期,他们需要在游戏情境中实现自己的功能。“比如让孩子喝水这件事,幼儿园老师会说‘我是一个大茶壶,哪个小茶杯想喝水呀?’”
因此她建议,居家隔离期间,家长可以通过制造游戏情境,增进和孩子的交流。例如,针对“哄睡”这个难题,赵红梅推荐了一款自己常和女儿玩的“炒豆子”游戏。
她解释,可以让孩子躺在床单上,父母各站一边,拎起4个床单角来回晃动,孩子在床单里左右滚动,家长一边摇晃一边说:“炒啊炒啊炒豆子,今天炒个大萝卜(孩子喜欢的蔬菜都可以加进去)左炒炒,右炒炒,再用铲子按一按(父母用手捏捏孩子的身体或挠痒痒,让孩子放松地笑),还要加上一些盐!炒好啦!出锅啦!”
赵红梅介绍,在这个游戏中,父母的力量、对身体的安抚,以及床单和枕头等柔软的触感,都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而“出锅”就意味着游戏结束,“家长稍一用力,让孩子滚到床上”,可以制造一种睡前的仪式感。
能沟通自然好,但如果孩子确实做得不对怎么办?频繁使用平板电脑、吃雪糕停不下来……这些情况赵红梅也经常遇到。“自控力差是孩子的特点,他们可能努力了,但还是管不住自己。”每当这时,赵红梅摸索着从自己身上找解决办法,比如,尽量每半个小时就抽时间陪伴孩子一会儿,不要给她“做坏事”的机会;再比如,一次只给孩子买一根雪糕。
尽管赵红梅精心总结了不少带娃心得,但她和爱人却不当“孩子奴”。赵红梅有一个观点:做父母尽力就好——“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生活不能止步于结晶”,如果全家只围着孩子转,不仅家长容易焦虑,孩子也会感到高压和不适。(记者 张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