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监视之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中

一切都在监视之下——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楚门的世界”中

首页冒险解谜监控之下更新时间:2024-07-18

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

——索福·克勒斯(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当我们难掩激动的在专卖店抢购到种草已久的商品,或是慷慨激昂的发表对某件事独到的见解,又或是暗暗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并付诸行动时,是否会想过,这一切,都是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纵,同时有无数双眼在紧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一个念头的闪现也会被精准捕捉,如同四周布满了无形的摄像机。

二十多年前有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主人公楚门生活在一个由他人特意打造的世界中,那个风景秀美的小岛其实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摄影棚,除了他自己,其他所有人都是这个宏大的模拟世界中的演员,就连大海和天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如今,我们的生活的世界可能更接近剧中制作人耗费巨资而实现的这个虚拟世界,而这一切的实现,却是轻而易举。我们不仅没有像楚门最终发现并走出那个世界那样,反而更喜欢沉浸其中。

过去二十年,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从互联网的崛起到现在万物皆可联的5G移动互联时代,巨大的技术红利带给人们无比便利的生活体验。以往只能存在于幻想中的很多事情都已接近实现。而人们自己的认知却来不及细细消化这些改变对精神世界的内在含义便被时代的浪潮裹挟而去,无法抗拒也不想抗拒。

这股浪潮中,影响最深刻、效果最明显的,便是以各种即时通讯应用所构建而成的社交网络,甚至没有任何的铺垫与准备期,一瞬间便让数十亿人沉浸其中,开始享受生活的美好。所有曾经遥远的事物都触手可及,世界各地的们可以随时交流信息,更多的商品被销售到需要的手中,人们的充实感也极大地增强。

而这些,究竟会让我们身在何处,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

来自苹果、谷歌、脸书、推特的一些核心人员,在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时,却开始表现出他们对于社交网络的担忧,他们兴奋于自己的工作给世界带来变革,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捷和美好,但也开始怀疑是否低估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产生深刻的忧虑。而当被问及问题出在哪里的时候,他们显然还没有想到答案。

显然,硅谷的几十名工程师,在不觉中开始控制数十亿人的生活。邮件、消息、推送包围着每一个人,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查看今天的新闻、回复别人的消息,顺便看看有什么好东西推荐,晚上则是在观点犀利的推送文章和触动情感的短视频中入睡,每天周而复始。时不时点个赞,或者稍加评论,感觉朋友就像是在身边一样。

只有两个行业把他们的客户叫做“使用者”,毒品和软件。

——爱德华·塔夫特(耶鲁大学教授,数据可视化掌门人)

当我们免费的在使用这些所谓的精神享受时,其实我们自己也变成了商品的一部分。社交网络应用开发的一个最主要原则和要求,就是要让用户在这个应用里待得更久一点,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户体验,体验感好,会通过大脑产生的多巴胺来加强这种感受,从而通过反复的打开并停留来获得这种体验。可能拿起手机只是想回复一个朋友的消息,可是却被一条恰好感兴趣的推送吸引,而当放下手机时,已经过去了快一个小时。虽然会有一点小惊讶,但丝毫不影响在稍后再次开始同时的事情。

而社交网络又是如何能紧紧的抓住人们的内心,让人心甘情愿的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呢,这就得归功于其背后的算法,因为算法,深刻的理解并利用了人性。

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动物本能,人们更喜欢被赞扬而讨厌被指责,更乐于接近自己关心的而无视不相*事物,于是,算法可以通过人的查询记录、浏览历史和发表的文字照片来进行一个标签化,也就是客户画像,然后再通过“偶遇”的方式推介给具有相同属性的人,最终形成共同属性的一个圈子,也就是社群。在这样的社群里,你会发现,你的观点会获得高度认同,他人所说正是自己所想,自我认同感得到了空间的增强,生活也变得美好起来。却很少有人会思考,这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应该时不时走出去,看看外面。久而久之,人产便会满足于这个虚拟世界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不再能够接受这个社群之外的观点。

在网飞的纪录片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情节,有志青年大卫终于认识到沉迷社交网络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决定“痛改前非”,远离那些无用的信息,当然离开网络的时间超过算法的阈值时,“算法三人小组”着急了,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从少量信息中终于找到了大卫前女友新恋情的消息,然后加以精心包装后,以看似随机的方式精准的推送给了他,成功的将他拉回了网络。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极其类似魔术。

——亚瑟·C·克拉克(英国著名硬科幻作家)

魔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将观看者带入一个特定的心理状态,并使之产生一种心理迷幻。手机里的每一个应用,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实现着这种场景。通过获取着用户的数据,并进行模型化分析得出结论,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地通过不断增加的样本改进和提升算法的效率。于是,人们终于也发现了,开始有意识了保护自己的数据,可是,我们也许不知道,数据只是方式而已,社交网络最终想要的,并不是数据,而是由数据刻画出的那个活生生的人。只有做为“商品”的人,才是能源源不断产生收益的,才会成为公司的业绩。而再怎么保护,我们走的路、买的商品、谈话的内容都毫无保留地成为了社交网络中的生产资料。然后再反过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除了通过分析需求来让用户更多的在线外,社交网络还在很多方面刻意地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引导着人们的选择。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希拉里的邮件中部分语句被理解为涉及贩卖儿童的事项,而后在社交网络广泛流传,最终对大选的结果应该也是有影响的。而当其中的焦点脸书公司在被问及是否对大选结果做出影响时,扎克伯格回答耐人寻味:这......好难回答,事实上.....你知道,有很多不同的力量在产生影响。

而近些年,世界各地的一些事件,也无不与社交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位医护人员在油管上神情激动地说新冠病毒就是政府的谎言,是用来掩盖被5G基站辐射致死的人......,因为她的身份(不论是否真实)这个视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让很多在疫情下苦苦支撑的人不知所措。而她自己,可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点赞。

或许,这也并不是算法的初衷,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算法的发明者提出质疑,同时,要让所有的运营公司对它们的算法进行调整,限制在线时间或筛选信息优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若有一家公司“良心发现”开始这样的做,那将迅速的在市场上消失。那么,从公司角度,解决思路就是开发更加强大的算法,来处理当前的问题。如同录制一台让人们减少看电视的电视节目,或下发一份关于减少文件的文件一样滑稽的事情。

公司有公司的立场,要对看*和资本负责,某位项目运营主管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在算法上一个微小的调整,致使客户在线人数下降,恐怕是难以面对*的质询甚至要面临牢狱之灾的。

当然,并不能因为种种担忧,便视之为洪水猛兽,社交网络的出现,给了社会太多的好处,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如同文章开始的那句话,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不应该选择性地忽视它所带来的弊端,只有重视弊端并正确对待,才能让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向更好的方向前行。

所以,唯一可行的,只有作为用户的我们,自我觉醒。提升自我控制力,让被算法控制的一部分生活渐渐回归自我,通过有意识地减少在线时间,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好处,参加一些真实的社交活动,面对面的交流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才能真正领略生命的意义。

讽刺的是,你现在看到的这篇,却也经过算法的处理才推送到眼前的。世界的面貌已经改变,我们必然要顺应其发展,但愿在这滚滚的洪流中,每个人,也能为自己保留有一方纯净的领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