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国家尼日尔政局动荡,自7月26日军方推翻总统巴祖姆后,局势不断升级。近日,当地政变当局发表声明称,在押总统巴祖姆试图逃离被押处,但计划失败,主要行动者和一些同案犯已被逮捕。然而,巴祖姆的律师却对此予以否认,称这是捏造的。尼日尔政府官方认定这是一次破坏国家稳定的计划,已经立案调查。据报道,当地时间10月19日凌晨,巴祖姆在其家人、2名厨师和2名保安人员的陪同下试图逃离拘押场所。政变当局表示该计划未能成功实施,相关人员已被逮捕,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已经展开调查。然而,巴祖姆的律师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强烈反对。一名律师在声明中表示,“强烈反对这些针对巴祖姆总统的捏造的指控”。据券商中国援引法新社、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尼日尔军政府发言人阿卜杜拉曼19日深夜在国家电视台上表示,该次出逃计划是让巴祖姆前往藏身之所,然后乘坐“属于某个外国”的直升机前往邻国尼日利亚。
阿卜杜拉曼称,“国防和安全部队的强力应对,使得这一破坏我国稳定的计划终告失败”。尼日尔曾是法国殖民地,据报道,法国目前在尼日尔有驻军约1500人,2005年至2020年期间,尼日尔也是法国第三大铀供应国。总体而言,这次尼日尔的政变事件引人关注。虽然政变当局已经发表声明称巴祖姆试图逃跑,但巴祖姆的律师对此予以否认。这种互相指责的情况使得事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这次政变事件必然对尼日尔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国际社会,我们应该关注尼日尔政治形势的发展,并加强对尼日尔的援助,帮助尼日尔摆脱政治和经济上的困境。同时,各国也应该尊重尼日尔的主权,不干涉尼日尔内政。尼日尔政变:安全局势恶化、经济治理不力成导火索7月26日,尼日尔总统巴祖姆被总统卫队成员扣押,政变爆发。政变军人发表声明称已推翻巴祖姆,并将在全国实施宵禁。
声明称,政变的原因是“尼日尔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政府对于经济和社会治理不力”。这一事件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尼日尔的发展现状和政府治理能力。尼日尔是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政府预算有40%来自外部援助。尽管法国等30多家企业入驻尼日尔,包括能源巨头道达尔、核能巨头Orano、建筑业巨头万喜集团的子公司Sogea-Satom,但尼日尔的资源开发并没有改善本国民众的生存环境。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也备受质疑。尼日尔总统巴祖姆曾经承诺在2021年实现“每个尼日尔人一日一餐”,但尼日尔的饥饿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此外,尼日尔政府在开展疫苗接种方面也存在着问题。虽然尼日尔已经开始接种新冠疫苗,但接种率却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治理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民众需求,自然更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政变的发生不仅让尼日尔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治理能力,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尼日尔政治稳定性的担忧。
随着政变事件的发酵,尼日尔政局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国际关系动荡正逐步扩散。目前,尼日尔政府已经恢复了工作,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不要被“分裂分子”利用。政变发生后,尼日尔的未来走向令人担忧。政变对于尼日尔的民主进程和政治稳定性都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国际社会对尼日尔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政治危机的解决。总之,尼日尔政变事件的发生,再次凸显了该国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政府不仅需要关注本国民众的生存问题,还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改革,以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尼日尔发生政变,联合国和非洲联盟谴责尼日尔发生政变,总统被俘,引起了联合国、非洲联盟、西非共同体等组织的谴责。
据报道,7月20日,尼日尔总统伊素福·穆罕默德(Mahamadou Issoufou)在一次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在2020年年底结束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届时将进行和平的权力交接。但是在7月27日的清晨,尼日尔军方发动政变,总统穆罕默德被俘。此次政变由一群未知身份的士兵发动,他们占领了国家广播电视台,并宣布成立了“最高国家委员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平台发文谴责,称这将损害尼日尔的民主、治理与和平稳定。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法基7月26日下午发表声明,称这是一次“背叛国家义务的行动”,呼吁尼总统府卫队成员“尽快结束这种不可接受的行为”。西非共同体委员会同样在社交平台发表声明,呼吁尽快无条件释放在押总统。西非共同体轮值主席、尼日利亚总统提努布7月26日与贝宁总统塔隆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会面。西非共同体将派遣塔隆赴尼日尔调停。
据报道,尼日尔上一次政变发生在2010年2月,政变军人攻入总统府扣押了时任总统马马杜·坦贾。当时马马杜·坦贾的总统卫队成员也参与了政变。 总的来说,这起政变对尼日尔的民主和和平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际社会也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谴责。我们希望尼日尔能够尽快恢复稳定,实现和平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