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路、占位、存隐患,如何破解“僵尸车”难题?

堵路、占位、存隐患,如何破解“僵尸车”难题?

首页冒险解谜僵尸公路更新时间:2024-05-08

本文图片均为上观新闻 图

看着小区本就紧俏的停车位,被布满尘土、锈迹斑驳的“僵尸车”占据,每天为抢车位而苦恼的市民刘先生无奈又气愤。

在上海的住宅小区、非市政道路和社会停车场,长期停放的“僵尸车”并不鲜见。这些车辆对交通安全、行车及居住环境都造成了很大影响,还容易成为消防安全隐患。更让人担忧的是,车辆淘汰更新加速,“僵尸车”恐有增无减,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年久失修会造成更严重的安全隐患。

问题由来已久,治理“僵尸车”究竟难在哪儿?

“僵尸车”挤占资源存在隐患

刘先生住在市中心某老旧小区,停车资源十分有限,小区住户跟车位数量对比悬殊,“大概在0.3左右”,每天下班抢车位,成为有车居民的日常。

停车位如此紧俏,可偏偏有几辆满身积灰、长年不挪窝的车。“几年前集中清理过,有一定效果,但一段时间后,又出来了。”刘先生说,大家还担心,“僵尸车”内放有不少杂物,车辆长期不动,可能会存在电路老化问题,若太阳暴晒,担心车辆会因故障自燃。

放置在小区里的“僵尸车”,不仅挤占原本就紧张的停车资源,还长期拖欠停车费,物业联系不上车主,不知如何处置,也很无奈。

类似情况并不鲜见。连日来,记者走访多个居民社区,发现多辆放置在小区公共停车位的老旧车辆。在愚园路某小区,记者就看到,有辆车不仅全车布满尘土、外观破旧,几个轮胎都已经漏气干瘪。

“这辆车停在这儿时间不短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小区停车位本来就紧张,它在这儿占了个车位。”另一位居民说,这辆车起码停了两三年,从来没见过车主。

一些社会停车场也能看到“僵尸车”。一名一线交警告诉记者,之前曾有某商场停车库管理人员向他反映,有辆车在地下车库停了4年多,“我们查了车辆信息,车主登记的电话已是空号。”

这些“僵尸车”长时间占用公共道路和停车资源,有的已经多年未年检,接近报废标准;有的车里堆物堆料,容易引发火灾;还有的关联违法犯罪行为,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虹口区凉城街道居民小区内曾有不少残破的“僵尸车”停放。

怕麻烦原因五花八门

这些车辆为何会成为“僵尸车”?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了解到的原因五花八门。

据属地相关管理部门反映,“僵尸车”的主人大部分有“怕麻烦”的心态。“不少车辆已接近报废年限,车主不愿走正规报废手续,一扔了之。在我们联系到的车主中,这种情况挺普遍的。”

停车成本低是“僵尸车”长期占用小区停车资源的另一个原因。“有些老旧小区里的‘僵尸车’,车主还是按期付停车费的,但费用便宜,比车辆报废成本低。”

“有的车没有号牌,根本找不到车主。”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说,有的车主即使是辖区居民,也找得到人,但对方有说辞。“我之前遇到一位居民以自己正攒钱买车、先用这个来占车位为由推脱。车辆毕竟是车主的私有财产,我们没办法。”

这名工作人员说,还有的“僵尸车”车主去外地或出国了,也有外省号牌车辆由于某些原因滞留在小区里。此外,有些车虽长期停放,别人都说它是“僵尸车”,但偶尔还会动一下,“我们很难界定它是不是‘僵尸车’。”

小区里有长期不挪窝的“僵尸车”,居委会、物业为什么不管?这可能是很多居民的疑问。

实际上,清理和处置住宅小区的“僵尸车”存在不少难点。首先,居委和物业没有执法权,经常遇到车主不配合的情况;其次,联系车主困难,有些车牌也没有,有些虽有车牌,但车主很难联系上;交警、城管等行政执法部门受“法无授权不可为”的限制,也管不了。

“归根结底,这些‘僵尸车’都是私人或单位财产,居委、物业和居民不敢轻易挪动,只能让它‘僵’在那。”有社区工作人员说。

基层探索治理经验

近年来,上海公安交警部门对停放在道路上的“僵尸车”开展多次整治行动,并建立定期巡查和举报核查机制,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置公共道路的“僵尸车”。

去年9月,浦东公安交警支队八大队在辖区开展“僵尸车”清理整治行动,通过加强对校园周边、医院周边、荒僻路段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并结合社区走访,发现并依法处置了30多辆“僵尸车”。

记者了解到,对于公共道路范围内的“僵尸车”,一般由公安交警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规定,视作违停车辆,直接予以拖移。通知当事人后,经公告6个月后无人认领的,按无主财物处理,登记后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变卖或拍卖后,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然而,住宅小区、非公共道路和社会停车场的“僵尸车”如何处置,情况复杂。因不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交警部门无权对这些场所的“僵尸车”进行处置,除非有证据证明车辆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公安部门才可按执法规定进行处置。

法律界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住宅小区等场所的“僵尸车”问题,属于民事范畴,需要通过各方协商处置或诉讼解决。“‘僵尸车’说到底是有主物,是私有财产,在未认定为盗抢车的前提下,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但我国法律行政法规并没有对‘僵尸车’予以清拖处理的具体规定。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即便是简单的清拖处理,也须由执法部门执行。”

尽管面临诸多难点,但并非无计可施。实际上,上海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对于整治“僵尸车”也形成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办法。

虹口凉城新村街道中虹小区,曾长期面临“僵尸车”治理难题,由此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而有之。去年,街道引入由公安牵头的“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由居委、物业工作人员,及凉城新村派出所、司法局和律师一同组成工作组,组织协商。虹口警方结合警情梳理、现场排查及居民反映线索等途径,梳理“僵尸车”信息并联系车主参加协商。调解中,由民警、律师告知车主,“僵尸车”的危害、相关法律规定及法律后果,争取车主配合自行处置“僵尸车”。对于约谈无果的,则由小区物业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与车主解除停车管理合同、缴纳停车及赔偿损失等。

凉城街道居民小区内残破的“僵尸车”。

“僵尸车”被整治

通过多次实践,这一做法最终形成凉城新村街道“僵尸车”联动处置工作机制。“调解中,车主的主要诉求是减免停车费,物业会适当让步,双方达成一致后,车主大多配合自行处置车辆。”凉城街道司法所所长艾远告诉记者,当然也有不配合的车主,“只能由业委会或物业作为主体提起民事诉讼,但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挺高的。”

考虑到民事诉讼时间较长,浦东新区提出提前处置机制,即对于居民反应强烈的“僵尸车”,属地街镇可提前干预处置,由居村委出面协调并汇报属地政府,暂时由属地政府组织拖移、代为保管,及时释放停车资源、消除安全隐患。

此前,奉贤公安部门也牵头建立辖区“僵尸车”处置机制,由警方负责受理“僵尸车”线索,实地核查并依法依规快速处置:涉事车辆如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联系车主处理,无法联系到车主或车主拒不前来处理的,根据行政或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对车辆依法采取扣押等强制措施。涉事车辆如不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则通过物业部门或村(居)委进行劝说,拒不配合的,告知停车管理单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这些经验做法充分表明,治理“僵尸车”顽疾,不能单靠一个单位或部门,需要基层治理各方主动作为,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

源头治理亟待解决

一辆“僵尸车”的去留,发人深思,要想消除顽疾,一些具体的问题亟待解决。

浦东公安交警二大队副队长赵峻楠告诉记者,对于“僵尸车”,目前无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指长期占位不动无人驾用,污秽不堪、车况异常、号牌不全散布于道路和居民小区的机动车”。

但这并非严谨的法律概念。有法律界人士认为,如何界定“僵尸车”,须通过立法明确,不然,就会陷入执法无据的僵局。

其次,要厘清执法主体。法律界人士认为,针对不属于交警部门的管辖范围,应立法明确“僵尸车”到底由谁管,“小区里的‘僵尸车’涉及物业、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房管等不同单位和部门,应明确管理主体,制定处置程序。”

另外,清走的“僵尸车”到底停哪儿?实际上,仍有大量无主“僵尸车”停放在处理违停、事故车的停车场,客观上造成公共停车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依法停放”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名观察人士指出,从问题源头看来,大量“僵尸车”的存在,与一些车主只图一己之便、无视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他建议,可通过各地合作,尽可能寻找车主解决问题;也可考虑建立对相关车主进行追责的制度,例如将对“僵尸车”的处罚与信用体系挂钩,让车主承担应有的责任。“应该让车主认识到,随意抛弃私家车,造成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与资源的浪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那为何有这么多濒临或已报废的车辆宁可占用公共资源,甚至不惜花不少的停车费,也不选择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报废?

记者了解到,多数“僵尸车”车主不愿走机动车报废程序,也有部分“僵尸车”流入二手车交易市场,这可能滋生新的安全隐患。

“完善机动车报废规定和流程,是‘僵尸车’源头治理的必要手段。”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相比国外的报废规定和流程,我国的机动车报废制度有进一步改善空间,存在报废金额标准较低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车主主动报废的意愿,尤其是大量新能源车进入报废期后,可能产生更多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地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去年9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有关本市废弃汽车治理的工作方案,其中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政府的责任。完善制度设计,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系统治理,才能有效解决“僵尸车”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创造更好的环境。

来源:上观新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