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2月9日电 题:探访登泰山的“第五条路”——跟随电力工人去巡线
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大家踩着我的脚印,脚下踩实了再走!”春节前夕,泰山东麓的山林被积雪覆盖,4名电力巡线工人踏雪前行,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挪步。领头的张爱国一边试探着脚下的路,一边嘱咐身后3名年轻工友注意安全。
这是一条通往泰山中天门的路,但鲜为外人所知。游客登泰山有四条路,分别是红门路线、天外村路线、桃花峪路线和东御道。电力工人走的是一条“隐路”——35千伏中天线巡视路,一条41年徒步走出来的巡线之路。
4名电力巡线工人踏着积雪行走在登泰山的“第五条路”。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
上世纪80年代初,泰山上仅有一条10千伏线路为照明设备供电。随着泰山游客数量增长,急需修建游览索道,迫切需要建设一条从山脚直达山巅的35千伏输电线路。但架设的线路不能影响自然景观,哪里路险,哪里就成了线路的途径之处。
1983年,海拔847米的35千伏中天门变电站正式投运,成为山东省内海拔最高的变电站,输电线从山下经91基杆塔一路延伸上来。自从泰山有了中天线,就有了巡线工。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线,走出了登泰山的“第五条路”。
临近春节,记者跟随国网山东泰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三班4名巡线工人踏上这条巡线路。“平时一个月巡视一次,特殊日子要加密频次,春节后会有很多游客上山祈福,所以节前巡视一遍才放心。”班长张爱国说。
从输电运检中心驱车来到泰山脚下的罗汉崖村,便没有了前进的大路。把巡检车停靠在路边,大伙带着巡线工具箱徒步来到登山点。
仰望眼前的山坡,记者不禁发出疑问:山上白雪皑皑,哪里有路?张爱国笑道,这条小道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路,时有时无——春天还好,到了夏天会被杂草藤蔓覆盖;秋天路从草中“爬”出来,又“钻”进落叶里去;冬天一下雪,所有印迹又被“擦除”了。
图为35千伏中天线的一基杆塔。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
雪后的巡线之路已无法辨认,在记者看来可谓步步惊心。但张爱国闪展腾挪,游刃有余。这条路他已经走了32年,凭借日积月累的经验,他能准确找到路的走向。
“路在师父脚下,更在他心里。”同行的年轻巡线工马文臣是张爱国的徒弟,他已经与这条路打了11年交道。
这条路有多难走?张爱国掰着手指说了一串数字:中天线从泰山脚下到最高点直线距离不到8公里,但山势起伏大,每往前延伸一公里,高度就抬升100多米。要走完这条路,需经过35处树林和灌木丛、46处30度以上的陡坡,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山脊、深沟、青石岗,来回一趟起码5个小时。
每到一基杆塔,他们都要仔细检查导线是否有安全隐患、接地螺丝有无松动、绝缘子是否受损、避雷线接地是否完好。巡线时,张爱国总会带着望远镜,用来观察杆塔顶部情况。但马文臣更喜欢操控无人机。
1个多小时后,巡线工人们来到75号杆塔前一处平坦的空地。张爱国把望远镜交给年纪最小的李晨旭,教她识别杆塔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在这个刚入职不到两年的年轻姑娘眼中,一切都很新鲜。
在75号杆塔前,张爱国指导李晨旭观察杆塔。新华社记者 陈国峰 摄
“我喜欢到户外巡线,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立志做一名新时代泰山电力‘挑山工’。”李晨旭是泰安供电公司第一个把工作首站选在输电运检中心的女员工,现在已经是输电智能巡检班监控中心的负责人。
“剩余的线路交给无人机吧。”雪后路滑,为了安全,一行人决定不再往更高处行进。马文臣熟练地放飞无人机,每一段线路、每一基杆塔都尽收眼底。没多久,无人机便完成巡线工作并对每一基杆塔的关键部位拍照存档。
如今的线路巡视与过去有天壤之别。马文臣说,他们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可视化监拍装备替代输电通道人工巡视、无人机飞拍替代线路人工巡视。
结束巡线工作回到巡检车上时,太阳已隐没在泰山西侧,泰山上泛起点点灯光。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