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邹晓茜
电影《恐龙王》根据白垩纪的生物环境,在中国各地实地取景,并通过3D技术真实还原了7000万年以前中国大陆上的恐龙世界。
《恐龙王》的故事发生在白垩纪晚期的中国大陆,电影以斑大师艰难寻子的父爱为明线,以小疙瘩在困境中自我成长改变为暗线,电影讲述了特暴龙小疙瘩从小丧母,和父亲斑大师生活在一起,父亲对小疙瘩特别严厉,小疙瘩经常因为害怕捕食所以一直被父亲骂,最后当他鼓起勇气去袭击其他的恐龙,却被几只邪恶的恐爪龙抓走,父亲斑大师开始艰难的寻子和小疙瘩开始在困境中成长的励志感人故事。
斑大师在寻子过程中不畏艰难朝目标前进和小疙瘩不惜一切营救同伴,告诉我们爱和善良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电影的主题围绕小疙瘩的成长改变过程,让一开始自我怀疑的小疙瘩慢慢自信,从而开始自我超越。
接下来我将从亲情,友情和自我的角度浅析小疙瘩的成长改变之路。
一,从亲情的角度:父亲开始的责备到后来的道歉和夸奖,让小疙瘩开始自信,开始自我改变,在困境中也是父亲让小疙瘩有了活下去的信念。
因为小疙瘩不会捕食,在一次差点被其他恐龙吃掉的时候,父亲过来救了小疙瘩,但是也决心让小疙瘩自己去捕食,带着小疙瘩一起实践怎么捕食。
但是小疙瘩面对竞争对手,还是迟疑不肯动手,被其他恐龙甩到了水里,一个劲的喊救命,父亲赶过去准备救小疙瘩的时候,发现小疙瘩在一个水很浅的地方拼命扑腾,然后对小疙瘩失望的说了一句“就你这样还是我儿子吗?老脸被你丢尽了。”
“我讨厌爸爸。”小疙瘩自己起来,委屈的对着他父亲说了一句就跑开了,然后一个人躲在洞里哭泣。
被责备后的小疙瘩也越来越不自信,开始自我怀疑。
《认同自己》一书里作者说:在严厉管教甚至是羞辱性的教育方式长大下的孩子会对自我弱点感到十分羞愧,并且这种羞耻心在他们成年后仍然会存在。
当一个人处在自己不完全信任的环境中时,是内心感受的适应与调整让他拥有了存在的能力,这时,他首先感受到的是恐惧感和羞耻心。
小疙瘩被父亲责备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恐惧感和羞耻心,一方面为自己身为森林之王的特暴龙却不会捕食而感到羞耻,躲在洞里偷偷哭泣,一方面面对捕食的竞争对手而感到恐惧和不自信。
为了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小疙瘩趁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去学捕食,虽然在自己捕食的时候,小疙瘩一直默念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的,也记着父亲说的,“捕猎最重要的是自信”,但是捕食过程还是不知所措,最后小疙瘩遇到了几只邪恶的恐爪龙,被恐爪龙圈养在了恐龙饲养场里。
被抓的时候,小疙瘩一直说,我爸爸马上就会过来,相信父亲会过来救自己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小疙瘩在困境中活了下来。
在几次困境中,小疙瘩也是在第一时间里想起父亲对自己说的那句:“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然后给了小疙瘩面对困境和挑战的勇气。
最后和父亲一起经历过困境的逃脱后,父亲的那句“对不起”,那句“其实你很勇敢。”让小疙瘩开始真正自信起来,不再畏惧任何困难。
二,从友情的角度:朋友的鼓励和合作,让小疙瘩有了面对困境的勇气,开始自我实现。
小疙瘩被圈养在一个恐龙饲养场后,一开始他很害怕,被其他的恐龙排挤,好在有一只叫蓝蓝的小恐龙帮助他,教他用尾巴怎么袭击,还有一只小恐龙阿嚏,他们三个在一起互相帮助。
培根说过: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是使人心愤怨和抑屈之气得以宣泄释放。
小疙瘩在饲养场因为有了蓝蓝和阿嚏的鼓励,也慢慢开始学习新技能和开始竞争努力生存下去。
然后有一天阿嚏被抓走了,在营救阿嚏的路上,小疙瘩学会了和蓝蓝还有一个叫小刀的恐龙,一起合作,一路袭击那些抓他们的坏恐爪龙。
也在这个营救的过程中,小疙瘩一路成长起来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害怕捕食,躲在洞里哭泣的小疙瘩了,为了帮助朋友,小疙瘩一路义无反顾,也是这种竞争环境,一路逼得小疙瘩成长起来了,如果不成长就会有生命危险,包括几个朋友都会有生命危险。
三,从自我的角度:不幸被抓,陷入困境,让小疙瘩真正开始自我超越。
电影中开始小疙瘩和父亲过着幸福的生活,但那是处于舒适区的一种安逸生活,直到小疙瘩被恐爪龙抓走,小疙瘩在困境中不得不成长改变。
陷入困境后的小疙瘩由先前的各种恐惧到后来在困境中直面恐惧。
恐惧永远是针对未来的一种感受,我们只会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而不会害怕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事情发生了,恐惧也就解除了,恐惧感对于我们有生存的意义,在面对危险时能警告我们,让我们谨慎起来。
《认同自己》里说:我们内心对某个环境下所产生的恐惧的态度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件事情的发生不是必然会带来恐惧感,而是我对这件事的想法给我带来了恐惧感。
学着面对恐惧感就是要接受恐惧感。
也就是开始是小疙瘩的想法让它很恐惧,当小疙瘩在真实的竞争环境中接受挑战,也就是开始接受自己的恐惧,从而战胜自己的恐惧。尤其是得到父亲的认同后,和父亲一起作战逃出火山口,这个时候的小疙瘩已经实现了自我超越。
象征意义影片中小疙瘩幻想自己在水中扑通救命的场景总共出现了三次。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是导演的精心设计,往往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1,第一次出现小疙瘩幻想在水中扑通救命的场景,象征着亲情让小疙瘩开始自我改变。
第一次出现是小疙瘩被其他恐龙甩浅水里,被父亲责备后,小疙瘩躲在洞里哭泣的时候,想起了在水里扑通救命的恐惧,同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
然后这个时候小疙瘩也开始了自我改变,第一次自己有了要去学习捕食的想法,并且付出了实际的行动,但是因为不熟练和不自信导致失败,还被恐爪龙抓走。
2,第二次出现小疙瘩幻想在水中扑通救命的场景,象征着友情让小疙瘩开始自我实现。
第二次出现,是在阿嚏被恐爪龙被抓走后,小疙瘩躲在洞里又想起了,自己在水里扑通救命的场景,还有阿嚏喊救命的声音。
也是这个时候,为了救阿嚏,小疙瘩和蓝蓝还有小刀一起开始合作营救阿嚏,小疙瘩真正开始学会自己袭击其他的恐龙,开始了自我实现。
3,第三次出现小疙瘩幻想在水中扑通救命的场景,象征着自我意识让小疙瘩的自我超越。
第三次出现是他们逃出去后,遇到小溪要游过去,小疙瘩再次想起了自己在水里扑通救命的场景,这个时候的水中没有别人,只有小疙瘩自己,同时也想起了父亲说的那句: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然后勇敢的跳进了小溪,小疙瘩也勇敢的战胜了自己,学会了游泳,在蓝蓝体力不支的时候,还能主动驮了蓝蓝一段。
在这个过程中,小疙瘩不仅成功的学会了自己游泳,而且还实行了自我超越,能在水中帮助别人。
现实意义影片中的小疙瘩就像我们现实中的普通孩子,一般也是会经历各种成长之痛,才能成长改变。
可能也有着像斑大师一样严厉,而又不懂表达的父亲,明明很爱孩子,可说出来的话就句句伤孩子的心。
1,父亲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会像母亲一样慈爱,但是父亲的力量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是很大的。
比勒费尔德大学的卡琳和克劳斯. 格罗曼夫妇对近百名有父亲相伴成长超过22年的孩子进行了研究调查,父亲与孩子的关系主要是在陪孩子活动时建立起来的。
①父亲总是鼓励孩子去尝试他没有信心和胆量去接触的新事物,父亲会分享他们的经验并带领孩子认识世界。
就像斑大师一直鼓励小疙瘩自己尝试去捕食,只是最开始对小疙瘩说话的方式不对。
②父亲和孩子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充满情感的游戏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的注入是指父亲能够很好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能力,并且不会对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
就像影片中经历过生死的父亲斑大师,最后也终于对小疙瘩说出那句“对不起,其实你很勇敢”,也开始能更好的理解小疙瘩的需求和能力。
格罗斯曼夫妇的研究表明,父亲能够对孩子将来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显著的影响。那些在儿童时期与父亲拥有良好关系的成年人,自尊心和对朋友的信任度的平均水平也显著高于那些没有这种经历的成年人。
2,现实中的父子不会像小疙瘩一样,有和父亲一起冒险的历程,所以父亲对于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日常语言交流。
《父母的语言》一书告诉我们:父母语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教育资源。
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语言能影响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价是消极还是积极。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大脑中有一个奖励和惩罚神经中枢,可以接受不同的信息刺激,经常接受父母压力或惩罚的孩子,其大脑中的惩罚系统就比奖励系统对其影响更大。这导致这些人成年后,他们会更敏锐的感受到别人的拒绝或者惩罚。
那些惩罚系统占主导的人常处于长期挫败之中。
①要改变孩子让奖励系统占主导就需要父母语言的鼓励,少用命令语气。
就像影片最开始斑大师对小疙瘩说:“我不允许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胆小鬼。”父亲命令的语气让小疙瘩越来越胆小。
直到影片最后,父亲用充满慈爱的语气对小疙瘩说:“感谢你还活着,其实你真的很勇敢。”简单的几句话却让小疙瘩振奋,这就是父母语言对于孩子的力量。
②我们在肯定孩子的时候,肯定孩子的是过程,越具体越好。
肯定孩子的时候是鼓励孩子了解,探索过程,而不是肯定孩子无法改变的天赋,比如,你真聪明。
我们可以这样子鼓励孩子,这段时间你很努力,你的勤奋我都看到了。
奥地利心理学阿德勒认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孩子对外在环境的客观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与现实世界关系的看法。
也就是说,孩子对于客观事实的看法和观点并不等于这个事实本身。
而这些看法和评价最初都是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得来的。
写在最后做父母的我们,最开始都会像斑大师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满怀期待。
就像塞缪尔所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维系着多少的期待与忧虑,多少企盼的希望和不安的忧惧!
电影《恐龙王》带给我们父母的思考,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多陪伴,多鼓励,但是也要适当的放手,少一点期待,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孩子的成长改变也会更快。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