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介绍一种事物”。如何写出读者爱读的事物呢?文艺性说明文是解决之道。往届同主题单元佳作阅读链接: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一届五年级的孩子又是如何写出好看又好玩的文艺范说明文吧!
玉盘小传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就是众所周知的月亮。因为我的相貌姣好,人们给我取了很多美称,如银盘、玉盘、金轮、桂月等。人们在地球上看我,觉得我闪闪发光,又圆又亮,光滑又美丽。其实我的表面经历了各种陨石的撞击,变得坑坑洼洼,不是这里隆起,就是那儿凹陷,简直不忍直视。人们把这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称作“环形山”,这个名字还挺形象的哩。
环形山
其实,我是地球的小跟班。我的直径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重量只有地球的八十分之一!地球在自己不停地转圈圈,也在不停地绕着太阳这个宇宙大佬转圈圈,而我这个小跟班则是绕着地球转动。因为太阳的光不能总是照到我身上来,所以我能给地球在夜晚带来光明的部分就不能总是完整的,所以人们常说我有“阴晴圆缺”吧。宋代大词人苏轼有佳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人们通过观测,依据我的变化,给我定了八种名称:新月、娥眉月、上玄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下凸月。
说到我,就不得不提中秋节了。中秋节据传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总是把糕饼做成我的形状,举家团圆,畅饮着桂花酒,欣赏着我的美貌。身为月儿,我还是颇感自豪的。相传,嫦娥的住处——广寒宫就位于我处。
如此重要的我,怎能不配上一番诗情画意呢?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我来寄托自己复杂的心绪,如苏轼豪放的笔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如李白的思乡情切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如王安石的诗情画意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待都是千古绝唱。
对了,听闻人间今年有部喜剧片叫《独行月球》,讲的是2033年,为了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全员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被领队马蓝星落在了月球后发生的一系列既感动又风趣的事情。
《独行月球》电影海报
话说回来,其实我也挺孤单的呢。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已经把探索的目光聚焦于我的身上,我的身上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航天科技人员考察我,研究我,开发我。或许将来有一天,我会成为人类的第二故乡呢!
(作者:舒恬)
蜜蜂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蜜蜂。说到蜜蜂,人们想到的两个字,就是勤劳。诗人罗隐还专门为我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更是传颂至今。动画《小蜜蜂寻亲记》的主题曲就赞美我的勤劳:“有一只小蜜蜂,飞到西又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嗡,不怕雨也不怕风,自立自强有信心,刻苦耐劳勤做工,万里寻亲不怕难,消灭敌人最英勇……”
《小蜜蜂寻亲记》动画片截图
我最爱的装束就是黄黑相间的束腰连衣裙。不论春夏秋冬,我都会带着有两条天线的帽子,别问我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的触觉和嗅觉,相当于人类的鼻子,可以帮助蜜蜂与蜜蜂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还有辨认敌友。在飞行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测出风速、风力、气压等。我背上总背着一对透明的厚度不到0.1毫米的翅膀,那是我的骄傲,只有那才能突显出我的轻盈灵巧。
嗡嗡嗡,我边唱着歌谣边采蜜。蜜可真好啊,只要我每天勤劳地去采蜜,就可以为自己搭建“房屋”,到底会不会被别的动物偷走呢?这我可管不了,最好是被人们享用,我可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甜食,可以用我做蜂蜜蛋糕、蜂蜜茶等等,这样我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人们的青睐。可以说,我从事的是甜蜜的事业,我为此自豪。
虽然我说过,人们需要我,甚至把我作为劳模的代表,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对我有些反感。就比如说,如果我悄无声息地溜进一些胆小孩子的房间,他们一定会被吓得两腿发软,然后就是超大的分贝能把我震得头晕目眩,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们的父母也会迅速地冲到我面前,不是用降龙十八掌把我拍晕,就是用书本等各种武器将我置于死地。唉,可怜的我终究还是逃不过人类的魔爪。事实上,他们可能误以为我像马蜂那样爱蜇人,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我是一只蜜蜂,请大家不要忘记我。我愿为人们酿造甜蜜的幸福生活。
(作者:程伊)
扫地机器人的自述
我是一个扫地机器人。我的祖先是1996年瑞典家居巨头伊莱克斯制造出来的,叫作“三叶虫”,他也能钻到桌子和床下清理,在导航上通过声波探测规避障碍,但是没有下视探头,所以经常要撞墙、翻跟头,而且他价格昂贵,非普通人间买得起哦。我已经是他的四代孙子了,我给比爷爷进化得先进多了,而且我们价格也很亲民哦!
我一般是正圆形的,大部分款式全身是黑色的。主要有清洁刷,吸尘口、集尘盒和水槽、轮子等组成。正上面有三个银色按键,分别对应开关、干擦、湿擦功能。
说完了外形,再说说我的动能吧!我叫“扫地机器人”。顾名思义,当然会扫地和拖地。至于原理,就是吸入灰尘,再用刷子干擦或湿擦,按下干擦按钮,装入布,把集尘盒卡入我的身体里,我就会安心工作啦。清扫时,我会用“Z”字形清扫,绕过一切障碍物,厉害吧!扫过一遍以后,我会再湿擦一遍,湿擦需要水槽里有水。湿擦时,我会用特定的布来擦,还用“V”字形擦,当水槽里水不够了还能返回基站自动加水。
我有强力防护措施。你绝对不用担心,我清扫时绝对不会出问题:雷达探测器,就是发射超声波再接收,比人的眼睛还厉害。还有防撞器,就是在机器外面包一层柔软的材料。如果“眼睛”不小心出了小毛病,哪怕撞上钢铁,主机也不会受损。还有防摔器,灰尘感应器……
当遇上墙或者边缘时,我会将吸尘威力开到最大,而且只用一个刷子刷,就好比用细小的牙线清理牙缝,不一会儿就干净了。遇上“顽固分子”了,这时我会采用螺旋式清扫,转上一百圈,看你走不走!随着吸入的灰尘越来越多,传感器就会震得越来越厉害。你有没有想到什么?对,人耳里的鼓膜!随着声音加大,鼓膜也震得厉害起来。当灰尘已经要溢出了,我会报警,暂停工作,来提醒主人清理尘盒。万一主人出差了,我就不能安心工作了吗?当然不会,我能定区定时清扫。主人只需在专属软件上定好清扫区域时段,我就会按时到达那里清扫,绝对不偷懒耍滑头。而且主人还能在手机上看到我的实时位置,随时掌控清扫灰尘、尘盒剩余空间等重要信息。
“叮咚!”我又要开始工作,帮助主人解放双手了。你,值得拥有!
(作者:钰泽)
“陆战之王”——坦克
大家好!我是“陆战之王”——坦克,看我身上的弹孔和弹坑就知道,我身经百战。我在战争中大显神威,一战、二战、阿富汗等战争的战场上都有我的身影。
图片源自新浪军事
一提到坦克,你们肯定就会想到我威猛帅气的外形吧。我拥有重型底盘和大大有炮塔,还有我那巨大的炮口,能轻松炸平一幢建筑,一击致命。其实一开始的我,只是一个浑身冒烟的大块头,跑得还没有马车快,驾驶员还得戴上面罩。1915年8月,英国人发明了我。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了不让德国人察觉这样新式的武器,便以“水箱(tank)”这一海军术语命名了我。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正如上面所说的,我有着很多缺陷,可是我在一战时候的功劳可是不可限量的,我轻松突破了敌军的防线。后来法国等陆军强国也纷纷造出了自己的坦克,而且能容纳的人员也一个比一个多,一开始只有8个,后来德国竟然造出了能载18人的坦克,简直就像一个移动小堡垒。
虽然我在一战时立了大功,但实际上到二战时我才真正变成那个人见人爱、车见车爆胎的“陆战之王”。二战时期的坦克很多,德国有1-5号坦克,但都不算很出名,特别出名的要属德国虎、豹式坦克,还有苏联K V系列以及T-34坦克。二战时还出现了大量的坦克会战,我一时名声大振。
但是,二战后,我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反坦克武器。那些反坦克武器一点“武德”都不讲,天天躲躲藏藏,瞅准机会对着我的背部就是一击,对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正当我快被反坦克武器打得不行的时候,科学家们救了我一命,他们发明了复合装甲,我总算坐稳了“陆战之王”的宝座。
反坦克武器
如今,我还诞生了许多特别的功能。比如扫雷、潜水、喷火、水陆两用等等,在许多领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当过战争的英雄,也当过罪恶的帮凶,我为我的成就感到自豪,但我更呼吁人类少一些战争,多一些和平。
(作者:殷实)
螃 蟹
大家好!我就是横行霸道的螃蟹。我的种类非常很多,有帝王蟹、梭子蟹、青蟹、大闸蟹……
古代很多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视我为人间珍馐。《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吏部郎毕卓曾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尖团”是我们的古称)。”宋代诗人徐似道在《游庐山得蟹》中开篇便写道“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这一众食客不但自己爱吃,还爱写诗宣传。这样,我的知名度与日俱增。直到如今,我依然是餐桌上的“硬菜”,是请客时的“扛把子”。我的烧法非常多,有清蒸、红烧、冷醉、椒盐、油炸等。
在中国,我们螃蟹的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长江下游的太湖大闸蟹、高邮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为上品。
我有坚硬的背甲,细长的腿,最醒目的要数我那对威风的大鳌,它可是我最重要的武器,别的动物一看到我举起那对大鳌就会溜之大吉,仓皇逃命。我们每日忙忙碌碌,大部分时间是在觅食糊口,我们从不挑食,只要螯能够弄到的食物都可以吃,小鱼小虾是我们的最爱,不过有些同类是素食主义者,只吃海藻。如果闹饥荒,我们甚至于连动物尸体都能吃。
令人可笑可笑和不解的是:就因为我们是横着走路,竟把我们说成是“横行霸道”。这可真是冤枉啊。我们蟹类横着走,这可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步法,可不敢随意改变,否则就是“邯郸学步”,最后连原来的步法都不会了。不过和尚蟹例外,它们是直着走。
我原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海里、湖里,但人们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过度地捕捞我们,再这样下去,我们也要成为濒危物种了。更过分的是,我们被抓住后,连一丁点活动的自由都没有,我们会被五花大绑,不能动弹。不仅如此,人类在处理我们的时候,要么直接把我们劈成两半,要么砍下我们的大鳌,十分残忍,不忍直视。更有甚者,还会直接我们扔到滚烫的热水里煮或者油锅中煎炒炸……
现代的“吃货”一点不输于古人的“食客”。他们总结出许多关于食用我们的经验:食用我们的最佳季节是秋天。每年秋风飒爽之际,便是我们如潮水般涌上“吃货”舌尖,享用最鲜美的蟹宴之时。准确地说,我们洄游季节(寒露后至11月上旬)是吃我们的最佳季节,这个时间段的我们肉厚肥嫩,味美色香,为一年当中最鲜美。所以,秋季是人类的收获季,却是我们的受难季。他们还区分雌雄,提出什么“九雌十雄”,就是农历九月雌蟹最肥,蟹黄足而紧实。农历十月雄蟹最香,蟹膏饱满,最宜吃蟹赏菊。
你知道吗?我们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这才保住了我们种群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能够得以延续。
人类啊,希望你们善待我们。“蟹蟹”啊!
(作者:瑜晗)
鹦鹉的自述
我们鹦鹉一族种类繁多,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凤头鹦鹉,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等。
凤头鹦鹉
虎皮鹦鹉
我们出身名门,有着高贵的血统,岂是世间凡鸟所能比拟的。就说牡丹鹦鹉吧。它们又称爱情鸟,橙黄色的脑袋,青绿色的身子,鲜红的小嘴像涂了蜡,很可爱。更重要的是它们形影不离,厮守终生。今后,提到忠于爱情的鸟类,不要只想到鸳鸯咯。
牡丹鹦鹉
我们的羽毛光彩夺目,色彩鲜艳,像披了一件五彩衣,十分引人注目,总让人想摸摸。
别看我们长得可爱,其实也有小脾气,要是你拨动我的羽毛,敲我的脑袋,那我就会狠狠地啄你。哎!朋友,别走,想摸别怕疼呀!
“笼中鹦鹉唱,唱且拟人声。”说的就是我在学人说话,这可是只有我们鹦鹉家族特有的本领。我们努力学说话,却说我们是鹦鹉学舌,被群嘲了几千年,人家很委屈啦!
别说我没有警告你们哦!彩虹、灰头、短尾这些鹦鹉都是不许养的,受国家保护。我们的族群中,因为品种不同寿命也不同,一般小型鹦鹉类7-20年,中大型鹦鹉平均寿命为30-60年,一些中型鹦鹉可以活到80岁左右,如葵花凤头鹦鹉、亚马逊鹦鹉、灰鹦鹉等。世界上最长寿的鸟就是一只鹦鹉,它是一只亚马逊鹦鹉,名叫詹米,生于英国利物浦1870年12月3日,死于1975年11月5日,享年105岁,是鸟类中的老寿星。如今,我们已经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大家可要保护好我们哦!
亚马逊鹦鹉
我会落很多细小的羽粉,很麻顺,也很脏。但负责任的小主人会帮找打扫房间,让我们住得舒适。
这就是我们鹦鹉家族!
(作者:雨萱)
油条的自述
大家好!我们是油条,你们早餐桌上的常客。
我们是早点中的“扛把子”,和豆浆兄弟搭配在一起,那绝对是世间美味。更重要的是我们物美价廉。
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我们可是越热越好吃。我们越热越香脆,特别是刚刚出锅的我们,散发出诱人的浓香,让人忍不住咬下一口。即使舌头被烫着了,也不忍心把嘴里的我们吐出去,由此可见我们有多么美味。我们顺着人们的食道往胃里滑,直掉进人们的胃里,让品尝我们的人好不快活。
对了,你知道我们的历史渊源吗?我们来告诉你吧。南宋时期,大奸臣秦桧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这让老百姓们都很生气。但是,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啊。于是,有人就把面团捏成了秦桧的形状,放到锅里炸。一开始这个食物叫作“油炸桧”。后来“油炸桧”越传越广,便成了今天的油条,并为广大民众所深深喜爱,成为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我们物美价廉,你可不要以为我们只是下里巴人,其实我们也有阳春白雪的时候。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名人和我们打过交道吗?其中一位就是汪曾祺先生。他发明的一道菜——塞馅回锅油条,就是我们的体内塞上肉再回炸,又名油条搋(chuāi)肉。这肉可有讲究,得用肥瘦各半的猪肉馅,馅里加盐、葱花、姜末,也可以视口味加点榨菜末或酱黄瓜、川冬菜末,油条中有矾,炸出来酥脆。现在在高邮都已经风行了,成为汪家菜的一个代表作。同样爱吃我们的,还有梁实秋先生。有一次他请炸我们的摊主给他特别炸焦些,还说“我们加倍给你钱。”那个炸我们的摊主好像是前一夜没睡好觉,一翻白眼说:“你有钱?我们不伺候!”原来啊,回锅油条、老油条也不是味道,焦硬有余,酥脆不足。
油条搋(chuāi)肉
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我们味道也各不一样。举个例子,什么都可以用来涮火锅,这是四川人的美食体验。脆软的我们也逃不过火锅的洗礼。我们被放进滚烫的火锅里,随着锅里的红油起舞,跌宕起伏之间,我们吸进了锅里汤的精华。灌满汤汁的我们更膨胀,筷子轻轻一碰,汤汁就从油条表面溢出。入口后,从我们体内溢出的汤汁,像美味炸弹一样,瞬间占领味蕾高地。烂油条补余味,蓬松的面片已经把面粉的弹性拉伸到了极致。面粉的浓浓味道被浓郁的火锅汤汁掩盖,不知怎么的就给人一种类似鱼肉的嫩滑口感。
再来介绍一下我们和其他食材在一起的经典美食组合。就说食材丰富的广东名小吃船粥、手撕油条吧,承载了很多老广东人的乡愁。“艇仔粥”又爽又香,几块钱一碗,好吃又好喝。“艇仔粥”是当年珠三角人民创造的,见证了广州百年来“巡江啜粥伴虾”的往事。船粥多以鱼骨、鸡骨为主,加米煮粥。粥煮好后,在碗底放上生鱼、叉烧片、鱿鱼丝、海蜇丝等食材,然后将粥滚入碗中,碗中的食材由热压机煮熟。最后撒上一把香脆的炸花生米和油条丝,就是经典的广府粥了。丰富的海鲜食材并没有掩盖我们的酥脆。新鲜的海鲜,美味的鱼和新鲜的肉,被包裹在米粥里,给人一种光滑细腻的味道。炸花生米和油条丝,既中和了海鲜粥底部的腥味,又用米粥冲淡了生活的感觉。怎么样,听了我们的介绍是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啦?
艇仔粥
这就是我们——油条一族的故事。要不要趁热来一根?
(作者:严吾)
【原创声明】请尊重作者的原创权益,未经作者许可,谢绝转载。如要转载,须注明出处。图片源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