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暗藏了一手
说起历史上的第的巨贪,大家一定会想到和珅这个名字,嘉庆帝命令抄和珅的家,共计抄出合白银8亿到11亿两的财物,相当于当时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纵观清嘉庆一朝,作为有限,法古守成是他主线,只有在乾隆帝这个太上皇刚去15天内,扳倒和珅、抄家、赐死令其自尽,是嘉庆帝颙琰(永琰)做的最干脆、最出色的一件大事,让后世记住了他。
历史上和珅相貌堂堂,精明聪慧,身居高位,兼任朝中多个部门的主管,做事干练、周全,广结重臣,扶植亲信,善于揣摩主子心意,是乾隆朝一手遮天的人物,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聪明如和珅不可能不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但是乾隆帝是比和珅更精明的存在,为了大清江山、为了子孙暗藏手段,让和珅无法做出更好的选择。
和珅家世低微,父母早亡,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和上进,先做了个小官,之后表现出了自己的才能,地位官位逐步提升,声名越来越大,得到了乾隆的关注。
乾隆有意先让他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事件来进行考察,和珅能按照乾隆的心思出色的完成。这时的和珅表现的既了解圣意,又能干,还清廉,深得乾隆喜欢,之后青云直上,成为了权臣。
手中有了权力后,巴结和珅的人、想让和珅为其办事的人开始用钱财来与和珅做交易,和珅的贪欲开始显现,并延伸到了各个领域,人有了这样的贪欲是很难停止的。
做为乾隆,他不清楚和珅的情况吗?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去阻止和珅,这是为什么呢?乾隆有自己的想法。
乾隆在位六十年,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就是做了太上皇时候也不曾放权,在这期间他做了很多平叛征伐的大事,又多次下江南等等。
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保障,而和珅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出色,是乾隆财政的依靠,这是乾隆容忍和珅的一个方面。
和珅揣摩乾隆的心思到了极致,事事迎合乾隆的心意,还能将事情处理的圆满,成为乾隆离不开的臣子,掌握朝廷大权。
但是和珅出身低微,没有宗室背景,没有强大的势力背景,这是乾隆敢这么放心的用他原因,他的权都是乾隆赐给的,是乾隆的奴才,奴才贪财不可怕,因为奴才的一切说白了还是主人的,怕的是奴才造反,而和珅是没有可能造反的,这一点乾隆拿捏的很准,所有可以容他贪财,留下把柄,同时为自己尽忠卖命。
乾隆明知道和珅贪财巨大,还掌管那么多朝中事务,一定会考虑自己死后,和珅与新皇帝的关系,和珅的将来。当然,乾隆一定会为了江山社稷、自己的儿孙着想,所以没有替和珅的将来留后路,而是将和珅命运的主动权交给了嘉庆皇帝,嘉庆帝才有可能在乾隆死后那么迅速的处理了和珅,既树立了新皇帝的威望,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银子。
还有一件重大事情说明乾隆的高明之处和他对和珅的防备,那就是秘密立储和禅让之事。
乾隆最先立的太子是嫡长子永琏,英年早逝了,后来立的五阿哥永琪也过早去世了,之后乾隆使用鐍匣建储的方式,秘密立储,立的就是我们知道的嘉庆帝颙琰,而且在位六十年后乾隆直接禅位给嘉庆帝,自己做了太上皇。
这些事情和珅提前根本一点都不知道消息,让和珅无法为自己的命运谋划,那些能给自己以后带来灾祸的行为也无法避免,下面一些事情就是和珅的无奈。
乾隆的儿子很多,立谁为储无法提前知道,和珅就很难提前为自己在新皇帝身上准确布局,他只能是去猜测,不难不出现失误。
从几位皇子的自身来看,后来的嘉庆帝永琰当时表现的资质平平,性格内向,很少与大臣们交往,主要闭门学习,这让和珅不太看好,也很难接近,没有把重点放在永琰身上。
这个正是嘉庆帝的高明之处,他深知追逐皇位的真谛,很像他的爷爷雍正皇帝当年的做法, 当皇子众多的时候,“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从乾隆为皇子们安排的婚事看,给其他皇子配的妻子的家世地位都很高,如当时的蒙古的博尔济吉特之女,富察氏等,而永琰的婚事差一些,他娶的是正白旗的副都统、内务总管的女儿,让大家包括和珅在内感觉很一般。但这也是乾隆的高明之处,虽然内务府实权不大,但正白旗是皇帝的亲兵,和珅没有看清这一点。
和珅做为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权势,必然会对有的人进行拉拢,有的进行打压,而他与永琰的恩师朱珪就矛盾很深。
朱珪是一个清廉的大臣,处理事情以百姓和朝廷的利益为重,深得永琰的信任和尊敬,和珅的贪腐和专权,对自己老师朱珪的打压无形之中就让永琰对他产生厌恶和记恨。
乾隆在位第三十七年的时候,曾说过如果到位六十时,会让出皇位,表达对爷爷康熙的尊敬。到了这个时候,他出乎意料的禅位给了嘉庆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的放弃任何权力,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有很大的戒心,让嘉庆帝每天如履薄冰,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害怕自己的不当言行让帝位不保。
和珅这个时候无法做出更好的选择,又不敢这个时候离开乾隆,只能夹在太上皇和新皇帝之间做事情。
乾隆做了太上皇后,依然掌管一切,和珅做事情只能依然以乾隆为主,新皇帝嘉庆的颜面和地位很难照顾周全,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和珅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失误,曾主动示好嘉庆,并送了贵重的礼物,但嘉庆并没有太大的表示,这让和珅很为将来担心,他这边讨好嘉庆,另一边又防止嘉庆扶植自己的力量,威胁到自己。
和珅还是拿嘉庆的恩师朱珪下手,利用乾隆不放权的心理,在乾隆面前状告朱珪庆贺嘉庆登基奏章的问题,没有起到效果;又报告嘉庆向朱珪庆祝他升迁之事,这次让乾隆对嘉庆很生气,认为嘉庆在他还没有放权情况下在笼络人心,萌生了换皇帝的想法,还好在军机大臣董诰的极力劝谏才作罢,这些让嘉庆帝对和珅的憎恨更加深一步。
和珅仍然是太上皇乾隆办事情主要人选,很多事情比嘉庆这个新皇帝知道的还多还早,让嘉庆觉得自己的地位还不如和珅,一是颜面无光,再可能威胁到自己将来施政地位。
乾隆还在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帝地位,嘉庆还要表面上示好和珅,甚至还要跟大家说自己将来还要依仗和珅来处理国家大事,用以稳住和珅,让他放心自己的将来,来换取和珅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嘉庆的心里的压抑可想而知。
一方面嘉庆皇帝怨恨加深,另一方面和珅在权力和巨额财产下的自我膨胀也为自己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和珅生活各方面的用度远远超出了臣子的标准,甚至超过了御用的程度,连给自己造的陵墓都达到了皇帝的标准,再加上权力之大,让嘉庆怀疑在自己亲政后和珅会有谋反之心,这是一个皇帝心中的大忌。
所以当乾隆刚一驾崩,嘉庆就以最快的速度扳倒了和珅,来巩固自己的皇权,树立自己的威信。乾隆的暗藏玄机,嘉庆的隐忍和暗中筹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和珅多年经营,朝中力量也很大,牵涉的人员也众多,扳倒和珅也会引起朝廷动荡,嘉庆也是需要勇气和精心考量的。为了不引起更多的冲击,嘉庆只是处死了和珅,并未连及他的家人,也未进一步深究其他人,暂时稳定了朝政,但是这样做也没有根本扭转清朝官员的贪腐与权力纷争,所以除了扳倒和珅,嘉庆一朝再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清朝自嘉庆一朝的平庸后慢慢的衰弱下去。
和珅虽然聪明,在封建时代不失为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做为帝王的臣子,他有他的无奈,但是对金钱和权力的贪欲才是使他走向了灭亡的根本原因,值得后人警醒。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