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诗词学会岭子镇采风走进道台故里沈家河村

淄川区诗词学会岭子镇采风走进道台故里沈家河村

首页冒险解谜蝕光影子迷藏更新时间:2024-05-13

忠信仁寿 美德岭子

万木葱茏时 ,岭上诗韵香 (四)

——淄川区诗词学会岭子镇采风

走进道台故里沈家河村

刊首语

吕学玲

6月14日,淄川区诗词学会岭子镇分会暨元俊诗社、“岭上人家”诗社同时成立。仪式结束后,诗友们分别到山东颐和俊岭田园综合体、宋家庄村村史馆、元俊书屋、沈家村道台府、小王家庄村及淄博绿爽食品有限公司等进行采风活动。淄博市诗词学会监事长、《淄博诗词》主编孙方之,淄川区政协原副主席王秉忠,岭子镇党委*赵聪,淄川区文联主席李红蕾,淄川区诗词学会会长许永兴,岭子镇副镇长邵红娜及淄川区诗词学会、岭子镇诗词分会、元俊诗社、岭上人家诗社有关领导和诗友共30多人参加了本次采风活动。

沈家村位于岭子镇政府以西3.7公里处,常住人口约1230人。走进沈家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百业待兴,欣欣向荣的景象。村中心广场大舞台、文化墙正在修建,青阳河河道治理等工程正在进行中。新一届村两委自上任以来,加大村庄改造力度,对水电管路、墙体、路灯、健身场地等公共设施进行了维修或安装。筹建村慈善基金会,扶老济困。为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定期为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户、低保户发放福利,逢年过节、过生日、金婚银婚等,老人们都能领到补助金。另外,服兵役补助、小学生在校补助、村民结婚补助、大学生升学补助、村民病故补助等福利,也按时发放,全面提升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诗友们参观了清朝初年曾做过浙江宁绍道台的沈润的故居——道台府。据史料记载,沈润曾因战功获得大批赏银,并奉旨在青阳河北岸辟地30多亩,建起了气象宏伟的道台府。整个道台府三进三出,大门上悬顺治帝御书“观察第”镏金大匾,后辟花园,遍植花木。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塾师生涯。据说他曾两度在道台府教书。大量诗文证明,他与沈家两代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保持了亲密的关系。据考证,蒲松龄《聊斋志异》最初一部分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岁月流逝,道台府曾一度风雨飘摇,几成危房。 近年来,沈家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道台府进行了多次修复,现已向游人开放。

经过几天的创作,诗友们共创作出诗、词、曲作品76首。辑录在此,以飨读者。

区诗词学会走进道台故里沈家河村诗词辑录

孙方之作品

题沈润故居

豹山南麓沈家河,进士第居看旧阔。

紫燕天翔飞碧空,柳泉闻道伴读佐。

孙丽娟作品

沈家河村

碧水环村景色幽,闻人古迹美名留。

良才辈出儒山寺,贤达重修洞子沟。

捉笔聊斋代疏序,赈灾沈润解民愁。

牵情最是道台府,三进院门文脉流。

道台府

道台府第历沧桑,岁月无情蚀画廊。

高大门楼昂首立,残存院落感凄凉。

道台府中话道台

鎏金大匾君王赐,伟绩丰功青史存。

捐俸赈灾黎庶赞,道台善举至今论。

王文良作品

沈家河村访古(通韵)

三面临河滋古村,辈出多少不凡人。

静澜义重赈灾庶,也鲁笔杰长驭文。

洞子沟前寻史迹,儒山寺内探书痕。

道台府第迎*客,畅叙先贤德润今。

注:1、静澜:沈润,字静澜;2、也鲁:沈曾育,字也鲁

沈家河村植树节有句(通韵)

一人一树一村绿,满目葱茏兆业兴。

经济腾飞基础壮,和谐生态益民生。

王克华作品

参观岭子沈家道台府遗址有句(通韵)

老宅远道作重游,风雨潇潇几度秋。

门笫沉浮庭院静,余音缭绕意情幽。

几经霜雪人已去,数历云烟迹还留。

游客慕名沈府上,听人指点话从头。

颜景美作品

赞沈家河村

村居改造劲筹谋,慈善帮扶赞一流。

志异当年提笔处,文明富足任优游。

道台府第

访贤寻迹沈家河,街巷蜚声故事多。

厚德官银赈黎庶,履仁股肉救沉疴。

一生为宦行其善,百里传闻孝可歌。

旧宅已颓看绿树,乡愁不忘叶婆娑。

赵玉霞作品

一、咏沈家河村(通韵)

(一)街巷所见

鲜花簇簇笑相迎,街上小诗随处铭。

总是淄西文化地,老墙明瓦述陈情。

(二)一村一树一花种植

齐心同创好家园,种绿植红美景添。

翠润青滋人共享,和谐生态可延年。

(三)村庄改造

陈年管道获重修,不见街衢污水流。

夜幕初垂路灯亮,健身广场笑声稠。

(四)筹建村慈善基金会

励学敬老护残疾,伤病婚丧也助资。

暖到家人心里去,好官谁会不支持。

二、又至道台府(通韵)

(一)

当日蒲翁年正轻,请来此院做先生。

师徒融洽似兄弟,佳话悠悠多少情。

(二)

盛年二度做先生,结下殷殷两代情。

沈府翩翩美公子,荐于好友缔鸳盟。

注:据说蒲松龄宝应归来后曾二度到沈府为塾师,与沈润长子沈天祥及沈天祥之子沈惠庵结成厚谊,并做媒把沈惠庵介绍给好友李希梅做女婿。

(三)

往日俺曾来院中,墙缺檐坏见衰容。

手拉女主询前事,缕缕幽思荡在胸。

(四)

今日三番到院中,喜观屋宇焕新容。

垂珠门下欣欣站,心内纷纭现旧踪。

注:沈府院门前有木刻倒挂垂珠莲花装饰,故称为莲花垂珠门。今翻修,有垂珠,惜不见莲瓣了。

袁群作品

道台府

深院高门境自幽,悲欢阅尽韵相酬。

功名利禄终将远,善举仁心说不休。

沈家河印象

道台故里久闻名,古迹新容双韵盈。

愿景民生心上事,一方一策总关情。

田宗淮作品

沈家河村

岭上清阳河变貌,街头府邸围环瞭。

比邻残址绿窗轩,古巷宅门雕槛小。

柚梗树阴炫倩妆,正相亭月摄花杪。

世人解说村中官,明德道台通理晓。

道台府

道台官邸大门前,御筆提书金匾悬。

私塾松龄去尊府,沈蒲传世结情缘。

沈家河村

岭西风貌变新颜,香港街通两畔连。

领导带头民致富,广场新造舞翩翩。

岳崇刚作品

鹧鸪天·岭子沈家河村(通韵)

一网三联制度真,三村共管更倾心。残垣断壁得根治,阔路洋楼气象新。 花影乱,夜灯深,广场球架送温馨。民风村貌家乡美,当赞排头领路人。

鹧鸪天·幸福沈家河

幸福沈家百业昌,村民条件逐年强。老人节庆发资补,学子高升受表彰。 扶病弱,助婚丧,长教弱势沐春阳。抬头仰望红旗谱,使命肩头心里装。

鹧鸪天·沈润故居怀古(通韵)

石巷攀萝三进门,厢堂南北古森森。流苏树下曾茶叙,柱础亭中怀酒斟。 平国难,赈灾民,为官清正得民心。刚直谨慎轻权贵,孝善家风传到今。

李仲兰作品

岭子镇沈家道台府遗址

门庭破败几重修,老树经风枝更遒。

上马石桩寻到底,教书土屋问淹留。

一声雁阵春秋梦,两度朝班衣食谋。

花落花开有时尽,兴亡故事说难休。

沈家河印象

走近乐闻鸡犬声,路修宽畅水修明。

古村留守好文脉,岭上吟诗弟和兄。

翟丕万作品

探访道台府途中

灼灼凌霄花正红,笑迎*客探遗风。

小诗片片题墙上,古宅赫然深巷中。

访道台府有感

残垣崩屋历沧桑,沈润当年名四扬。

曾佐清廷攻海岛,得承圣旨起瑶房。

门前轿马交罗甚,堂上琼瑰璀璨长。

所幸今朝重文物,葺修府第复辉煌。

吕学玲作品

沈家河村见闻(通韵)

百业正兴人正忙,村庄日日谱新章。

红包又领媪翁乐,笑语还活百岁长。

沈家看文艺演出

大妈大叔乐开怀,扮个浓妆咱上台。

舞步歌声传笑意,惠风早到沈家来。

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通韵)

群英济济话明天,笃意为民思路宽。

见智见仁谋划早,无边新景看来年。

少时道台府印象(通韵)

高台高厦巷深深,院落重重门套门。

捉个迷藏竟迷路,不识谁是府中人。

蒲松龄馆授道台府(通韵)

学生年长先生小,坐馆两番时日少。

半部聊斋府里成,师徒谊厚到终老。

齐秀美作品

道台府

三进深门蓬草新,雕栏玉柱寂横陈。

檐头尤有云来待,不见道台归辙轮。

许永兴作品

古村落

水绕村头景色多,儒团寺里影婆娑。

剑臣捉笔留疏序,赈济越州沈润歌。

道台府

古道残墙拴马墩,厢房两处尚留存。

几声犬吠阴凉下,大梦醒来重建门。

村支部

柳依堤岸水归渠,修建广场飘翠裾。

热土欢歌振兴路,深情寄向党支书。

敬老人

意如钻石爱如金,烛映轩窗梦影深。

奏起琴弦同庆贺,何人不起故园心。

解民忧

生灾长病谁能免,班子知情自靠前。

送饭留钱感天地,锦旗灿烂照心田。

丁乃玉作品

同韵三吟道台府

府中难觅道台翁,犹记当年不世功。

巷口夕阳斜照里,桃花依旧笑春风。

府中常忆道台翁,一世辉煌一世功。

人去年年添旧迹,桃花岁岁借春风。

留名青史道台翁,引领诗文教化功。

忠信乡民歌雅韵,桃花处处舞春风。

美丽乡村沈家河

一庄一树一街花,美丽宜居属沈家。

大爱无疆济贫弱,和谐幸福比谁差?

[中吕、山坡羊]幸福乡村沈家河

山青云恋,风香花绚,春光斜照村飞燕。舞姿妍,笑声喧,沈家百姓如心愿,得劲生活滋润显。吃,味道鲜;穿,样式先。

蒲先和作品

沈家河谒道台府

般阳文脉半淄西,名讳几番金榜题。

五里十年三进士,文昌星灿若虹霓。

小巷清幽花盛开,诗题短壁显文才。

中庭四顾谁为主?三百年前是道台。

王维坤作品

〔双调•沉醉东风〕岭子镇沈家河村

儒山寺、斑驳旧庠,洞子沟、寂寥庵堂。青阳河鳞浪清波,团峰顶蒲氏碑榜,村内道台府匾额、御笔昭彰。老叟街前唠短长,逢人说、聊斋既往。

〔双调·驻马听〕访岭子镇沈家河村道台府

路弯狭,绽放凌霄出片瓦。坯垣松垮,啁啾山雀破空家。曾经门楣彩绘尽豪华,眼前石基柱断唯萧飒。现如今车换马,几百年过眼只一眨。

岭子分会诗友作品

孙运秋作品

重修蒲松龄沈家书屋(古体)

青砖青瓦白粉墙,满院流苏溢芬芳。

一代文豪蒲松龄,聊斋志异美名扬。

满腹经纶不及第,一生无缘题金榜。

受邀沈家做塾师,至今府上留书房。

宋信河作品

沈家河村印象

沈府文昌演大方,新村容貌碧霞光。

修桥铺路善行举,幸福三河谱彩章。

胡立江作品

赞沈家河村(古体)

沈家一村分三河,吕家沈家刘家河。

防汛救灾治理河,河体重砌穿村街。

修河清淤半年多,两委昼夜不停歇。

修桥铺路补短缺,粉墙壁画绘英杰。

走进沈家这三河,潺潺河水绕村歌。

文体广场新建设,诸般设施都不缺。

夜幕初临路灯亮,村民健身乐呵呵。

道台府(古体)

沈润故居高台筑,延请先生馆沈府。

功高获赐千万金,乐善孝悌名千古。

王宜谦作品

沈家河村道台府(古风)

一门书香三百春,青阳涓涓绕府门。

功高赐建“观察第”,“瞻宁斋”里称孝仁。

孝友名扬《刲股辩》,《敬业乐群》惠乡邻。

《济美酱园》誉中外,宏杨蒲学寻旧痕。

《聊斋》溯源(古风)

万卷诗书府中藏,蒲公常为伴书郎。

少年怀揣《聊斋》梦,《志异》渊源可寻访。

群芳楼上听摘阮,芙蓉园中话缺墙。

风流公子似昆仲,情系沈家作家乡。

洞子沟(古风)

豹儒名山誉淄西,留仙赏景翰墨题。

观风常坐神仙府,桃花纷纷漫坡诗。

儒山寺里聚高贤,洞子修沟募善资。

观音堂前石桥横,闲里垂钓看游鱼。

吕青山作品

沈家河村(通韵)

尊贤重教顺民心,绿化修渠粮满囷。

两委一心撸袖干,宏图大展奏强音。

沈家河村委端午节献爱心

今逢端午粽飘香,慰问老人情意长。

冷暖牵怀呈大爱,世间谁不暖心房?

清初道台沈润

府邸丹霞瑞,尊贤孝悌风。

好施多善举,文武蕴奇功。

夏游道台府

香飘府邸浓荫蔽,花畔堂前思若烟。

今古传奇说沈润,善行孝德奉前贤。

清初道台沈润(古体)

贤臣沈润,历尽沧桑。

鞠躬尽瘁,誉满朝堂。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尊贤施德,礼义纲常。

扶危济困,慷慨解囊。

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孙涛作品

参观道台府(古体)

郁郁葱葱青阳边,小村深处藏名贤。

饱学诗书榜有名,沈府道台润无边。

忧国济民担道义,一片丹心留人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三河振兴谱新篇。

感蒲松龄首馆道台府(古体)

绵绵冲山连豹山,蒲老先生有遗篇。

沈府塾师初写鬼,栩栩如生在笔尖。

千姿百媚鬼狐怪,张张画皮皆戳穿。

一生笃学高风骨,《聊斋志异》天下传。

王德珂作品

道台府(古体)

高屋深巷道台府,名人辈出名千古。

楼藏典籍书万卷,助力蒲翁写妖狐。

沈子玉作品

沈家老宅(古体)

老宅曾挂明清月,古巷悠悠岁留痕。

承继懿风铭祖训,久居皆为厚德人。

重修蒲松龄沈家书屋(古体)

巧匠重修旧讲台,老屋妙回清时宅。

四梁八柱垂脊翘,青砖青瓦古意裁。

方砖铺地白灰墙,木窗木门仿原来。

倘若留仙神灵在,灯下或再著聊斋。

村委为老人祝寿(古体)

耄耋之年喜洋洋,主任送款暖心房。

自古生日家人过,如今村委祝寿忙。

美丽沈家村(古体)

三河又动大工程,改河修道路灯明。

待到竣工之日时,邀你广场听歌声。

题沈家村(古体)

一河绕三村,三河心连心。

拧成绳一股,创建文明村。

吕永民作品

走上新征程

曾几何时心渺茫,为求生计去他乡。

而今得有贤能带,一路高歌奔小康。

沈家明天更美好

渠怕干枯家怕贫,振兴全靠带头人。

植根求变抓机遇,笑看花开岭上春。

浣溪沙·高速到山村

寂寂乡间气象新,迎来高速到山村。捷途直去过家门。玉塞横空连碧涧,金桥拔地上青云。风驰已过两昆仑。

望海潮·道台故里感怀

石墙青瓦,檀窗朱户,道台府第人家。堂舍百间,楼台数栋,曾经不尽繁华。岁月掩黄沙。再忆当年事,恍若烟霞。上马台前,流苏树下、又飞花。 英才后世堪夸。竟颇闻智勇,未见豪奢。身负盛名,心存将略,一生勇闯天涯。卸甲复耕畲,结庐交才俊,德配名嘉。留史谁评功过,我辈亦徒嗟。

王玉财作品

蒲松龄与道台府(通韵)

设馆教学道台府,青灯相伴撰聊斋。

群书博览街头问,写尽妖狐意未衰。

宋信安作品

画堂春·和谐沈家村

小河流水绕三庄。沈刘吕系村芳。饮清泉一处同祥,共享荣光

众树摇枝拂绿,和谐鸟语花香。观村风正气弘扬。共谱华章。

吕宝山作品

沈家河村(古体)

村民利益挂在心,治河修街投重金。

移风易俗人性化,娱乐文明抓健身。

妇女儿童重阳节,扶贫助老献爱心。

重视农业抓经济,幸福自豪沈家人。

沈家巨变(古体)

治理河道防隐患,整修街道貌大变。

移风有了理事会,娱乐健身场地添。

七一国庆红歌赛,春节元旦大联欢。

植树栽花村宜居,人人倍有幸福感。

文化传承(古体)

聊斋萌地沈家村,道台立功名远闻。

两委传承古风好,时时处处为村民。

艰苦奋斗学榜样,发展集体富全村。

弘扬美德作奉献,沈家幸遇带头人。

厚德沈家村(古风)

厚德重义沈家村,多方关爱我村民。

三八节与端午节,六一重阳献爱心。

仲秋春节惠老人,八十月有补助金。

耄耋长者祝寿礼,红白公事抚慰金。

天灾人祸残障人,生活困难救济金。

监制:许永兴

收稿:齐秀美 宋信安

审稿:李仲兰 吕学玲 齐秀美

编审:赵玉霞

摄影编辑:孙俊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