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我们讲了桌面调研和用户调研的方法,在调研中,思路很重要。这篇,我们就来分享一下 第一性原理在产品定义中的应用。
20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在哲学的进修中,要运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强调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和解决问题。
2000多年后的埃隆马斯克在公开场合都曾推崇“第一性原理”在产品研发上的重要性,要用物理学的底层思考工程学,将“溯源”、“拆解”、“重构”和“迭代”进行到底。
在用户的访谈中,我们需要不断纠正我们的用户人群,纠正我们对于用户和产品的理解。
除了阿里划分的八大人群外,地理、人口、心理、行为、需求都可以作为参考的维度。
场景中可参考:
最终找到我们的核心人群,去解决他们在场景中遇到的痛点,完成商业的闭环。
三、产品定义前面我们分析的用户需求是一种主观的语言表达,转化为产品,则需要我们将主观用户需求量化成开发团队可以共同努力达成的参数,当用户需求和一组精确可测量的规格之间可以实现转化,意味着满足规格就是满足相应的用户需求。
那我们在第二阶段数据分析层面,将用户在场景下的痛点、用户的收益进行排列和用户的收益进行罗列。
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定位)帮助(人群)更好的完成(任务),主要通过解决(痛点问题)和/或提高(期望收益),和(现有解决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全新解决方案)来表达。
举个简单的例子:
女性用户有喝养生茶的需求,于是想要买一款养生壶。而市面上有很多养生壶,这时候,一款有着怎样特性的养生壶才能成为他最终的选择呢?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针对高消费人群,拥有品牌效应的北鼎应该更能获得青睐;
针对大学生或刚入职场的女性,性价比和外观好看的小熊可能更符合需求;
ta
针对有健康饮食需求的女性来说,美九苏也许是更适合她们的产品;
如果是酒店的管理者,那么比起品牌和性能,他们应该更看重耐用性。
产品定义的出发点应该是用户需求,即他们到底想完成什么工作,再基于此去构思产品如何能为他们创造价值,以及具体落实的途径。
在明确产品的功能与特性之后,我们就逐步进入产品开发阶段了,首先,我们需要建立理想的产品规格。
我们可以根据用户对产品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再把定性依据与定量指标对应起来,判断定量指标是否满足的标准要与用户的判断保持一致。
我们在建立规格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量化具体标准?
1、通过竞品的详情页进行功能参数的简单梳理
2、核心功能通过科学的工具做突破(TRIZ理论)
20世纪90年代,苏联在各个层面快速追赶欧美,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发现解决问题所用到的原理实际上是相似的,大部分产品都使用40个发明原理解决了39个工程参数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TRIZ理论。
该方法主要用于确定解决技术问题的工作原理,TRIZ的关键思路是找出隐含在问题中的矛盾。
于是,他将这些冲突与冲突解决原理组成一个由39个改善参数与39个恶化参数构成的矩阵,矩阵的横轴表示希望得到改善的参数,纵轴表示某技术特性改善引起恶化的参数,横纵轴各参数交叉处的数字表示用来解决系统矛盾时所使用创新原理的编号,这就是著名的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再结合第一性原理去思考,打破现有的产品形态。
在国内许多玩家的产品都有这套理论的影子,华为、小米、大疆、理想等等等等。
作者:new bo *new bo
本文由 @new b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