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抗疫一线,又上“生命战场”!这一次,她选择用生命“重启”生命

刚下抗疫一线,又上“生命战场”!这一次,她选择用生命“重启”生命

首页冒险解谜生命战场更新时间:2024-05-05

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顺着长长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今天下午14点20分,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点,整整持续了四小时的采集工作顺利完毕,捐献者是奉贤区中心医院急诊补液室副护士长吴学青,也是上海市第5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随着机器的循环转动,经过采集分离,逐渐“汇聚”成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袋珍贵的“生命火种”,将即刻启程,送往重庆,为一名9岁白血病女孩带去生的希望。

“我和老公开玩笑,我的儿子只有一半血液是我的,而这个受捐女孩今后将流淌着和我一样的血液,感觉就像多了一个女儿似的。”白皙的皮肤、瘦弱的脸庞,躺在病床上的吴学青语气轻柔,笑容腼腆。

捐献事宜一再搁置,执行任务期间电话来了

“躺着还好,起床的时候就有些头晕。”刚完成采集的吴学青,语气轻快。她笑着说,自己血管“不好”,工作人员打了四针才顺利出血,流速就稍慢了一些。预知采集时间比较久的她,早晨都没敢喝水。

“躺了四个多小时有些累,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随着采集的顺利结束,吴学青心中的“小包袱”也顺利放下了。

去年8月,吴学青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

“您好,是吴学青吗?之前联系过,有关于捐献的事想再找您确认下……”寥寥数语间,她抓住了关键信息——做好准备,随时捐献。那一刻,她心中有丝雀跃:曾经以为擦肩而过的缘分要续上了。

早在2010年,身为医护人员的吴学青便毅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八年后,她接到一通配型成功的电话,对方是一名9岁女孩,罹患地中海贫血症。

“很激动,觉得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人。”毕竟,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概率极低,仅为十万分之一。然而就在吴学青做好捐献准备的那一刻,又一个消息传来,因对方身体原因,捐献终止。虽未曾谋面,但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吴学青开始记挂起这个远在他乡的小女孩。

接完电话,吴学青很快完成了体检等一系列检查。可前期准备过后,下一步通知迟迟未至,莫非捐献事宜将再次搁置?

岁末年初,吴学青主动报名加入奉贤区卫生健康系统第三批支援机场采样队,执行浦东机场执行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任务,守护国门。就在执行任务期间,她再次接到了红十字会的电话——准备住院捐献。

“同事和家人是我最给力的后援团”

命运似乎总在人出其不意时拐弯。

霎时间,一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吴学青面前:出发前,她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病毒疫苗,按计划,她应于今年2月7日接种第二剂。

“一旦接种第二剂疫苗,就无法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后也无法接种疫苗,但当时小患儿已经开始使用免疫制剂。”吴学青深知,免疫制剂费用昂贵,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经过协商,她决定放弃接种第二剂疫苗,并在完成任务、隔离结束后就立刻准备捐献。

2月19日,吴学青住进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待捐献。老公很支持她的决定,第一时间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希望能够陪伴妻子一同完成这场“生命接力”。

获悉吴学青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医院领导第一时间赶赴她的家中看望慰问,叮嘱她注意休息。科室护士长及同事们也主动分担了她的工作,让她安心调养身体。

因为疫情,老家在安徽滁州的吴学青已两年没有回家探亲。

得知女儿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远在老家的父亲愁容满面,忧心女儿的身体状况,母亲却十分赞成,不停地为丈夫科普关于骨髓捐献的科普知识,即将为人父的弟弟也变得絮絮叨叨,叮嘱姐姐多保重身体。虽然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但吴学青感受到了来自远方家人对她的关切和牵挂。

而家中的婆婆也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吴学青的决定,搜集了许多补钙食谱,为她换着花样儿做美食。

用“热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这次捐献,可以说是我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前的‘宣誓仪式’。”吴学青的眼中闪烁着微光。去年8月,她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按照计划,她将于今年8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据悉,吴学青是奉贤区中心医院第3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职工,巧合的是,第2例捐献者就是曾经在同一科室工作的吴妹。

2018年7月,吴妹成功为一位10岁的急性白血病儿童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上海市第40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感人事迹传遍了贤城的各个角落,同时也感染到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吴学青。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医护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他们依靠专业技术与病魔较量,与死神搏斗。而这一次,吴学青则是选择用她的“热血”,用无私的爱和奉献重新点亮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作者:李晨琰 冯伟

编辑:李晨琰

图源:院方供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