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1《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纯真的儿童视角,见证战争的残酷

豆瓣9.1《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纯真的儿童视角,见证战争的残酷

首页冒险解谜睡衣男孩更新时间:2024-08-03

“在生命的黑暗滋生蔓延之前,用以丈量孩提时代的是我们所听,所闻,所见”

—约翰·贝杰曼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约翰·伯恩所创作的同名获奖小说。由导演马克·赫尔曼将它搬上银幕,2008年11月7日在美国一经上映,就获得大众的一致好评,豆瓣评论人数超32万,评分高达9.1。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个纳粹军官年仅8岁的小儿子布鲁诺所见证的德国纳粹残害犹太人的罪行,从隔着带尖刺的铁丝网而无法互相触碰,到逾越铁丝网探寻未知的新世界,无知无畏的孩子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影片全程没有任何战争血腥的场面,却令人感到压抑和悲痛,不同人物的对立,不同角色的塑造。用孩子懵懂的视角审视着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惨无人道和令人发指的种种行径。如此宏大的题材,用天真的儿童角度来描写刻画,使影片有了更深一层的韵味,也使得反战题材的意义更加发人深省。

本文将结合影片的故事细节,以叙事角度为出发点,深度分析“儿童视角”的表现手法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运用艺术,运用作用、以及所呈现的主题思想,从而解读出这部改编的反战影片,为何能赢得如此高的口碑评价?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现实反思?

01 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独特的视角诠释故事内容那么,什么是“儿童视角”?

“视角”是创作者和叙述者神世界的角度、眼光以及观点,在电影中,视角是导演为了展开叙述或者为了观众更好的审视电影中人物形象以及事件意义所选择的角度,不仅是导演选择的叙事技巧,它也包含着导演的个人意识,有着导演的创作理想、艺术表达以及道德文化的内在需求。换言之,导演选择的任何一种叙事视角都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意境和丰厚的人生哲学。

“儿童视角”则是一种以儿童为叙事本体,“借助于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构造和讲述故事情节,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通过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去观察和透视, 表现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的那部分现实生活景观,从而揭示成人所难以体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的叙事策略。

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表露出儿童所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因此,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它侧重于叙事中感觉过程的心理特征,在特定的叙事文本中凸显更多的是它的叙事学功能。

电影中的“儿童视角”运用艺术

在电影发展早期,大多采用成视角的叙事模式,叙事本体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往往影响观影者的思考和感受。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叙事视角,“儿童视角”的运用,可以展现儿童生命体征引导下不同于成人思考范畴的生命情境和生存面貌,使观影者忽略成人感性的、功利性的眼光,更简单直白地窥视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人性的丑恶冷暖。许多国外导演都青睐采用儿童叙事视角,创造了一批经典电影,如《红气球》、《小鞋子》、《放牛班的春天》等。

影片《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导演有意识地以8岁儿童布鲁诺的视角去对未知的世界丈量和探索未知的世界,通过欢声笑语,无忧无虑的画面,一步步揭开美好背后隐藏的黑暗面,让孩童世界的美好与成人世界的丑恶形成强烈的对比,营造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从而实现对战争的批判和讽刺。

02 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 “儿童视角”的运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导演赫尔曼选择用小布鲁诺的单纯、质朴作为观察世界的叙事角度时,恰恰是以儿童的思维方式来建构自己的审美追求,抛弃了成熟理性的成人视角,让孩子成为自己的眼睛,在这一过程中,孩子通过对世界、事件的简单处理和判定,将成人世界中的美与丑、黑与白、善与恶以儿童的感觉彰显出来,呈现出来的却是导演对现实世界的审美观照以及更为隐蔽的社会观察。

从影片的片名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我们就能感受到纯真的儿童视角,在8岁孩子布鲁诺的眼里,代表着被驯化的囚服,只是单纯的条纹状睡衣。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成人世界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之间的隔阂和仇视,有的只是和自己年龄一般大,穿着条纹睡衣的朋友——什穆尔,以及一场开心而美好的相遇。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

影片中导演有意让小布鲁诺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步一步走向未知,逐步发现以往被大人刻意隐瞒、自己所不知道的成人世界,通过孩童的视角将美好的幻想给一点点撕碎,把黑暗的现实世界展现给观众。

以8岁小布鲁诺的视角,揭示战争背景下社会的丑恶与残酷(1)搬家:随父母迁移,离开熟悉的伙伴

影片开场,映入眼帘的是在街头和伙伴们肆意玩耍、欢声笑语的8岁男孩小布鲁诺,明亮而美好。殊不知,迎接他的是作为士兵的父亲升职,全家要从柏林的城市搬到乡村的消息。

举家搬迁,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可是,在小布鲁诺看来,简直悲哀至极。因为这意味着他失去了朝夕相伴的朋友,也失去了童年游戏的乐园,于是带点孩子气的委屈,默默坐在楼梯上抹眼泪。

当全家四口人聚在一起讨论搬家的事情,看似在征求小布鲁诺的意见,实则只是在通知他搬家的事。为安慰不高兴的小儿子,父亲说:”到那里肯定还会认识新的朋友的,我们要服从国家的安排,我们身上有责任。“

小布鲁诺曾对父亲的升职产生过质疑,而偏偏这个作为军人的父亲却没法将自己的工作在8岁的纯真小儿面前正义化,当父亲的事业无法让儿子崇拜甚至无法给儿子合理的解释时,这也许意味着在成年人纳粹军官自己的心里也很矛盾,到底升职是骄傲的实现人生理想了抑或是升职意味着进一步实施更加对不起自己心灵的罪恶。

( 2)交友:什穆尔竟然有那么多朋友

小布鲁诺的新家位于郊区的一栋别墅,四周看不到其他的房子。布鲁诺在百无聊赖之际,偶然发现窗外不远处的“农场”,以及许许多多穿着条纹睡衣的人,就像家里削土豆的医生帕维尔穿着一样。

当布鲁诺在好奇的驱使下,跳下窗子跑向 “农场”时, 他意外地发现了那个被剃光了头发,身穿肮脏、破烂的条纹睡衣的陌生男孩,通过简短的对话,布鲁诺得知男孩是个犹太人,名叫什穆尔,年龄和自己一样也是8岁,铁网的后面还有很多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布鲁诺羡慕地说: “真不公平,我一个人无所事事,你却可以有那么多的朋友。”

在之后的日子里,布鲁诺并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的发现,他经常偷偷去见什穆尔,一起下棋、一起打球,坐在一起安静的聊天,甚至透过铁网,紧紧地握手,两个孩子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只有单纯和美好的友谊。

天真的布鲁诺一直以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探险,眼前的是一座农场,什穆尔身上的号码牌则是用来玩耍的标识,但当他想邀请小伙伴去自己家玩时,被什穆尔告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带电的铁丝网阻断了他们的自由,就因为他们是犹太人。

布鲁诺通过和什穆尔的对话,对世界的认知开始有了怀疑,他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于是去向家庭教师提问,却反被教师灌输犹太人都是邪恶的思想。布鲁诺转向姐姐询问时,被告知,他所谓的“农场”其实是一个劳动(集中)营,里面关押的犹太人都是邪恶的。

导演有意识地通过两个孩子天真单纯的对话和纯真的友谊,反映出战争背景下残酷的社会现实:铁丝网是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一边是光明,另一边则是黑暗。成年世界之间的敌对和仇恨注定了两个孩子的友谊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存在。

( 3) 探险:孩子的眼中只有游戏,没有死亡

机缘巧合下,当什穆尔来家里帮忙擦杯子时,布鲁诺给他饼干吃,被暴怒的中尉发现以后,布鲁诺出于害怕,把责任推给什穆尔,说是他自己偷吃了饼干。当心怀内疚和自责的布鲁诺再次来到了营地时,看到了眼睛被打伤的什穆尔,为弥补歉意,他决定帮什穆尔寻找父亲。

因为,布鲁诺在家里曾经跟着爸爸他们看过集中营的宣传片,农场里的犹太人白天悠闲劳作,下班后还有惬意的生活,还有小餐馆和各种休闲娱乐设施,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嬉戏打闹。所以,在小布鲁诺的视角下,这不过是一次探险、是一次帮助什穆尔寻找爸爸的“游戏”。

于是, 他叮嘱什穆尔帮他找来一套条纹睡衣,对于明显不一样的头发,他想到可以用帽子来遮挡。第二天,小布鲁诺弄来了挖土的工具,在隔断他与什穆尔的世界的铁丝网下面挖了一个洞,足够他钻进去了,他成功了,他雀跃着、 蹦跳着和什穆尔一起奔向集中营那个幻想中”游乐园“。

但当进入营地后,布鲁诺却发现眼前的景象和宣传片里所看到的截然不同。尽管充满了忐忑和不安,出现退缩之意,但当他听到什穆尔说:”那我爸爸怎么办?“时,犹豫再三,最终还是鼓足勇气跟着什穆尔进入了房间,最终,随着被驱赶的犹太人一起进入了毒气室,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凶手是谁呢? 是什穆尔吗? 显然不是。什穆尔本身也是一个无辜的可怜的小生命,他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快乐游戏的渴望,对纯真友谊的追求。我们无法将这一过失怪到他身上,毕竟他也只是一个孩子,而且他也是一个受害者。

那么,到底是谁*死了原本单纯快乐的布鲁诺和什穆尔呢? 答案是残酷的战争。

这是一个悲剧却讽刺的结局, 布鲁诺作为理想主义的象征,他的死去代表着理想的破灭,揭示了战争对于美好事物的摧残。或许这对于一个8岁的男孩来说过于残忍, 但对于纯洁的小布鲁诺来说, 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孩子们的眼眸是纯净的, 所以即使是在成人想要隐瞒的残忍与*戮面前, 他们也会用干净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原本应该带来的善意。

03儿童视角在影片情感表达中的作用(1) 为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

小布鲁诺用一双淡蓝色纯洁的眼睛好奇的探索着未知世界, 将自己所见所闻一一告知观众, 但是对于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 越是天真,就越是扎心。

“农场”里终日被铁丝网禁锢的什穆尔,削着土豆却说自己曾是医生的帕维尔,以及高耸立的四个大烟囱里时常传过来刺鼻的气味,对于小布鲁诺来说这些都是未解之谜。就算导演没有借谁的口说出, 那里是曾经残忍断送无数犹太人生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医生也没有说出自己是怎样来到那里, 烟囱中的气味是什么在焚烧, 但是观众却知道答案。

通过儿童天真视角转化到了观众心中的, 便已经在影片的引导下促动观众的强烈共鸣, 让人们感觉自己如同布鲁诺一样, 亲眼见证了那个时代荒谬的黑暗与屠*, 给自己的心灵极大的震颤。

孩童的眼睛永远清澈, 就算步入了死神的阴影之下也会握紧朋友的手, 安慰朋友这只是避雨的场所;甚至在被要求脱掉条纹睡衣时,依然以为只是为了洗澡, 这样天真的话语传到观众耳中, 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种罪恶的社会中, 看着孩子们之间没有种族仇恨的情意, 默默地为那个毁灭了无数无辜生命的时代忏悔祷告。

(2) 加强对影片主题的表现力

在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 通过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 将不同于成人的观感带给观众, 更能够突出本片的主体——对人类残酷而荒谬的战争的强烈谴责, 以及隐藏在孩童天真之下的对于人性的探究。

透过小布鲁诺的视角,可以看到那个坐在铁丝网内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的困惑, 看到姐姐房里渐渐多起来的战争海报, 看到优雅的母亲一日日走向疯狂,看到宣传片中的“农场”与现实中的不同, 儿童视角下只能看到反差和变化。

然而在观众的视角中却可以看出镜头背后隐藏的深刻主题,清晰的看到种族歧视毁了一个男孩原本应当无忧无虑的童年, 看到战争狂热思想的毒害, 连12岁的少女都没有放过, 看到善良的人们对黑暗的到来发出无奈叹息, 看到那个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黑色恐怖的时代下生活的人们。

影片并没有真正的战争场面, 但是战争的恐怖与灾难却一直盘桓在人们脑海中,奥斯维辛集中营高高耸立的烟囱, 时而传出浓烟 铁丝网内不停劳作却永远紧张的人们, 这些都只是二战的一角, 小细节凸显大主题, 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整部影片对于残酷战争的谴责, 发人深省。

04回归现实的批判与忧思

海明威引用了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句作为《丧钟为谁而鸣》开篇: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在苍穹之下的黑烟背后,没有人真正幸免于难,哪怕在战争中占尽便宜的的施暴者也不能。因为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穿上条纹睡衣后,都会变成一样的人,即使你是纳粹军官,纳粹掌权者的儿子,也无法在集中营中幸免于难。这就是集中营的悲哀,集中营的残忍之处。可是,如果影片最后布鲁诺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获救,也许就不如现在发人深省给人震撼与启迪。

(1)不当的家庭教育会蒙蔽孩子的双眼

父亲对小布鲁诺采取了一种专治霸道的强制教育法,他的话就是不容反驳。在决定搬到乡村的时候,全家四口人聚在一起讨论搬家的事情,看似在征求布鲁诺的意见,实则只是在通知他搬家的事。通常表现出的是一种严肃的表情和不容质疑的话语。

而慈爱的母亲则运用了一种善意的谎言,即使知道丈夫特殊的工作,也是躲躲散散,没有告诉孩子真相,并极力的保护孩子们不受外界的干扰,她知道那些穿条纹睡衣的人是犹太人,却选择对孩子们隐瞒,在她的心底并不想让孩子们被种族歧视的恶习所干扰。在这场残酷的战争面前,善良的母亲尽管真的已经竭尽全力,最终也没有保住小布鲁诺的生命。

在小布鲁诺家里,父母善意的隐瞒,本想给他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但是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致命的毒药。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从幼童时期就开始耳濡目染,直至成年长大,甚至孩子的一生,都是和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要教会孩子认清事实真相,而不是一味的呵护,因为这对孩子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2)谎言与过失,将美好毁于一旦

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事情能够让布鲁诺意识到他正迈向危险,成人世界的相互隔阂与自作聪明理应成为悲剧的导火索。影片中因为妻子不便也不愿向孩子提及自己对于种族清洗的真实看法,情感爆发均背对布鲁诺而直面身为指挥官的丈夫;小布鲁诺与被家庭教师洗脑的姐姐间的对话也未触及事情的实质;什穆埃尔出于顾虑和天真亦并未给出更多劝诫。所有意向都是以引发布鲁诺的逆反与好奇心为导向,感性材料的积累更加重他错误判断的筹码。

小布鲁诺的悲惨结局是在相互对立的冲突思想下造成的。每个人对布鲁诺的影响都在这个年仅八岁的孩子心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和自己的想法。

从悲剧的本意出发,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在本片中,撒谎者布鲁诺偏偏是最大受害者,其余人大多只是隐瞒,包括亲眼看到布鲁诺往挎包中塞食物的仆人,面对布鲁诺进而对母亲一串颇为高明的谎言,虽揣揣却未拆穿;而兢兢业业、忠贞不二的纳粹军官即便为顾全家庭做出了退让,却仍旧痛失爱子。一个又一个非谎言即隐瞒的具体动作编织的悲剧有如欲加之罪,总要有人来承受,有人被问责。可论及过失,是来自长官或者母亲偏执于个人情感么?或者家庭教师对扭曲信仰的过度诠释?

最可怕的教育是价值观的强行灌输,而最可怕的价值观是被一件条形睡衣所隔离开。布鲁诺的眼睛像湖水一样,有着能看穿一切的纯净。影片这么一个仓促的结局,最后的一个长镜头,原本众人拥挤的喧闹的毒气室突然安静下来,门外推放的,全都是所谓的“条纹睡衣”。

05 小结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全片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讲述二战中德国集中营中的情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那个特殊的年代。那些*戮和令人难以直视的鲜血,在孩子的眼中被折射的是如此光陆怪离和有趣,但越是现实的残酷就越是让人心血尤滴。

在这篇文章我深刻分析了儿童视角的运用艺术、呈现作用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希望有更多的人感触到平时往往忽略了的感受, 通过孩子童真的内心的表述, 更能体会到社会的人情冷暖, 达到全知视角所不能实现的表达效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